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裡外·匯中西 | 龍門浩老街裡外巷子「城市記憶歷史館」

2020-12-05 龍門浩老街

看得見消逝的歷史,

摸得著建築的質感。

聞得到久違的味道,

喚得醒沉睡的記憶。

在一城,知一城。老街老巷作為城市記憶深處的溝通地和依附地,猶如城市的骨骼,決定著城市的基本輪廓,也是這片土地的名片,在展示重慶變遷新貌的同時,也保留著人來人往間的溫情。

裡外巷子位於重慶著名文化街區龍門浩老街的核心位置棗子灣片區,古巴渝十二景之龍門浩月所在地,長江與嘉陵江交匯的不遠處,大南山腳下,長江江畔,由裡巷子與外巷子兩部分組成,東起龍門街,南至長江索道,西臨滾滾長江,北達慈雲寺老街,總長度約3000米。青磚黛瓦,青石甬道,古樹蒼枝,層層疊疊的青磚黛瓦建築,上下40多米落差,曲徑通幽的巷道,綿綿而上的條石階梯,幾百年來靜靜地躺在青山綠水的懷抱裡,凝視著滾滾長江,聆聽著風雨,揮灑著雨露。

裡外巷子,是開埠文化與巴渝文化的交匯。1890年,英國商人立德樂開辦起重慶歷史上第一家洋行,名為"立德樂洋行"——光緒九年 (1883年) ,立德樂攜同夫人,駕駛"達利號"輪船,探險川江航道800英裡航線,經40天艱苦航行,抵達原龍門浩碼頭,開啟了開埠文化的新篇章。抗戰時期,原義大利大使館、美國大使館酒吧、美國武官別墅群、海關別墅等都遷至此地,形成了一個中西文化共融的一個特色區域。

(立德樂及其夫人)

在這裡,中西文化交匯與共融,既有巴渝本土風格的青磚黛瓦、吊腳閣樓,又有舶來的西方文化、歐美風格;既有本地的麻辣美味,又有西式的精美咖啡。這裡,匯聚了眾多的重慶特色小吃、食品及手工藝品,又融入了西方的精華,是重慶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融合共生的典範。


【城市記憶歷史館】

如今,龍門浩老街將裡外巷子重新規劃打造,不僅能讓大家重拾城市記憶,還能領略歷史的文化和溫度。博物館式的聚光燈,照亮著每個畫面與一件件老物件,在歷史厚厚的灰塵裡,散發著滄桑氣質,從容的敘述著悠悠往事,有悲傷、有歡喜、有離別、也有聚合。

裡外巷子·城市記憶歷史館由多個展廳組成。

「老街會客廳」匯集了從唐到明清,從民國到七八十年代,龍門浩區域相關之器物。用老照片、老物件,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復原出老街的歷史文化。

「夏家客廳」中的物品曾是龍門浩老街"猴哥酸菜米線"創始人夏英鵠家客廳所有。老物件跟隨主人轉移至此,將傳統文化的最大內容——"家文化"繼承和發揚,把對家的記憶、對老重慶的記憶,永遠保留。

「龍門驛站」為諮詢服務、行李寄存 、路線指引、失物招領、醫療服務為一體的綜合驛站,以重慶文化為載體,通過對重慶文化進程的梳理,遊客與市民在休憩的同時,還能領略重慶文化的源遠流長。

「重慶開埠」記錄了自開埠以來,通過川江水道湧入重慶的各大洋行,及重慶開埠文化歷史中重要的節點。

「尚禮智造」以匠心·傳承為核心,將中國傳統手工藝技術傳承,為大眾展示傳統文化,傳播工匠精神。

「三峽渝禮」攜手三峽博物館,以三峽文化為依託,揭開歷史文化的魅力,讓經典文化濃縮於獨具魅力的藝術文創中。

「愛的博物館·歲月婚證所」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優秀婚姻文化,通過古典的婚姻形式,將愛情載入史冊。

「龍門老茶館」起源於舊時龍門浩區域豬鬃商人們洽談公事、匯集情報的"龍門茶館",為恢復龍門浩區域茶館的昔日風採,龍門老茶館得以重啟,讓茶館文化百年的歷史在此延續。

除了已完成建設的展廳外,還有弘揚紅色文化的「紅色記憶」;展現南岸地區、龍門浩區域建設發展的「崢嶸歲月」;主打童年懷舊的「小人書圖書館」;傳播傳統佛教文化的「佛陀吉語」也即將開啟打造。裡外巷子·「城市記憶歷史館」預計於2021年元旦開巷,通過獨特的文化匯集,在整理、梳理歷史的同時,也書寫歷史。

在龍門浩悠久的歷史中,老重慶記憶精華濃縮於此。穿越歷史煙雲,在青磚黛瓦中領略重慶之美;徜徉摯愛旅程,在龍門浩老街存放情感記憶。龍門浩老街·裡外巷子「城市記憶歷史館」邀您打開重慶舊時記憶的大門,探尋重慶城市文化名片、感受重慶的靈魂與溫度。

