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緬邊境上學講中國話的孩子們

2020-12-24 南方新聞網

「衣服——衣服」「褲子——褲子」「襪子——襪子」……1月13日早上8時許,泰緬邊境小城湄索市智民學校內,幼兒園全體600多名小朋友開始中文日活動。每周一和周五,他們都會在老師的帶領下,邊唱邊跳學中文。

「學習中國話要從娃娃抓起」。如今,智民學校從幼兒園到高中的2100多名學生都可接受12年制全學段華文教育。這所被中國國務院僑辦譽為第一批海外「華文教育示範學校」,背後的捐資支持人,正是來自當地全德善堂的數百名「華文守望者」。

6歲小孫女成了「四語通」

每逢星期一早晨,智民學校內的大操場上都會舉行莊嚴的升旗儀式。朝陽迎著國旗冉冉升起,照亮了泰緬邊境這座美麗的湄索小城。

「你好,我叫何之芝,今年6歲半。」何之芝是南海籍華人何錦江的孫女,小小年紀就已經會說中、粵、泰、英四種語言。三年前,何之芝到了入園適齡年紀,何錦江跟家人商議,一致同意將之芝送到智民學校讀書。

「一定要讓她去,不去學中文怎麼傳承我們的中華文化呢?正是因為幼兒園三年打下的良好基礎,現在之芝不僅能聽懂大部分中文,回家也會跟我們講一點國語。」何錦江說,等孫女在湄索念完書,還打算送她去國內繼續深造。

「爺爺,之芝翻(上)學咯!」「爺爺,之芝翻(回)來咯!」「爺爺奶奶早投(晚安)!」最近孫女學會的這三句廣東話,成為何錦江和妻子每天聽到最歡喜的話語。

畢業季即將來臨,幼兒園的老師們提前為大班孩子準備統一服裝,組織他們拍畢業照。經常看到爺爺在書房裡練書法、寫文章,何之芝心裡默默許下一個小願望:「我想快點升到小學去,跟哥哥姐姐們一樣學更多的漢語。」她呢喃道。

本土老師首超外派比例

走進二年級課室,23歲的謝玉鳳正在講臺上教孩子們讀漢字。謝玉鳳是土生土長的泰國姑娘,從廈門大學語言專業留學歸來,她選擇回到家鄉湄索教書。

「智民學校是我的母校,接觸了十多年漢語之後,我發現自己很喜歡中國的文化。我希望在這裡,將中文教給更多的孩子。」謝玉鳳說。

和她一起在學校任教的,還有河南省僑辦派駐過來的17名外派老師。加上培養起來的18名泰國本土老師,如今該校共有華文老師35名,負責著全校57個班的中文教學工作。

「我們一直注重培養本土華文教師,今年本土老師人數首次超過了外派老師。」智民學校中文部校長胡明霞說。2018年7月,她也由河南省僑辦派駐到該校,全面指導中文教學工作。

「中文老師要發展壯大,根本上還是要靠本地培養。我們對本地老師進行針對性培訓,和他們一起探討中文教學方法,將從國內帶過來的教學資源與他們共享。儘管兩地教學模式存在差異,需要比較長的適應期,但我們更願意接受他們,改變自己。」胡明霞說。

華文學校背後的「文化守望者」

紅牆白壁,綠樹成蔭的校園內,一棟棟漂亮的教學樓內書聲朗朗。不久前,智民學校才舉行72周年校慶。鮮有人知道,學校創建之初只有幾棟木房子,環境十分簡陋,學生也只有300來人。

近年來,學校校址的變遷,環境的不斷優化,華文教育特色的打造,離不開當地全德善堂內600多名華人華僑的集體出資、齊心協力。他們是泰緬邊境上的「華文守望者」,何錦江也是其中之一。

「我們在海外辦華校的緊迫性跟國內辦學校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我們辦學校最主要是想傳承好祖國的中華文化。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夠接受到華文教育,在這件事上,我們義不容辭,且刻不容緩。」何錦江說。

以山相隔、以河為界,泰國湄索與緬甸妙瓦底縣隔河相望。這樣一所坐落於泰緬邊境的華文學校,學生不僅有華人華僑的後代子弟,還有來自曼谷、緬甸以及不同民族的孩子們。

其中,來自「48村」的一群泰國孩子每天都要組團包車奔波48公裡上學路。但來到學校的那一刻,他們和小夥伴們一起追逐玩耍,所有疲憊都煙消雲散。

「以前我上學的時候學生沒有這麼多,現在越來越多的泰國家庭意識到學中文的重要性,有的家長甚至還主動來找我們補習漢語。」謝玉鳳說,隨著漢語教學的重要性越發凸顯,自己也要加緊「補課」才行。

「小小花兒微微笑,太陽公公抱一抱,澆澆水呀澆澆水,嘣嘣嘣嘣花開了……」剛上完中國傳統文化課,幾個小學生從泰中文化中心的課室走出,嘴中還在哼唱著剛剛老師教的中文小曲。歌聲伴著鳥兒的合鳴,顯得格外動聽。

