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湘市林業局2019年工作總結
(2019年11月30日)
2019年,我局嚴格按照上級林業部門和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為契機,緊扣省林業局「湘林杯」和市「一三五」基本思路指標,做實生態保護、生態修復和生態惠民結合性文章,全面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我市森林覆蓋率已達到56.8%,活立木蓄積量為294.3萬立方米,森林資源蓄積量增長率為4.10%,林地保有量為140.63萬畝,圓滿地完成了全市林業工作各項目標任務。
2019年工作成效
今年以來,我局敢於擔當求作為,咬定目標不放鬆,紮實推進城鄉國土綠化和森林資源保護,以堅持林業發展助推群眾增產增收為目標,努力構建綠色發展屏障,傾力打造綠色紅利惠及民生新格局。
一、實施生態保護強勁有力,夯實了綠色發展基礎
(一)狠抓源頭管控,織牢生態綠色屏障。一是嚴格森林採伐。持續推進森林採伐限額管理,實行網上申請、網上審批、網上辦證,全過程納入省電子監察系統監督,嚴格跡地更新檢查驗收,確保森林資源永續利用。全年,共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306份,採伐面積574.05公頃,蓄積40636立方米,出材26584.4立方米,採伐量佔年限額的45.05%。二是嚴格林地審批。全年共完建設項目審核審批28宗,審批面積74.6406公頃,上繳省廳森林植被恢復費1067.30112萬元;臨時使用林地項目3宗,審批面積0.8862公頃,徵繳森林植被恢復費6.5864萬元;農村村民建房項目4宗,審批面積0.2950公頃;直接為林業生產服務項目1宗,審批面積0.4282公頃,林地保有量控制在目標管理範圍之內。三是嚴格動植物保護。組織開展「清理規範獵捕、繁育、經營利用野生動物專項行動」,檢查市場、餐館53處,查處非法獵捕、收購、經營野生動物行為5起,行政處罰3人、刑事起訴11人,吊銷經營許可證件1個,沒收、處置野生動物289隻,接收和處置野生動物8批604隻。對全市的古樹名木進行了全面的普查,實行統一編號掛牌定位,利用「林調通」進行信息錄入,建立了電子檔案,為制訂古樹名木保護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二)狠抓兩防落實,嚴守生態安全底線。一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四率」達標。今年,我市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4.25萬畝,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3.2‰,測報準確率98.8%,無公害防治率95%,種苗產地檢疫率100%。二是松材線蟲病除治紮實開展。完成了去年度松材線蟲病防治4763畝,清理並銷毀枯死松樹22170株,首次開展了全市疫點鎮(街道)防治成效評估,順利通過省林業局防治成效核查。秋季普查數據顯示,我市松林面積20.075萬畝,發現枯死松樹16075株,松材線蟲病發生面積0.4516萬畝,分布在7個鄉級疫點的61個村(社區)、391個小班。目前,任務已分解下達到各鎮(街道),除治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三是森林防火蔚然成風。全年開展邊界聯防397次,監管特殊人群814人,確定重點火險地段790個,設立臨時檢查卡點820個,開展周邊聯防132次,組建巡查分隊165個、展開巡查巡護1200多人次,收繳打火機、香菸等違禁品350多件,消除火災隱患230多處。元月,我市代表嶽陽市迎接國家森林防火工作督查,並獲一致好評。我市森林防火工作的經驗和舉措相繼被《湖南日報》《新湖南》《華聲在線》《嶽陽日報》等媒體多次報導和推介。
