【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天上的街市——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

2020-12-18 澎湃新聞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天上的街市——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

2020-09-12 0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天上的街市

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

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中寫道:「我想那縹緲的天空,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松崗柯盤天街,就是詩中那美麗的天上街市。在馬爾康松崗鎮梭磨河南岸,松崗鎮的最高點,海拔2600多米,有一個美麗的雲上天街,它以傳統的嘉絨民居、醇香的咂酒美食、高聳入雲的土司碉樓、獨特的嘉絨風情,而被譽為「柯盤天街」。

松崗柯盤天街,位於馬爾康市松崗鎮梭磨河南岸松崗鎮的最高點,自公元634年(唐貞觀八年),始祖盤熱(又名柯盤,傳說是西藏王室首派東徵的上將軍)初建直至1950年建國時止,松崗土司在這1300多年間,土司(含土酋長)家族繁衍繼位25代。柯盤天街便是松崗土司官寨遺址,是松崗鎮最具代表性的嘉絨民居建築群。

松崗,是阿壩州馬爾康縣的一個行政鄉,過去所稱「四土」(即四個土司管轄的地方)。松崗,藏語叫「絨槓」,其意為山嶺上的官寨。由於後來漢字諧音,寫成了如今的「松崗」字樣。

相傳,清朝康熙年間,松崗土司仿照西藏布達拉宮,在山脊間大修新官寨,並把新舊官寨連接起來,自稱「第二布達拉宮」,也有「小布達拉宮」之稱。

據記載,松崗土司的歷史可追溯到唐代,最初的官寨建在盤果梁子上,大約是宋元之際遷至現址,經過擴修形成新老兩座官寨。蒼旺扎爾甲(1720年—1752年執政)仿照布達拉宮的樣式,大興土木,把兩邊連接起來,當時修建得富麗堂皇,所耗人力和財力在當時四土地區來說是「四土之最「。官寨牆厚1米以上,設有土司臥室3處,以及梭磨、綽斯甲等土司的寢室和高級客房,還有薩迦、寧瑪、覺囊、格魯、本波五個教派的14間經堂。1936年左右,官寨被焚毀,書中記載火燒了半個月,餘火又持續了三個月,部分建築被焚毀。

公元634年(唐貞觀八年),嘉絨藏區本部地區逐漸屬吐蕃轄地,多數地區又處於土著民族部落割據的奴隸社會形態,沒有系統的法律體系和司法程序,直到青藏高原東部的大渡河上遊和岷江流域的嘉爾莫查哇絨地區來了一位名字叫盤熱的將軍,據文獻記載是王室宗親,任「噶倫」職,即為國王代理人(相似於唐時的御史,後來的局部帶兵官和司法執法的總檢察官)。他駐軍地在查柯盤果官寨(即今馬爾康縣的松崗鄉內)。盤熱便是如今馬爾康松崗土司的遠祖(有寫作柯潘的,即指盤熱),當他率領部屬佔領這塊土地之後,就被命令他留下來治理這個地方。

公元644年,盤熱將軍治理設立部落政權,歷時九年完成了統一嘉絨地區的使命。如今柯盤天街景區也是以此為名。對於其官寨,非官方的敬稱為「絨嘎日郎木甲牛麥彭錯宗」,「絨嘎」,指地名松崗譯名的原藏語稱謂,其官寨是經土司(地名錄中查證)日郎木甲、牛麥、彭錯三代時期搬遷建修的,最後修茸為南宋寶佑二年(1254年)至元至正年間(1401年)的官寨。

