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衡水市桃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家智慧機器人生產企業,技術人員對智慧機器人做質檢。 新華社記者 李曉果攝
河北加快完善公路網絡和配套設施,促進優質要素資源在沿線聚集和有效增值,實現公路建設與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全域旅遊、特色產業等融合發展,打造特色鮮明的「三沿」經濟帶
近日,河北省出臺《「三沿」地區公路與產業協同指導意見》,提出將加快推進石家莊市區外滹沱河沿線公路、京杭大運河沿線公路、山海關至滄州沿海公路(統稱「三沿」地區公路)規劃建設,統籌做好公路建設與沿線產業園區、旅遊景區、開發區、特色小鎮等綜合開發,推動實現公路與產業協同發展。
今後幾年,河北省將以交通和生態為導向,創新綜合開發模式,加快完善公路網絡和配套設施,促進優質要素資源在沿線聚集和有效增值,實現公路建設與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全域旅遊、特色產業等融合發展,打造特色鮮明的「三沿」經濟帶。
到2022年,「三沿」地區重點區段形成二級及以上公路網絡支撐,公路骨幹網絡基本建成,形成若干特色鮮明的產業節點和旅遊目的地,初步形成串聯各產業節點的特色產業帶。
生態滹沱河培育高端服務業
「圍繞發展旅遊新業態,我們正在打造休閒康養產業集群。」今年6月下旬,第四屆石家莊市旅遊發展大會將在靈壽縣舉辦,靈壽縣委副書記於燕紅介紹說,依託豐富的山水生態資源,當地啟動了錦繡大明川休閒度假康養小鎮、橫山湖自駕車房車露營地、車谷坨康養度假區、醫學院康養小鎮等新業態項目。
同時,靈壽縣以磁河大道、滹沱公路靈壽段(河北大道)為主線,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休閒農業、景觀農業,著力打造沿路景觀帶,提高旅遊供給質量,豐富旅遊體驗內容,滿足個性化市場需求。
根據《「三沿」地區公路與產業協同指導意見》,河北省將統籌滹沱河兩岸自然、文化、歷史等資源,嚴守生態紅線,發揮綠色生態優勢,培育滹沱河高端服務產業帶。重點發展休閒旅遊、創意設計、體育康養、科創服務、商務會展等高端服務業,衍生發展生物醫藥、綠色食品、高端裝備、智能製造等綠色製造業,帶動沿線傳統優勢產業、縣域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打造高端服務聚集帶和創新經濟走廊。
記者了解到,2018年石家莊市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6.9∶37.6∶55.5,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其中,科技服務與文化創意產業大幅增長,節能環保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實現利稅分別增長26%、30%。
今年,石家莊市將繼續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商貿物流和會展經濟,建設全國現代商貿物流中心城市。充分利用交通資源和區位優勢,調整優化物流產業布局,推進綜合性智能化物流基地建設,鞏固提升全國物流節點城市地位。
為促進產業與公路協同發展,河北將構建石家莊市區外滹沱河沿線「雙線、多跨、多聯」公路網絡布局。其中,沿滹沱河兩側的兩條主幹路形成「雙線」,串聯沿岸主要產業園區、旅遊景區、開發區、特色小鎮、新農村建設等;跨越滹沱河的多條國省幹線公路和產業路、旅遊路等其他公路構成了「多跨」;由國省幹線公路和產業路、旅遊路等其他公路共同組成「多聯」,實現滹沱河周邊產業園區、旅遊景區、開發區、特色小鎮與滹沱河或最近的國省幹線公路便捷連接。
古老大運河打造文旅新名片
「近兩年,滄州認真梳理大運河文化遺產資源,編制完成《大運河滄州段文化遺產名錄》,收錄了沿線164處物質文化遺產和2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串聯起一條覆蓋整個運河沿線的歷史文化名錄。」滄州大運河文化發展帶建設辦公室副主任韓海霞告訴記者,在挖掘整理的同時,滄州也在加強開發展示大運河文化。
