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釗維:走回家鄉的城堡——安平古堡的歷史肌理(上) | 我的歷史·電臺

2021-02-06 我的歷史

現在,閉上眼睛,在一片漆黑之中,我腦海中還能清楚浮現這樣的場景:那是清晨六點五十分左右,我背著書包、拎著水壺、拉開鐵門、關上鐵門,沿著騎樓高低不平的臺階,自己一個人上學去。

這是一段大約二十分鐘的路程。首先沿著我家所在的民權路,右轉永福路。長大後,我才知道民權路是府城第一街,漢人最早聚居的地方,當年船運碼頭就在街尾不遠處,碼頭邊有供奉包括水仙尊王以及大禹、項羽、寒奡、屈原、伍子胥等人在內的水仙宮,祝福渡海船民平安。水仙宮建於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也是臺灣被收為清朝版圖的隔年;到今天,廟前依然是各種南北貨跟美味小吃雲集的地方。


而在民權路跟永福路交叉口處,路面上一個不起眼的圓形鐵蓋,蓋住了四百年前先民打的井眼,叫做大井頭。大井頭旁邊的轉角處就是全美戲院,今天全美門口站著李安導演的人形立牌,因為這個二輪戲院是他電影啟蒙的搖籃。

先民打出的大井頭遺址(上圖)和它的位置(下圖藍標處)

轉進永福路,有繡莊、錫鋪、清甜的冬瓜茶,然後沿著祀典武廟的紅色山牆繼續往前走。祀典武廟是臺灣第一座官方武廟,建於明鄭時期,是東寧王朝的官廟之一;裡頭,有我曾祖父在日據大正年間捐款六元錢協助修葺而留下姓名的碑牌。武廟旁邊的小巷弄,直通明寧靖王朱術桂的王宮;1683年,篤信媽祖的施琅帶領清兵打下臺灣,王宮改為供奉媽祖的廟宇。為撫恤東南沿海百姓,康熙在滅掉鄭氏王朝之後下旨封媽祖為天后,比前朝的天妃還高一級;這座廟宇就叫做大天后宮。

我所就讀的學校,就挨著赤崁樓。它在1912年,日本佔領臺灣的第16年創校。早期叫做明治公學校,1945年臺灣光復之後,數度改名,在我兩歲、臺灣開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時,以紀念鄭成功為名,定名為「成功國民小學」。

清晨七點一刻左右,我跟來自四面八方的同學魚貫走進「成功國小」,在學校旁邊巷弄裡的玄天上帝廟偶爾會傳來打鼓撞鐘與道士作法的嗚嗚牛角號聲。

這座玄天上帝廟,開基靈佑宮,又稱小上帝廟,有別於位於民權路另一頭的大上帝廟——北極殿;此廟建於1671年,也是東寧王朝的官廟。明成祖自認為是玄天上帝的化身,而反清復明的鄭成功也篤信玄天上帝。在北極殿,至今還供奉著當年鄭成功中軍帳裡頭的那尊玄天上帝神像以及朱術桂的題匾「威靈赫奕」,這是臺灣目前所見最早的一塊匾額。

至於小上帝廟的興建略晚於北極殿。其起因是因為,當清朝準備攻打臺灣之際,北極殿裡經常擠滿急著求神問卜的東寧王朝文武官員,一般老百姓不得其門而入,遂乾脆自己集資另蓋一座專門給民間祭拜的上帝廟。

我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展開一天的學習。日復一日地練習在每一篇作文的結尾處都要加上「反攻必勝、建國必成」以及「蔣總統萬歲」如此這般的字句。

那是1970年代,當時,蔣介石還在位,但是身體已經不好,不久之後就要病逝。在戒嚴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底下,我並不完全明白我這條短短的上學路所展示的複雜而豐富的歷史肌理。覆蓋我成長過程的,是一長段混合著儒家規訓、現代化與漢人中心主義的「黨國訓政」體制;在這體制底下,我的家鄉被視為開臺首府,鄭成功是反清復明的民族英雄,曾經在此建立一個短命王朝的閩南海商,其文化被看成是地方風土民情。至於荷蘭人,乃至後來被正名為原住民的山胞,多半只出現在課本或者媒體宣傳片上,在生活中我幾乎意識不到。再說到日據時期,還可以從我父母親經常以日語溝通、唱日本歌給我聽、喜歡壽司味噌湯與主婦之友雜誌等等,感受到一些深刻影響,但那恰恰是政府要去壓制的殖民遺緒。

