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開州:打造長江三峽最美文旅融合城市

2021-01-13 金融界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位於重慶開州的漢豐湖因長江三峽工程而生,由開州境內兩江匯成,水域面積15平方公裡,擁有30多個湖灣、41個島嶼,是世界上獨具特色的人工湖,四山環抱,與城市和諧共生。

近年來,開州依託優越的自然資源,探索出一條因地制宜、獨具匠心的文旅發展新模式,讓漢豐湖沿岸旅遊經濟帶成為國內的經典旅遊目的地,讓開州成為長江三峽最美的濱湖城市,讓曾經的故城重新閃耀光彩。

開州要舉全區之力,堅持以全域旅遊發展為方向,以品牌打造提升為重點,以產業融合發展為驅動,不斷推動旅遊業全要素升級增效,有序有力開發漢豐湖、雪寶山兩大重點,培育文旅新業態,實現『後發趕超』。」開州區委書記冉華章如是說。

寫好漢豐湖生態文章

如今來到漢豐湖,可以看到萬頃碧水蕩漾,與湖邊欄橋樓閣相映成景,白鷺鳥不時飛過,讓美景更添幾分生態魅力。這張曾經的環保「考卷」,如今已成為「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美麗畫卷,不但扮靚了開州人民的生活,每年還吸引百萬遊客前來遊賞。

近年來,開州開展五大環保行動,主要環境指標持續改善,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41%,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4平方米,獲評「碧水藍天典範城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120.9平方公裡,實施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加強雪寶山、澎溪河溼地等重要生態系統保護,消落帶生態修復成為樣本。

為守住漢豐湖這一湖碧水,從根本上改善漢豐湖水質環境,開州推行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通過組合式增植彩葉造型植物、種植多種水生植物、增加底層灌木及設置景觀卵石等措施,在濱湖公園內實施了「生物溝」「樹池窪地」「雨水花園」等生態涵養工程。目前建成生態樹池7.44萬平方米,溼地景觀基塘41萬平方米,生態調節作用明顯。

漢豐湖越來越清了,環境回歸「原生態」,來漢豐湖棲息的鳥兒們也多起來。據漢豐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局負責人介紹,漢豐湖北岸烏楊壩區域是漢豐湖鳥類最為集中的區域,每年冬季都會有大量的雁鴨類候鳥聚集於此越冬。但此處冬季水位較深,缺少淺灘和島嶼,為了給鳥類營造一個棲息、覓食的環境,開州區在烏楊壩區域實施了鳥類生境工程,堆置島嶼兩個,總方量15立方米,冬季175時出露面積1140平方米,在島嶼頂部設計了適合雁鴨類生活的淺水塘,並栽植了多種喬灌木和草本。近幾年,在漢豐湖溼地公園陸續有珍稀鳥類的到來,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9種,重慶市鳥類新紀錄7種。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市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提高,形成可持續的環境保護機制,開州還先後通過安裝宣教牌、發放傳單、開院壩會、建設溼地科普中心、建設溼地宣教中心等形式,對市民進行環境和溼地的科普教育。

下好文旅融合一盤棋

好生態鑄就好風景,好風景成就新興生產力。開州既是一座「山水城」相融的濱湖宜居城市,也是一座文化根脈悠久、文化資源富集的千年古城。讓文旅品牌「亮」起來、文旅市場「活「起來、文旅消費「火」起來,成為開州文旅融合新篇章,立體地展示了開州的歷史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近日,來自重慶市開州區漢豐三校、四校等學校的孩子們走進位於三峽庫區重慶開州的劉伯承同志紀念館教育實踐基地開展了以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和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研學實踐活動。

「這樣的研學旅遊活動很好,讓學生走出校門,貼近社會、親近自然、體驗生活,不僅可以讓他們動手動腦,增加生活技能,也能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家國情懷和主人翁意識。」參與研學活動的學生家長李豔波說。

依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開州區打造了一批研學實驗教育基地,舉辦了豐富多彩、形式各異的研學實踐活動。

此次舉辦研學活動地點的劉伯承同志紀念館,位於漢豐湖畔盛山公園內,是三峽庫區內唯一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是重點打造的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和3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數據顯示,每年參觀人數都超過50萬人次。

為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近年來,開州區重點打造紅色旅遊項目,提升景區服務品質、開發紅色產品、拓展紅色產業,同時以教育研學等活動為重要抓手,全方位為紅色旅遊提檔升級,打造具有歷史記憶和地域特色的新型紅色旅遊示範基地。

