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這裡處處瀰漫著南極的氣息」——「南極門戶」霍巴特...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霍巴特是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首府,素有「南極門戶」之稱(11月17日攝)。 搭載著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的「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將於當地時間18日晚離開澳大利亞霍巴特港,繼續向南極大陸挺進。靠港期間,記者曾走進霍巴特,感受這座有著「南極門戶」之稱的城市。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新華社「雪龍」號11月18日電 記者手記:「這裡處處瀰漫著南極的氣息」——「南極門戶」霍巴特見聞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搭載著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的「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將於當地時間18日晚離開澳大利亞霍巴特港,繼續向南極大陸挺進。靠港期間,記者曾走進霍巴特,感受這座有著「南極門戶」之稱的城市。

  「霍巴特自19世紀以來就是南極探險的前沿陣地,這裡留有很多南極探險家的遺蹟,」多次來過這裡的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領隊孫波說,「城市不大,與南極相關的建築和故事不少,處處瀰漫著南極的氣息。」

  這是11月18日拍攝的南極探險家伯納基雕像。搭載著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的「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將於當地時間18日晚離開澳大利亞霍巴特港,繼續向南極大陸挺進。靠港期間,記者曾走進霍巴特,感受這座有著「南極門戶」之稱的城市。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從「雪龍」號下船,碼頭不遠處,一組包括探險家、企鵝、海豹和愛斯基摩犬的雕塑闖入眼帘。雕像中的探險家,是最早在南極大陸越冬的探險隊員之一、從小生活在霍巴特的物理學家伯納基。1899年,他所在的探險隊曾登陸南極阿代爾角並留下越冬。正巧,這次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將協助紐西蘭南極考察隊員,保護伯納基他們當年在阿代爾角留下的木屋。

  這是複製的澳大利亞著名探險家莫森在南極越冬時住的小木屋(11月18日攝)。 搭載著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的「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將於當地時間18日晚離開澳大利亞霍巴特港,繼續向南極大陸挺進。靠港期間,記者曾走進霍巴特,感受這座有著「南極門戶」之稱的城市。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在遊人碼頭附近,澳大利亞著名探險家莫森在南極越冬時住的小木屋被複製,成了人們遊覽的地方。

  這是霍巴特富蘭克林廣場上的英國北極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雕像(11月17日攝)。搭載著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的「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將於當地時間18日晚離開澳大利亞霍巴特港,繼續向南極大陸挺進。靠港期間,記者曾走進霍巴特,感受這座有著「南極門戶」之稱的城市。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離開碼頭走上10分鐘,就到了霍巴特市最大的廣場富蘭克林廣場,這裡以英國北極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命名,流傳著不少著名的極地探險故事。

  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英國探險家羅斯率領「幽冥」號和「恐怖」號探索南極,發現了羅斯海、羅斯冰架等。當羅斯從南極返回霍巴特時,富蘭克林熱情相迎。霍巴特所在的塔斯馬尼亞州當時為英國殖民地,富蘭克林任州督。

  幾年後,富蘭克林率領這兩艘船揚帆北極,力圖走通北極西北航道,但途中遭遇不幸,兩艘船消失在冰封的西北航道裡,船上一百多名隊員無一生還。

  這是著名探險家阿蒙森銅像(11月17日攝)。 搭載著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的「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將於當地時間18日晚離開澳大利亞霍巴特港,繼續向南極大陸挺進。靠港期間,記者曾走進霍巴特,感受這座有著「南極門戶」之稱的城市。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與富蘭克林廣場隔街相望的一家郵局,曾發出了人類第一次抵達南極點的消息。1911年底,挪威探險家阿蒙森成為人類首個抵達南極點的勇者。從南極點返回霍巴特後,阿蒙森入住現今依舊營業的哈德利斯酒店。稍作安頓後,他迅速趕往步行不到5分鐘的郵局,向挪威發了電報。阿蒙森是第一個走通北極西北航道的探險家,首次抵達南極點更是讓他名揚四海。

  這是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從南極返回霍巴特後所住的酒店(11月17日攝)。 搭載著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的「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將於當地時間18日晚離開澳大利亞霍巴特港,繼續向南極大陸挺進。靠港期間,記者曾走進霍巴特,感受這座有著「南極門戶」之稱的城市。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在霍巴特,有關南極的故事還有很多,但這座城市不僅留有南極探險的歷史記憶,對如今的南極治理和科研也有一定影響力。

  霍巴特位於澳大利亞東南角,是塔斯馬尼亞州首府。這裡聚集了眾多的澳大利亞極地研究人員,澳大利亞南極局總部也在附近落戶。

  霍巴特還是中澳南極科考合作的見證者。1980年1月,中國首次選派科學家赴南極科考,得到澳大利亞南極局的大力協助。1989年中國南極中山站建站後,霍巴特成為中國南極科考船前往中山站途中的重要補給港。如今,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也來到這裡,並由此繼續向南極挺進。

