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我國「最發達」的城市,如今淪為二線: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20世紀60年代,抓住二戰後的機遇,利用港口優勢,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城市和國家,在短短幾十年間成為亞洲最發達的地區, 這是上世紀中下旬有無數燦爛光環的亞洲四小龍,在這個時期,臺北加入了明星光環,到20世紀末為止,是亞洲最發達的城市。
發展日盛的臺北,後來被很多風光旖旎的風景區在旅遊業佔有部分市場,隨著遊客的大量到達進一步推動了臺北經濟的增長, 這時的臺北,可以說沒有節目,但是,到了21世紀,從大陸城市和臺北來看,情況發生了很大的逆轉, 過去經濟落後的大陸很多城市現在不僅成功地超過了臺北,而且還以非常快的速度前進,GDP每年都令人吃驚。
相比之下,臺北近年來不僅沒有什麼突出的成績,而且降級為二線城市,發展緩慢,沒有了昔日的盛景,真的很遺憾, 關於旅遊業,駕照太複雜了,這兩年臺灣方面的理由和去全世界的旅行都很方便,由於各種因素對臺灣旅行缺乏興趣,臺北和臺灣的旅遊業其實不景氣也很遺憾,現在的臺北,很多人走後都以為是老的,和想像中的臺北大不相同, 另外,北上廣闊的繁華熱鬧,高樓林立,完全沒有眼前明亮的感覺, 關於臺北的現狀,以此為榮的臺北人一定對臺北很失望。
特別是他們看到國內其他城市後,羨慕大陸的迅速發展速度,期待臺北再次有輝煌的心情, 畢竟,一個城市經濟的發展狀況不是為了比任何人都好,而是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經濟收入,改善居民的生活,這是城市發展的目標,但是,光靠臺北本身,發展還不夠, 雖然現在沒有很強的意義,但是無論是整體的發展還是每年的GDP,還是在臺灣比較好, 畢竟客觀地說,所有城市的發展都要經過一個過程,現在可能已經到了臺北發展的瓶頸期,很明顯,現在臺北沒有探索突破這一困難的道路, 當然還有一個因素是人們依然沉醉在亞洲四小龍的光環中, 畢竟,你無法喚醒假裝睡覺的人。
年輕的時候,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年老的時候,旅行是閱歷的一部分。看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受呢?是不是想要去這個美麗的地方去旅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