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將迎來發展好時機#
昆明團結鎮,隸屬於昆明西山區轄區。2005年撤銷白族彝族團結鄉和白族彝族谷律鄉合併建成現在的團結鎮,但很多昆明人還是習慣叫團結鄉。團結鎮南接西山龍門景區,西接螳螂江,北靠臥雲山,與富民縣、祿豐縣、安寧市、昆明五華區接壤。全鎮總面積425.8平方公裡,共轄16個村民委員會,119個村民小組,居住民族:彝、白、苗、漢等,總人口3萬餘人,其中少數民族人數佔總人口的71.21%。轄區內森林覆蓋率高達74.44%。最低海拔1750m,最高海拔2640m。平均海拔2190m。年平均氣溫13.2℃。團結鄉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鄉鎮,政府所在地距離昆明市17km,高速通車,出入便利。市內有c61路公交車往返於昆明市區的西站和團結鄉的滑草場。
由於團結鄉距離昆明市僅17km,森林覆蓋率高,環境優美,民族風情濃鬱,所以在以往,昆明市民一致認同團結鄉是昆明周邊的一個好去處。團結鄉的棋盤山國家級森林公園、臥雲山旅遊開發區、豹子箐生態區、桂皇閣原始森林、歡喜滑草場等地方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旅遊業和餐飲業對團結鄉的發展也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由於疫情所帶來的一系列因素,今年團結鄉的旅遊業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往年滑草場熱鬧非凡的景象已經不復存在。2020年,各種水果成熟季節到團結鄉採摘水果的遊客相比往年數量呈斷崖式下降。包括團結鄉附近的筇竹寺和郊野公園,也只是周末,聊聊有幾個人,周一到周四基本上無人上山進公園遊玩。
對於旅遊業來說,環境非常重要。昆明人都知道,團結鄉是一個產沙的地方。那裡的山沙品質優良,開採成本比較低。但是沙產業給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包括我這次去團結鄉,一路上感覺路面不是太好,灰塵很大,路邊的房屋和樹木上都沾滿了灰塵。曾經還因為運沙的大車經黑筇公路運沙,對筇竹寺的彩色泥羅漢雕塑造成震損,還好相關部門及時制止,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
我這次團結鄉的探索旅遊中,結識了一位種蘋果的村民李師傅,他們家是當地的白族居民,他們家的果園距離政府所在地不遠。他向我介紹說,他所經營的蘋果園原先也就是一個沙場,沙開採完以後,他們經過努力,從別的地方取來肥土,恢復了植被,把原先的沙地變成了蘋果園。據他介紹,團結鄉的沙存量已經不多,只剩下最後一處沙,估計明年之後就無砂可採了。雖然這給團結鄉的眼前經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從長遠看,肯定不是一件壞事。沙產業的結束會給團結鄉帶來新的機遇,團結鄉的產業結構將得到調整和升級。旅遊環境將會得到極大地改善,旅遊業自然也就更上一個臺階了。
我想相關部門在團結鄉的產業結構上曾經也是非常犯難。一方面是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另一方面是沙產業對環境的影響。不過,如今沙快採完了,沙產業也快到盡頭。也許這也是相關部門計劃之中的事吧。團結鄉的沙很特別,有些是露天的,即使你不去開採,它對環境依然是一種威脅。將其採盡,物盡所能,再恢復植被,再植樹造林,再造環境,這樣的思路也很高明,很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