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法帕中學和麗芳:山區學生的知心人

2020-12-12 德宏頻道

原標題:致敬教師|芒市法帕中學和麗芳:山區學生的知心人

 

微雨初涼的九月,是老師們一個學年辛勤耕耘的開始,也是弘揚尊師重教美德的最好時點。每逢教師節,李商隱的一聯「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讚頌老師的詩被我們一遍一遍的吟詠。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教師」二字後面不僅有幸福和光榮,更有艱辛和付出。從古至今,老師都是人生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指路明燈。

今年的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芒市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FM105.1聯合芒市教育體育局推出了「教師節系列特別節目」,我們將陸續邀請到芒市地區部分優秀教師走進我們的直播間。今天來到我們直播間的是來自芒市法帕中學的優秀教師—和麗芳。

和麗芳老師

和麗芳,女,納西族,本科學歷,1968年4月生,現年52歲。1989年7月德宏師專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同年至遮相中學任教,1992年11月借調潞西市邊貿局下屬企業供職,2001年3月調入法帕中學任教至今,期間從事語文教學、班主任及校工會主席等工作。

法帕地處芒市市郊,附近有不少傣族村莊,人們靠水而居,在搖曳的鳳尾竹下樸素安靜地生活著。法帕中學儘管校舍簡陋,但坐落於一片青山綠水之間,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以及優良的師資,讓學生們對學校和老師滿懷信任與熱愛。

法帕中學招生的對象大部分是農村學生,其中有一部分更是來自上東和平河這些偏遠貧困山區的學生,這些學生普遍家境貧困,能讓孩子來上學已是非常不容易。因此,這一部分生源能否順利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一直以來都是讓法帕中學校領導掛心的事。

和麗芳老師擔任校工會主席以來,十分關注學生的入學問題,最大願望就是孩子們都不輟學,能夠順利完成學業。每年新生入學前,便是和老師最忙碌的時候,她纖瘦的身影總是出現在偏僻山區的村莊裡,行走於一條條險峻的山道上,不為什麼,就為了到學生家庭進行家訪,讓學生順利入學,亦為學校與家庭建立一座溝通了解的橋梁。她還經常利用休息時間,不畏艱辛翻山越嶺到山區貧困學生家中走訪,與家長交流談心,消除貧困學生家長的經濟顧慮,鼓勵貧困學生走出大山,揚起理想的風帆。將溫暖帶到大山裡的和老師,被家長與學生親切地稱為「山區學生的知心人」。

孩子失學,多年來一直是和麗芳老師最擔憂的事情。為了不讓孩子因為家庭貧困而失學,自2005年以來,她利用工作之餘,積極與社會愛心人士聯繫,通過牽線搭橋,開展貧困助學活動。十五年來,她已成功地與國內外12家愛心機構,如美國「樹華」基金會、香港「心繫我家」基金會、上海「小蜜蜂」團隊、上海「牽手」團隊、德宏州人民醫院、後谷咖啡、德宏志成茶業等10多家愛心機構搭建了愛心平臺。從國內到國外,從北京到上海,到浙江到合肥,從深圳到昆明、麗江、大理,再到她身邊,她用愛心編織的一張網,讓身邊充滿正能量的愛心人士加入到資助貧困學生的隊伍中來。這些年,因此而受益的孩子多不勝數,她為從前不知道詩和遠方的山區孩子,打開了一道世界的門。

從二00三年她資助第一個學生楊根相開始,至今十七年來經她牽線搭橋資助的學生數達到一千二百多人次,資助金額高達一百六十多萬元,受助的孩子從法帕中學到芒市職業教育中心、州職業學院;再到國際中學、芒市中學、州民族中學;昆明機電學校;大理醫學院;楚雄師範學院;玉溪師範學院;雲南師範大學;雲南林學院;上海理工大學……遍及州市各所高中及職校以及省內外各大高校。讓眾多的山區孩子走進了高中、大學的校門,圓了讀書夢,使更多大山裡的貧困家庭有了盼頭、有了希望。