如果說紅色旅遊是開州旅遊城市發展的一抹亮色,那麼漢豐湖生態文旅度假旅遊則是「打門錘」。近年來,圍繞國家級4A級風景區做文章,加大文旅融合,打造「水韻開州香滿城」發展理念,不斷豐富景區內涵,提升景區品味,結合漢豐湖水域特徵、圍繞沿岸一帶,打造出一批具有開州特色的旅遊項目,如運動健身類、休閒娛樂類、康體療養類等高品質度假產品打造,重點完成開州故城、上九登高民俗文化園、水上運動基地、「永不落幕馬拉松」智慧跑道等度假產品建設,同時度假配套設施也在緊鑼密鼓的建設著。2014年,漢豐湖旅遊度假區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4A級風景區,去年11月,被認定為市級旅遊度假區。

點燃全域旅遊新活力

結合特色旅遊資源,開州不斷推陳出新,開發旅遊新業態,推動全域旅遊發展,抓好「漢豐湖、雪寶山、紅色旅遊、鄉村旅遊」四大重點,建設「山水生態高地、紅色旅遊勝地、秦巴旅遊明珠、三峽旅遊名片」,把開州建成大三峽、大秦巴結合部的知名旅遊目的地,當前以漢豐湖為中心的全域旅遊發展成效更為凸顯。

「我們主要圍繞體旅、商旅、文旅、城旅四旅融合,由南向北,科學構建『一心兩區三廊』的發展布局,打造『帥鄉帥湖?開心開州』的旅遊名片,推動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開州區委宣傳部部長任顯智稱。

近日,記者在開州故城項目施工現場看到,古色古香的庭樓院落、青石板砌成的城牆等主體工程已經完工。據悉,這是三峽庫區唯一一個在撤除後的城市遺址上建設的故城,也是當前開州區重點打造的旅遊項目之一。

開州故城的建設單位湖山投資集團負責人介紹:「開州故城將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元素相結合,讓旅遊休閒與文化研學進行深度融合,著力培育出旅居相宜、主客共享的文化大觀園。它不僅會成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休閒、遊憩、觀湖的新景點,還將改善漢豐湖舊城區地段的生態,更將有助於漢豐湖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串點成線、連線成面,開州已經構建起一條旅遊資源豐富、文化氣息濃厚的漢豐湖生態旅遊帶,「美麗生態」正逐漸轉化為「美麗經濟」――截至2020年底,開州全年接待遊客11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65億元。漢豐湖成功創建市級旅遊度假區,全區有A級旅遊景區9家、星級旅遊飯店6家、住宿業1000家,旅遊商品企業近20家,從業人員近10000人,間接從業人員5萬餘人,成立國有湖山投資集團,下設3個子公司,總資產額達到285億元,文旅產業逐漸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經濟日報記者 冉瑞成 通訊員 吳燕利)

