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軾新書揭示了當下中國人的精神狀態和生活現狀。本報摘取其中《北歐行紀》一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獨特」的芬蘭
北歐是指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四國。這四國不但在地理上互相接近,而且在文化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在歷史上關係非常密切。
芬蘭民族是很獨特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據說芬蘭文是拼音文字中最難學的一種。雖然只有500萬人口,但是有自己很發達的出版業。圖書館到處都有,書店也很多。據說是因為冬天長,沒處可去,就貓在家裡讀書。中文是全世界應用人數最多的文字,我們從來不愁因人少而沒人讀書,我們愁的是人雖多而讀書的人少,有錢花在吃喝玩樂上,不願意買書讀。
現在北歐四國中芬蘭最窮。所謂窮是跟其他三國比較。比世界上別的國家,北歐各國還是屬於最富的行列。當地的物價奇高,一罐可樂15元(人民幣),一碗有5個餛飩的點心70元(人民幣)。他們普通勞動力的日工資超過千元(人民幣)。對低收入者繳稅不多,對高收入者最高邊際稅率超過50%。以人民幣折算的物價高,是因為他們出口的產品都是價格高的東西。比如挪威的石油和天然氣,芬蘭的手機技術,瑞典的汽車,丹麥的風電和助聽器技術。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國家,有一項頂尖的技術,供全世界使用,就夠這幾百萬人吃一年。
芬蘭的自殺率在全世界106個國家中排行第14,中國排第27。從自殺率來看,芬蘭人很不快樂,而且芬蘭人酗酒嚴重,男女平均年齡相差達10歲,和俄羅斯相似。別人認為的,和他們自己感受的,可能很不一樣。芬蘭自殺率高據說和氣候有關。冬天有半年很少見到太陽,人容易患抑鬱症。所以到了夏天大家歡天喜地,全國放假。我們在32攝氏度的高溫下想躲到樹陰下去,可當地人個個找有太陽的地方去曬。前幾年東南亞海嘯,泰國普吉島上有上千瑞典人被淹死,就是去找太陽的。海嘯過後瑞典人照去不誤。陽光有多重要,只有失去了它才會感覺到。
美景繞三國
北歐四國中原來挪威最窮,後來發現了石油,成為油、氣的大出口國,從此富起來。挪威又是水力發電比例最高的國家,全國用電中90%以上都來自水力。它自己用不完,近年來開始出口。為了讓更多的電能夠出口,就要削減國內過多的消費。前幾年開始上調國內電價,遭到很大的阻力。但是政府按照經濟學的道理制定政策,堅持這樣做。現在問題逐漸得到解決,國家的總產出增加了,百姓更富了。挪威另一個成就是在油價高的時候把超額利潤存起來,備而不用,防止油價波動造成國民經濟大起大落。別的石油輸出國都做不到,油價波動時經濟跟著波動。
我們在這四國行車3000多千米,所見風景最美的,最令人難忘的,就是挪威西部的海灣地區。百多年前挪威的首都不是奧斯陸,而是西部城市卑爾根(Bergen),現在還是該國第二大城市。在它附近的弗拉姆(Flam)和沃斯(Voss)有無數海灣峽溝,是大海伸入陸地的部分,或者說是高山伸入大海的部分。我們坐船沿峽溝繞行,見到高山峭壁,聳入雲端,下面碧波海水,中間有條條清流自山頂飛瀉而下。在Pulpit Rock有一高臺,峭壁垂直高度604米,頂端為一平臺,遊人可爬上去(可惜我們沒去),這是世界上最驚險的地理高臺。該地區是世界自然遺產,和長江三峽相似,比三峽更美。不過三峽有自己的特點,那兒有洶湧江濤,增加了驚險感。來到挪威而不來這個地區,可說是白來了。
北歐四國中丹麥處於南端,與其他三國相隔波羅的海海峽,靠橋梁和輪渡交通。我們的小車在瑞典開上輪渡,穿過海峽,20分鐘後到達對岸的丹麥。沿海布置有許多風力發電機。人說風力發電機破壞了景觀,但我感覺這種景觀並不難看。從輪渡上岸就是丹麥過去的皇宮,就是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的故事發生的地方,所以參觀的人數眾多。一個地方之所以出名,往往是因為有不朽的人或事。這就是文化。
我們買票進了皇宮參觀。這些皇宮和故宮不同,最多的是畫像和壁毯,記錄重大的爭戰場面和皇室的活動,以及皇室成員的肖像,但很少有珍貴的玉器、珊瑚、黃金或象牙雕刻。說起繪畫,中國的山水畫中人物都極其渺小,在偉大的自然山水森林裡人物顯得微不足道;而西方的人物畫裡往往用遠處的山水作點綴。一個突出自然,一個突出人物,區別非常明顯。另外北歐的皇宮因氣候寒冷,都有密封的門窗和良好的取暖設備。
在瑞典我們參觀了一個沉船博物館。該船沉沒於1623年,333年後被打撈上來,95%以上的部件都完好如初。這實際上是一條新的戰艦,首航僅僅1000米就沉沒了。原因是國王瞎指揮,在原定的一層炮列之上又加了一層,導致重心不穩而沉沒。當時船上有50多名水手和乘員,僅10餘人獲救。從陳列的遺物可看到當時人們的生活,他們吃什麼,穿什麼,長官和士兵的區別如何,大船用什麼建造,它的工藝過程怎樣,使我們對17世紀的社會和百姓生活有很生動的理解。(王璇摘自群言出版社《中國人的焦慮從哪裡來》,2013年2月出版,作者:茅于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