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開玩笑,說湘妹子辣、武漢妹子悍、江浙妹子比較嫩,那潮汕妹子怎麼樣?對於這個尖銳的問題,潮汕人可能會付之一笑,回應一下:美女們都靠我們「妝」出來的!
日化老闆吳桂標之「飄影」人生
飄影集團董事長、柏亞國際集團總裁吳桂標
為什麼說美女都靠潮汕人「妝」出來呢?理由很充分,因為潮汕日化老闆多,而且不是一般的多,而是巨多。
且不提「屈臣氏」幕後老闆超人李嘉誠,在上海創立韓束品牌的呂義雄、雅麗潔(國際)集團董事長呂南明、時尚女友連鎖機構創始人呂香港、碧歐特化妝品陳廷桂等,都是潮汕人,「補水就用溫碧泉」,就是陳廷桂自己想出來的廣告詞。
還有呢!中國彩妝第一品牌卡姿蘭的創始人唐錫隆,是潮汕人;丹姿集團張楚標是潮汕人;廣東名臣創始人陳勤發也是潮汕人;還有,像萬邦國際集團的創始人周昭揚、仙迪集團董事長楊增松、巧迪尚惠的葉漢坤、卡婷品牌老闆陳僑川、迪彩的老闆許桂萍、雅倩的老闆蘇武雄、立白集團陳凱旋等,全部都是潮汕人。
潮汕商人是中國傳統幾大商幫之一,也被譽為「東方的猶太人」,好多人說「就算是垃圾,潮汕商人也能淘到金子」!在日化洗滌及化妝品行業,潮汕人一個人會「淘金子」或許不奇怪,更可畏的是一群人、一家族聯手,才是讓人震撼的。比如吳桂謙、吳桂標二兄弟,一個是拉芳家化掌門人,一個是飄影集團、柏亞國際集團掌門人,其成功本身就是業界的一大傳奇!
汕頭市潮南區臚崗鎮臚溪上厝吳氏家廟
「愛生活,愛拉芳」,是拉芳家化流行二十多年的一句廣告語,說飄影、柏亞品牌的老闆吳桂標,自然也缺不了會提拉芳家化的老闆吳桂謙,反之亦然,道理很簡單,這二位潮汕日化商界名流,本身是一對兄弟,且最初之時都是在一個軌跡上向前跑。
哥哥吳桂謙,生於1960年7月;弟弟吳桂標,是1964年12月生的,祖籍汕頭潮南臚崗鎮;吳桂標兄弟五人,還有兩個姐妹,他本人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吳桂標的父親母親,與祖輩一樣,都是勤勞樸實的種田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歸。
位於汕頭市潮南區臚崗鎮臚溪上厝的吳氏家廟,堂號「綏成堂」,是供奉潮陽吳氏始祖吳駒及衍後的一座祖祠。吳氏宗書《歷世系書》有詩曰:「潮陽系出晉江公,作邑唐時來此中,肇創蘆溪為鼻祖,本支百世不遷宗。」
唐潮陽令、潮陽吳姓開基祖吳駒
原來,潮陽吳氏與福建閩南還有一段歷史淵源;始祖吳駒公,系從河南光州固始縣入閩六祖蔭公之次子,先是居住於「泉郡錢鑑巷」,即今天的福建晉江。唐光啟三年(公元887年),吳駒任潮陽令,任滿,喜愛潮陽在地風土民情,遂創蘆溪定居,成為潮陽吳姓開基一世祖。
祠堂匾額「吳氏家廟」四個字,系著名書法家、明大寶寺卿吳殿邦所書,字體蒼勁有力、鋼筆鐵鉤、氣勢雄偉。吳殿邦,乃明代「潮州怪才」,傳說請他來題寫,一字要花費一百兩白銀。
臚崗是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地方,當地流行一句話:「三山六湖九古井,七板仙橋石塔寺,呂厝祠堂砌青磚」。宗祠文化在古代,是權貴與財富一種象徵,但隨著時空演進,已成為一股神奇的精神動力,是一個家族的魂、精神家園。
拉芳家化董事長吳桂謙
吳桂標自小家境貧寒,他的父親吳榮成育有「5男2女」,若按照閩南及潮汕地區一帶的風俗說法,膝下有「5男2女」,是「好命人」!可也有一句俗語,說的是「五男二女受拖磨」,兒女太多,受盡託累。
日後,吳桂謙與三弟吳桂標在日化行業裡都做得十分出彩,也是潮商群體中的一個傳奇。目前,吳桂標及其家庭控制的柏亞國際旗下日化板塊中,有飄影、柏亞化妝品、孔鳳春等三家主要企業,僅柏亞國際集團,當中就形成了柏亞產業園、柏亞健康日化、柏亞供應鏈三大經營板塊。
愛拼才會贏,潮汕人行走四方,拼的初衷就是為了改變現狀、改善自身的處境。早年,吳桂標一家10多口人,擠在一間只有一個窗戶的小屋子裡,每逢酷夏,常常打地鋪睡覺。父母看著孩子們受苦受累,很心疼也很無奈,種田人哪有出頭天?
