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收官之年,也是實現殘疾人共同奔小康目標的關鍵之年。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決策部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幫扶擴大貧困地區農副產品銷售渠道,近日,中國殘聯融媒體平臺聯合各省殘聯微信公眾號推出「脫貧攻堅助殘帶貨」欄目,推介各地扶貧特色產品。通過多渠道、多產品的融媒體傳播,提升產品品牌,幫助貧困地區綠色優質農產品建立良好品牌形象、走進千家萬戶,助力脫貧增收。
本期主題:吃正宗川味 品千年貢茶
四川地處中國西部,地大物博,歷史悠久,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輝煌璀璨、源遠流長的巴蜀文明,自古以來就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現在的四川是國家重點戰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點,是西部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必經之地。四川宜居宜遊,宜業宜商,也是大熊貓的故鄉。
本期推薦「潘遠香」牌純手工川味牛肉乾、雅安的「千年貢茶」蒙頂茶以及仙峰苗族鄉無公害獼猴桃。通過廣泛宣傳,弘揚殘疾人不等不靠、自強不息精神,激發殘疾人在脫貧奔康實踐中的內生動力,進一步推動殘疾人事業再上新臺階。
(一)潘遠香牌純手工牛肉乾
「潘遠香」牌純手工牛肉乾的主料為自養肉牛,配料使用食用菜籽油、香辣調味料,採用純手工的製作工藝精心製作而成。商品具有肉質精良、佐料香濃、風味獨特、餘味無窮、綠色生態等特點,是居家旅行和饋贈親友的優選食品。
潘遠香三歲時因病導致整個下肢癱瘓,沒有出過家門。五歲時,她差一點被大火燒死,大難不死,卻學會了「走路」。帶著對外面世界的嚮往,她到城市尋夢,一路坎坷。2012年,潘遠香看準牛肉商機,果斷回到屏山縣創業。潘遠香的肉牛養殖場佔地面積34754平方米,圈養肉牛100餘頭,職工12人,帶動周邊殘疾人發展肉牛養殖23人。榮獲「四川省自強模範」、「CCTV三農創業致富榜樣」等稱號。
(二)蒙頂山茶
蒙頂山是世界茶文明的發祥地,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是我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人工種植茶葉最早的地方。蒙頂山茶,又稱「蒙山茶」,四川省雅安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蒙頂山茶祖師吳理真開始在蒙頂山馴化栽種野生茶樹,開始了人工種茶的歷史。
蒙山茶屬於綠茶類,特色名茶品種主要包括蒙頂甘露、蒙頂石花、蒙頂黃芽、蒙山毛峰、蒙山春露茶,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蒙頂甘露,早在明朝嘉靖二十年(1541年)間,就有「人間甘露」,堪稱佳品的美譽。蒙頂甘露茶於早春採摘一芽一葉初展原料,鮮葉細嫩,內含物豐富,其形捲曲多毫,嫩綠色潤;香高而芬芳,味鮮濃甘醇;衝泡後色呈綠黃,透明清亮,飲之清香爽口,沏二遍水時,越發鮮醇,齒頰留香。
潘婷21歲,先天肢體二級殘疾,因身體原因無法外出務工。但「當上帝關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生長在蒙頂貢茶原產地雅安的潘婷,依託家裡祖祖輩輩的純手工制茶技藝和網際網路,開啟了嶄新人生。
(三)興文獼猴桃
獼猴桃原產於中國南方,因獼猴喜歡吃這種水果,所以被命名為獼猴桃,獼猴桃傳入紐西蘭後,得到了廣泛栽培,人們用紐西蘭的國鳥——奇異鳥為獼猴桃命名,稱之為「奇異果」。興文縣隸屬四川省宜賓市,位於四川盆地南緣,這裡種植獼猴桃歷史悠久,據《興文縣誌》記載,當地苗族食用獼猴桃的歷史已有2000餘年,興文獼猴桃也被當地人稱為「山珍地寶」。興文獼猴桃果形勻稱,色澤均勻,肉質細嫩,香味濃鬱,酸甜可口。品質上乘的興文獼猴桃在2012年成都國際獼猴桃節榮獲「紅心組」二等獎;2014年獲中國「綠色食品」認證。
45歲的何帝嬌小時候因一次意外摔傷了右手,落下了終身殘疾。2014年,仙峰苗族鄉大力推行產業扶貧政策,全村將種植富硒紅心獼猴桃300餘畝,作為建檔立卡扶貧戶的何帝嬌牢牢抓住了機會,租地種植了50餘畝。獼猴桃種植是一個細緻活,從開墾、種苗、澆水、拉網綁枝、修枝、授粉、施肥除草、治蟲一點不能馬虎,何帝嬌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他僅靠左手,硬是將這50餘畝地種的滿滿當當。
今年是何帝嬌種植獼猴桃的第六個年頭,他始終堅持原生態的種植方法,就算要多花幾倍的勞動力,也要像呵護孩子一樣細心照料獼猴桃,他總說:「消費者吃了健康,掙來的錢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