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海森
青藏高原腹地有一塊7.3萬平方公裡的溼地,這塊溼地就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條河流的發源地,她孕育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文明,這塊土地被譽為「三江同源」的美名,「三江同源」不但是自然地理上的一道奇觀,而且世上所罕見。
在陝西省寶雞市西部山區的香泉鎮海拔2300米的秦嶺餘脈和隴山系的交匯處,有一處水草豐美,溪流交錯的地方,名叫大水川。被當地人稱為「六河同源」,這六條河就是:香泉河、馮家河、小川河、通天河、蘇家河、八渡河。它們是渭河的二、三級支流。大水川古來便有關隴鎖鑰、陝甘要塞之說。雖然寶天鐵路、310國道、連霍高速從西部山區通過,但距離大水川較遠,大水川依然保持著處子般的純潔和本色。歷史上大水川是秦、魏、晉、唐等朝代的養馬場,近幾年退耕還林以來,使原始森林得到了保護和恢復,植被良好,動植物相當豐富,高等植物有2000種以上,黃羊、金錢豹、野豬等動物時有出現。大水川也是戶外愛好者嚮往的聖地,也是戶外運動不可多得的場所。
還是十年前麥收之後的有一天,當時大水川還沒有修建,純天然的旅遊地。我們同事一行4人,早上6點騎自行車從寶雞市火炬路出發,前往西部山區香泉大水川。
香泉地處西部山區的深山之中,距離寶雞市70公裡,四面環山,周圍的山高,進山的路險。當時有兩條公路可去香泉,一條是從陳倉區縣功鎮向西北,上山經陳倉區上王鄉,再翻越海拔1800米的牛頭山,上山爬行30公裡,下山路段近15公裡,就到了香泉。第二條路是沿310國道到陳倉區坪頭鎮,經新民鄉,再向西北25公裡左右就到了香泉。
我們走的是第一條路,一路伴隨著陰雨和山風,也正是陰雨天,讓我們騎行上山少了夏季的炎熱,穿著短袖,雖偶爾能見到太陽,但兩隻胳膊被紫外線嚴重燒傷。經過近百公裡的騎行,下午2點到香泉,在鎮上吃完中午飯,3點再接著爬海拔近2300米的大水川。因為上午消耗體能大,再加上去大水川的路陡,又是沙石路,大坑小窖,自行車無法騎行,幾乎是推著自行車前行,走了近一半路,估摸才到半山腰已經17點,有位同伴確實走不動了,他提出不上山了,在半山腰看自行車,我們三個徒步前行。18點半到達水川山頂,體能消耗太大,山上風大、氣溫低,我們在山上瀏覽了十分鐘就下山了。為了趕時間,我們幾乎是小跑著下山,儘管如此,到自行車的存放地的半山腰,天已經天黑,看車的同事特別著急。我們摸黑簡單吃了點隨身帶的乾糧,就照著手電下山了,到香泉鎮已經21點,累的連洗漱的勁都沒有了,搭起帳篷就休息了。遺憾的是上大水川沒有拍到照片,因為在上大水川之前風景太美,拍照太多,手機早就沒有電了。
第二天早上5點起床,整理帳篷、吃早飯,再返回。回來的路,我們從香泉出發,到當地著名的景點——靈寶峽,再到陳倉區新民鄉。本來是走坪頭,沿310國道返回。但考慮310國道假期車多,又要過李家山和太寅隧道,不安全,汙染也大,時間才上午10點多,有足夠的時間返回。我們又從新民鄉向北,爬海拔1200的山,行進12公裡,再下山過著名蜂泉山路口,路過景點——車轍(傳說唐朝初年,秦王李世民娶大將長孫無忌的妹妹為妻,長孫無忌的老家在陳倉區香泉鎮的孫家村,李世民登基成為大唐皇帝,封長孫娘娘為皇后。長孫皇后從寶雞經車轍回香泉探親,因馬受驚,車損,在此修車,以後這個地方就叫車撤。),過六川河,就回寶雞了。
到寶雞第二天下午18點。全程200多公裡,其中騎自行車160多公裡,徒步30多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