相關焦點

  • 龍門浩老街裡外巷子 | 雕琢城市記憶的前世今生
    龍門浩老街裡外巷子 | 雕琢城市記憶的前世今生 2020-12-02 16:1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重慶龍門浩老街裡外巷子:雕琢城市記憶的前世今生
    老街老巷,是城市記憶的骨骼。它們在展示著重慶變遷的同時,也保留著人來人往間的溫情。南岸區龍門浩老街,為留下這份城市記憶,特將裡外巷子改造升級。提檔升級,追溯古今坐落在重慶南岸區龍門浩老街核心位置——棗子灣片區的裡外巷子,由裡巷子與外巷子兩部分組成,是開埠文化與巴渝文化的交匯處。
  • 重慶龍門浩老街裡外巷子:雕琢城市記憶的前世今生
    老街老巷,是城市記憶的骨骼。它們在展示著重慶變遷的同時,也保留著人來人往間的溫情。南岸區龍門浩老街,為留下這份城市記憶,特將裡外巷子改造升級。搭建老場景,收集老物件,融入巴渝文化和開埠歷史,重現老重慶的魅力。
  • 龍門浩老街裡外巷子改造升級,老重慶的味道來了!
    原標題:龍門浩老街裡外巷子改造升級,老重慶的味道來了!  南岸旅遊消息,  老街老巷,是城市記憶的骨骼。  它們在展示著重慶變遷的同時,  也保留著人來人往間的溫情。
  • 龍門浩老街「城市記憶館」2021元旦將對外開放
    12月15日,市民提前打探龍門浩老街「城市記憶館」。郭旭攝原義大利大使館的留聲機、空軍飛行員的皮帽……12月15日,龍門浩老街的裡外巷子內,不少市民正欣賞著屬於龍門浩歷史的老物件。重慶市南岸區龍門浩老街不僅在開埠時期繁華一時,也是抗戰風雲的見證者。街區內散布著20多個國家級、市級和區級文物點和文物保護單位,是重慶近代工商業貿易的搖籃,曾是義大利、比利時等許多國家使領館的所在地。 龍門浩老街「城市記憶館」。
  • 龍門浩老街「城市記憶館」 2021元旦將對外開放
    龍門浩老街打造城市記憶館。記者 郭旭 攝  本報訊 (記者 李詩韻)原義大利大使館的留聲機、原美國使館酒吧的咖啡杯、空軍飛行員的皮帽……12月15日,龍門浩老街的裡外巷子內,不少市民正欣賞著屬於龍門浩歷史的老物件。  眾所周知,龍門浩老街在重慶開埠時期繁華一時。
  • 與明星「搶」吃,盡在重慶龍門浩老街
    如今的龍門浩老街,不僅有歷史建築,也有現代商業。在做到中西合璧、兼容並蓄的同時,還發揮了城市記憶精華的優勢,把文物欣賞、文化藝術與現代商業結合了起來。在龍門浩老街,可以看到它飛渡長江,橫跨南岸區和渝中區的身影,領略這座城市獨特的魅力。2、星光觀景臺既然叫星光觀景臺,自然得晚上來。
  • 重慶南岸裡外巷子,像成都的寬窄巷子一樣,是懷舊的好地方
    重慶南岸的龍門浩老街,有一條鮮為人知的裡外巷子,有著城市的前世今生,刻滿了繾綣時光,雕琢著豐滿記憶。龍門浩在我看來,每一個城市的老街老巷,都是城市珍貴的記憶載體,是城市歷史的鮮活證明,亦是了解城市文化的生動標本。
  • 龍門浩老街,窺見老重慶的縮影
    ,見證著一座城市的興衰起伏,承載著豐富的歷史積澱。在重慶,為人們所熟知的老街,除了三毛故居所在的黃桷埡老街,連接現代繁華與民間煙火的十八梯,還有屹立在南岸江畔的龍門浩老街。,舊建築和大榕樹交相輝映,陽光灑下來,感覺整個人都包裹在溫柔裡,不同於街道外火熱的煙火氣息,老街自有一種獨特的魔力,總能讓你第一時間安靜下來。
  • 「重慶龍門浩老街」一道南濱路上精美又用心的風景線
    「浩」指江邊被磧石隔開的水域,一條數公裡長的磧石從瓦廠灣延伸到野貓溪,中間不知何故又被攔腰截斷,形成一個浩口,顧江邊形成「龍門浩」,龍門浩的街名便由此而來。圖為南濱路龍門浩老街正門,可由此向上行走觀賞。
  • 龍門浩老街恢復開放,與您相約美好時光
    >2、堂食就餐請保持間距儘量避開用餐高峰3、各商戶具體營業時間以店內通知為準老街模樣闊別許久,大家是否想念龍門浩老街的風景呢?現在,就讓南岸君帶領大家一起回憶老街模樣吧~青磚黛瓦,煙雨騎樓,老街擁有著中西融合的獨特建築風格、厚重的文化記憶。開埠文化、抗戰遺址文化、巴渝文化、碼頭文化在這裡異彩紛呈。
  • 一個南濱路上的明珠:龍門浩老街!
