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浙江等地,陸續發布了「有序用電」通知,多年不見的「拉閘限電」再現。
國家發改委17日回應稱,工業生產高速增長和低溫寒流疊加導致電力需求超預期高速增長。目前為止電力供應保持平穩有序,居民生活用電未受影響。國家發改委已會同相關部門企業,採取措施切實保障電力需求,確保電力供應總體平穩有序。
網絡上有些言論,說是因為我們限制了澳大利亞的煤炭所導致,這個純屬無中生有的謠言,2020年1月份至10月份,我國的原煤產量為22.2億噸,而我們今年前十個月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煤炭數量是7049萬噸。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煤炭總量,實際上只佔了我們自己煤炭產量的3.1%。而且,澳大利亞的煤不是動力煤,主要是煉焦煤,那是煉鋼用的,不是發電用的。
年末用電量激增的原因,和煤炭沒有多大關係,很多人可能忘了中國在年底的出口暴漲。
中國是首批從疫情中反彈的製造業大國之一。在2020年底,中國出口激增,中國公司已收到許多國際訂單,按美元計算,11月出口同比增長21.1%,是2018年2月以來最快增長。
中國最新的出口貨櫃運輸指數創下歷史新高,貨櫃供應短缺,追蹤截至本月11日的中國貨櫃港口全球12條航線的現貨和合約貨運價,中國貨櫃貨運指數(CCFI)的平均水平為1411.98,相比前一周上漲6.7%。自今年5月下旬以來,CCFI已上漲近70%。11月初,包括上海、寧波在內的8個主要航運中心貨櫃吞吐量同比增長13.1%。其中外貿貨櫃吞吐量增長11.5%。結果是,貨櫃製造商一直在每周七天、每天24小時工作以滿足需求。
同時,中歐鐵路運輸爆滿,今年阿拉山口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突破4500列,開行數量同比增長42.83%。累計超過16000列,連續創下新紀錄。
「世界工廠」正在開足馬力,向全世界供貨,在如今疫情還在西方肆虐的情況下,如果中國不生產、不供貨,歐美經濟民生將會更加凋敝。這樣的生產強度下,供電壓力增大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同比增長6.8%,增速比上月提高2.2個百分點。同時,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9.4%,增速比上月提高2.8個百分點。工業發電量的增長,來自於宏觀經濟的飛速增長。
生產一噸粗鋼平均耗電約440度;電氣化鐵路運送一萬噸貨物每公裡耗電約100度;純電動乘用車百公裡平均耗電約15度;我們每人每天生活耗電約2度......在一個工業化、電氣化的社會裡,處處都需要電。我們之前經常吐槽美國人生活方式不環保,浪費太多,消耗資源太多,但你想一下,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作為一個工業總產值是美國日本德國之和的國家,用電量少得了嗎?
中國人口約佔全球的19%,2019年中國電力消費量佔全球的27.8%,但人均電力消費量仍然比美國低。另外,中國再生能源發電又比美國高。權衡著來看,中國人生活方式還是比美國人環保、低能耗,但我們的人口總量擺在這裡,生產力擺在這裡,我們必然是全世界第一大「用電狂魔」。
今年,中國第一產業用電量增速保持在較高水平,1月至10月同比增長9.7%。近年來我國加大農網改造升級力度,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使得第一產業用電潛力得到釋放。前三季度,畜牧業、漁業、農業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8.8%、11.2%和5.4%。第二產業用電量自4月以來增速穩步提高,8月、9月用電量增速達到9.9%、8.6%,是拉動電力消費增長的主要力量。三季度,高技術及裝備製造業用電量增速上升至10.8%,是當前工業生產中的一大亮點。第三產業用電量自5月起連續正增長,8月增速達到7.5%。隨著復商復市持續推進,服務業用電量增速逐漸好轉。疫情期間「宅」在家的日子,老百姓生活用電量實現較快增長,一季度增速為3.5%。1月至10月,城鄉居民生活用電持續較快增長,用電量同比增長5.9%。
幾個地區出現「限電」,其實各有各的具體原因,湖南、江西是因為用電量激增,但發電能力滯後;浙江限電還因為雙控」和「減煤」的影響,並不完全相同,但工業生產高速增長是共同原因,說到底,就是大家被近十年來中國電力水平的高速發展「慣壞了」,覺得源源不斷的供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在許多南方大城市,大家已經習慣了終日不關空調的習慣了,商場、寫字樓的空調水平,已經開始向美國人看齊了。
請不要懷疑中國電力的水平和能力,2020年,中國仍然是世界上電力生產最多的而且是增幅最大的國家,2019年發電量達7503.4TWh,比2018年增加了4.7%,中國發電總量佔世界總量的27.8%;而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均降低。也就是說,越往後發展,中國的電力,越會向「全球電力」發展,國家電網,未來很有可能,變成「全球能源」,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你都是「世界工廠」了,最後必然也是「世界電網」。
最後,不要擔心煤炭問題,這不是問題,煤價上漲並不影響中國火力發電的能力,煤炭需求量是計劃內的事情,中國不缺煤炭供應,更不要擔心澳大利亞的煤炭問題,他們的煤並不是動力煤,和發電關係不大,煤價上漲是因為美元放水的問題,全球大宗貨物都在漲價。
從發改委的回應來看,短時間就會解決這個問題。
從長遠看,新能源還會繼續推進,但風力、水力有季節性的局限性,火力發電作為供電主力,也應當有所增強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