(三)狠抓林業執法,全面提升業務水平。一是組織培訓。在抓好法律知識學習、上崗培訓外,積極選送執法人員,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執法培訓班,邀請專家授課解讀和集中培訓。今年7月份,我局選派了7名骨幹力量,參加了國家林草局在北戴河組織的執法培訓班。二是規範流程。按照相關文件精神,出臺了《關於進一步規範行政執法工作的有關規定》、《執法評議考核制度》《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實施細則》等規章制度,規範執法工作流程。三是嚴格執法。在執法過程中嚴格遵守《林業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堅決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制度、過程全記錄和案卷評查制度,切實做到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全年,查處辦結林業行政案件97起,處罰違法人員97人,案件建檔率達100%。
(四)狠抓宣傳教育,切實增強護綠意識。一是在宣傳發動上,全年共出動森林防火宣傳車3060多臺次,懸掛橫幅1000餘條,張貼標語2萬多條,打銅鑼1000餘次,發放宣傳資料7.5萬餘份。二是在活動載體上,利用「溼地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愛鳥周」等活動平臺,先後在黃蓋湖自然保護區、乘風中學開展宣教活動2次,電視臺新聞報導2次。三是在方式方法上,春節和清明節高火險期間,先後投入30萬元,採購鮮花近2萬束、圍裙1萬條,免費發放給市民,倡導綠色祭祀,文明出行,取得良好成效。
二、推進生態修復穩步有序,掀起了綠色建設新潮
(一)以義務植樹為切入點,全面提升植綠意識。全年,完成義務植樹310萬株,佔總計劃任務150萬株的206%,新建植樹基地8個,參與人數達45萬人次。一是示範帶動。市級領導、市直部門單位栽種苗木7600株,復綠面積達150畝。二是鎮村聯動。鎮(街道辦事處)完成義務植樹290萬株,建設亮點屋場 91個。
(二)以城鄉綠化為發力點,有效改善人居環境。一是通道綠化建設。三年共在臨湖森林大道、高速公路互通、高速和國道及縣道完成綠化155.2公裡,植樹41200株,在京港澳高速互通進入城區的入口處完成一處面積達5000㎡的綠化改造地,通道綠化率已達90%。二是綠色村莊建設。「綠色村莊」的集中居住型村莊林木綠化率達到30%,道路補植23公裡,植樹10567株,溝、港、渠綠化21.5公裡,植樹9360株,綠化率達到90%以上。三是森林小鎮建設。「森林小鎮」的綠化覆蓋率達到38%以上,街道綠化9公裡,植樹3750株,綠化率達到90%以上,鎮單位庭院綠化面積7100平方米,綠地率達到30%以上。目前,我市江南鎮新洲村已成功創建湖南省「秀美村莊」,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的「村綠」工作已經鋪開,初顯成效。目前,已全面完成「城鄉三年綠化行動」任務。
(三)以營林造林為主攻點,全面調優森林功能。一是生態造林。春季完成人工造林20500畝,佔計劃任務的103%,封山育林1萬畝,退化林修復2.4萬畝,森林撫育6.1萬畝,建立百畝以上基地21個。其中,公路通道綠化156公裡,生物防火林帶建設112公裡。二是經濟營林。在聶市、桃林、羊樓司、坦渡、長塘和白羊田,指導林農栽植經果林4500畝。引導公司和農戶發展經濟林種植,如油茶、黃桃、無花果、覆盆子和吳茱萸等經濟作物。三是項目造林。完成了長江岸線綠化和工業園綠化驗收,通過了鴻鶴嶺標準化示範基地績效評價,開展了長防林項目稽查和生物防火帶檢查,接收了歐投項目省級檢查與驗收,得到了領導一致好評。
(四)以重點綠化為突破點,發揮以點帶面效應。一是岸線綠化。先後完成長江岸線綠化5644畝,栽植櫸木、女楨、紫薇、櫻花8萬多株,構建了一道靚麗的綠色風景。二是園區綠化。在濱江產業園區共栽植桂花、樟樹和茶花等綠化苗木15675株,綠化面積475畝,發揮了以點帶面的作用。
(五)以溼地修復為著力點,全力維護自然本色。一是持續宣傳教育。採取出動宣傳車、懸掛宣傳橫幅、張貼宣傳標語、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大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湖南省溼地保護條例》《湖南省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條例》,提升了群眾對政策法規的認知,增強了對溼地和鳥類的保護意識。二是深入排查整治。我局會同市畜牧漁政站及轄區鄉鎮,先後8次下到湖區,對自然保護區內環境汙染現象、非法捕撈行為,開展集中排查與整治,成效明顯,反響較好。共清除非法捕撈設施42個、殘餘竹篙3900餘根,拆除地籠360個,清理垃圾和白色漂浮物90噸。
三、強化生態惠民穩中有進,形成了綠富雙贏態勢