相關焦點

  • 雲陽文旅文創產業平臺籤約,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總分館制」再取新...
    近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在三峽庫區的重慶市雲陽縣召開了總分館工作座談會,舉行了雲陽文旅文創產業平臺項目籤約儀式,標誌著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推行了五年的總分館制再次取得階段性成效。在文創開發方面,聯合長江三峽沿線文博單位(含庫區四座分館)成立了三峽文創聯盟,開展了文旅文創試點項目等。此外,總館與庫區四家分館共同打造教育品牌,累計開展巡展498場,舉辦教育活動108場,惠及群眾78.1萬人次。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首個三峽文旅文創項目在雲陽試點
    雲陽「景雲碑」三峽傳媒網訊 (記者 徐志全 文/圖)6月2日,記者從雲陽縣文化旅遊委獲悉,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首個三峽文旅文創項目在雲陽試點,圍繞文旅市場的」吃住行遊購娛」進行整體文化賦能,打造「雲遊博禮」區域文創品牌
  • 打造高質量文旅融合新高地「漢豐湖區域文旅融合發展專家研討會...
    原標題:打造高質量文旅融合新高地「漢豐湖區域文旅融合發展專家研討會」活動周末舉行   明日,以「中國漢豐湖三峽的新生活」為主題的漢豐湖區域文旅融合發展專家研討會活動即將在開州正式啟幕
  • 從生態保護到文旅價值挖掘 漢豐湖區域文旅融合發展研討會幹貨滿滿
    原標題:從生態保護到文旅價值挖掘,漢豐湖區域文旅融合發展研討會幹貨滿滿   眾所周知,漢豐湖是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建設
  • 唱響「雙城記」 建好示範區開州一路引吭高歌
    尤其今年1月,黨中央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協同創建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戰略以來,開州積極主動融入到這一國家戰略中,站在唱響「雙城記」、建好示範區的新起點,更是不斷加強文旅融合發展,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加速推進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奮力書寫2035年建成100平方公裡、100萬人口的「雙百」城市新篇章。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總分館制」在三峽庫區開花結果
    三峽博物館與雲陽縣進行籤約柯銳 封面新聞記者 羅惟巍 實習生 李茂佳近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在重慶雲陽舉行雲陽文旅文創產業平臺項目籤約儀式,這標誌著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推行了五年的總分館制再次取得階段性成效
  • 開州漢豐湖如何打好文旅融合牌?各路專家獻出金點子
    △漢豐湖(開州日報圖)偉大的三峽工程,在開州形成了水域面積約14.8平方公裡的漢豐湖,使開州成為三峽庫區獨特的濱湖之城。9月20日,由開州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環球人文地理雜誌主辦的「漢豐湖區域文旅融合發展專家研討會」在開州正式啟幕。
  • 萬達開雲文旅融合發展奏響「大合唱」
    雲陽因「四時多雲,山水之陽」而得名,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是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和三峽城市核心區重要支撐,有「萬裡長江·天生雲陽」之美譽。雲陽歷史悠久、人文厚重。作為四川宣漢毗鄰區縣的重慶開州,充分利用毗鄰巴山大峽谷景區的優勢,巧借巴山大峽谷文旅扶貧景區發展的東風,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在開州區大進鎮楊柳村通往核心景區的扶貧路上,記者看到,路面寬敞整潔,往來景區車輛穿梭,當地群眾臉上掛滿了笑容。
  • 區縣文旅精品薈|三峽庫心 長江盆景
    忠縣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用好生態和人文兩個寶貝,深入貫徹重慶市委市政府部署,立足自身優勢、突出本地特色,統籌江城與江村、山水與人文等要素,推動產城景、農文旅深度融合,加強跨區域綠色協同發展
  • 漢豐湖國際生態文旅度假區:打造大三峽最國際範的生活方式
    ,老縣城的湮沒與漢豐湖的新生,使我們領略了開州延綿千年的薪火傳承,探知到三峽最美濱湖城市的風土人情,感受到開州開拓開創、開明開放的新時代人文精神。2016年,重慶市人民政府審議通過《「萬開雲」板塊一體化協同發展規劃》,規劃面積約200平方公裡,城市人口約200萬,是重慶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和成渝城市群發展的戰略舉措,是川東、陝南地區東向出海的重要門戶通道,發展潛力巨大。
  • 區縣文旅精品薈忠縣篇|三峽庫心 長江盆景
    忠味堂農副產品系列獲得「重慶好禮特色文創產品大賽銅獎」。忠縣居三峽庫區腹地,西接渝蓉,東望夔峽,依山帶水,素有「巫峽中心郡」美譽,自然稟賦獨特、歷史人文厚重,生態優勢明顯。遠眺,長江穿城而過,拐了一道近180度的大彎,宛若「心」字;兩岸貓耳山、方鬥山綠障庇護,山環水抱,縣城猶如河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大盆景,美不勝收。
  • 讓湖水「活」起來 專家學者把脈開州漢豐湖文旅融合發展