相關焦點

  • 記者手記:「通往南極的大門」——探訪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
    原標題:記者手記:「通往南極的大門」——探訪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  新華網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12月10日電(記者宿亮)出於地理原因,紐西蘭在南極科考領域一直發揮著積極作用。紐西蘭南島最大城市克賴斯特徹奇號稱「通往南極的大門」,每年夏季,約有100架次飛機從這裡前往南極,運送科考人員和補給。
  • 記者手記:在「雪龍2」號上讀《秦大河橫穿南極日記》
    新華社「雪龍2」號12月12日電記者手記:在「雪龍2」號上讀《秦大河橫穿南極日記》新華社記者劉詩平執行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任務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12日在南大洋太空人海科考,這是中國首次在這一海域開展考察
  • 名校之路丨南極以北、南回以南——霍巴特及塔斯馬尼亞大學行記
    晨曦中的霍巴特早餐後,我們前往塔斯馬尼亞大學(UTAS,下文簡稱塔大)主校區參觀。塔大是澳大利亞歷史上第四悠久的大學,全球排名前2%,整體教育水平非常出眾。霍巴特整體就是一座山城,建設在丘陵上。陪同我們走訪的校方代表饒老師介紹,這就是學校的操場,採用上好的人工草皮,學生在這裡可以運動和學習。雖然沒有國內學校體育場的塑膠跑道和水泥地操場,但在綠草鋪就的「地毯」上跑步和踢球都很愜意。操場之下,就是一大片水域,即塔大的母親河,外面連通塔斯曼海,再出去就是太平洋了。上午八九點的陽光不耀眼,很像風華正茂的青年學子。在這裡學習,有一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幸福感。
  • 來澳洲小城霍巴特,感受地道的英國格調,眺望神秘的南極
    霍巴特是一個位於澳洲地區的小城,一說到澳大利亞,很多人都會想到雪梨,其實位於東南角的霍巴特也是一個別致的城市。這座小城在1803年的時候由英國殖民者一首建立,所以它的歷史在澳洲地區算是比較悠久的。城市裡的總人口也就是20萬左右,但因為家家戶戶都住在漂亮高大的海景房裡,所以從遠處看也非常壯觀。
  • 航向南極!2020年南極考察季啟幕 俄美韓意等國破冰船紛紛南下
    據南北極考察公眾號消息,隨著南半球即將進入夏季,2020年南極考察季大幕開啟,各國的南極考察活動也次第展開。據悉,10月初,俄羅斯2艘破冰船(「北海航線」號核動力破冰船和德拉尼次船長號破冰船)啟程南下,為南極東方站升級換代拉開序幕。兩船穿過赤道之後,在安哥拉西部蛇行。尤其是「北海航線號」,走走停停。
  • 烏斯懷亞,離南極最近的城市
    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烏斯懷亞有很多稱呼:「世界最南端的城市」、「世界盡頭」、「天涯海角」、「南極門戶」……記者前不久懷著好奇來到這裡,一睹它天下無雙的風採。  囚犯建起的城市  烏斯懷亞人口約6萬。始建於1870年,這是一個因為囚犯而建成的城市。在20世紀前半葉的大部分時間裡,這裡一直是重刑犯的流放地。
  • 環球時報記者手記:在南極,看那裡的風光與中國人
    【環球時報赴南極特派記者 郭媛丹】生平跨出亞洲和首次跟團遊都奉獻給了南極,一方面得以感受世界的另一個樣子,另一方面和百餘名中國同胞同進同出,也對走向世界的中國遊客有了新認識。南極之美在於安靜和純潔,我的同伴用「冰清玉潔」來形容恰如其分。
  • 「雪龍」號抵達澳大利亞霍巴特
    搭載著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隊員的「雪龍」號極地考察船當地時間17日上午停靠澳大利亞霍巴特港,進行物資補給,這是「雪龍」號進入南極前的最後一次補給。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搭載著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隊員的「雪龍」號極地考察船當地時間17日上午停靠澳大利亞霍巴特港,進行物資補給,這是「雪龍」號進入南極前的最後一次補給。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 中國紐西蘭合力保護南極歷史文化遺產
    本報訊 (特派記者 趙 寧)2月12日,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在南極羅斯海阿代爾角執行國際合作項目,協助紐西蘭南極遺產信託基金組織建設營地和儲存物資,有效保護南極重要歷史文化遺產。此前,考察隊在「雪龍」號停靠澳大利亞霍巴特港時,將阿代爾角項目物資先行運送上船。隨後,「雪龍」號在執行恩克斯堡島新站考察任務期間,派出直升機將4名紐西蘭考察隊隊員和部分物資從紐西蘭斯科特站接運上船,共同前往阿代爾角執行國際合作項目。
