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習慣了城市的喧囂,就會對那些有著悠久人文歷史、景色典雅秀麗的園林景觀格外喜愛。本文為大家盤點了中國十大園林,包括頤和園、蘇州園林、承德避暑山莊等。一起來欣賞,領略古典園林藝術之美吧!
(一)蘇州拙政園
拙政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城東北隅(東北街178號),始建於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
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截至2014年,仍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佔地78畝(約合5.2公頃)。
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布局的山島、竹塢、松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典範」。拙政園以其悠久的人文歷史、豐富的文化內涵、疏朗自然的風格、典雅秀麗的景色而著稱於世。
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鬱的江南地方水鄉特色。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築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體現典型江南地區傳統民居多進的格局。園南還建有蘇州園林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園林專題博物館。
(二)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它還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避暑山莊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山莊整體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勢,分區明確,景色豐富,與其它園林相比,有其獨特的風格。
避暑山莊分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部分。山莊宮殿區布局嚴謹,建築樸素,苑景區自然野趣,宮殿與天然景觀和諧地融為一體,達到了回歸自然的境界。
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這是中國地理形貌之縮影,來到承德避暑山莊,如同走過大江南北。它是中國園林史上一個輝煌的裡程碑,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傑作,享有「中國古典園林之最高範例」的盛譽。
(三)北京頤和園
頤和園是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海澱區,距城區十五公裡,佔地約290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清朝乾隆皇帝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孝聖皇后動用448萬兩白銀在這裡改建為清漪園,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裡的皇家園林區。
鹹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珍寶被劫掠一空。清朝滅亡後,頤和園在軍閥混戰和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
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準則。
頤和園亭臺、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傑作,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
山腳下建了一條長達728米的長廊,猶如一條彩虹把多種多樣的建築物以及青山、碧波連綴在一起。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是舉世罕見的園林藝術傑作。
(四)蘇州獅子林
獅子林始建於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城區東北角的園林路3號。它是中國古典私家園林建築的代表之一,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獅子林同時又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獅子林佔地1.1公頃,開放面積0.88公頃。因園內「林有竹萬,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惟則得法於浙江天目山獅子巖普應國師中峰,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係,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故名「獅子林」。
由於林園幾經興衰變化,寺、園、宅分而又合,傳統造園手法與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貝氏家族把西洋造園手法和家祠引入園中,使其成為融禪宗之理、園林之樂於一體的寺廟園林。
獅子林平面成東西稍寬的長方形,東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牆深宅,曲廊環抱。它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臺、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於世,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
(五)蘇州留園
留園是中國著名古典園林,位於蘇州閶門外留園路338號,以園內建築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它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卓越智慧和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1961年,留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7年,包括留園在內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1年,留園作為蘇州園林(拙政園、虎丘、留園)擴展景區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留園為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佔地面積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風格,園以建築藝術精湛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太湖石以冠雲峰為最,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