一直要到將近二十年之後,我才能夠從斷斷續續的自我摸索與工作經驗當中,找出這個臺灣最早的漢人海洋城市跟我自己的關係。

這種摸索,就好比沿著赤崁樓與安平古堡之間那條傳說中的秘密地下通道,在幽暗中擎著火把慢慢前進,一直走向某個歷史的節點、那片曾經是禁忌的大海……

童年印記

1949年之後,因為擔心對岸軍隊渡海、也擔心各種偷渡與走私,政府實施海禁政策,用碉堡、鐵絲網、木麻黃、機關槍與岸炮,把臺灣島團團圍起來。於是有將近半世紀的時間,在臺南這個靠海的城市,海洋成了失去自我記憶的一大片空白領域。

記得我小學時候郊遊到海邊,僅有一處位在木麻黃樹林裡的秋茂園可以遊玩,其它都是軍事禁區。

當海洋的記憶被切除,那個因海洋文明而生的安平古堡與東寧王朝,以及臺南的建城,也就被抽空了他們存在的最根本意義。

這是一個個體的記憶和探索,個人上學的路、家族跨海移民、先民和外夷登陸、荷日輪番佔領,都在這一張手繪圖上


記憶中最早的一次遊玩安平古堡,是跟著哥哥姐姐去的。那是三十多年前,從市區出發,還得轉搭竹筏過江,才能抵達古堡腳下;所謂「江」,其實是臺江內海,不是真正的江,而古堡就建在內海與外海交界的沙洲上。沿著臺江內海有多個這樣的沙洲,從外海看過來,形狀猶如一隻只大魚的弧形脊背,因此,這些沙洲就被漢人稱做「鯤鯓」。在當地西來雅族原住民口中,則稱之為「大員」。


安平古堡上的炮樓和大炮,當年是鎮海之物,現在是歷史見證

我那時所見的安平古堡,跟今天沒有什麼兩樣。在紅磚鋪就的三層平臺上,有一棟小洋樓,旁邊是一座瞭望塔;幾座鏽蝕了的鐵炮,靜靜躺在紅磚平臺、榕樹影下。我那時以為,這就是荷蘭式堡壘的風格,後來才知道我錯了。


今天的安平古堡是個古建,但並不是安放炮臺的荷蘭人佔領期的古建,看到本文最後,作者才揭開迷底


四百年前,已經進入大航海與殖民時代的西方各國,急著想要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尋找穩固的貿易據點,以美洲白銀來購買中國的絲綢、瓷器與茶葉,再銷往歐洲。拔得頭籌的是葡萄牙人,1577年他們首先從明朝政府手中租借了澳門,接著,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荷蘭東印度公司企圖打破明朝嚴苛的對外通商律令,他們試著與沿海商賈、海盜接觸,於是在浙江、福建、廣東一帶,跟中國官方發生多起武裝衝突。

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司令韋麻郎奪取澳門不果,在華商的建議下,轉往扼住臺灣海峽咽喉的澎湖,準備長期耕耘。1604年,明朝將領沈有容率領兵船五十艘、軍士兩千名前往勸退荷蘭人。至今,澎湖馬公島仍留有「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

沈有容在澎湖勸退荷蘭人後,「紅毛」並沒有放棄攻臺的想法,20年後,荷蘭人的通譯鄭芝龍戰退荷蘭人立功,開創了鄭氏家族的基業


1622年,荷蘭人再次佔領澎湖,築城堡建立基地。1624年,明軍前來圍剿,激戰八個月之後,荷蘭人敗退。這一戰,曾經擔任過荷蘭人通譯的鄭芝龍為明軍立下戰功,從此接受招安,繼而成為雄霸東西兩洋航路的海上霸主,所有通過這片海域的中外船隻都得向鄭氏家族繳納稅費。而東印度公司別無選擇,只得往東渡過黑水溝,退到明朝勢力範圍之外的大員。