在國家扶貧、脫貧攻堅的政策背景下,教育扶貧關係貧困學子的前途命運,扶貧幫困則關係到千家萬戶。平河七隊的貧困重組李祖留家庭,自身殘疾,緬籍妻子帶來兩個小孩,其中一個也是殘疾,重組家庭後又生一個兒子。生活的困難壓得這個家喘不過氣來,讀書,讓孩子們走出大山成了孩子父母心裡最大的願望,經過和麗芳老師與愛心團隊聯繫,為三個孩子爭取到了讀書的機會,大女兒成績優異還升讀到了德宏州職業中學,一旦畢業後就業,很快就能幫家裡嚴重貧困的家裡減輕不少負擔。

那些曾接受過助學幫助的學生中,已有200多人考取了重點高中或完成了大學學業,受助學生許玲香完成大學學業後,成為了一名優秀的中學物理老師,在芒市五岔路中學工作,並成為「樹華」獎學金的甄選委員;上海理工大的受資助學生雷達,現在又來資助他的學弟學妹。「思誠獎學金」、「阿米爾獎學金」、「礪劍獎學金」亦落戶法帕中學,為貧困學子的求學路再次保駕護航。

花開花謝,季節交換,萬物皆在變化中,唯一不變的是和麗芳老師對貧困學子的關愛。她默默奉獻,努力將扶貧攻堅這項工作做得紮實細緻、置根鄉村教育,為愛揚起風帆。和麗芳老師22年來一直為農村教育工作無私奉獻,她一次又一次獲得殊榮,成績有目共睹:一次「芒市好人」稱號;兩次芒市「巾幗標兵」稱號;七次風平鎮「優秀班主任」稱號;十二次風平鎮「優秀教師」稱號。

作為鄉村教師,也就註定要走一條艱辛而多磨礪的道路,她常說:「如果生命中應有所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生活裡當有所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走在這條並不平坦的路上,和麗芳老師風雨不懼,無怨無悔,因為她愛教師這個職業,她為這個職業全身心地付出過,雖然偶爾伴有苦惱與無奈,當看到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學有所成時,她的內心便湧動著難以言說的欣慰與成功的喜悅。

這一件件暖心的行動,就像是一把燃燒的火炬在點亮鄉村孩子的未來。相信用尊敬之聲、禮讚之行溫暖每一位愛崗敬業的「築夢人」,就是對教育最大的支持,對教師最好的禮物了。教育是什麼樣子,明天就是什麼樣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全社會共同守護教育工作者的信仰和從教情懷,讓「尊師」氛圍成為常態,讓「重教」主張惠及每一位老師,民族就有希望,國家就有未來。最後提前祝和老師,教師節快樂,也祝所有的老師們,節日快樂。(趙陽興月)

