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用地為養老服務「讓路」?
近日,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獲悉,重慶璧山區六旗樂園將原計劃3000畝商住兩用土地作出調整,不再修建商住小區,而是規劃為養老服務設施,包括養老科研機構、公益的養老服務設施,以及康養體系等。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作為人口大國,中國的老齡化問題不容迴避。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老年人口數量和佔總人口的比重持續增長,2000年至2018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從1.26億人增加到2.49億人,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從10.2%上升至17.9%。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提出,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升到國家戰略。
與此同時,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重慶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實施方案》提到,到2020年,重慶所有街道、社區基本實現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到2022年,重慶所有鄉鎮、行政村基本實現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
那麼,重慶主城區社區養老服務情況如何?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提供哪些服務?相較傳統社區養老有什麼優勢?重慶養老產業產值有多大?帶著這些問題,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現象:為老人「讓路」,3000畝商住土地改建養老服務基地
11月24日,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程功明來到璧山六旗樂園,了解六旗樂園即將推進了養老服務。
山水文園璧山六旗樂園總裁毛雪平介紹,根據規劃,六旗樂園3000畝土地為商住兩用,但為了推進養老服務事業,政府對規劃作了調整,不再修建商住小區,而是規劃養老服務設施,包括養老科研機構、公益的養老服務設施,以及康養體系等。
「文化旅遊與生命健康將成為璧山未來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重慶亞裡士實業集團董事長徐文睿告訴記者,目前,他們重新規劃了3000畝健康養老居住用地,其中1500畝產業配套,三甲醫院、抗衰老中心、美容醫療中心、康復理療中心、養老養生中心、護理大學、老年大學、幼兒園、學校,1000畝產業園璧山全球抗衰老產業轉化應用基地。
打探:沙區百康年土灣街道養老服務中心:集中供氧和地暖,醫養康護一站式服務
在六旗樂園決定推進養老服務的同時,位於沙坪垻區下土灣路188號的沙區百康年土灣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將於11月29正式營業,該中心是沙區社區養老服務「千百工程」項目之一。
11月25日上午10時,記者來到中心,發現這裡整體以暖色調為主,看著十分溫馨。據了解,沙區土灣街道百康年養老服務中心總面積2200平方米,設有床位73張,建有書畫閱覽室、康復理療室、多功能活動室、餐廳等功能區,主要針對周邊長者提供24小時託養服務、日間照料服務、居家入戶服務。
「我們中心是重慶第一家設置中心供氧和舒適地暖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沙區土灣街道百康年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中心特聘四川美術學院的教授為總設計,使用生態環保材料,按照5星級養老設置標準裝修。
記者在現場看到,中心配套了養護專用床、適老化衛生間、中央空調、數位電視、一房一網絡配置、衣櫃、書桌、緊急呼叫裝置、冷熱水全天供應。
同時,服務中心還配備醫師、主管護師、護師、護士、護理員、營養師、理療師等,為入住老人提供醫養康護樂等專業照護。
距離29日正式營業還有2天,卻已經有老人提前入住。 「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社區養老中心,環境好,離家近,出入方便。」面對記者採訪,提前享受服務的90歲林婆婆高興地說。
林婆婆家住沙區土灣路,退休前是沙區某中學的老師。兩年前和老伴一起住進了百康年養老。「百康年養老有單間,我和老伴一起住,有情況發生,醫師、主管護師、護師、護士就在大廳,幾十多秒鐘就到了。」
據該中心負責人介紹,12月1日起,中心將面向土灣轄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開放「孝老」食堂,60歲以上的低保人員、特困人員3元一餐,其餘老人10元一餐,依託土灣街道百康年養老服務中心定點就餐、配送上門等方式,為土灣轄區老年人提供訂餐、就餐、送餐等便捷服務。
計劃:重慶三年打造100個市級示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2018年重慶市正式發布的《重慶市社區養老服務「千百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顯示,從2018年到2020年,全市計劃新建100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將重點打造100個市級示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約85%的社區養老服務由社區負責運營,剩下的約15%由專業的養老服務企業運營。
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市為了進一步提升社區養老服務的質量,重慶計劃所有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均由專業化的養老企業運營,並統籌協調社區養老服務站的工作,以探索建立多樣化的養老平臺,優先滿足高齡、失能、失獨、特殊困難等老年人基本公共養老服務需求。
為保障《方案》順利實施,重慶將通過資金保障、政策扶持等一系列保障措施,確保「千百工程」落到實處。例如,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資金將以區縣投入為主,市級財政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分3年予以適當補助,對新增的社區養老服務站平均每個給予20元補助,對區域性、綜合性的市級示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平均每個給予200萬元建設補貼。
千億產業規模,社會資本注入,政策大力支持之下,養老行業將迎來那些機遇?
