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惠而浦中國發力洗碗機業務、推進格蘭仕收購要約,面對內外夾擊欲曲線救國
近日,惠而浦中國面向國內消費者量身打造的,惠而浦Aurora歐諾娜系列洗碗機工廠正式在安徽合肥投產。惠而浦中國董事長吳勝波表示,公司將以該生產線投產作為新起點,持續加碼中國市場,進一步將合肥打造為惠而浦全球供應鏈的關鍵組成部分。
根據公開信息,近年來,惠而浦中國面臨業績下滑、產品質量不合格、售後服務遭詬病、財務造假等問題。有觀點認為,惠而浦中國此次押注洗碗機品類,尚無力支撐其扭虧為盈的重任。
另一方面,惠而浦中國穩步推進格蘭仕要約方案的舉動,被業內人士看作是其剝離虧損業務發力新業務、「曲線救國」的策略。不過,惠而浦能否雙線並行挽救頹勢,還需時間檢驗。
發力洗碗機業務,內外夾擊下尚無必勝法寶
近日,惠而浦中國在安徽合肥投產了一條洗碗機工廠。同時,面向國內消費者量身打造的惠而浦Aurora歐諾娜系列洗碗機也正式上市。吳勝波表示,合肥洗碗機工廠的投產是惠而浦中國發力廚電的重要一步。
「結合對洗碗機在亞洲和中國未來幾年銷量的預測,我們目前將產能定為40萬臺,能夠保證亞太地區的需求量,考慮到疫情的影響,這一數字是比較保守的。」吳勝波說道。
近年來,國內洗碗機市場規模增長迅速。今年,在疫情催生的「宅經濟」下,居家吃飯頻率增多,需要清洗的碗筷數量和頻率也大幅增加,不少消費者都萌生購買洗碗機的想法。同時,防疫常態化背景下,居民健康意識和訴求也在提升,洗碗機作為健康家電一躍成為家電行業中的明星產品。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洗碗機零售市場全渠道銷量85.8萬臺,同比增長32.7%;零售額規模37.2億元,同比增長20.4%。從行業數據來看,洗碗機市場連續3年複合增長率都達到30%以上,在疫情衝擊下仍保持高速增長。
吳勝波表示,中國洗碗機市場的發展勢頭已經出現,把合肥作為生產製造基地,除了可以滿足國內消費者對於洗碗機的需求,同時也是為全球出口做進一步打算。
惠而浦中國總裁艾小明進一步補充道,為契合中國人洗碗習慣,惠而浦推出的新系列洗碗機容量和洗淨功能將進一步增加。未來,惠而浦洗碗機本土化重點將放在元器件的本土化上。
在歐洲和北美市場,惠而浦洗碗機已成為絕對領先者,市場份額佔比在40%以上。不過在中國市場,惠而浦卻屬於後來者。據家電行業協會今年的數據,西門子以50%的市佔率穩坐國內洗碗市場頭把交椅,美的、卡薩帝、方太等國產品牌都在洗碗機市場持續加碼,快速布局。
「國產品牌更加熟悉國內的消費習慣,能夠因人制宜進行個性化調整,比如推出針對不同戶型的安裝解決方案,以及根據用戶具體使用條件和需求,將產品進行逐一分級,並推出一些功能齊全、但價格相對較低的普及型洗碗機產品等,這些舉措往往也能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分析人士認為。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憑藉品牌的影響力,惠而浦推出的新產品一定會受到關注。但是,洗碗機行業外有德國西門子穩坐銷量冠軍,內有美的、卡薩帝、方太等國產品牌不斷推陳出新,以適應國人消費習慣,惠而浦尚未找到必勝法寶。
業績下滑、產品質量與服務遭詬病,旗下品牌日益邊緣化
公開資料顯示,惠而浦總部位於美國密西根州,旗下擁有Whirlpool、Maytag等眾多國際知名品牌,在全球各地擁有的生產基地、研發中心以及設計中心總計達70家。惠而浦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型家電製造商之一,2019全年營業額達204.2億美元。
然而在中國,惠而浦的地位卻始終處於「不上不下」的尷尬局面。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惠而浦進軍中國多年,但其在國內市場的中低端定位與國際地位並不符合,再加上多類產品數次被爆出質量不過關,惠而浦的口碑與名聲已在消費者的心中慢慢下降。