相關焦點

  • 又是芒市!
    「芒市真的有犀鳥!」1月3日上午,網友劉祖佑興奮地給記者發來信息和兩張有「大鳥」站在樹枝上的照片,從圖片上可以清晰地分辨出,這隻「大鳥」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冠斑犀鳥。此次拍攝到的冠斑犀鳥此次拍攝到的冠斑犀鳥「今早10點左右,我和朋友從法帕進城,在德宏軍分區附近看到兩隻大鳥,非常像犀鳥,我朋友趕緊用手機拍了下來。」劉祖佑告訴記者。隨著德宏民眾保護野生動植物意識的提升,近年來,犀鳥這種罕見的「大鳥」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去年8月17日,就有網友在芒市城區拍攝到冠斑犀鳥。但那次只有一隻,本次則是兩隻。
  • 關於芒市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的六問六答!
    共有60個小學,14個中學,1個職中可為轄區內志願服務活動提供多功能平臺。除普通教室以外,還有音樂、美術、多媒體、室外運動場等,為教育、文化、科技與科普、體育健身、法律知識宣傳等提供場所。二是鄉村少年宮。
  • 雲南德宏芒市,一直被忽視的鍍金小城,比西雙版納更金碧輝煌
    這個美麗的地方就是芒市。芒市,是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它的西北方,是大名鼎鼎的網紅城市騰衝,它的西南角,是邊境明珠瑞麗。可是,芒市卻一點都不出名,也許是它當了官吧,人們只知道雲南有一個州叫德宏,它就是州府所在地,州府的大名,遮蓋了芒市的美名和美景。
  • 這還是雲南芒市嗎?既有物質的豐饒,又不乏精神的棲息地
    回想這一天的行程,竟都沒有去到所謂的景點就已經心滿意足地在芒市涼爽的夏夜裡沉沉睡去。次日醒來,才開始惦記芒市的景點美色。其實早在進入芒市,就已經領略到了德宏特有的風情。芒市的朋友,也真夠哥們,二話不說,驅車直奔郊外,帶我去看我一直念叨著的芒市附近的那目村,據說是芒市附近最著名的也是風光最迤邐的「傣家樂村寨。還在路上,朋友隨意一句:這附近有泡澡的好去處法帕溫泉」,要不要先去泡一泡?就輕而易舉地改變了我的行程。
  • 品紅酒住民宿,芒市郊區這個地方99%的人沒去過!
    品紅酒住民宿,芒市郊區這個地方99%的人沒去過!一處掩映在芒市郊區的小天地 有的人為美酒和美食而來 有的人為了隨心所欲的自由 它是很多人的秘密基地 一間藏在傣寨的民宿小院
  • 酸甜苦辣,芒市俱全!滇西寶藏美食小城
    芒市是雲南西邊的窗口,也是德宏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中緬文化交流的窗口,更是中緬經濟效益的門戶。 目前,上海有直飛芒市的航班,還是比較方便的,價格也不算貴。芒市旅遊消費還是比較低的,食住行價格都不貴,特別是美食,基本都是以小吃為主。食物都偏酸辣,如果不能吃辣的小夥伴記得一定要跟店家說微辣!大街小巷也經常會看到緬甸人,特別是在街邊小店裡,很多店員都是東南亞人,不過大多都能講一些中文。在芒市的兩天,不管是中國人還是東南亞人,我們遇到的人都特別和善,頓時又給這個小城市加分不少。
  • 芒市自然能提水技術試驗成功
    芒市部分山區鄉鎮水源地處於低洼地區,村寨又大多在半山腰,多年來採用泵站抽水方式滿足村民用水需求,成本高,效率低。日前,芒市在三臺山鄉勐丹村委會和五岔路鄉五岔路村委會的自然能提水技術試驗成功,標誌著芒市在德宏州率先用上了自然能提水技術,為有效解決山區鄉鎮用水問題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據介紹,自然能提水是芒市水利局合作引進的新科技項目,原理是通過利用水位落差產生的動能轉化為勢能,可以不用油、不用電,將水源源不斷的送到高位水池,大大降低山區鄉鎮用水成本。
  • 院區結對幫扶,助推芒市教育快速發展
    2013年,中國教科院根據「扶貧先扶智,扶智必扶教」的理念,對口幫扶德宏州芒市。中國教科院精準聚焦芒市教育發展「癥結」,充分發揮「教育智庫」的資源優勢,助推芒市收穫順利脫貧、持續脫貧、斬斷返貧鏈條的「幸福果」。
  • 免費車票:貧困山區學生的「微幸福」
