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灣教育又有大動作!今日上午9:00,荔灣區教育集團成立大會暨與廣東實驗中學合作辦學籤約儀式在荔灣區會議中心多功能會議廳舉行。
會上,荔灣區政府與廣東實驗中學籤訂《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與廣東實驗中學合作共建廣東實驗中學荔灣學校框架協議》,荔灣區教育局與廣東實驗中學、廣州市協和中學籤訂合作共建教育集團的協議,廣東實驗中學、廣東廣雅中學、廣州市協和中學向其教育集團成員校授牌,區領導向區屬6個教育集團核心校和成員校授牌。「3+6」模式強力推進荔灣區教育集團化辦學,9大組團,省、市、區名校參與,推進力度為廣州之最。
■省實落戶荔灣開辦公辦中小學
據悉,荔灣區人民政府與廣東實驗中學合作共建廣東實驗中學荔灣學校,利用廣州市荔灣區廣鋼地塊公建配套的中小學合作辦學,冠名為「廣東實驗中學荔灣學校」,學校性質為多校區的公辦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廣東實驗中學荔灣學校分三個校區,中學部佔地面積33372平方米,建築面積26697平方米,辦學規模為36個班;小學部兩個校區,一個佔地面積15157平方米,建築面積12126平方米,辦學規模為30個班;另一個佔地面積15571平方米,建築面積12457平方米,辦學規模為36個班。未來將根據荔灣區社會經濟和教育發展的需要增加校區。未來,廣東實驗中學荔灣學校將建設成為廣東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和廣東省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該校將作為探索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和深化教育體制機制創新的實驗學校和樣本學校,建成示範引領國內基礎教育發展的新樣態學校。
荔灣區政府與廣東實驗中學、廣東廣雅中學、廣州市協和中學等省市屬示範性高中合作共建3大教育集團,區內成立以廣州市真光中學、廣州市第一中學、廣州市第四中學、廣州市西關外國語學校、廣州市南海中學等區屬示範性高中以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荔灣實驗學校為龍頭的6大教育集團,通過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充分發揮優質學校的資源優勢和品牌效應,擴增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探索辦學體制機制創新,推動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整體提升區域教育品質和基礎教育發展水平,不斷滿足人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由42所學校54個校區組成的9大教育集團,涵蓋了高中、初中、小學和幼兒園不同的學段,有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不同的辦學體制,集團組織形式既有緊密型,也有聯盟型的。集團內各分校區保持現有行政隸屬關係不變,學校委派執行校長;集團內各成員學校保留現有法人資格,獨立行使法人權利;分校區和成員學校均加掛集團校區或成員校校牌。在保持學校法人管理獨立性的基礎上,成立由核心校長任理事長,分校區執行校長、各成員學校校長任理事的集團理事會,對集團發展進行決策、統籌、指揮,並建立集團內外學校申報加入或退出機制。
■荔灣區將從四方面推進集團化辦學工作
為保障集團化辦學工作紮實推進,取得成效,將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立足未來,明確核心學校和成員學校的責任和追求。集團內的成員學校通過共享核心學校的優秀師資、教育設施和教學資源等,學習和借鑑核心學校的管理模式、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優點,加強自身建設、縮小差距,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
二是開放包容,在整體推進中堅持和而不同的辦學理念。集團的辦學目標、育人目標、學校精神、logo等核心文化協調統一,同時集團成員校的辦學文化,根據學校的發展歷史、辦學理念、發展定位等的不同而具有自身獨特的個性。在共享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等的前提下,允許各成員學校有自己的辦學特色,追求差異化發展。在管理體制、發展模式上,根據各成員校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不簡單移植核心學校的管理體制、發展模式。尊重各成員校辦學特色和學校文化的多樣性,堅持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辦學理念,實現統一領導下的差異和諧發展。
三是把準關鍵,建立更加靈活的教師管理機制。教育均衡的根本在於師資均衡,集團化辦學更要推動師資隊伍的深度融合。一是在區機構編制部門核定的校級領導職數總額內,統籌安排,配強集團的分校區管理人員。二是深入推進「區管校聘」教師管理機制,建立教師流動工作機制,探索各種形式的人員交流機制,教師可在人事關係不變的條件下在集團內流動,新教師在集團內統一調配,校長可實行「一長多校制」等。三是集團要強化集團一體化的概念,提高教師認同度,促使教師願意交流,適應流動。在尊重教師意願、考慮學校實際、滿足工作需要的基礎上,統籌調配教師資源,均衡師資力量,推動集團內學校均衡發展。
四是科學統籌,合力推動集團化建設出成效。首先建立了荔灣區教育集團化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由分管副區長牽頭,區相關部門參與的荔灣區教育集團化建設聯席會議,統籌指導全區教育集團化工作。其次,成立了區教育局集團化建設工作小組,下設推進辦公室和若干個工作小組,由區教育局各科室、區教育發展研究院、區教育裝備校產中心等部門組成,為教育集團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再次,建立了長效激勵機制,區政府每年設立教育集團化建設專項經費300萬元,通過集團項目申報形式,主要用於教育集團的運行管理、共建共享等方面;同時將集團化辦學成效納入績效考核範圍,在每年核定給主管部門分配的獎勵性績效工資中,對集團辦學績效顯著的團隊和個人給予傾斜。
附:
「3+6」教育集團的具體組成
一、廣東實驗中學荔灣學校教育集團
核心學校:廣東實驗中學
成員學校:廣東實驗中學荔灣學校、廣州市荔灣區文偉中學、廣州市荔灣區鶴洞小學
二、廣雅教育集團
核心學校:廣東廣雅中學
成員學校:廣州廣雅實驗學校、廣州市荔灣區西關廣雅實驗學校、廣州市荔灣區廣雅小學、廣州市荔灣區環市西路小學、廣州市荔灣區廣雅幼兒園、廣州市荔灣區廣雅實驗幼兒園
三、協和教育集團
核心學校:廣州市協和中學
成員學校:廣州市協和小學、廣州市美華中學、廣州市荔灣區協和幼兒園
四、真光教育集團
核心學校:廣州市真光中學
成員學校:廣州市荔灣區真光實驗學校、廣州市荔灣區真光中英文小學、廣州市荔灣區金道中學、廣州市荔灣區東漖中學、廣州市荔灣區培真小學
五、一中教育集團
核心學校:廣州市第一中學
成員學校:廣州市一中外國語學校、廣州市荔灣區雙橋學校、廣州市第九十三中學、廣州市荔灣區河沙小學
六、四中教育集團
核心學校:廣州市第四中學
成員學校:廣州市荔灣區四中聚賢中學、廣州市流花中學、廣州市荔灣區花地中學、廣州市荔灣區三元坊小學、廣州市荔灣區蘆荻西小學
七、西外教育集團
核心學校:廣州市西關外國語學校
成員學校:廣州市荔灣區西關外國語實驗學校、廣州市第二十三中學、廣州市第二十四中學、廣州市荔灣區龍津小學、廣州市荔灣區西華路小學
八、南中教育集團
核心學校:廣州市南海中學
成員學校:廣州市陳嘉庚紀念中學、廣州市荔灣區立賢學校、廣州市荔灣區匯龍小學、廣州市荔灣區環翠園小學
九、中國教科院荔灣實驗教育集團
核心學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荔灣實驗學校
成員學校:廣州市荔灣區增滘小學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霞虹 通訊員 李勉聰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潘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