機遇一:重慶養老市場規模將達兩千億元
據中國社科院老年研究所測算,隨著老年人口的進一步增加,到22019年中國養老市場的商機4萬多億元人民幣,到2030年有望增加至13萬億元。
11月20日,市民政局公布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重慶累計建成社區便民服務中心1250個,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從75.1%提高到98.8%;各類養老機構達到1432家,養老床位從12.8萬張增長到21.8萬張,增長70.3%,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基本覆蓋中心城區。
同時,重慶為了推動養老產業進一步發展,出臺了《重慶市養老機構服務管理標準》《重慶市社區養老服務規範》《重慶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規範》等行業標準。重慶市民政局還提出了打造養老服務大數據平臺、行業自律平臺、政府監管平臺三大平臺,掌握養老機構發展現狀,公布養老機構基本情況、床位信息和價格水平,促進供需信息對接和共享,提升養老機構智能化服務質量。
重慶市老幹部事業發展協會副秘書長馬馳表示,隨著公辦養老機構將交由社會運營,以及護理型床位要達到30%以上,重慶的養老市場規模將達近兩千億元。「養老全產業鏈涉及到養老的各個產業,比如老年飲食、老年出行、老年用品、老年保健、康復器具及老年日用品等,其商機不可估量。」他說,社區養老產業和社會機構養老將是未來重點發展方向。
機遇二: 到2020年重慶新增1萬名養老服務護理人才,「用工難」困境有望破局
渝北區某大型養老院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說到養老產業,最難的是人才,特別是一線護理人員,嚴重缺失。「有經驗的護理人員想去醫院,大學護理專業的人員又不願來。」這名負責人說,現在很多養老機構都是30到40歲的護理人員,20到30歲的年輕護理人員少,護理人員年齡出現斷層。
「護理人員難招,在養老機構一直都存在,其中民營的養老院、機構更困難。」沙區一家民營養老院負責人說。
記者獲悉,針對養老服務行業「用工難」問題,市民政局已通過各種就業優惠政策吸引大專中專畢業生投身養老服務行業。
市民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民政部門已經採取發展護理專業教育、強化職業培訓、完善薪酬和獎勵制度等措施,力爭到2020年,全市新增1萬名養老服務一線的護理人才,培育1000名優秀的養老服務管理人才,滿足養老服務業的人力資源需求。
同時,民政局正在將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加快社區居家養老信息化建設,構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大數據平臺,採取養老服務網際網路模塊管理方式,整合線上線下養老項目,實現養老服務資源共享,構建互聯互通的智慧養老市場格局,促進養老服務要素良性互動。
機遇三:匯入社會資本,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市一直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產業發展,每年舉行的老年產業博覽會,為重慶養老產業發展提供了很多先進的設備和經驗。
在今年舉辦的中國(重慶)第十四屆老年產業博覽會期間,新加坡優護集團、美國水印養老社區公司等一大批跨國企業參展,集中展示推廣康養醫療產品、適老化設計改造、無障礙系統等產品或項目。中國鐵塔能源有限公司針對中國養老領域、醫養結合領域,推出了7×24h備用電源系統、5G高速網絡信號覆蓋、物聯網設備一體化海量接入、一體化管理協作平臺等服務。
近幾年,重慶市通過修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養老機構管理辦法,出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等20多個政策文件,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一批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養老機構和企業不斷湧現,為推進全市養老服務大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 鄭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