就在這一年,第一座荷蘭城寨在臺江內海的一鯤鯓沙洲上建立起來,以荷蘭執政家族命名,是為奧蘭治城(Orange)。三年之後,改以荷蘭行省熱蘭遮(Zeelandia)重新命名為熱蘭遮城,這就是後來的安平古堡。

築城當時,由於材料和工匠缺乏,東北角的城垛用的是澎湖舊城拆下來的石塊建築。其餘的建材則主要是以糖水、糯米汁和牡蠣灰等搗成的灰泥黏合紅磚築牆,這些都是當地可以取得的建材。

熱蘭遮城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熱蘭遮城舊影


熱蘭遮城屬於歐洲典型的稜堡式海岸防衛堡壘,由中間的方形城堡以及四角突出的稜形炮臺兩相結合而成。內城共三層,最下層是倉庫、長官公署、瞭望臺、教堂、士兵營房等設施。四角的防禦性稜堡,上頭附建瞭望亭。兩角中間有北、東、南三門。長官公署位在內城北側與北城交接處,是當時政治、經濟與軍事的中心,他要經常性地向位在印度尼西亞的巴達維亞總部報告此地的生產、貿易,以及對原住民部落的徵服、結盟、徭役與傳教等管理狀況。

在這個階段,荷蘭人從南洋引進甘蔗與水牛、從東南沿海引進漢人民工來此開荒,生產大米與砂糖銷往東亞各商埠。來臺的漢人多半聚居在臺江內海東側的本島這一邊,此地的西來雅族地名叫做赤崁,與位在大員的熱蘭遮城隔著臺江一東一西,兩相對望。

郭懷一事件後,荷蘭人建普羅民遮城(下圖),從這裡擴展出樓臺街巷,有一處就是作者張釗維在民權路上的老家

荷蘭行政長官對漢人的苛政與壓榨,引發了1652年的漢人暴動,以起事者為名,是為郭懷一事件。暴動平息後,荷蘭當局決定在赤崁建城以有效管理漢人移民,於是蓋起普羅民遮城(Provintia),也就是後來的赤崁樓,以及開闢普羅民遮街,也就是後來的我的老家民權路。