在經歷大火之後,如今的柯盤天街留存下來的,多數為商賈、村民房屋。景區項目對原松崗土司建築群進行修繕升級後,最大程度地延續官寨的老建築風格,完善調整天街建築布局。

從松崗古碉、官寨、民居的一牆一瓦,一磚一木上,仍可體驗土司過去獨有的生活氛圍,同時也可深刻了解藏族嘉絨地區建築獨特的美。

松崗柯盤天街文化旅遊景區成功創國家4A級景區,是馬爾康市委、市政府以打造馬爾康生態旅遊文化名城為目標,夯實旅遊產業發展基礎,發展全域旅遊的一項碩果。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供稿:陳 燕(阿壩州地方志辦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天上的街市——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天上的街市——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
    天上的街市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中寫道:「我想那縹緲的天空,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松崗柯盤天街,就是詩中那美麗的天上街市。在馬爾康松崗鎮梭磨河南岸,松崗鎮的最高點,海拔2600多米,有一個美麗的雲上天街,它以傳統的嘉絨民居、醇香的咂酒美食、高聳入雲的土司碉樓、獨特的嘉絨風情,而被譽為「柯盤天街」。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漫話漢闕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二、闕的歷史闕的歷史十分悠久。它最早在什麼時候出現,尚無定論,但至遲不晚於春秋。「闕,門觀也」。一說,最初的闕大約是宮室外的一種防禦建築,高高的臺基上有樓屋,守衛者可以站在上面燎望四方,故稱之為「觀」。因一般分立大門兩旁,中間開圈為道,所以又稱為「闕」。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湯毓良 ‖ 三倒拐巷與綿州宋城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湯毓良 ‖ 三倒拐巷與綿州宋城 2020-08-10 0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張蕊 ‖ 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張蕊 ‖ 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 2020-11-25 0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綿陽富樂山藏著的三國秘密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綿陽富樂山藏著的三國秘密 2020-09-22 0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三星堆金杖欣賞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三星堆金杖欣賞 2020-10-19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周東書 ‖ 消失的「川碼字」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周東書 ‖ 消失的「川碼字」 2020-12-22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仁壽縣福隆橋與富隆橋的傳說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仁壽縣福隆橋與富隆橋的傳說 2020-07-24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劉元兵 ‖ 雲合鎮的由來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筆者通過查閱縣誌檔案,走訪雲合鎮文化名人,探望耄耋之年的長者,得知了雲合的由來。 雲合鎮地處成都之東,與樂至相鄰、與簡陽接壤,是川中進入成都的要衝。悠悠的資水河從中江縣一路悠然流入雲合鎮,到此,河床變得寬闊,河水悠悠,碧波蕩漾,一路經簡陽匯入沱江。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成都武侯祠——清代重修奠定格局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成都武侯祠——清代重修奠定格局 2020-08-06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清朝以前,成都的第一個驛站是錦官驛嗎?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清朝以前,成都的第一個驛站是錦官驛嗎?,作者成都方志 成都方志修志問道,直筆著史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古代驛站圖據《合江縣誌》等地方志資料和相關文獻記載,唐朝楊貴妃吃的鮮荔枝來自四川的巴蜀一說,是最接近歷史真相的。從合江縣摘下鮮荔枝,經由瀘州、隆昌、資中、簡陽,直抵成都,再由成都向北,經德陽、綿陽、廣元,直達長安,博得妃子嫣然一笑。這個時候的成都第一驛站在哪裡?現在還沒有找到史料上的證據,但應該肯定,這個時候的成都有驛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眉山人陳希亮蘇軾主政陝西...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眉山人陳希亮蘇軾主政陝西鳳翔③:「東湖」比西湖早20年(上) 2020-09-11 0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楊君偉 ‖ 萬源:一座英雄的豐碑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目前在萬源境內足有380多副紅軍標語石刻,成為了萬源厚重的文化遺產。萬源的紅色文化其實遠遠不止一場萬源保衛戰,這裡曾經誕生了四川最早的一支武裝革命力量——四川紅軍第一路遊擊隊。 作為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川北地區,萬源有著它獨特的文化特色。萬源是一個舞蹈的樂園,這裡有眾多的民俗舞蹈。如傳承了2000多年的集文學、戲劇、雕刻、刺繡、木工等多項技藝於一身的彩亭會。一方不到三四平米的木臺上方,孩童們層層疊疊站立在一桿鐵桿上,演繹著不同的劇情故事,直讓人嘆為觀止。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趙孝雲 ‖ 土司制度中的衛所設置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趙孝雲 ‖ 土司制度中的衛所設置 2020-12-08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王凌霄 ‖ 雅安五家口今昔
    原創 王凌霄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一入夜,最繁華的街市裡聚集著最大團體的客商,燒臘攤最盛行猜拳行令。而那些巨商大賈們、那些擁貂偎裘者、遍身籮綺者們,每到五家口必吃土雞燉土山藥。五家口的山藥不僅強筋壯骨,而且口感細膩香糯,塊頭較大,更因為要在深山挖採,得之不易,所以十分名貴。 更奇特的是金甲鯉魚。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羅瑾 ‖ 嫦娥奔月的地方——《迪山日記...
    原創 羅 瑾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樓高22米,重簷歇山式大屋頂中式建築,紅牆綠瓦、雕梁畫棟,石刻鬥拱,楹聯詩詞,具有較高文化藝術價值。從漢朝郎中(官職)司馬遷、明代才子楊學述、清代寧遠知府查禮和四川學政何紹基,到現代西昌詩人和書法家的墨跡都有展示。「圓月當新霽,高樓見最明。素波流粉壁,丹桂拂飛甍(音méng,屋脊)」,登斯樓也,豈不是休閒賞月、懷古頌今的正確打開方式?!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孫曉芬 ‖ 我與湖廣填四川和四川客家研究
    這些鋼筆畫不僅載入我專著中,《四川文物》亦大量刊載。多年來,曾老筆下的曾家寨風貌多次見諸報刊雜誌。以這樣特殊的方法搶救曾家寨建築文化故事,是諸多我與客家人和客家文化相遇的故事之一。2000年5月,34萬字的《四川的客家人與客家文化》出版,這是首部全面反映四川境內客家人歷史與現狀、社會與文化的專著。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紅葉 ‖ 大竹的竹
    原創 紅 葉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大竹民俗文化博物館五峰山景區內設有大竹民俗文化博物館,建築面積共2200平方米,聚集了竹風、攬勝、博史、非遺、風情、民宗、麻韻、瀚香八大主題,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 示大竹的人文民俗風情。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四川高坪:絲路源點 風景獨好
    文化遠近公司主營:文化項目策劃創新服務;群眾文化活動服務;書刊畫冊策劃創作、編輯設計、代理出版印務;網絡技術推廣服務、電子書設計製作等。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它建於北宋建隆年間,是全國七大宋塔之一,曾是四川最大的宋塔,也是四川僅存的宋塔。塔身四方,巍峨如劍,拾級而上,百裡高坪一覽無餘。這座寶塔歷經一千餘年,竟從未對塔身維修過,它依然挺立脊骨,風姿依然。只有靠近時,看到塔身上被風霜剝蝕了的黃壁,方才知道它歷經的時間有多厚重。 高坪區還有一座天下靈山——凌雲山。這裡是嘉陵江生態文化旅遊精品區中的重點景區,漫山青翠,煙雲靉靆。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郭朝林 ‖ 漢源地名趣談(下)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吹去歷史的浮塵,跨過漫長的時空,歷史的天空星漢燦爛,分外明朗。過去並不遙遠,過去仿佛就在眼前。「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讓我以杜牧這句古詩作為本文結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