撰文:王雅鑠 王謙 攝影:戴嘉信

相關焦點

  • 走進泰緬邊境小鎮 湄索
    湄索鎮的商店都有泰文和緬文招牌。人民網記者 孫廣勇攝湄索,一座位於泰國邊境的小城鎮,隔著湄河,對面就是緬甸。泰緬邊境以山相隔、以河為界,泰國一側的湄索與緬甸一側的妙瓦底縣隔河相望。  在一個由泰國政府興建管理的邊境市場,記者看到裡面有緬甸或泰國的木雕裝飾與木製用品,有中國生產的乾貨和小電器以及各式民族傳統服飾等,還有來自各地的各式雜貨。河堤旁的沙洲衝積地還有一個更熱鬧的農產品市場,許多緬甸小販不停地叫賣著蔥蒜蝦蟹和叫不上名字的熱帶水果和蔬菜。
  • 走進泰緬邊境最大難民營
    大量克倫族難民不斷湧入泰國與緬甸邊境的梅拉尋求庇護,逐漸形成邊境地區最大的難民營。2012年1月12日,克倫民族聯盟同緬甸政府籤署停火協議,難民返鄉之旅似乎邁出了第一步。  「這裡生活沒有想像中糟糕」  從泰國西北部達府的邊境城鎮湄索乘車向北行駛六七十千米,就到了泰緬邊境最大的難民營——梅拉難民營。
  • 今天起緬泰所有邊境口岸關閉
    【緬甸中文網訊】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泰國政府決定從3月23日起,暫時關閉緬泰邊境所有口岸。為防止貨物價格上漲,部分口岸允許載物貨車通行,且車上人員需要經過健康檢查,沒有問題才可以進出。為此,大量想要返鄉的緬籍勞工,抵達緬泰邊境湄索和美塞後,才得知3月23日起口岸關閉。因此,如果泰國方面不允許出境,那麼這些想要返鄉的緬籍勞工將遭遇困難。受此影響,大量緬籍勞工聚集在邊境。妙瓦底鎮選區議員吳丹欣昂稱,泰國方面並沒有提前跟我們協商,很多勞工也不知道這個事情。
  • 近期,泰國警方連續在泰-緬邊境逮捕了多名緬籍偷渡人員
    據當地媒體消息,12月13日,泰國邊防部隊在泰緬邊境湄索一側抓捕了2名從妙瓦底「派路」村偷渡進入泰國的緬籍人員。同天,在北碧府泰緬邊境一線,泰國部隊逮捕了25名從緬甸德林達依省偷渡進入泰國的緬籍人員。
  • 緬泰邊境發現10餘名確診病例,曾在妙瓦底邊境工作
    緬泰邊境發現10餘名確診病例!確診人員曾在妙瓦底邊境工作緬泰邊境消息,1月11日,泰國新冠病毒中央疾控部門(CSSA)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幾日以來,不斷有泰籍務工人員從緬泰邊境口岸返回泰國。其中,已經有13名泰籍人員及1名緬籍人員在進入泰國後確診感染。根據泰方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近幾日新增的境外輸入確診病例中,所有確診病例都曾在緬甸克倫邦邊境妙瓦底賭場內務工。目前,所有的確診病例被安置在湄索鎮區綜合醫院內隔離治療。妙瓦底縣管理員吳特薩昂表示,近幾日以來,我們都有聽到達府輸入了多例境外確診病例,但是,達府方面並沒有將此事告知緬甸邊境政府。
  • 緬泰邊境口岸開啦?不要信,純屬謠言
    【緬甸中文網訊】7月1日,有人在緬甸各個社交網站上散布一則邊境消息,稱緬泰邊境妙瓦底口岸於7月1日恢復開放。經過調查得知,此消息純屬謠言。緬泰邊境妙瓦底1號友誼大橋和邊境渡口都還在關閉中。截至6月底,依舊是新冠肺炎防控的關鍵時期,因此,緬泰邊境妙瓦底1號友誼大橋和邊境口岸將繼續關閉。在妙瓦底當茵河渡口的一名守衛稱,1號友誼大橋正在關閉中,當茵河渡口也在關閉中。網上的消息是有人用去年拍的照片、視頻來散布謠言。在相關部門沒有發布任何指令之前,口岸會繼續關閉。並且在口岸和渡口處,每天晚上都有街區負責人和民兵巡邏監督,以防有人偷渡入境。
  • 走進泰北: 他們在泰緬邊境傳播華文(一)
  • 泰國限制緬方貨車在緬-泰邊境貿易!
    來源:7 Day News 10月5日據泰國塔省政府人員公布,為了控制疫情原因,從緬-泰邊境秒瓦迪、每召到泰邊境進來的緬方貨車只允許7個小時在泰國內,如果發現超時按泰方規律處置。據了解,秒瓦迪部長表示,該公布是只是泰方自作決定,未向緬方通知,如果實在進行的話,達氣力-每賽貿易可能會停止。
  • 4名中國人偷渡到泰國,在泰緬邊境被捕