其建築空間處理精湛,造園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構成了有節奏有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成為世界聞名的建築空間藝術處理的範例。現園分四部分,東部以建築為主,中部為山水花園,西部是土石相間的大假山,北部則是田園風光。
(六)河北保定古蓮花池
古蓮花池,位於歷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區中心,兼有中國南北園林之美的古典園林,是中國北方古代園林明珠,前人曾用「幾疑城市有蓬萊」形容她,有"城市蓬萊"、"小西湖"的美譽。
古蓮花池始建於金元之交的公元1227年,原名雪香園,距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原為金末元初著名軍事將領張柔的居所。古蓮池不僅以「林泉幽邃,雲物蒼然「聞名,更因與蓮池書院同處一址而聲名遠播。
古蓮花池總面積為2.4萬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積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島為界分為南北兩塘,蜿蜒曲折的東西二渠將兩塘溝通一體。南塘呈半月形,外圍峭壁環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規則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楊柳垂絲。水心亭居其中。
蓮池自古就環水置景,以水為勝,因荷得名。園中諸景建制小巧玲瓏,優雅別致,拙中見巧,樸中有奇,主要有水東樓、藻詠廳、君子長生館、響琴榭和高芬軒、寒綠軒及臨漪亭、觀瀾亭等建築,匯集了中國南北古建築園林風格的精華。
(七)廣東清暉園
清暉園始建於明代,位於廣東省順德區大良鎮清暉路,地處市中心,故址原為明末狀元黃士俊所建的黃氏花園,現存建築主要建於清嘉慶年間。它是我國南方古典園林藝術的傑作,素有嶺南四大名園之一的盛譽,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園內處處體現主人移山水之中,盡賞曲徑荷風之構想,得靈感於南朝名詩人謝靈運的名句:「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因而取名「清暉」。全園構築精巧,布局緊湊。建築藝術頗高,蔚為壯觀,建築物形式輕巧靈活,雅讀樸素,庭園空間主次分明,結構清晰。
整個園林以盡顯嶺南庭院雅致古樸的風格而著稱,園中有園,景外有景,步移景換,並且兼備嶺南建築與江南園林的特色。它集明清文化、嶺南古園林建築、江南園林藝術、珠江三角水鄉特色於一體,是一個如詩如畫,如夢幻似仙境的迷人勝地。
(八)揚州何園
何園,坐落於江蘇省揚州市的徐凝門街66號,又名」寄嘯山莊「,是一處始建於清代中期的中國古典園林建築,被譽為「晚清第一園「,面積1.4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餘平方米。何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首批20個重點公園之一,主要景點有復道迴廊、騎馬樓等。
何園是清代後期揚州園林的代表作,由清光緒年間何芷舠所造,片石山房系石濤大師疊山作品。曾在何園寓居過的名人有很多。著名國畫大師黃賓虹,他六次來揚州,寓居在騎馬樓東一樓。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曾寓居何園五年多,其舊居在騎馬樓東二樓。
何園雖是平地起築,但卻獨具特色。通過嶙峋的山石、磅礴連綿的貼壁假山,把建築群置於山麓池邊,並因地勢高低而點綴廳樓、山亭,錯落有致,蜿蜒逶迤,山水建築渾然一體,有城市山林之譽,是揚州住宅園林的典型。
(九)蘇州靜思園
靜思園景區位於蘇州市吳江近郊,同裡古鎮往西3公裡處,佔地100餘畝。園中建築沿襲蘇州古典園林文脈,開拓創新。既有蘇州園林的小巧別致,又有皇家園林的宏大氣派。九曲迴廊,湖光山色,亭臺樓閣,水榭石舫,假山奇石,曲徑通幽。景點有鶴亭橋、小垂虹、靜遠堂、天香書屋、龐山草堂、蘇門磚雕和盆景園、歷代科學家碑廊、詠石詩廊等。
靜思園中最不可錯過的便是石頭,600餘平方米的「奇石館」內陳列著大量靈璧奇石,這些由5億年前火山噴發巖漿冷卻後形成的「靈璧石」,是中國最為著名和難得的奇石,石質堅硬而潤澤,顏色有紫、黑、灰等,造型有神龜、飛馬騰空、虎吼、獅躍等,自然造化,鬼斧神工。
靜思園的鎮園之寶———慶雲峰是被奇石收藏界人士嘆為觀止的奇石,高9.1米,重136噸,通體1600餘孔,孔孔皆通。若峰底舉燧,百竅生煙;頂端注水,千泉洩玉,據考證為靈璧宋花石綱老坑遺物。
(十)揚州個園
個園位於揚州古城東北隅鹽阜東路10號,曾榮獲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首批國家重點公園」稱號,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是我國優秀古典園林中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藝術價值的園林之一,也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個園是一處典型的私家住宅園林,由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於清嘉慶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壽芝園」的基礎上拓建為住宅園林。2005年,個園被譽為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全國二十家重點公園之一。2016年個園成為首批國家重點花文化基地之一。
這座清代揚州鹽商宅邸私家園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勝。個園以疊石藝術著名,筍石、湖石、黃石、宜石疊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園法則與山水畫理於一體,被園林泰鬥陳從周先生譽為「國內孤例」。
園門兩側各種竹子枝葉扶疏,「月映竹成千個字」,與門額相輝映;白果峰穿插其間,如一根根茁壯的春筍。透過春景後的園門和兩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見園內景色,樓臺、花樹映現其間,引人入勝。進入園門向西拐,是與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
(資料來源:營造生活之美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