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白山市代管縣級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腹地,鴨綠江畔,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兩道(兩江道、慈江道)三郡(中江郡、金亨稷郡、慈城郡)隔江相望,邊境線長146公裡,幅員3008.5平方公裡。臨江市是中國高山紅景天之鄉, 也是亞洲硅藻土儲量第一的硅藻土工業城。 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
臨江原名為貓耳山。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在此設縣,因靠近鴨綠江改貓耳山為臨江。夏、商、周時隸屬青州和營州。燕國置二龍湖古城、真番障塞管轄。並建有遼東郡吉林燕長城。秦時屬遼東郡。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滅衛滿朝鮮設玄菟郡,管轄吉林省東南部。先後屬真番郡、玄菟郡。這是吉林地區納入中原王朝行政建置之始。
漢末至曹魏屬於公孫度東國。 唐初為安東都戶府所轄,為渤海國西京鴨綠江府所在地。宋遼時屬東京道綠州,明時屬建州衛。清時屬盛京,光緒二十八年(1902)置臨江縣。「四保臨江」戰役期間,臨江為遼東省委、省政府、省軍區所在地。1947年劃歸遼東省,建國後於1954年劃歸吉林省。
1959年撤臨江縣,成立渾江市。1985年4月設立渾江市臨江區(1986年9月8日國務院批准設立)。1992年9月1日,臨江撤區設為縣。1993年11月28日,由國務院批准撤縣設為臨江市,由地級市白山市代管。截至2016年,臨江市轄6個街道、6個鎮、1個鄉:建國街道、新市街道、興隆街道、大湖街道、森工街道、大慄子街道、樺樹鎮、六道溝鎮、葦沙河鎮、花山鎮、鬧枝鎮、四道溝鎮、螞蟻河鄉。
長影先後在臨江拍攝了《五朵金花》、《林海雪原》、《神秘的旅伴》等三十餘部影片。《四保臨江》和《陳雲在臨江》等電視劇也在臨江拍攝。臨江市新建3個社區文化活動室、15個農村文化大院,完成了2個社區和18個行政村健身器材的安裝。鴨綠江上遊積石墓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在鴨綠江畔》開機拍攝。編修了百年《臨江市志》。
臨江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4℃,全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
臨江市境內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51萬千瓦,並有礦泉、溫泉多處。截至2013年,已建成水電站16座。已裝機5.6萬千瓦,內河水能資源利用率達70%以上。臨江市境內可供開採的有硅藻土、白雲石、煤、金、銻礦石等礦藏資源種類達46種,其中,硅藻土儲量及品位居中國第一位。
臨江市境內有林地23.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3%以上。臨江市境內野生植物有紫杉、朝鮮崖柏、天女木蘭等國家珍稀品種。臨江市境內有山參、天麻、細辛、貝母、黨參、高山紅景天等100餘種藥材。臨江市境內野生動物有鹿、貂、黑熊等250餘種。
公路:303省道、302省道穿境而過,臨江市境內設有臨江花山客運站、臨江樺樹客運站。鐵路:臨江市境內的火車站有臨江火車站、五道溝站、三隊站、龍崗站、西小山站、花山火車站、西流水站、望江樓站、五陽岔站、珍珠門站、仙人站、黑松站、鬧枝站、砂金站、西南岔站、背陰岔站、五十一公裡站。
偽滿皇帝行宮:位於臨江大慄子鎮,是中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充當偽滿洲國傀儡皇帝,逃到大慄子的寓所舊址。二戰日本潰退時,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曾在臨江市大慄子鎮避難,並在臨江遺落宋代蘇東坡的《洞庭春色賦》和金代張禹的《文姬歸漢圖》以及元代趙孟的《飲馬圖卷》等珍貴國寶。
花山國家森林公園,主要景區包括:臨江市江心島、臥虎山、帽兒山、北山公園、溫泉度假村、溪谷生態園、向北延伸15公裡森林深處的珍珠門林區風景區、向東延伸10公裡的龍爪山大湖風景區、中朝界江鴨綠江,以及向西延伸10公裡處的大慄子滿洲國皇帝溥儀逃亡之故居。
鴨綠江漂流起自臨江市四道溝鎮的長川村,沿中、朝界河鴨綠江順流漂下25華裡。漂流活動不僅可以使您飽覽鴨綠江兩岸不同國度與民族的山川景物及風土人情,而且還可以讓您在浪遏飛舟、有驚無險的漂流過程中充分領略兩岸的人文景觀與民俗文化的豐富蘊涵和它悠久的歷史淵源。
吉林臨江五道溝國家溼地公園地處長白山西南麓,位於臨江市東南部聚寶水庫五道溝河流域,臨江市六道溝國營林場、臨江林業局西小山林場施業區,距離臨江市45公裡,公園面積4153公頃,公園內溼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有森林沼澤、草本沼澤、灌叢沼澤、永久性河流和水庫五種溼地類型,溼地總面積1466公頃,佔溼地公園總面積的35.3%。
金銀峽是臨江近年來重點開發的生態經濟旅遊區。這裡山奇水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景色裝扮得絢麗多彩。每年的黃金周期間,「金銀峽」都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四方賓朋。
位於白山市市區北部北山之上,風景秀麗是遊人踏青、消暑、登山、晨練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絕佳去處。公園內森林植被完好,天然次生林與人工林相互映襯。遊人在登樓遠眺、遊玩觀賞之中,不僅可領略大自然的雄渾氣勢,更可感受大自然的溫馨氣息。站在松濤亭上,白山市區現代化都市的全貌一覽無餘;林中深處的涼亭,匠心獨用,自然和諧,風度幽雅,公園內有動物園、釣魚池、旅遊餐飲商品服務部等旅遊服務項目。
四保臨江烈士陵園為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保臨江烈士陵園始建於1947年,佔地面積33170平方米,由烈士紀念碑、烈士墓群,四保臨江戰役紀念館等設施組成。地處陵園最高點的紀念碑主體高14.6米,是烈士陵園的標誌性建築,矗立在墓-。紀念碑正面鐫刻著陳雲同志題寫的:「人民烈士浩氣長存」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
位於臨江市三道溝河上遊賈家營鄉境內,方圓7平方公裡,已被白山市旅遊局列為重點旅遊開發項目。旅遊區有「鷹嘴瀑布」、「神龜石」、「犀牛望月」、「二龍戲珠」、「懸崖攀巖」等多處獨特旅遊景點,配以純天然、無汙染的三道溝河和長白山原始森林,是人們度假、旅遊觀光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