2018年,滄州匯聚大運河沿線吳橋、南皮、東光、泊頭等多地之力,以「千年雜技夢,百裏運河圖」為主題,推動大運河20個文化旅遊項目的建設和提升,精心打造七大經典文化旅遊項目,全方位展現運河沿線文化和旅遊景點景區,讓運河沿線重現往日繁華。
河北省此次出臺的《「三沿」地區公路與產業協同指導意見》提出,將構建京杭大運河沿線「快旅、慢遊、多聯」公路網絡布局。圍繞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要求,重點建設國道G339吳橋繞城段等國省幹線公路項目,以及產業路、旅遊路等其他公路項目。同時,河北省將培育大運河文化旅遊產業帶,以大運河沿線遺產資源為載體,凸顯大運河原真生態景觀特點,重點建設香河潮白河大運河國家溼地公園、吳橋縣運河公園、東光縣萬畝森林公園、清河森林公園等一批生態景觀節點。
圍繞培育統一的「千年運河」文化旅遊品牌,河北省將豐富完善旅遊業態,形成古今交融的多彩全域旅遊帶,重點打造香河北運河生態文化旅遊區、滄州運河武術名城、吳橋雜技文化旅遊區、衡水董子國學文化旅遊區、清河運河水鎮旅遊區等文化旅遊片區,加快建設大運河沿線特色小鎮、文化產業園等一批重點旅遊項目。
韓海霞介紹說,今年滄州將以大運河文化帶為軸線,推進吳橋雜技名鎮、東光生態名鎮、泊頭手工業名鎮、滄縣舊州古鎮、滄縣興濟名吃小鎮、滄縣武術小鎮、青縣紅木小鎮建設,注重凸顯曲目、美食等運河元素,將大運河文化帶延伸至產業帶和經濟帶。
港產城互動融合發展三產業
為培育秦唐滄濱海產業帶,河北省將統籌陸海資源配置,優化港口功能,以港產城互動融合為主要抓手,重點發展先進臨港產業、濱海休閒康養產業和現代海洋漁業,努力打造重化工業轉型升級示範帶和高端康養、休閒度假聚集區。
滄州渤海新區經濟發展局局長回建強介紹說,港口建設是滄州發展沿海經濟帶的支撐。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完成港口建設投資500億元,建成20萬噸級航道和35個萬噸級以上泊位,對外開放的萬噸級以上碼頭達到14個。
在港口建設提速的同時,滄州也在不斷拉伸路網框架,著力推進石衡滄港城際鐵路、邯港和曲港高速、雄港快速路、雄滄港城際鐵路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記者了解到,圍繞服務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河北省將構建山海關至滄州公路網絡布局,重點建設唐秦高速、國道G228滄州段等國省幹線公路項目及產業路、旅遊路等其他公路項目。
同時,河北省將依託沿海港口和開發區,發展提升綠色化工、精品鋼鐵、重型裝備、港口物流等優勢臨港產業,培育壯大生命健康、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全力打造北戴河生命健康示範區、南堡現代鹽化工產業集群、曹妃甸國際鋼鐵及能源原材料物流基地、滄州汽車產業集群等一批沿海產業集群和臨港產業基地。
據介紹,渤海新區作為滄州沿海經濟龍頭,目前已與瑞士、挪威、英國等2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引進法國液化空氣、德國巴斯夫、北汽集團、新興際華、中國一重等國內外500強投資項目28個,裝備製造、科創、新材料、輕工食品、新型建材、臨港商務、綜合保稅、海洋經濟、現代物流等一批特色功能園區加速成型。
回建強告訴記者,滄州沿海地區已初步構建起以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綠色石化等優勢產業為基礎,以高端裝備製造、通用航空、文化旅遊、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為支撐的現代臨港產業體系。(經濟日報記者 陳發明 通訊員 哈聰傑)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