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不過兄弟之間彼此反目,是要爭個你死我活的故事,我們也聽得太多。來自德國的阿迪達斯與彪馬就有這樣一段淵源。
如果你去過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拉赫。就會發現這個僅有2萬人口的小鎮被一條河流一分為二。在這個小鎮的南北兩端。阿迪達斯的創始人阿道夫和彪馬的創始人魯道夫就這樣靜靜的沉睡在那片土地之下。
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這個小鎮上的陌生人彼此相遇時。第1件事不是簡單的聊一下今天的天氣,而是先低頭觀察一下對方腳下的運動鞋。
阿迪達斯和彪馬的分庭抗禮,把小鎮居民的所屬陣營劃分得更加分明。就連他們的兩支足球隊也都成了不同品牌的代言人。
因為父親是鞋架,所以魯道夫阿道夫都理所應當的繼承起了父親的事業。哥哥魯道夫善於營銷,弟弟阿道夫精於手藝。他們彼此合作經營了一家名為達斯勒兄弟的運動鞋工廠。
在第1雙跑鞋問世之後,達斯勒兄弟的名聲也快速傳出了這個小鎮。
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本來應該是達斯勒運動鞋功名成就的最好機會。但是當希特勒宣布所有德國運動員都將統一著裝的時候。也就意味著達斯勒受邀專門為德國田徑隊運動員準備的鞋子將無法登場。
為了在全世界運動員和觀眾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阿道夫帶著他的釘鞋敲響了美國田徑運動員傑斯歐文斯的房門。
作為世界上第1個為美國黑人運動員提供贊助的回報,歐文斯在那屆奧運會獨攬4金。他腳下的達斯勒跑鞋也成為世界各地體育愛好者們關注的焦點。
也看達斯勒即將躋身世界知名品牌,二戰的爆發卻打亂了這一切。工廠停廠兄弟二人奔赴前線,在精於技術的阿道夫被召回工廠進行緊急生產的時候。魯道夫則繼續留在部隊服務。
後來兄弟兩人產生了分歧,在魯道夫回到工廠後,再也無法與阿道夫合作。在工廠門口雙方割袍斷義工人們都選擇了站在阿道夫這邊。而大部分銷售則選擇了口齒伶俐的魯道夫。
1947年魯道夫創立的新公司,後來改名為彪馬。在弟弟阿道夫於1949年註冊阿迪達斯之後,兩兄弟的明爭暗鬥也正式拉開了帷幕。
往後的40年裡,阿迪達斯和彪馬都將足球看成了兵家必爭之地。當7位凱澤斯勞滕球員穿著彪馬的球鞋奪冠時,彪馬的風頭一時完全蓋過了阿迪達斯。
1954年不甘人下的阿道夫借哥哥與西德國家隊主教練發生矛盾時上位。阿迪達斯成為西德足球隊的官方贊助商。那屆世界盃決賽德國以弱勝強,打垮了不可一世的匈牙利奪得世界盃冠軍。而借著這一歷史性的時刻,阿迪達斯也嶄露頭角,給了彪馬一記重拳。這時,彪馬又請來了球王貝利代言,此後在足球領域一發不可收拾。他幾乎將所有的競爭對手都甩在了身後。
阿迪達斯和彪馬一起成為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嘻哈文化的代表。
因為家族內耗嚴重,所以他們的後人都沒有保住這兩個品牌。1989年阿迪達斯被法國人伯納德塔皮收購,如今阿迪達斯的投資者眾多。彪馬也在1989年被賣給一家瑞士公司,幾經轉折,彪馬在2007年再次易主法國雲開集團。
這個德國小鎮出了兩個運動品牌巨頭,由兩兄弟創立,如今都已易主,如今這兩大運動領域巨頭,已在無達斯勒家族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