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資8億建造卻被嘲浪費,高108米的南海觀音像,怎樣了?
在旅行的過程中,除了各種各樣的自然風景之外,很多的人為建造的景觀也是大家的目的地之一,當然了,很多人為建造的景點也成為了當地的地標建築,成為了遊客必打卡的一個地方。當然了,不是所有的景點在建造之初,都是廣受歡迎的,就比如這一個景點,當初斥資8億打造卻被很多人嘲諷是浪費,那麼這個景點時隔十幾年現在變成什麼樣子了呢?
這個景點就是位於南海的觀音像,觀世音從古到今都是百姓的一個信仰,在民間也流傳著不少有關於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傳說,所以不少寺廟當中都有供奉觀世音菩薩的雕像,但是一般都是在大殿中供奉著,雕像的大小最多也就是等人身高,而南海的這座雕像不僅沒有被供奉在寺廟當中,體型也是巨大的。
這座雕像本來在1995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規劃要建造了,只不過正式開始動工時已經是1999年了,因為建造的地點比較特殊,另一方面規模也非常巨大,所以在建設初期,投資金額就已經非常高了,最終到建設完成總耗資也高達8個億!
建設的工期也非常的長,而耗資巨大,在當時來說8個億對於所有人來說是一筆天文數字,所以不少人都開始質疑,並且認為將這樣一個觀音像建造在海上純粹就是浪費時間精力錢,沒有任何用處。而之所以建造這座雕像的原因則眾說紛紜。
這就和一個傳說有關係了,在古代的傳說當中,大海邊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災禍,而在古代,海邊也容易受到瘟疫的橫行,所以在高人指點之下,決定修建這座雕塑求得菩薩保佑帶來好運!雖然說很多人對於觀世音確實有著信仰,但是花費這麼大的人力與資金去相信一個傳說建造這麼一個雕像,是不是有點太浪費了,其次,在沿海城市中,有很大的風險會有颶風靠岸,到時候沿海的很多房子都不一定能保住,何況是建立在海中的雕像呢!萬一出現了意外,那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嘛。
而一晃就過去了十幾年了,這座雕像也成了南海的一個地標建築,每年都有無數的旅客前來虔誠的許願,光是門票還有周邊的旅遊經濟就被帶動了很多,這十幾年下來,帶來的收益也超過了當初建設時投資的錢了。另一方面,或許是心理作用,不少人覺得,自從這座觀音像建成之後,似乎三亞確實少了很多天災人禍,起碼這十幾年來颱風都沒在三亞出現了。
其實宗教信仰在中國歷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很多的寺廟直到如今仍然香火鼎盛,這些地方承載著一代代人的信仰,而正是這些信仰不斷的傳承,才讓我們有了今天的生活,信仰或許並沒有什麼神乎其神的能力與效果,但是確實是一種凝聚人心,教人向善的有效途徑不是嘛?
本文由娛樂紅日君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