    金陽縣桃坪鄉務科小學六年級2班學生阿子惹牛剛剛坐上回家的公交車,就接到了父親的電話。 一張比手掌略長略寬的藍綠色車票,配有副票,正面寫著「學校」和「家」,兩者中間有雙向箭頭連接,背景畫著藍天白雲青山校園和校車。 這就是阿子惹牛所說的「免費車票」,一份讓大涼山貧困山區的孩子能安全、快捷、免費回家、返校的愛心扶貧「禮物」。
  • 關注|院區結對幫扶 助推芒市教育快速發展
    ——以智力引領思想,加強教育統籌謀劃北雁南飛,拓寬芒市教育發展新思路:結對幫扶以來,分別選派5位優秀幹部到芒市擔任副市長(楊紅、金東賢、吳景松、許建爭、李永明),崔保師院長、殷長春書記、於發友副院長等院領導多次率隊到芒市開展實地調研指導
  • 說說我們芒市的洋絲瓜根.
    三道河村位於芒市東北部,東與龍陵象達相連,海拔1650米,以前全村共有43戶人家192人。由於地處高寒山區,耕地面積少,靠山吃山吃不飽,靠地吃飯打糧少,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有能力的村民陸續搬離三道河到芒市壩邊居住,目前居住在三道河的村民僅有15戶56人。 「大面積種植洋絲瓜,收洋絲瓜根出售是近兩年的事,今年的面積最多,人均達到1畝多,光出售洋絲瓜根一項人均收入就可達5000多元。」村黨支部書記兼村長王雲方告訴記者。
  • 涼山:免費車票,貧困山區學生的「微幸福」
    「免費車票」讓貧困山區的孩子們能安全、快捷地回家、返校。「阿達(彝語意為爸爸),我已經憑『免費車票』上車了,很快就到家了!」金陽縣桃坪鄉務科小學六年級2班學生阿子惹牛剛剛坐上回家的公交車,就接到了父親的電話。
  • 風情芒市|芒市的「巷」
    風情芒市|芒市的「巷」 2020-04-20 20: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水費減少80%,自然能提水讓芒市多地受益
    芒市部分山區鄉鎮的村寨多位於半山腰,而賴以生存的水源地又處於低洼之處,較大的地勢高差造成群眾需長期依賴不間斷轟鳴的電力抽水才能滿足人畜用水需求。但電力抽水成本高、效率低,存在村民「用不起」的情況。為降低用水成本,不斷完善山區鄉鎮供水保障,芒市水利局積極鑽研創新,於2018年開始陸續在三臺山、五岔路等鄉鎮合作引進新科技項目——自然能提水,該項目通過利用水位落差產生的動能轉化為勢能,可以不用油、不用電,將水源源不斷地送到高位水池,大大降低了村民的用水成本。
  • 環境提升丨芒市好多寨子又雙叒叕上榜,區別是...
    微美芒市—芒市最具影響力的公眾號為紮實做好芒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一步激發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營造人人參與整治的良好氛圍,芒市根據省、州相關文件精神建立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紅黑榜」制度,每月評比「紅黑榜」。
  • 【金水湖新聞】秋靈路中學列入2020年金山區重大工程(備建)項目
    2月2日,金山工業區政府官網公開了《2020年金山區重大工程和實事項目安排》,秋靈路中學新建工程作為「教育基礎設施新建項目」被列入「表四: 2020年金山區重大工程(備建)一覽表」中,主管單位是區教育局。
  • 【霸氣推薦】我在芒市等你,不見不散!
    芒市,傣語為「勐煥」(傳說佛祖到此剛好天亮,便取名「勐煥」,意思是「黎明之城」),位於雲南省西南部。最高海拔2377米(背陰山主峰),最低海拔807米(廣母村)。年平均氣溫19.5℃,這裡民族風情濃鬱,景色秀麗。
  • 杭州高級中學「聯姻」文成南田中學點燃「航天夢」 航空博士後帶著...
    杭州高級中學「聯姻」文成南田中學點燃「航天夢」 航空博士後帶著山區孩子「看星星」 講臺下,南田中學的學生聽得津津有味。  文成地處浙南山區,留守兒童居多,教育資源相對稀缺。南田鎮鎮政府聯合浙江大學微小衛星研究中心、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舉辦「伯溫故裡『研學觀星』暨航天科普進萬家活動」,讓「高高在上」的航天航空知識走進山村「沾沾泥土」。
  • 即日起,芒市這個路段8點至15點限行
    即日起,芒市這個路段8點至15點限行 2020-12-21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