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筍

2021-02-17 解道

其味甚鮮,

名傍林鮮。

冬至過後,福嶼早市上,賣冬筍的攤子,一下就多了起來。

看到冬筍,總會想起多年之前,在連江貴安山上挖筍的經歷。也是這樣小寒節氣的一個周末,天色微亮,我們帶著挖筍的工具,踩著地上的白霜,走向蒼莽的大山。

山野間瀰漫著寒氣。透過薄薄的嵐霧,我們出發時的山村,只有隱約的輪廓。林子裡露宿的竹雞還在打盹,直到聽到我們的腳步聲,才撲愣愣地飛起,躲到遠處的枝頭上。

我問當地的朋友:為什麼,要在清晨上山挖筍呢?

他回答說,清晨的冬筍,比較好挖。

因為,經過漫長的冬夜,冬筍會蒸發一定的水分。溼氣滲透到地表,形成依稀可辨的痕跡。清晨,竹筍萌發的痕跡容易辨識。

而且,挖筍很累,這時的土層也比較鬆軟,可以少花點力氣。

所謂「冬筍」,指的是冬天的毛竹筍。

毛竹,屬於禾本科剛竹屬植物,喜歡在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的山間生長。因此,福州周邊的山地,隨處可見蒼翠蔥鬱的竹林,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竹筍。

有人說,竹筍,是最具中國特色的一種食材了。

中國最早的詞典《爾雅》中,就有「筍,竹萌也,可以為菜餚」這樣的文字。這裡的竹萌,泛指竹類初萌的幼芽。

筍,蟄伏在深厚的土層中,處於半休眠的狀態,被土壤和腐植質層層地覆蓋著,生長的速度極為緩慢,恰如一個在美夢中酣睡的小寶寶。

竹寶寶吮吸著溫暖的地氣,挺著胖嘟嘟的身子,披著金黃色帶有絨毛的筍籜,萌萌的模樣,確實可愛。古人叫它「竹萌」,真是傳神。

在《詩·大雅·韓奕》中,也有這樣一句:「韓侯出祖,出宿於屠……其蔌維何,維筍及蒲。」

這句話說的是,周朝時,韓侯初立,得周宣王厚賜,取香蒲嫩芽與竹筍以餞之。竹長南方,所以周王賞給韓侯的,大抵是《周禮》記載的「筍葅」——醃竹筍。

區區醃竹筍,在春秋時能成為周王的賜品,是不是足見筍的珍貴呢?

南朝劉宋時期,戴凱寫《竹譜》,介紹七十多個品種的竹子,和各種風味的竹筍。可見,那時候賞竹、食筍的風氣頗盛。

唐朝時,專設「司竹」一職,「監掌植竹筍,歲以筍供尚食」。李商隱有詩句曰:

「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

竹,不求聞達於莽林,不慕熱鬧於山嶺,長年累月守著無邊的寂寞,於風霜凌厲中蒼翠依然。竹子勁節、虛空、蕭疏的個性,漸漸被古代文人,引為同道。

因此,竹筍在中國人的眼裡,不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種雅食。

北宋東坡先生愛筍是出了名的。

他在《初到黃州》詩中說:「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後來,更有傳誦一時的「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筍煮肉。」

清朝的美食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談到飲食,首推蔬食,而蔬食中又首推竹筍。「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

他概括「蔬食四美」:「論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潔,曰芳馥,曰鬆脆而已矣」,而竹筍四美皆備。

筍的品種繁多。而且,一年四季都有出產。

按時節分,春天破土而出的,稱「春筍」,夏秋時節收穫的,稱「夏筍」,冬季藏在土中的稱「冬筍」。冬筍的味道,比春筍還勝一籌。

尚未出土的冬筍,通身沒有一點綠色,勝在鮮嫩。

冬筍經過長時間的孕育,從土壤中攝取豐富的礦物質,品質最佳,營養最高,堅密細膩、鮮脆爽口。待到春雨之後,「竹筍才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一露尖,就是春筍了。