(一)以產業發展,有效推動綠色經濟。一是林業產業深入有效推進。推薦湖南竹海炭生源企業參加了「2019年湖南省名優農產品展銷會」,圍繞晨星竹業、新興竹業兩家省級竹業龍頭企業建設竹林道23.92公裡,協助九豐油茶申報貼息貸款490萬元。省林業局老科協在我市白石園林場建設楠竹低改示範基地(為期三年),每年建設200畝。龍窖山風景名勝區獲評2019年湖南「夏季旅遊避暑目的地」。初步完成《臨湘市(羊樓司)竹產業發展規劃》編制,總規劃期為20年。二是油茶品牌社會反響強烈。以正盛、九豐公司等重點油茶企業為龍頭,以專業合作社為依託,帶動路南片鄉鎮、農戶發展油茶產業。「鬍子哥」茶油榮獲「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中國綠色食品認證」「湖南省林產品十大先鋒」,九豐榮獲「國家級油茶專業合作社」等殊榮。
(二)以項目驅動,加速推進林業發展。目前,我們相繼又向省廳申報了歐投、長江防護林、造林補貼和森林撫育及生態廊道建設項目。截止目前,我局已爭取項目22個,到位資金4737.94萬元。
(三)以生態補償,實現綠色紅利惠民。一是生態補償實行「一卡通」信息錄入和資金打卡發放,進一步規範了資金的使用與管理,有效保障了林農的綠色紅利。全年共兌現生態公益林、天然林補償資金達1449.23萬元,惠及農戶及貧困戶847戶。二是項目資金發放,積極與市財政局和各鎮(街道)銜接,確保退耕還林、長江防護林、造林補貼和森林撫育等項目資金正常有序發放,全年發放資金1384.1萬元。三是森林保險實現全覆蓋,公益林和商品林真正做到了應保盡保,災損面積應賠盡賠。全年,共繳納森林保險保費226.22萬元,理賠森林保險案件21起,理賠面積6000餘畝,獲理賠金161.62萬元。
(四)以林下經濟,帶動林農增產增收。一是典型示範引導。在現有林下經濟發展基礎上,充分發揮示範作用,積極動員林農參與林下種養殖業。今年分別申報臨湘市豐碩水果專業合作社為湖南省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示範社、臨湘市利鑫種植專業合作社為省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二是培育經營主體。以穩定山林權屬為基礎、增加林農收入為目標,推進山林流轉,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全年共辦理林地流轉9宗,流轉面積3094.5畝。在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中,臨湘市聶市文凱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藥材覆盆子近200畝,預計到2020年,年產值可突破100萬元。
(五)以行業扶貧,幫助群眾脫貧致富。一是駐村扶貧。堅持綠色扶貧,助推群眾增產增收。我局先後派出1名班子成員和2名青年幹部,入駐坦渡鎮桐梓鋪社區和坦渡村,重點對25戶84人進行結對幫扶、指導脫貧。11月份,順利通過嶽陽市扶貧工作年度檢查。二是技術指導。今年共舉辦重點項目技術、楠竹生產及低產林改造技術培訓3次,發放《臨湘市常見樹種造林技術簡介》《用材林營造技術》《經濟林營造技術》《楠竹生產技術手冊》《油茶實用栽培技術手冊》等資料7000份。利用黨員活動日平臺,多次組織技術骨幹下鄉進行技術指導,對林農實行技術跟蹤服務。三是就業幫扶。在全市護林員總人數為144人中,在冊的貧困戶24人,貧困戶護林員管護面積9.52萬畝,發放年度管護工資9.52萬元,受聘家庭經濟收入得到了增加。
四、加強自身建設全面有效,圍繞了中心服務大局
(一)堅持黨建引領,強化組織保障。一是落實了黨建工作制度。為及時有效調度和推進系統黨建工作,我們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和黨建工作例會制,堅持「一月一講評,一季一調度,一年一總結」。充分利用黨員活動日,紮實開展以「送政策、技術」「清潔家園」為主題的雙百活動,服務群眾500多人,發放宣傳資料300多份。在黨員教育管理過程中,嚴格實行《黨員積分管理考核辦法》,切實做到「月通報、季公示」。對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要求上進的年輕幹部進行了積極引導,全年共發展新黨員8名,轉正1名。二是開展了主題教育。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過程中,局黨組嚴格按照要求,堅持每周開展1次集中學習,每月進行1個專題討論。通過學習教育,每個黨組成員都開展1次專題調研,並形成了調研材料;每名黨員都積極參與了討論,並撰寫了討論發言材料。同時進行了問題檢視,並針對問題拿出了可操作性的整改措施。9月份以來,機關黨員幹部共開展集中學習11次、專題討論3次、撰寫調研材料8個。三是加強了督促檢查。對局屬各支部黨建工作進展情況,採取了「四不兩直」的方式進行不定期督查,發現問題及時交辦督辦,並將檢查情況納入半年講評與年終考核,有效提升了林業系統黨建工作整體水平。