感謝張釗維先生授權使用本文。

朗讀、製作:無語僧

責任編輯:楊東曉

相關焦點

  • 歷史悠久的安平古堡,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安平古堡最開始是荷蘭人建立起來的,後來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了臺灣,才改名為」安平城「。後來被英國人的炮火毀滅了,日本人佔領期間將這些殘餘的城垣剷平,建立起來紅磚的除望塔和海關宿舍,後來才收復建成了紀念館。今天,小編就來詳細介紹一下安平古堡。
  • 安平古堡 四百年歷史風華
    ◎建築特色    安平古堡為國家第一級古蹟,古稱熱蘭遮城,創建於西元1624年(明天啟四年),在1634年完工之時,分為內外兩城,為上面兩層,地下一層深一丈餘的三層式建築。內城形方,下層建築作為倉庫用。     地面上的城壁高三丈餘,四隅壁厚六尺。上、下層四角各有稜堡,各有五門大炮,為炮塔之用。
  • 組圖:揭秘臺灣第一座城堡——安平古堡背後的故事
    組圖:揭秘臺灣第一座城堡——安平古堡背後的故事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2012年07月20日18:26 >>>臺南行知錄之十   安平古堡位於臺南市西面的安平區國勝路、古堡街之間,是荷蘭人據臺時期,為拓展遠東貿易所闢建,故又名「紅毛城」或「番仔城」,為臺灣最早的一座城堡。
  • 安平古堡
    安平古堡    與赤嵌樓齊名,位於臺南市安平區國勝路。是荷蘭人在17世紀中葉所建,定名為「熱蘭遮城」,當地人稱「紅毛城」或「番仔城」,為臺灣最早的一座古城,目前是國家一級古蹟。    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鄭成功逼荷蘭人投降,接收了該城,改名為「安平」,並將指揮部從赤嵌樓移至此城。1662年7月,鄭成功病逝於城內。清同治年間古城被英艦大炮所摧,經整修後,雖不復舊觀,但仍保持古樸典雅的風韻。古堡中,有一片紅磚砌成的殘壁城壘,就是300多年前古城僅存的遺蹟。城壘上古榕枝幹盤曲,顯得格外蒼勁古老。堡前空地上豎立著一座石碑,上書「安平古堡」4個大字。
  • 尋訪安平古堡
    ;4月29日,遊客在安平古堡內合影。位於臺灣臺南市的安平古堡,舊稱「熱蘭遮城」,最早建於1624年,是臺灣地區最古老的城堡。;4月29日,兩名小遊客在安平古堡內與古炮合影。;4月29日,遊客在安平古堡內遊覽。
  • 我喜歡安平,走在路上能感受歷史重合的震動
    矗立於山頂的鄭成功石像,威風凜凜地向所有人昭示著這段歷史,這也是我們作為泉州人從小熟知的。但屏幕前的你,是否知道在臺南的安平小地也帶著這段歷史悄然滋長著... 從阿伯的熱情解說中,才知道原來這裡與鄭成功的收復臺灣的歷史事件息息相關。歷史書上的事件就發生在此地,就在腳下,和歷史重逢的興奮湧上頭。
  • #安平古堡#_中國臺灣網
    安平古堡位於臺南市安平區,始建於1624年,距今已有將近400年歷史。   安平古堡是當年荷蘭人入侵臺灣時所建,古稱「熱蘭遮城」。不過和後來所建的普蘭民遮城一樣,安平古堡也沒能免於被破壞的命運。
  • 旅行中國:臺南安平古堡和赤嵌樓
    安平古堡臺南市歷史古蹟眾多,其中的安平古堡和赤嵌樓場是臺灣省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24年,荷蘭人竄至臺南,在港外的一鯤鯽沙嶼建炮臺,1630年擴建為城堡,稱「熱蘭遮城」;老百姓則稱其為「紅毛城」或「臺灣城」,後來也叫「赤嵌城」,它就是現在「安平古堡」的舊址。
  • 景點推薦:安平古堡(圖)
    地址:臺南市國勝路82號  電話:(06)226-7348  開放時間:0800~1700  休息時間:清明、端午、中秋及春節前三天  安平古堡位於臺南市安平區國勝路、古堡街之間,乃荷蘭人據臺時期,為拓展遠東貿易所闢建,故又名"紅毛城"或"番仔城",為臺灣最早的一座城堡。
  • 萬有引力【匪夷所思 32-1】2013.08.17 安平古堡和海盜生活
    安平古堡的前世今生安平古堡的前世今生安平古堡臺灣最古老的城堡。票價NT50元,門票背面印有古堡平面導覽圖。首先,我要如何稱呼這個地方? 安平城?安平古堡?奧倫治城、熱蘭遮城、臺灣城?我覺得不能隨意選取。根據參考的資料,按時間線可以大致整理出這些名稱的由來:1624年, 荷蘭人以軍商結合的隊伍,進佔今日安平 ,並建造「奧倫治城(Orange)」,1627年改建命名「熱蘭遮城(Zeelandia)」,全部工程於1634年完成。1662年,鄭成功攻下「熱蘭遮城」,將荷蘭人驅逐出臺灣 ,建立了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