楊萬裡有一首《煮筍》詩,說冬筍之脆嫩、百搭:「可齏可燴最可羹,繞齒簌簌冰雪聲。」

齏,是把竹筍弄碎;膾,是把竹筍切片弄成膾菜;羹,把竹筍切絲做湯。油燜冬筍,雪菜冬筍,燒二冬,冬筍燜蹄,冬筍竹蓀湯,冬筍鮮肉餃……

冬筍與其他食材的任意組合,無論是炒菜還是做湯,都十分美味。但冬筍的最佳搭檔,是豬肉。肉可以是鮮肉,也可以是臘肉或者鹹肉。李漁說:

「獨宜於豕,又獨宜於肥。肥非欲其膩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筍,則不見其甘而但覺其鮮之至也。」

筍燒豬肉,既豐富了筍的口感,肉也不會太膩。

我喜歡冬筍與臘肉同炒,姜蒜炒香,加水用小火收汁。當汁收至一半時,再加入事先焯水切片的冬筍同炒至水幹。冬筍的鮮嫩和臘肉的鹹香相得益彰,格外下飯。

油燜冬筍,也是相當經典的吃法。焯水瀝乾後的筍段,入油鍋與薑片同炒,再加入冰糖、老抽、生抽炒勻後,加上半碗水小火燜上5分鐘,然後大火收汁即可。

燜好的冬筍,油亮誘人,看著都忍不住流口水。

李漁稱筍為至鮮至美之物。其至美之所在,就是一個「鮮」字。他說,有經驗的廚師,連焯筍之湯都捨不得倒掉,每做別的菜,就兌一點進去,相當於味精了。

「食者但知他物之鮮,而不知有所以鮮之者在也。」

筍之調味,快達到魔法的境地。連殘湯剩汁都能畫龍點睛,把一道新菜全「盤活」了。至於這種奇妙的筍湯(又叫筍油)的提煉辦法,袁枚在《隨園食單》裡詳細記載:

「筍十斤,蒸一日一夜,穿通其節,鋪板上,如做豆腐法,上加一枚壓而榨之,使汁水流出,加炒鹽一兩,便是筍油。其筍曬乾,仍可作脯。」

林洪的《山家清供》,給鮮筍起了個外號,叫「傍林鮮」。「竹筍盛時,掃葉就竹邊煨熟,其味甚鮮,名傍林鮮。」

他說鮮筍最好現挖現吃,一分鐘都別耽誤,就在竹林邊,用芳香的竹葉為燃料,當場煨烤。

這絕對是最正宗的「綠色食品」了。烹飪方法是返璞歸真的,就餐環境也是一片綠林,增添新筍那天然的鮮美。

福嶼早市上,那個賣筍的小夥,是個熱心的話癆。

他說,挖冬筍,要選擇「大年」的毛竹,而那種「小年」的竹子,一般情況下是不長筍的。只有那種長勢旺盛、葉色濃綠的毛竹,才能哺育出茁壯的竹筍。

挑冬筍,要挑大個的,最好是兩頭(根部、筍尖部)小,中間大的,這樣的冬筍,殼薄,肉多。

冬筍剝殼後,容易氧化變黑。所以,買筍的不要怕麻煩,最好帶殼買回家自己剝,剝完後馬上烹製。剝的時候,要用刀將冬筍從根部切到筍尖,大約一公分的深度。

切冬筍的時候,最好要橫著切,因為筍的纖維,是沿根部到筍尖順著長的,要垂直將纖維切斷,這樣口感才會脆嫩。

為給冬筍去苦,要焯一下水。最好是淡鹽水。焯水也有訣竅,要冷水下鍋,大火燒開。如果滾水下鍋,冬筍裡的草酸出不來,苦味就去不掉。水開後一分鐘,撈出備用。

他說,冬筍產量少,大概只有春筍的六分之一。彌足珍貴。

一顆顆冬筍,蟄伏在山野厚厚的土層之下,兀自安然的冬眠,養得白白的胖胖的,最是細膩鮮嫩,清香無澀。此時食筍,像是清風吹過竹林,在舌尖,像是春天喚醒了冬天了呢。

依他的說法,一盤活色生香的冬筍,似乎不是筍,而是我所經歷過的那個冷冽的清晨,薄薄的嵐霧,霧中的村莊,呆萌的竹雞——是整片山野的靈秀與精華了。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公眾號歡迎轉載,轉載前請聯繫解道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冬筍怎麼做美味好吃?介紹冬筍的家常做法
    在立冬節氣的前後,毛竹也就是楠竹的地下莖(也叫作竹鞭)的側芽開始發育,側芽發育成的筍芽就是冬筍了,而冬筍因為是埋在土裡的,所以肉質比較細嫩。冬筍在我國的主要產地有福建省,湖南省,浙江省,四川省,貴州省,廣西省等等。
  • 又到挖冬筍季節,如何尋找冬筍?哪裡的冬筍最多?看完心裡有數了
    摘要:又到挖冬筍季節,如何尋找冬筍?哪裡的冬筍最多?並且相比於往年,今年冬筍的產量也要低很多,所以在市面上的售價也要高很多,批發價也要10多元一斤,而零售都要20元以上一斤。不過冬筍是長在地底下的,要想挖到它還是需要技巧的。不懂方法和技巧,那一天也挖不到幾個。那如何尋找冬筍呢?哪裡的冬筍最多呢?看完心裡有數了!進入12月份以後,是挖冬筍的好時節,一般有楠竹的地方都有冬筍。
  • 挖冬筍學會幾招,冬筍吃不完
    它雖然不畏寒冬,但也遲遲不肯露地面,它就是冬筍。冬季的冬筍味道鮮美,筍湯更加可口。興許很多夥伴現在在市場上已經可以購買到冬筍了,卻不知道這冬筍是如何從竹林中挖取出來的。很多朋友想嘗試著自己去挖冬筍,下面一起來聊一聊冬季挖冬筍的一些技巧:帶好挖掘工具,來到竹林地以後,要想獲得不破土而出的冬筍,首先是要學會通過竹葉辨別竹齡,來判斷該棵竹子是否能長出冬筍。如第一年長出來的竹子一般往往比較嫩,葉子比較青,類似這種的竹子目前是不會長出筍子的。
  • 冬筍什麼時候挖合適?在哪些地方的冬筍最多?
    而如今禁獵了,野兔、野雞、野豬都成為了保護動物,所以這些不能吃了,但是冬筍卻是可以吃的。不過冬筍好吃不好挖的,它是長在地底下的,沒有經驗的話,是一般找不到的。那冬筍在什麼時候挖最合適呢?在哪些地方的冬筍最多呢?我們不妨聽聽有經驗的農民怎麼說。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竹林的地下都是有冬筍的,一般只有在兩三年以上的楠竹林子裡,也就是毛竹林子裡才有。
  • 「九前冬筍逢春爛,九後冬筍清明旺」什麼意思?啥時候挖冬筍好?
