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漁後海產品種類繁多,冰鮮魚價格有望進一步調低 大九節蝦批發價腰斬
整體批發價下調15%
在海產品品類豐富的同時,不少市民發現生鮮的價格也更加「親民」。
在豐澤街一家大型商場內記者發現,冰鮮肉鯧魚每斤10.8元、冰鮮大黃翅每斤29.8元、黃花魚每斤18.8元、午筍魚每斤36.8元。
「根據不同的生鮮種類和供應量的多寡,重新開漁後,價格多數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華洲水產批發市場一位批發商坦言,其中,大九節蝦價格下降幅度最大。休漁期間,一斤大九節蝦的批發價格就要200多元,而開漁後,隨著野生大九節蝦捕撈量的上升,每斤批發價為100多元,價格幾近腰斬;此外,帶魚、肉鯧魚、各種小型海魚正處於豐產季,結束休漁期後,批發價格也下降得厲害,降價幅度能達到3至5成。「整體批發價下降大約為15%。」
「野生生鮮下降幅度大,而養殖類水產品則變化不大。」業內人士黃振濤稱,比如螃蟹,蟹肥膏紅吃螃蟹的季節還沒有到來,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多為公蟹,再過半個多月,毛蟹才迎來成熟季,因此截至目前螃蟹價格保持穩定,沒有太大變動;而個頭較小的九節蝦、白蝦多為養殖,6、7月份養殖蝦的需求量增大,如今雖然有少量野生小九節蝦的補給,但是總體供應量變化不大,價格變動也不大。
據了解,終端零售價格整體降幅大約在1成左右。「休漁期間,中九節蝦每斤140多元,小九節蝦每斤130多元;目前前者價格為138元,後者為128元。」田安南路一家生鮮超市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豐產季水產品價格下降幅度要大些。「大九節蝦根據規格大小,一斤有228元和188元兩種價格。休漁期間,前者要進300元一斤,後者也要200多元。」
「由於剛剛開漁,港口出海歸航的船隻批次還不多。」謝勇分析,再加上這個月進入閩南農曆七月普度期,生鮮需求量上升,同時隨著颱風的臨近貨源有所減少,短期內生鮮整體價格下降有限。「但是從趨勢上看,中秋節前,冰鮮魚類價格有望進一步走低。」
野生海產品搶鮮上市
與此同時,開漁過後,市民能夠享受到更加新鮮的野生海產品。
「休漁期間,養殖類水產品是生鮮主要供應來源。」謝勇介紹,除此之外,遠洋船隻長途跋涉到非禁漁海域捕撈海產品是野生生鮮的來源渠道。由於路途遙遠,從出海捕撈到返回港口,至少要花上10多天甚至一個月時間。「而開漁過後,在省內海域即可以捕撈到野生海產品,從出航到返航只需要3至5天時間。」
「消費者對野生海產品總是青睞有加。」田安南路一家生鮮超市工作人員介紹,現在超市內野生海產品的數量大大增加,野生與養殖水產品的比例大約為四六開,其中七成以上冰鮮魚類為野生捕撈魚;而八成以上的活海鮮為養殖水產品。「這是因為許多野生海魚難以養殖,一經捕撈立即死亡,只能以冰鮮的方式保存。」
「兩相比較之下,野生要比養殖整體貴30%至40%。」華洲水產市場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外,還要看生鮮種類的稀缺度,比如,相同的新鮮度和規格大小,一斤冰鮮野生黃翅魚與養殖黃翅價格相差近60元,而一斤野生活黃翅魚價格是冰鮮養殖黃翅魚的5至6倍。黃花魚更是如此,一斤野生黃花魚價格達200元以上,而養殖黃花魚價格則在20多元,野生與養殖相差10倍。「由於此前的過度捕撈,如今野生黃翅魚和黃花魚已是少之又少,市面上這兩種魚99%為養殖。」
連結
三步驟判斷冰鮮魚新鮮度
面對琳琅滿目的各色海產品,市民又該如何下手挑選呢?
「對於冰鮮魚類,消費者可以通過三個步驟來判斷其新鮮度。」謝勇介紹。
首先,看魚鰓。魚鰓越鮮紅新鮮度越高,而魚鰓發黑,則說明該條魚不新鮮甚至已開始變質。
其次,看魚眼。由於出海捕撈海產品,返航需要3至5天,儘管有冰塊保鮮,魚鰓處依舊無法如剛捕撈上來時鮮紅,魚鰓可能會呈現暗紅色。此時要判斷魚是否新鮮就要看魚眼,如魚眼色澤發亮,說明該條魚剛剛捕撈就被冰鮮,新鮮度高。
最後,按魚身。用手輕輕按壓魚身,如果肉質仍有彈性,說明新鮮度高,而如果肉質軟綿綿的,則表明該魚不新鮮了。同時如果表皮有黏黏的質感,也表示該魚新鮮,因為這層黏液只存在與剛冰鮮不久的魚身上,放置時間越久,黏液變少並變幹,如果很乾則魚可能已開始變質。(記者 黃文珍 實習生 陳舒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