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名如其人,人如其名」,一個好的名字,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品質和品位,甚至可以決定整個人的氣質、魅力和才華,它就好像一張精美的人生名片伴隨著人的一生。和人名一樣,每個城市也都有自己獨有的名字,只不過,城市名除了具有當地特色之外,其背後還蘊藏著歷史、文化、藝術和經濟方面的故事。比如下面我們要跟大家聊到的這三個以「國」字命名的城市,其城市名背後就蘊藏著很深的寓意,最後一個還出了56位將軍。
首先,我們來看看第一座城市安國,它是河北省保定市一下轄縣級市,其位於河北省中部、保定市南部,地處華北平原腹地,總面積486平方千米。截止到2019年末,安國全市共下轄2個街道、6個鎮和3個鄉,擁有常住人口38.2萬人。據史料記載,安國古稱「祁州」,是世界文化名人、元代戲劇家關漢卿的故裡,之所以叫「安國」這個名字,其來源於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後,取安國寧邦之意,封王陵候為安國候,命名為安國,其寓意深刻,語意內涵深遠。
作為中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和中藥文化發祥地之一,安國素以「藥都」和「天下第一藥市」而享譽海內外。早在明清時期安國就已是國內北方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中藥集散地,這裡匯聚了全國乃至世界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藥商,是中國四大藥都之一。尤其是中藥材交易已有千年歷史,曾以「祁州四絕」名揚天下,贏得了「草到安國方成藥,藥到祁州始生香」之美譽。如今的安國東方藥城,則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專業市場,市場面積達60萬平方米。
接著,我們來看看第二座城市寧國,它是安徽省下轄一縣級市,由宣城市代管,其地處安徽省東南部,是皖南山區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它連接著皖浙兩省七個縣市,總面積2487平方千米。截止到2019年末,寧國全市共下轄6個街道、8個鎮和5個鄉,擁有常住人口39.9萬人。據了解,寧國之名取自於《易·乾卦》「首出庶物,萬國鹹寧」,寓意邦寧國泰,長治久安,自東漢建安十三年置縣以來,寧國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
寧國風景優美,生態環境優良,境內有東津、中津、西津三條河流穿城而過,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其森林覆蓋率達77.4%,是「中國山核桃之鄉」、「中國元竹之鄉」和「中國前胡之鄉」。作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中國最美十大城鎮之一,寧國擁有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這裡不僅擁有素有「植物界大熊貓」之稱的紅豆杉,擁有「北有洛陽、南有寧國」之美譽的江南牡丹,還擁有北亞熱帶最後一片原始森林以及國家級森林公園青龍湖等等眾多自然美景。
最後,我們來看看第三座城市興國,它是江西省贛州市一下轄縣,其位於江西省中南部,贛州市北部,總面積3215平方公裡。截至到2019年末,興國全縣共轄25個鄉鎮和1個經濟開發區,擁有戶籍人口85.65萬人。興國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其始建於三國,至今已有近1800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興國原名叫平陽,後在北宋大平興國七年以年號「太平興國」而改名為興國,一直沿用至今。千百年來,興國誕生了一大批著名人物,比如唐代的「江南第一宰相」鍾紹京、明代史學家呂復等等都是興國人。
不過,最讓興國人自豪的是,興國是聞名全國的將軍縣、紅軍縣,從這裡共走出了共和國56位將軍。在蘇區時期,興國全縣23萬人口中,參軍參戰的就達9.3萬餘人,為國捐軀的達5萬多人,其中全縣有名有姓的烈士有23179名,佔全國烈士的六十分之一,烈士之多居全國首位,可以說在長徵路上幾乎每一公裡就有一名興國籍將士倒下。為此毛澤東同志還曾稱讚興國人民創造了「第一等工作」,並親筆書寫了「模範興國」的獎旗授予興國。
好了,就聊到這兒了,以上就是中國3個帶「國」字的城市,不得不說,這些城市名字不僅霸氣,且富有深意,這其中有你的家鄉嗎?你還知道中國有哪些城市是以「國」字命名的嗎?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