    龍門浩老街,屹立於南岸的江畔,鐫刻著老一輩重慶人的記憶。龍門浩老街已經百年的歷史了,開埠文華、抗戰遺址文華、佛教文華、巴渝文化、碼頭文華在這裡異彩紛呈。通過一流文物工匠的修復,整個老街用了160萬塊舊磚、40萬片舊瓦、3萬噸舊條石,秉承修舊如舊的原則採用百年前的建築工藝,恢復了龍門浩老街的昔日風採。龍門浩老街裡分布著許多小街,錯綜複雜的青石板路,讓我們感受到了山城的獨特地理風貌。傍晚輕軌從旁邊呼嘯而過,在燈光下分外絢麗,簡直是一道奇幻亮麗的風景線。
  • 拓展龍門浩老街、重現古驛道傳統風味……南岸要打造城市「風景眼」
    項目涵蓋岸線治理提升、山城步道、城市陽臺、風貌整治、交通支撐、公共服務設施等類別,主要包括市規劃展覽館、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龍門浩老街拓展區、黃葛古道、朝天門大橋至東水門大橋沿江岸線整治等重點項目。該負責人表示,要做靚城市會客廳,突出「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加快推進「重慶眼」「龍門裡」「長嘉匯」「長江夢中心」「國際迎賓島」等項目規劃落地和提升,演繹南濱路「啟、承、轉、合、開、新」的交響曲,以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為核心,聯動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南山城市山地公園建設,加快建設「三生四宜」品質城市,展現重慶「山、江、灣、峽、島、城、人文」的大美畫卷。
  • 龍門浩老街「新妝」迎客 這份打卡攻略不容錯過
    明天就是中秋節,在這個小長假裡,人們除了賞明月、吃月餅、和家人團聚外,想要出門邁開步子的市民,該去何處找耍事?  據歷史記載,這個位於4A級旅遊觀光帶南濱路中段的龍門浩老街屹立於南岸的江畔,曾經是真正的「洋人街」,鐫刻著老一輩重慶人的記憶。雖歷經百年風雨,昔日洋派文化仍在龍門浩老街留下了可追溯的印痕,是重慶主城區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歷史文化老街。  修繕後的老街依山而建,擁有近40米的高差,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包含18棟歷史建築。
  • 南岸最生活 | 佔據龍門浩老街絕佳觀景位的餐廳,到底有多美?
    龍門浩老街1號樓。沉穩大方的一樓一底,磚木結構的中西混合風格,簡約的青磚石柱,秀氣的木質窗戶,透著柏木香氣的垂帶式踏道.....行走在這裡,就如同行走在畫裡。視野·懸崖·露臺MR.T畫裡坐落於龍門浩老街最高點
  • 龍門浩老街,重慶人寧靜的都市田園
    不輸成都寬窄巷子的重慶龍門浩老街!歷史就在生活裡。無需言表,全靠意會!
  • 漫步龍門浩丨龍門浩老街
    作者:南山布衣《漫步龍門浩》系列美文首席特約作家,常駐南山、龍門浩老街,於漫步之中發現美、感悟美……老街——龍門浩龍門浩老街龍門浩老街夜景
  • 站立的城市丨看「古巴渝十二景」之一的龍門浩老街燦然新生
    龍門浩月,即為千年前的南岸上新街江邊,江中的石樑中部有一段缺處猶如一道門,古人謂之「龍門」,石樑內自然形成了一灣寬闊的湖水,方言稱之為「浩」。宋朝紹興年間有人在上面刻有「龍門」二字,「龍門浩」由此得名。月圓之日,月光灑在「龍門」之上,令人浮想聯翩......曾經的「龍門浩月」,如今所去何處?
  • 龍門浩老街漂流熊成網紅
    在南岸區龍門浩老街,人們排起隊跟滿身傷痕的「大熊」和「二熊」合影。此前被洪水衝走而成為「網紅」的「熊哥倆」帶傷日均接待市民和外地遊客近5000人。老街同時展出的「抗洪救災紀念展」也備受好評。「這兩隻熊怎麼身上都被刮花了!還擺在顯眼位置!」不少外地遊客來到龍門浩老街,一眼看到兩隻熊時都會感到有些詫異。在門口「接客」的兩隻熊本熊並排而立,身上的淤泥已被清洗乾淨,但留下了被洪水衝刷形成的醒目「傷疤」。它們身上掛著胸牌,這是被授予的新名字——「2020龍門浩老街漂流小熊」。
  • 龍門浩老街的二熊也要回家啦!
    龍門浩老街的二熊也要回家啦!3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龍門浩老街的二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