(二)推進作風建設,淨化政治環境。一是推進意識形態工作。制定了《林業局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意識形態領域突發與情處置應急預案》。組織黨員註冊和學習強國,註冊人數達到184人,機關黨員註冊率達100%,學習積分10000分以上的有21人。二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紮實開展了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突出問題治理、公職人員「涉砂涉礦」和子女升學宴請情況摸底工作。對系統內2名違紀人員進行了政紀處分,對1名連續六個月不參加組織生活,且不交黨費的黨員進行了除名。三是落實省委巡視整改。按照《臨湘市落實省委第七巡視組巡視嶽陽反饋意見的整改方案》要求,我局主動認領了「關於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未全面落實」等3個方面的問題,並針對問題,制訂了措施,抓實了整改。此外,我們還針對機關管理存在的不足,從考勤、公文處理、財務和公車管理等12個方面,進一步完善了管理制度,切實為我局管理與服務提供了根本遵循,努力營造了風清氣正、文明高效的林業發展環境。
(三)落實三定方案,理順工作機制。一是完成了林業機構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機構改革工作統一部署,結合林業實際,出臺並報批了《臨湘市林業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調轉了林業糾紛調處和森林溼地調查等職能,把職能職責進行了整合。按照新的「三定」規定,將原來的8個內設股室調整為9個。目前,我局有7名工作人員進行了轉隸,局內設股室機構調整、崗位設置和人員到位工作已經全部完成。二是推動了「最多跑一次」工作。去年來,我局就「跑改」工作多次進行部署、調度,對梳理申請類行政權利37項、無需申請類行政權利126項,形成了「最多跑一次」清單,及時向社會公布,保障了林業政務服務的標準化。此外,完成了本系統52名以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社會保險補繳前宣傳和檔案收集工作。
(四)做實規定動作,服務社會大局。一是綜治維穩工作。全面開展「三精走訪」,深入推進禁種鏟毒和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積極參加「掃黑除惡·平安建設」演講比賽。我局選手榮獲了成人組演講比賽個人二等獎。二是服務省級活動。9月23日至25日,全省國有林場技能競賽在我市舉辦。我局作為大賽協辦方,在大賽組委會的領導下,紮實做好協調與服務工作,確保了大賽取得了圓滿成功。在本次比賽中,我市代表隊勇奪團體一等獎,個人一、二、三等獎,我局榮獲「特殊貢獻獎」殊榮。三是安全生產工作。加強了安全生產日常監管,落實了局屬各單位和涉林企業隱患排查整改,確保了林業系統安全生產形勢穩定。此外,按要求有序推進了人居環境整治和洋溪湖河長制與排漬口整治工作。
存在主要問題
回顧全局工作,2019年,我們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同時,也清醒地意識到,當前工作現狀與全市林業改革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面臨不少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個方面:
(一)生態建設任務繁重。隨著城鄉經濟社會迅猛發展,建設項目多,佔用林地、損綠毀綠和亂捕亂獵野生動物等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時有發生,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恢復同社會經濟發展、城鎮化建設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林地保護形勢十分嚴峻。新增造林空間不足,工作難度大,林業增綠增效還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二)保護地管理壓力不小。黃蓋湖溼地、五尖山公園和龍窖山風景名勝地,這個三個保護區在設立時,未徵求屬地鄉鎮、村和部門意見,所轄範圍有林地、農田、水面養殖和企業,制約了當地農民的生產生活,保護與發展之間的較為矛盾。