  • 歐洲古堡南歐篇——義大利不像城堡的3座古堡,卻是歷史的見證者
    其實義大利是歐洲的歷史古國,在舊石器時代這片土地上就已經有人類在生活。有人的地方就有戰爭,這裡也不免受到戰火的困擾,義大利的城堡在戰亂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大家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義大利這三座不像城堡的古堡吧!
  • 臺南安平古堡巡禮(圖)
    臺南安平古堡巡禮(圖) 2008年09月26日 17: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26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介紹,古今景色交會的臺南市「安平港歷史風景區」,除有名聞遐邇的安平古堡、億載金城等多處古蹟,附近還有府城著名小吃,適合全家一日遊,尋幽訪古、吃小吃、賞夕照、看海、觀星。
  • 英國利茲城堡:一座擁有900多年歷史的古堡
    英國利茲城堡位於英國的梅德斯通.肯特郡,是一座擁有900多年歷史的古堡。城堡原來的主人是都鐸王朝的第二代統治者亨利八世。威爾遜.菲爾默於1926年以87.3萬美元買下了這座城堡,並用餘下的財產對城堡的結構和周邊環境進行了整修與美化。
  • 去了安平,我只想偷走黃雨萱家的門牌!
    安平是臺南的一個區。「白白的高高的,紅色尖尖的屋頂,還有海」,除了小黃雨萱口中的安平古堡,安平最出名的就是安平樹屋了。但遊完安平卻發現,路邊的椪糖比看樹屋有趣,巷子裡的劍獅門牌比安平古堡還有故事!獅咬七星劍,便是安平劍獅的形態。更有劍向右祈福,向左避邪,雙劍鎮煞的寓意。
  • 臺南安平古堡,古稱「奧倫治城」,秦皇島·怪樓,建築特別
    秦皇島·怪樓,怪樓起源位於北戴河海岸延年路,圓明是我國著名漫畫家華郡務所制,是根據著名北戴河海岸東山園內老鼓樓的建築風格建造的,佔地面積110.8畝,建築建築建築面積999平方米,繼承歷史精華樸彩園內外旅遊景點的優勢,結合奇奇怪怪的新構思,共設,鼓樓內山石瀑布,走廊小橋,多門多玉,
  • 中國之旅:臺南安平城堡及赤亭後
    臺南市歷史古蹟眾多,其中安平古堡和紅嵌建築是臺灣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人說:「不去臺南,就等於不去臺灣,不去臺南,不爬紅嵌樓,就不去臺南。」由此可見,紅嵌樓在臺灣史料中的地位1624年,荷蘭人來到臺南,在香港以外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堡壘,1630年擴建成了一座城堡,被稱為「耶蘭查城」(JelanChacheng)。1650年,荷蘭人在海灣東海岸建立了一座名為「普羅文薩城」的城市。
  • 穿梭臺灣安平巷弄 賞歷史風貌尋古趣(圖)
    穿梭臺灣安平巷弄 賞歷史風貌尋古趣(圖) 安平舊聚落巷弄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許多住家門楣上都有劍獅。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1月15日電 時序秋涼,讓人有出去走走的想望,漫步在臺灣最古老的小城安平古城,300多年的歷史在眼前流轉,絕對有不虛此行之感。
  • 倫敦溫莎城堡的歷史底蘊
    旅遊行程中必定有遊覽城堡一項。眾多的城堡中從歷史底蘊到外觀還是有所區別的。當我第一眼看見溫莎城堡的高牆和碉樓,裸露著石頭牆磚的城堡,第一印象是這個城堡非常結實,易守難攻。 溫莎城堡的歷史很悠久。早在11世紀,徵服者威廉一世為防止英國人民的反抗,在倫敦周圍郊區,建造了9座相隔32公裡左右的大型城堡,組成了一道可以互相支援的碉堡防線。
  • 地球上最美城堡的前5名,都是歷史悠久的古堡,亞洲1個都沒有哦
    地球上最美城堡的前5名,都是歷史悠久的古堡,亞洲1個都沒有哦! 德國最著名的兩座城堡之一,見證了霍亨索倫家族的輝煌歷史。 古堡長寬各有100多米,氣勢磅礴。香波城堡是羅亞爾河谷所有城堡中最宏偉也是最大的一個,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
  • 地球上最美城堡的前5名,都是歷史悠久的古堡,亞洲1個都沒有哦!
    地球上最美城堡的前5名,都是歷史悠久的古堡,亞洲1個都沒有哦!4、德國霍亨索倫城堡德國最著名的兩座城堡之一,見證了霍亨索倫家族的輝煌歷史。霍亨索倫城堡威嚴冷峻,充滿了英雄主義的陽剛之氣,它如一座王冠矗立在山頂之巔,這也正是普魯士帝國稱霸一方的輝煌卓越的歷史的象徵。城堡內展示腓特烈大帝的遺物、普魯士王的寶物及王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