  • 霍巴特:英國之外最地道的英國城
    其實,最初的這個城市是由來自英國的囚犯建造的,自從18世紀英國人殖民這個島嶼以後,非常思念他們的家鄉,於是在這地球的另一端儘量重建了這些英國老式村莊。即使在今天,這裡的一切都非常像英國,澳洲高大的桉樹在這裡反倒顯得不太合適了。
  • 「南極門戶」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在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島上,昔日被稱為「世界盡頭」,這座小城也是目前離南極最近的城市。烏斯懷亞一度默默無聞,但隨著一座座南極科考站的建立,它的名氣越來越大。烏斯懷亞離南極半島只有800千米,奔赴南極的各國科考船都是從這裡出發。烏斯懷亞也是距離中國最遠的一座城市,直線距離17831千米。除了世界盡頭外,烏斯懷亞的別稱還有很多,如「天涯海角」「南極門戶」,等等。
  • 乘坐南極航班空降紐西蘭,這幫企鵝太亮了
    甚至遠赴阿卡羅瓦小鎮畢竟這裡也是著名的觀賞企鵝之地除了因為企鵝是紐西蘭本土物種,在基督城可見,也是因為基督城是世界上五個南極門戶城市之一,(其他四個地方是:澳大利亞霍巴特,阿根廷烏斯懷亞,智利的蓬塔阿雷納斯和南非的開普敦)
  • 澳大利亞在南極建「機場」
    ,準備開通澳大利亞至南極的空中客運,從而改寫人類前往南極進行科學考察和旅遊的歷史。這條跑道被命名為威爾金斯跑道,位於澳大利亞南極科學考察站——凱西科學考察站附近,全長4公裡,全部用冰建成。為了與四周的冰雪區別,威爾金斯跑道的冰層全部以科技手段染成藍色,故又稱藍冰跑道。
  • 這裡就是世界的盡頭,距離南極最近的地方
    >零汙染的土壤和水源每一寸土地都受到當地政府的嚴格監管超過40%的面積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被評為全球最佳島嶼旅遊目的地之一南極雲層降水最先在這裡經過滴滴純淨滲透,層層天然過濾在地表深處生成了弱鹼低鈉泉水(澳洲最深的湖:聖克萊爾湖)
  • 澳大利亞至南極「藍冰航線」前景看好
    本報坎培拉8月20日電 記者李景衛報導:澳大利亞目前正在南極的冰天雪地裡修建一條機場跑道,準備開通澳大利亞至南極的空中客運,從而改寫人類乘船隻、運輸機前往南極進行科學考察和旅遊的歷史。此舉可謂開世界客運之先河。  澳大利亞環境和遺產部長伊安·坎貝爾16日在坎培拉舉行專門新聞發布會,簡要介紹了藍冰跑道的情況。
  • 紐西蘭基督城體驗原味南極
    紐西蘭是離南極最近的國家之一,基督城是進入南極的門戶。在這裡感受南極可謂是原汁原味,更重要的是,這裡的科學氛圍也最濃,1990年,基督城國際機場有限公司為支持南極科學研究建立的這個基督城國際南極中心,中心內有紐西蘭、美國和義大利等國的南極研究項目,設有南極信息和研究中心、圖書館、機場和倉庫等等。南極中心裡最值得推薦的,當屬零下18攝氏度的室內冰雪體驗館。
  • 南極行·隊員日誌|氣旋+湧浪,雪龍號駕駛臺觀「4D大片」
    澎湃新聞南極科考特派記者 何鍇  圖要說考察隊員們在船上最害怕什麼,「暈船」絕對位列榜首。「雪龍」號自完成中山站第一階段卸貨任務返回霍巴特途中,屢遭風浪考驗,這可讓不少隊員飽受顛簸之苦。12月12日,「雪龍」號剛剛告別浮冰區,還未進入魔鬼西風帶,就正面遇到了一個大氣旋。
  • 【人民日報鏡鑑】記者赴南極:那裡有海水點豆腐、南極奧運會和地球...
    原標題:人民日報記者赴南極:那裡有海水點豆腐、南極奧運會和地球的秘密 人民日報拉美中心分社記者 王海林(木木) 30年前,「向陽紅10號」船首赴南極,歷經40多天的海上顛簸,隊員們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發電、取暖、照明、交通等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成功建立長城站,中國成為第十八個在南極建立科學考察站的國家。
  • 中國商用飛機首次降落南極 自組團遊南極時代將臨
    資料圖 中國南極遊客量居世界第二 將開啟自組旅遊南極新時代 《環球時報》援引該團中的一位海航高管對記者表示,目前中國南極遊客的數量已排在全球第二,但遺憾的是,中國並沒有掌握南極的旅遊資源,更沒有南極旅遊規則與制度話語權。
  • 烏斯懷亞:世界最南端的城市,前往南極的旅程從這裡開始!
    南極的門戶:烏斯懷亞烏斯懷亞是世界最南的城市,也被稱為世界的邊際。它特有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通往南極洲最著名的門戶,可以說,絕大部分來到烏斯懷亞的遊客都是衝著南極而來,因為前往南極的幾個著名港口(還包括有南非、紐西蘭及澳大利亞)中,烏斯懷亞是最近的一個,只有970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