(三)產業發展仍需加力。我市林業產業規模不大,經營管理過於粗放;林業產業科技含量水平較低,林產品附加值不高,經濟效益較差;林業產業集約化程度較低,未形成規模效益;林業產業發展相對滯後,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效果不明顯。
(四)松材線蟲病除治難度較大。我市松材線蟲病從2007年發現起,到目前為止,發生疫點的鄉鎮有7個鄉鎮。國家林草局高度重視,今年又出臺了《松材線蟲病督辦追責辦法》,量化標準非常具體,除治要求非常嚴格。但個別鄉鎮主職領導重視不夠,投入不大,松材線蟲病有向鐵山庫區蔓延之勢,如不重視,將有督辦問責之憂。
(五)林場改革存在穩定隱患。2015年,我市4個國有林場,按照政策要求進行了改革,只解決了71個全額事業編制,但又收回了國有林場自收自支事業編制440個,差額事業編制3個。目前,我市國有林場自籌編制人員發生身份變化,意見很大,存在不穩定因素。
(六)森林資源監管矛盾突出。按照湖南省森林督查和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年度更新工作要求,圖斑管理監控越來越嚴,市政府項目用地審批程序嚴格、資料十分規範,容不得半點馬虎。目前,我市林業用地難批與政府項目建設矛盾較為突出,由於在跑項目審批過程中,林地指標限額,導致一些項目建設審批手續難以落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進度。
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我局將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和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林業建設目標指標任務,大力推進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發展,切實為接力打造「精彩北大門,品質新臨湘」提供強有力的生態保障。將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一)持續推進造林綠化。按照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總體部署和我市林業工作實際,紮實推進國土綠化工作。今冬明春完成造林計劃任務2.15萬畝(包括長江岸線綠化、園區綠化),完成義務植樹150萬株,完成生態修復4萬畝,完成森林撫育7萬畝(包括楠竹撫育3.5萬畝,中幼林撫育3.5萬畝)。
(二)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紮實開展森林督查,適時啟動保護地區劃調整和墈界,實行林木採伐限伐,嚴格執法管理。
(三)狠抓森林防火。壓實森林防火責任,繼續實行局掛點負責人森林防火崗位責任制,持續保持森林防火高壓態勢,及時化解森林火險,力保全市森林火災「零記錄」。
(四)強化松材線蟲病除治。嚴格落實森林病蟲害管理責任制,強力推進臨湘松材線蟲病除治工作,深入開展疫木專項整頓行動,落實疫點整治銷號制度,實施全程監控,狠抓疫木源頭監管,確保工作成效。
(五)服務政府重點項目。按照重點項目推進工作要求,配合相關部門單位,切實做好礦山調規、工業園調區擴區工作,辦理林地相關手續,助推我市重點項目落實落地。
(六)強力推進黨建工作。按照黨建工作要求,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和「黨員活動日」工作,著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進一步推動黨建工作規範化、精細化。
(七)完成其他中心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紮實推進脫貧攻堅、河長制(含排漬口整治)、綜治信訪、掃黑除惡和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各項工作按要求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