2014年,惠而浦入主合肥三洋,成為後者新控股股東,合肥三洋也因此更名為惠而浦。與合肥三洋合作期間,惠而浦對三洋過度依賴,「三洋」品牌產品銷售佔國內收入比例較大。這直接導致2019年雙方合作終止後,惠而浦中國的營收大幅下滑。
2019年財報顯示,惠而浦中國全年營收52.81億元,同比下跌15.97%;歸母淨虧損為3.22億元,同比下滑223.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扣非淨虧損為3.82億元,同比下滑5707%。
產業觀察家指出,失去「三洋」品牌使用權是惠而浦中國業績虧損的直接原因,但本質上也是惠而浦品牌不夠硬。「惠而浦背靠美國洋品牌的優勢,卻沒有在中國市場上打出自己的差異化產品以及口碑,留給吳勝波、艾小明的時間不多了。」
截至目前,惠而浦中國的業績仍未見起色。今年三季報顯示,惠而浦中國前三季度營收35.3億元,同比下降13.62%,歸母淨利潤虧損1.14億元,同比下降64.5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扣非淨虧損2億元,同比下降125.47%。
業績持續下滑的同時,惠而浦中國還面臨著產品質量不合格、售後服務遭詬病、財務造假等問題。據記者了解,目前在黑貓投訴等平臺上,消費者關於產品質量與售後的投訴層出不窮,與此同時,惠而浦2015、2016年報涉嫌虛假記載被行政處罰事件已過去數年,仍有股民在進行維權活動。
「惠而浦中國資產減值,業績虧損,旗下的惠而浦、帝度兩個品牌在家電行業日益邊緣化,這說明惠而浦中國的品牌發展策略整體上並不成功。」有產業觀察家認為。
積極推進格蘭仕要約收購,或能曲線救國
日前,在發布了一份虧損三季報的同時,惠而浦中國也披露了關于格蘭仕要約收購的進展情況:惠而浦中國的實控人美國惠而浦集團,正在對格蘭仕要約條件和潛在戰略合作的其他方面,以及對公司財務報表和其他運營方面的潛在影響等進行考量及評估。
今年8月26日,惠而浦公告稱,格蘭仕向惠而浦股東發起了部分要約收購,本次收購股份數量為4.675億股,佔惠而浦已發行股份總數61%;要約價格為5.23元/股,不會終止上市公司地位。
控股惠而浦51%股份的惠而浦集團已於8月25日向美國SEC提交了報告,對格蘭仕本次要約收購表示歡迎。作為惠而浦集團的重要供應商,格蘭仕與惠而浦集團的供應關係已超過15年。惠而浦集團一直在評估有助於惠而浦在中國市場中增強業務表現的潛在戰略合作關係。
公告顯示,在獲得必要的監管批准後,格蘭仕將發起正式的部分收購要約,惠而浦集團董事會將決定是否批准通過其子公司就本次要約收購出售股份。
持股惠而浦23.34%股份的合肥市國有資產控股有限公司在對上市公司的答覆函中稱,對格蘭仕本次要約收購惠而浦表示歡迎,合肥市國控看好格蘭仕與上市公司的潛在協同效應,並希望通過本次要約收購開啟與格蘭仕的戰略合作關係。
此前,格蘭仕副董事長梁惠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要約收購惠而浦)進展一切順利,在預料之中」。因為惠而浦有一定國資背景,也涉及跨國公司、上市企業,需要的流程手續比一般企業複雜,因此格蘭仕會保持耐心。
不過,本次要約收購尚需取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等部門同意批覆後實施,仍有不確定性。截至公告當日收盤,惠而浦的股價當天下跌0.43%至6.88元/股,比格蘭仕5.23元/股的要約收購價上升了31.5%。
有業內人士認為,格蘭仕想藉助惠而浦在大家電方面的供應鏈、技術支持等優勢,彌補自身產品線單一、創新能力不足等短板。另一方面,惠而浦中國因持續虧損、負面新聞纏身導致其市場佔有率大跌。此次惠而浦中國交出控制權,或是一次剝離虧損業務發力新業務、「曲線救國」的策略。不過,惠而浦能否通過雙線並行策略挽救頹勢,還需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