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隆於上周在 Instagram 宣布停止電影《Jellyfish Eyes Part 2:Mahashankh》的製作,原因是自己的財務狀況因為疫情導致的經濟停滯以及投資過多,即將面臨著破產。
這無疑引起了藝術、玩具、潮流以及時尚圈的討論,畢竟,可能大家對村上隆的藝術作品會有很多不同的評價,但對他掙錢能力的肯定卻出奇的一致。
與 Louis Vuitton 長達十三年的合作系列、聯合 Billie Eilish 以及優衣庫的三方合作計劃、為 Supreme 打造的慈善限定款 BOGO……每個成功的商業案例都讓大家覺得,村上隆這麼有錢,怎麼可能破產?
但如果結合村上隆的生平來看,這件事情遠遠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村上隆雖然在日本東京出生長大,且正好趕上了日本的黃金時期,但紙醉金迷、揮金如土、燈紅酒綠這些詞語和年輕時的村上隆並沒有半毛錢關係。
相反地,村上隆的父親是一名計程車司機,貧窮的童年讓村上隆毫不掩飾自己對金錢的崇拜,所以,當年前 Louis Vuitton 藝術總監 Marc Jacobs 找上他時,村上隆很快就答應了。
在其實在做當代藝術以前,村上隆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動畫片製作者。
在大學的時候,村上隆就用 8mm 膠片拍攝了幾部動畫短片,素材則來源於自己的插畫;他甚至邀請了宮崎駿來自己大學的電影節做演講。
直到臨近畢業的時候,村上隆才覺得這樣下去養活不了自己,就又開始回歸自己的日本畫行業。
然而在當時,日本畫的競爭十分激烈,畫廊和評獎機構是少數已經出名了的日本畫畫家爭名逐利的修羅場,對於年輕的藝術家來說,其實很難有什麼出路。
後來偶然的一次機會,村上隆在東京的個展上看到了大竹伸朗(一名深受新表現主義影響的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被深深地震撼到了,便從此投身打匹當代藝術的創作裡去了。
2005年,村上隆在紐約舉辦了一個名為《小男孩,日本爆發式增長的亞文化之藝術》的藝術展。
村上隆將日本過去30年大眾文化的變化,歸結於日本社會在當時戰後的應對策略調整。
在村上隆看來,影響文化的具體歷史事件包括太平洋戰爭中的軍事侵略和失敗;原子彈「小男孩」的破壞;日本在軍事和政治上對美國的依賴……等。
他認為日本在90年代以前的文化無非是對西方潮流的拙劣模仿,反而在宅文化裡表現出來的對性怪異現象(bizarreness)是日本獨有的東西。
從此可以看出,村上隆即使不做動漫,對二次元文化的了解和痴迷也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Jellyfish Eyes Part 1》在票房撲街了以後,村上隆仍然念念不忘地投資第二部,也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了。
只不過整好趕上疫情爆發、現金流快斷了,村上隆才無奈放棄,又開始更大力地擁抱商業、專心恰飯了。
其實一直到最近幾年,帶有「村上隆」這個名字的產品或者作品都依然能引起不小的風浪,只不過村上隆的產品有一個特點,就是只要你願意花錢(還不算大錢),就一定能買到。
但其實大家也都知道,很多藝術家的作品,用錢壓根是買不到的。
村上隆作品的泛濫也導致了其作品拍賣價格的下降,根據成交藝術品的記錄和價位來看,村上隆只有版畫作品更為暢銷,價格從1,000美元到50,000美元不等。
而在2008年,號稱村上隆職業生涯高光作品的《我的孤獨牛仔》在蘇富比拍出了15,000,000美元的價格,但從此以後,它的價格也就一直在這個價格不上不下。
簡單對比一下,同期被稱為「日本當代藝術三劍客」的奈良美智(《背後藏刀》拍出1.9億多港幣)和草間彌生都分別以單價和數量的優勢俯瞰著村上隆。
村上隆是否要繼續在潮流時尚圈吃老本,還是試圖找回當初那個做出《我的孤獨牛仔》的自己,我們不得而知,但最好別讓這朵太陽花成為潮流歷史裡新的眼淚吧。
#本周啪秘話題#
《我把你當朋友,你卻把我隱私當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