    圖為開州漢豐湖景色。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9月22日電(陶玉蓮)20日,「中國漢豐湖、三峽的新生活——漢豐湖區域文旅融合發展專家研討會」在重慶開州啟幕。  除了對水域的保護之外,與會專家還對沿岸的植被的打造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重慶市美術協會秘書長魏東建議:「要在護坡護岸的前提下設計岸線植被,比如季節性的設計、顏色的設計,都要有所考慮,這樣才能讓遊客有更好的體驗感。」  打好新時代的「文化牌」  開州「新老文化」應如何有機融合?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總分館制」在三峽庫區開花結果
    5月25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在三峽庫區的重慶市雲陽縣召開了總分館工作座談會,舉行了雲陽文旅文創產業平臺項目籤約儀式,標誌著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推行了五年的總分館制再次取得階段性成效。總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長程武彥一行、雲陽縣文旅委主任林冬利一行和三峽庫區的分館巫山縣博物館館長張潛、忠州博物館館長陳雲華、開州博物館館長王永威、雲陽博物館館長溫小華等參加會議。
  • 區縣文旅精品薈忠縣篇|三峽庫心 長江盆景
    忠味堂農副產品系列獲得「重慶好禮特色文創產品大賽銅獎」。忠縣居三峽庫區腹地,西接渝蓉,東望夔峽,依山帶水,素有「巫峽中心郡」美譽,自然稟賦獨特、歷史人文厚重,生態優勢明顯。遠眺,長江穿城而過,拐了一道近180度的大彎,宛若「心」字;兩岸貓耳山、方鬥山綠障庇護,山環水抱,縣城猶如河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大盆景,美不勝收。
  • 開州漢豐湖怎麼做好文旅融合 文化專家這樣支招
    人民網重慶9月21日電 如何打好漢豐湖這張「天然牌」,做好開州文旅融合發展?9月20日,「中國漢豐湖,三峽新生活」漢豐湖區域文旅融合發展專家研討會在開州舉行,30餘位文化專家走進開州暢所欲言,提出金點子,為開州漢豐湖的文旅融合支招。
  • @重慶人 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來了 三峽精品旅遊線路和...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文 萬州區文旅委供圖11月16日,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新聞發布會在市文化和旅遊委舉行。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將於11月至12月在萬州舉辦,期間,將舉辦啟動儀式、第三屆世界大河歌會、渝鄂輪值主席會議等10餘項活動。
  • 文商體旅深度融合 助力非遺傳承發展 2020「三峽好禮」旅遊商品暨...
    本報訊 (記者 別玥)12月2日,記者從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組委會獲悉,本月5日——6日,將在萬州和平廣場舉行2020「三峽好禮」旅遊商品暨非遺產品交易大會。據了解,此次展會會場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免費提供80餘個展位,目前展出的商品有詩仙太白酒、程涼麵、泥塑、草編、三峽石、城口老臘肉、梁平木版年畫、翡翠涼粉等。活動還邀請了達州、利川、開州、雲陽、墊江、梁平、奉節、城口等地文旅企業前來參加,共同搭建三峽旅遊商品和非遺產品展示平臺,集中展示展銷各地特色旅遊商品、非遺產品。
  • 開州:一座享「湖」的城市
    開州日報供圖人民網重慶10月16日電 「碧水東方來,平湖一鑑開。」伴隨著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蓄水,在重慶開州,誕生了風光旖旎的漢豐湖,一座全新的濱湖城市浴水而出,與之緊緊相依,構成了「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美麗畫卷。畫卷的一端,是奇絕秀美的湖光山色,另一端是人間煙火的城市生活。徜徉於畫卷中的開州人,無疑是幸運的,是幸福的。
  • 重慶雲陽打造長江沿線最美山水園林城市
    今天,雲陽因三峽移民而備受關注,縣城整體搬遷依山傍水重建;因把城市當景區打造、當客廳管理而出名,正以山東威海、法國坎城為樣板,向長江沿線最美、最宜居、最有特色的城市目標邁進。雲陽充分結合縣城的自然地理條件,沿山脊線、水際線和城市重要出口打造精品特色宜居城市,縣城兩江環繞、綠樹成蔭,山、水、城、景交相輝映,勾勒出雲陽山水園林城市的美麗畫卷。飛龍公園、天宮公園、雲頂公園、張飛廟、磐石城、三峽文物園、7個特色文化廣場……一個個公園和景點,點綴著這個長江邊上的美麗城市。
  • 且以詩意共遠方——萬達開雲文旅融合發展奏響「大合唱」
    雲陽因「四時多雲,山水之陽」而得名,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是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和三峽城市核心區重要支撐,有「萬裡長江·天生雲陽」之美譽。雲陽歷史悠久、人文厚重。作為四川宣漢毗鄰區縣的重慶開州,充分利用毗鄰巴山大峽谷景區的優勢,巧借巴山大峽谷文旅扶貧景區發展的東風,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 在開州區大進鎮楊柳村通往核心景區的扶貧路上,記者看到,路面寬敞整潔,往來景區車輛穿梭,當地群眾臉上掛滿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