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農村「打工人」返鄉,為何都提著塑料桶,扛著編織袋,是標配嗎?
文/農夫也瘋狂
2020年就快要劃上尾聲了,距離新的一年還有20幾天的時間了。
因為臨近年底了,有些工地也開始放假了,所以找不到事情可做的農民工就開始返鄉了。
前幾天筆者送幾個工友會鄉,就在高鐵站看到不少農民工兄弟姐妹們也返鄉了。有人肯定好奇,是怎麼分辨出返鄉的人是農民工兄弟的呢?其實很簡單,一般提著塑料桶,扛著編織袋的,都是農民工兄弟,這個是在人群中能夠一眼就區分開來的。
按理來說,農民工現在的工資待遇也不低了,普遍都有兩三百元一天了,為何回家的時候,行李還是如此的「寒磣」呢?原來都是有「私心」的。
有人說,每年過年前夕,廣大的農民工兄弟姐妹,返鄉時都會提著塑膠桶、扛著編織袋,這幾乎成為了農民工返鄉的「標配」了。筆者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農民工返鄉行李較多。為何他們的行李多呢?主要是因為農民工勤儉節約習慣了。之前送工友回家,他也是大包小包的,我稍微看了一下,他不僅把自己的杯子、床單帶回去了,就連平時的洗漱用品等等都帶回去了。他說,這些東西都是新買的,帶回去還能繼續用,雖然都是幾塊錢的,但是扔掉可惜了。
其次,塑膠桶、編織袋裝行李方便。年輕人都喜歡拖著一個行李箱,非常的輕鬆又灑脫,可是這樣的行李箱價格貴不說,還裝不了多少東西。對於農民工來說,不適用。他們經常搬地方,帶著也不方便,同時也不安全,萬一被人提走了呢?而塑膠桶、編織袋就不一樣了,工地上到處都是的,根本沒人看得上。並且這些東西不值錢,但是卻能裝得多。
最後,帶著回去有用處。在火車上經常遇到沒有座位,而帶著塑膠桶就可以當座位坐。並且裡面裝的都是一些重要的工具,這樣帶在身邊放心。同時還有一點,就是這些塑膠桶,在工地可能不值錢,但是帶回去卻有大用處了,可以用它裝米、裝水,裝沙子等都是不錯的。而編織袋也是一樣的,拿回去還可以用來裝被子、衣服等。
結束語
雖然農民工一天能掙幾百元,可是並不是每天都有活幹。而且農民的開支很大,多數都是一人掙錢,全家人花,所以基本都是勤儉節約習慣了。他們不花錢購買行李箱,在工地撿塑膠桶或者是編織袋來裝行李,也是為了省點錢,這樣回家了可以給父母和孩子買點禮物。他們一個個的私心很簡單,那就是能省則省,自己委屈點也無所謂,只要能讓家裡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如果你在車站、火車上,看到提著大包小包行李的農民工兄弟了,不要對他們投以異樣的眼光,也不要嫌棄他們的行李多。如果可以的話,能搭把手就搭把手吧,都是「打工人」,大家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