    摘要:「九前冬筍逢春爛,九後冬筍清明旺」什麼意思?啥時候挖冬筍好?前天在集市上看到有人賣很小一個的冬筍,居然要25元一斤。可是賣冬筍的人少,還是被人一次性買走了,說是為了嘗鮮,哪怕價格貴一點也能接受。聽賣筍的老人說,在去年一小時就能挖到幾十斤,今年一天也就挖到幾十斤,冬筍的個頭不但下,而且產量也低了很多,這也是今年冬筍價格偏貴的原因。那俗語「九前冬筍逢春爛,九後冬筍清明旺」是啥意思?如何尋找冬筍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吃冬筍有哪些好處?冬筍的搭配禁忌
    冬筍是我們餐桌上經常吃到的一種蔬菜,冬筍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冬筍的營養價值很高,它可以幫助人體清楚多餘的脂肪和油膩,所以在冬季吃多了肉類的食品也可以適當的食用一些冬筍保持胃腸道的舒適。那麼吃冬筍還有什麼好處?一起來看看吧。
  • 冬筍採挖方法:冬筍什麼季節採挖?如何進行採挖?
    提要:冬筍採挖:想要吃冬筍,這些採挖方法很實用冬筍是很多朋友都喜歡的一種食物,尤其是南方地區的朋友更是對冬筍非常的喜愛。現在冬筍已經大量的上市了,那麼應該如何採挖冬筍呢?這裡科學興農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
  • 俗語「九前冬筍逢春爛,九後冬筍清明旺」啥意思,冬筍不挖會爛嗎
    俗語「九前冬筍逢春爛,九後冬筍清明旺」啥意思?冬筍不挖會怎樣文/農夫也瘋狂每年到了冬天的時候,農村裡有一件事特別的好玩,充滿了樂趣,很多人也樂意去幹,那就是挖冬筍。因為挖冬筍不僅具有挑戰性,要想找到冬筍是需要經驗和技術的。這個就和大傢伙喜歡玩遊戲一樣,很多人喜歡去挑戰。而且還有一點那就是可以有美食可吃,如果比較多的話,還可以拿去集市上賣錢,為家庭增收。有的人會有疑惑,那就是冬筍挖了,會不會第二年春天的春筍就少了呢?在民間流傳的俗語「九前冬筍逢春爛,九後冬筍清明旺」是什麼意思?
  • 農村老話「冬筍好吃不好找」,怎樣才能快速找到冬筍?
    但是就像老話說的那樣:冬筍好吃卻不好找,要想挖冬筍真的是技術活,不然別人輕輕鬆鬆能挖一大籮筐,而你一下午可能就是碰運氣只是挖到幾個。那怎麼樣才能快速找到冬筍呢?我們來聽聽老農說的這三個方法,大家看看管不管用!(1)首先是選竹林。
  • 為何臨安的冬筍與眾不同?
    冬筍,搶鮮吃。在北方天寒地凍的時候,南方漫山遍野的竹林裡,鮮嫩的冬筍正在蓄勢待發。它們汲取著土地的力量,慢慢生長成可愛的模樣,春吃生,夏吃長,秋吃收,冬吃藏。要說冬季美味時令菜,冬筍肯定拔得頭籌,冬筍到底有多美味?
  • 冬筍的功效與作用 常吃冬筍竟有這13個好處
    冬筍是一種很常見的食物,但你知道嗎?冬筍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吃冬筍的好處,冬筍怎麼去澀味,冬筍和春筍的區別有哪些,希望能夠讓大家更加了解這一食物哦。冬筍的功效與作用冬筍是一種很好的食物,那麼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吧。
  • 冬筍是什麼,和春筍相比有什麼優點?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冬筍
    其中又以冬筍和春筍最為受到大眾喜歡。冬筍和春筍比夏筍和秋筍受到大家的喜歡很多人都明白原因,但是為什麼冬筍比春筍更受歡迎有多少人了解?冬筍的纖維比春筍會更加密集,個頭也會比春筍小一點。這是筆者關於對春筍和冬筍區別的一點小技巧。還有一個方式能夠有效的分清楚冬筍和春筍,就是在冬春交替的時候,不購買筍。我一隻小白老鼠真是太聰明了!手動滑稽。
  • 冬筍被稱為「蔬中一絕」,吃冬筍的好處與壞處你都知道嗎
    竹筍種類繁多,一年四季都有,唯有春筍和冬筍味道最佳,無論是涼拌、烹炒還是熬湯,都十分受歡迎。但是冬筍的品質和口感又比春筍鮮美,是公認的筍中皇后,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絕」的美譽。「遠傳冬筍味,更覺彩衣濃」。