從上世紀80年代起,哥哥吳桂謙就學會做一些小本買賣。據說,吳桂謙做生意的本錢,還是原本要用來修葺房屋的錢,這筆錢當時還是母親娘家親戚資助的。起初,吳桂謙賣過蚊帳、塑料花等日用品,有了一些積累後,開始有自己辦企業的想法。在1982年,剛成年的吳桂標也抱著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投身社會,走上了謀生創業之路,與哥哥一樣,他也是從做一些小本買賣開始。
吳桂標、胡粉玉(左1)夫婦向駐柏亞電子商務產業園各個友好單位拜年
皂基,是生產香皂的原材料,當年,飄影創始人吳桂標就是靠皂基代理起家,日後再進入日化業的。
一次,在進口皂基原料的貿易中,有個外商問他:「吳先生,你為什麼只做原料生意而不把這些原料製成成品出售呢?買賣樹種永遠不如種樹啊!」聽後,吳桂標如同「醍醐灌頂」,頓感大徹大悟,買賣樹種,不如自己種樹呀!
吳桂標生產的第一塊飄影美容香皂,是從1996年開始的,後來他也以「飄影」品牌來作為企業名稱,並註冊了汕頭市飄影洗滌用品有限公司。
與吳桂謙一樣,吳桂標做皂基代理之前,也曾從事從事插頭插座業務、音像製品批發和電器進出口貿易等業務,並積攢起日後打造日化王國的資本。吳氏兄弟當年轉行進入洗滌及化妝品行業,事實上也是潮汕地區產業轉型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縮影。
柏亞產業園運動會的「趣味項目」比賽
潮陽是潮汕一帶民企較為發達的地方,過去曾以谷饒內衣、和平音像、貴嶼廢舊拆解最為出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整個音像業的黃金時期,而臚崗,緊挨著當時名聞全國的音像城和平鎮,這也讓吳桂謙兄弟天然地感受到這股濃烈的商業氣息。
上世紀80年代末,吳桂謙與合作夥伴嘗試辦起了磁帶廠,生產錄音帶C-0盒、錄像帶V-0盒及磁帶。務實,腳踏實地、兢兢業業,是吳桂謙、吳桂標兄弟的共同特性,為了跑市場,他們走遍大江南北,數年後,在音像盒這個細分領域已做得小有名氣。
好景不長,轉入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後,音像業整體落寞下來,吳桂謙兄弟重新步入轉行和轉型的十字路口;與日化業結緣,則與其從事化工原料的代理貿易相關。汕頭及周邊地區,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一直是國內塑料及化工原料貿易的重要區域,如今,吳桂標家族旗下「柏亞電商」板塊中的「海西塑料交易中心」,加上相配套的「柏亞物流」、也包括「汕頭金融超市」,多與之相關。
做的事太多太多,夢也太多太多
柏亞國際集團總裁吳桂標
國內外2018廣東潮汕富豪榜上,吳桂標家族的財富值為65億元。多年來,吳桂標感覺自己要做的事還有太多太多,因為他要追尋的夢也是太多太多。
2017年3月,兄長吳桂謙的拉芳家化在上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彼時,達晨創投董事總經理、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兼職教授高洪慶曾表示:「拉芳家化的成功上市,開啟了本土日化民營企業先例。這意味著資本監管層面對本土日化行業整體價值期許的提升。」拉芳上市今年是第3個年頭,吳桂標會不會也追隨哥哥的腳步,圓一個「飄影」上市夢呢?