    邊境巡邏人員9月3日早上逮捕了6人,其中4名中國公民非法穿越泰緬邊境。此前,泰國加強了邊境巡邏,採取了一系列突擊行動,為了應對緬甸新冠確診病例激增的狀況。
  • 泰國加強泰-緬邊境湄索-妙瓦底地區的防控
    綜合消息,近期上1千名緬甸勞工在泰國龍仔厝府地區新冠病毒檢測中呈陽性後,為防止緬籍人員偷渡進入泰國,泰國加強了湄索-妙瓦底地區的邊境安全防控。
  • 緬泰邊境地震後當地居民生活基本如常
    新華網緬甸大其力3月25日電(記者朱麗 張秋來)緬甸東北部24日晚發生芮氏7級地震後,記者25日立即從泰國首都曼谷趕赴泰緬邊境震區。沿途所見,當地建築物基本完好,人們生活秩序略受影響,但並未出現恐慌。25日上午,記者抵達距離震中約120公裡的泰國清萊市,未發現有建築物倒塌。
  • 緬疫情燒泰緬邊境市場交易近歸零
    為阻疫情延燒緬甸開始封城,使得與泰國清萊府美塞縣交界的邊境市場內,交易趨近於零。 此外,《民族報》報導,泰國為隔絕緬甸疫情擴散,已下令和緬甸接壤的各府當局嚴格管控邊境口岸,以防有緬國非法移工趁隙入境。 但國內運輸部官員表示,兩國貨運量減少情況只是暫時的,一旦疫情獲得控制,泰緬之間貨物運輸就會恢復正常。
  • 泰國警方在泰緬邊境湄索一側抓獲5名緬籍偷渡人員
    據當地媒體消息,12月8日上午11點左右,泰國警方在泰緬邊境二號友誼大橋附近泰國「旺德欽陽」村逮捕了5名緬籍偷渡人員。
  • 菜菜東南亞遊 泰緬邊境的華人村落 密窩村
    密窩村位於泰緬邊界,入村前得經過全長250公裡,繞過1864個彎的山路。這是個有故事的泰國華人村落。隱藏在鬱鬱蔥蔥的山區裡,恍如隔世的密窩村密窩村(Baan Rak Thai)是位於泰緬邊界的一個華人山村
  • 中國邊境混血村:村民藍眼高鼻梁,強調自己是中國人,只講中國話
    導語:中國邊境混血村:村民藍眼高鼻梁,強調自己是中國人,只講中國話大家好,外出旅遊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 緬泰邊境口岸每天有數百名失業勞工回家
    【緬甸之聲訊】緬泰邊境消息,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通過緬泰邊境返鄉的人數不斷下降。8月初,每日的返鄉人員數量已經下降至200人左右,但是其中大部分返鄉人員都是失業的緬籍勞工,因為失業的原因,緬勞工們選擇回國另謀出路。
  • 緬甸爆發2輪疫情,泰國緊急封鎖泰緬邊境!
    在泰國的朋友可以免費參加泰旅局舉辦的旅遊局 整理丨Ai泰國邦 來源丨泰國媒體受緬甸疫情影響,和緬甸接壤的泰國清萊加強了邊境防疫措施,連續2月對邊境人士進行2-3次抽查,暫未發現確診患者。
  • 泰緬邊境多個「小路」已架鐵絲網,邊防軍24小時巡邏
    隨著緬甸Covid-19病毒第二波爆發,泰國方面開始執行更嚴格的入境政策,重點打擊泰緬邊境的走私路線,多個傳統來往「小路」已經架設起鐵絲網,泰國邊防軍進行24小時巡邏。
  • 大量中式武器在泰緬邊境被查,為何中國製造受緬甸民地武偏愛
    6月23日,泰國警方在距離邊境城市湄索65公裡遠的湄拉難民營中逮捕了兩名泰國公民,他們因涉嫌將軍火販運到緬甸,一同被捕的還有6名緬甸籍人員,其中4人是克倫族,2人是若開族。由於買家的民族身份,因此泰國方面認為這些武器都是緬甸民地武購買,最有可能就是鄰近邊境的克倫民族聯盟和正在緬甸西部同緬軍作戰的若開軍購買。這批軍火一共有32支各類輕武器,其中包括自動步槍、輕機槍、狙擊步槍和相應的彈藥,大部分都是中國原裝的武器。
  • 近百名緬籍人偷渡鄰國在邊境被抓,戴著口罩排排蹲
    【緬甸之聲訊】克欽邦邊境消息,近期以來,泰國有關部門持續在緬泰邊境抓獲緬籍偷渡人員,僅僅三天時間內,已經有近百名緬籍偷渡人員在泰國邊境被捕。11月24日,泰國北碧府邊境執法部門在三尊佛橡膠園抓獲了21名緬籍偷渡人員,其中包括幫助緬籍人員偷渡入境的非法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