  • 歆雯// 金衣白玉冬筍香
    關於冬筍,大畫家吳昌碩有詩曰:「客中常有八珍嘗,哪及山家野筍香。」清代李鬥也在《揚州畫舫錄》中將冬筍列為「小八珍」之一,宋梅堯臣《冬筍》詩吟曰:「破臘初挑菌,誇新欲比瓊。薦盤香更美,案酒味偏清」。由此可見,冬筍自成美食,自古就讓人留戀難捨。食用冬筍能幫助消化和排洩,起到減肥、預防大腸癌的作用。它還對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 中國哪裡的冬筍最好吃?
    食用部分為初生、嫩肥、短壯的芽或鞭,一般冬季所產的筍叫冬筍,人們通常所說的冬筍,慣指毛竹的冬筍。因全國各地氣候、土壤等地理環境不同,冬筍的味道就差別很大,就冬筍的色澤、口感、味道來說,中國最好吃的冬筍在安徽廣德。此處乃竹鄉,春筍滿山谷。廣德市是「中國十大竹鄉」之一,擁有70多萬畝綠意醉人的竹海。
  • 為什麼會有冬筍,冬筍如果不挖走,會長成竹子嗎?
    在小趙的家鄉,湖南常德,雖說不是「竹木之鄉」,但是不缺竹,以楠竹、水竹居多,村民上山挖冬筍也是常事,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今天的話題——冬筍!竹子有著超強的繁殖能力,有竹就有筍,在筍中分為冬、春筍。冬筍質地白嫩,筍踢肥大,殼成金黃金色,在寒冬出竹筍是竹子的生長規律。為何會有冬筍?
  • 冬筍和春筍,同樣都是筍,冬筍比春筍賣得貴,到底差在哪兒?
    無論冬筍還是春筍,都是真正的時令美食,若不及時採收,就會變老而不能食用,一旦錯過,便是一年的等待。對很多人來說,筍就是筍唄,還有冬筍和春筍之分嗎?冬筍和春筍,哪個又更好吃?有人知道原因嗎?筍自然是分冬春,不然天地還分冬天和春天幹什麼。那如何區分冬筍和春筍?
  • 十日談|冬筍
    一位90後朋友送我起早挖到的七棵冬筍。他生活在山裡,喜歡讀書,偶爾寫點小文,於是山裡的時光不寂寞了。11月中,在衢州的書店有一場創作分享會。因是周末,主辦方把活動安排在上午十時。最近雨水少,竹林裡乾旱極了,加上野豬糟蹋,雖然是冬筍大年,這兩天能尋到的不多。只有這幾根拇指大小,獻醜了,請勿見笑。」我打開袋子,居然是七根冬筍,大大小小,最小的果然只有兩根手指一般粗。我接了袋子,覺得沉沉的,竟一點沒有推辭之意。他又說,他家在山中,一個叫做七裡的地方,搭車進城到書店,要一個多小時;怕來不及,清晨六點就上山去了。
  • 冬天吃冬筍合時令,義大利麵裡加冬筍更有中國味
    唯一有一種例外的品種叫冬筍,聽名字也知道,它就是在冬天生長出的筍子,個頭十分嬌小,今年南方雨水不多,加上颱風不來福建,竹子沒有水分,長得更迷你。本身冬筍就長得少,剛進入冬天,人們就迫不及待開挖,真夠迷你,剝去外殼,差不多跟雞蛋大小相似,吃這一口山珍,得來不易。義大利麵加了冬筍的口感會如何呢?
  • 應季的冬筍餡包子,冬筍處理是重點,這樣做的包子皮薄餡多還爆汁
    要說最近什麼蔬菜最應季,那絕對就是冬筍了,冬筍是一種季節性很強的冬筍,雖然也能保存一段時間,但還是新鮮挖出來的是最好吃的,它是竹筍的一種,一般是立冬前後長出來的筍芽,是完全還在土壤中,沒有破土而出,這個時候的冬筍品質最好,營養最高,而且鮮嫩可口,營養豐富,冬筍常見的做法就是炒臘肉或者燉湯,其實冬筍和雪菜搭配也是很鮮美的,可以直接炒著吃,也可以用來做餡料;
  • 柳松茸燒冬筍的做法
    >柳松茸燒冬筍的做法2011-10-20 09:25:59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食譜原料:  主料:柳松茸100克,冬筍100克  輔料:蝦米10克,火腿15克  調料:豬油(煉製)40克,澱粉(豌豆)5克,鹽2克,醬油3克,醋3克,姜4克,大蔥4克,大蒜(白皮)4克,白砂糖2克,植物油10克,香油1克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