「飄影」水果皂是1997年閃亮上市的,第二年,吳桂標又推出「飄影法國香水皂」,在皂類市場掀起了一場香水皂革命;2000年,吳桂標增資註冊晉升「廣東飄影」後,更為注重品牌管理及推廣,「有飄影,更自信!」曾流傳一時。日後,他又朝多元化品牌進擊,一舉推出了飄影、碧爽、永潔、帝美等多品牌,並進軍口腔、護膚、香水、兒童專業護理等多個領域。到2004年組建飄影集團之前,其系列產品已成功打入全國城市各地,走進千家萬戶。
吳桂標、胡粉玉與柏亞集團員工在一起
「安永」報告的研究結果表明:成功的家族企業往往具備某些內在特徵,這些特徵有助於企業長期成功,也創造了一個更加舒適和有利於女性領導者發展的環境。其中,讓女性擔任領導和戰略角色對企業具有經濟意義,因為擁有更多女性領導往往意味著更好的財務和全方位表現。
吳桂標的太太胡粉玉,現擔任柏亞集團副總裁等職,她與吳桂標同齡,都出生於1964年。高中畢業後,胡粉玉也投身社會參與創業,1982年開始,就從事插頭插座業務、音像製品批發業務;1996年至2008年這十餘年間,她與吳桂標共同打拼,任汕頭市飄影洗滌用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後來又出任廣東柏亞化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並參與創辦柏亞供應鏈股份。
目前,無論是飄影、還是柏亞,乃至孔鳳春等事業板塊,吳桂標、胡粉玉家族二代4名子女吳名德、吳名城、吳燕玲、吳佳玲,均低調行事,極少在公共場合露出,尚無法判斷吳桂標夫婦二人對家族二代接班的具體安排及布局。
不過,從其兄長、拉芳家化掌門人吳桂謙那兒來分析,在企業內部運作上,應該也是一種家族成員+職業經理人的管理模式。社會上有一些人帶有偏見,總把家族企業當成是落後的代名詞;事實上,世界上多數的著名企業,均由家族控制及經營的。家族化運營有先天優勢,比如與外人相比,其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相對較低,協調成本也會低一些,也由於血緣關係,對家族企業有高度的認同感和一體感。
中華老字號「孔鳳春」
吳桂標的創業人生中,讓他引以為傲的一件事,應該是於2004年成功收購了杭州孔鳳春化妝品廠。
2017年5月,孔鳳春正式申請新三板掛牌,從全國股轉系統披露的掛牌資料顯示,吳桂標、胡粉玉夫婦及4名子女擁有公司100%的股份,為共同實際控制人。
中華老字號「孔鳳春」,創辦於1862年,即清同治元年;杭州孔鳳春化妝品廠的前身是孔鳳春香粉號,至今已有157年歷史。杭州孔鳳春化妝品廠,作為國內字號最老的化妝品工廠之一,曾出產「媽媽樂」、「奧芝泉」等多個享譽浙江省內外的老品牌,但因諸多因素,與很多老國企一樣,曾步履維艱、困難重重。
當吳桂標得知這些情況後,決定出資收購「孔鳳春」,並將其納入飄影旗下,期望能「老樹發新芽」。
孔鳳春總經理吳名德
現為「孔鳳春」總經理的是吳桂標的長子吳名德,而委派董事長是吳文琴;吳文琴曾榮獲杭州市勞動模範、杭州市三八紅旗手等光榮稱號,曾歷任杭州孔鳳春化妝品廠書記、廠長、日本高絲化妝品公司董事長多年,有著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
應該說,吳桂標如此布局是有智慧的,委派「孔鳳春」的老廠長吳文琴出任「孔鳳春」董事長,也是對老字號的一份尊重,更多少帶有傳承意味。
孔鳳春香粉店創辦人孔傳之、孔傳鴻、孔傳福,是一門三兄弟,原籍杭州蕭山。最早時,孔傳鴻曾是一個串街走巷、背著木箱高叫「賣刨花」的人;後來,他看到了上城隍山燒香的人不少,就在大井巷環翠樓邊擺了個攤兒,專賣刨花、香粉、紅綠絲線等一些小雜貨。幾年下來,也攢了點錢,見做香粉生意可賺大錢,拿出積蓄,又向親朋好友借了些銀兩,租用了清河坊四拐角一間房子,開起了孔記香粉店,專門從事香粉、胭脂、刨花之類梳妝品的生產和銷售。
「孔鳳春」董事長吳文琴
孔傳鴻與清廷慈禧太后御醫李德立、莊守和、張仲元為莫逆之交,加之自己勤學敏思,後來,他從御方古典中遴選並研製出美容秘方,從花草珍木萃取箐華,注入胭脂香粉中,使其細膩溫和,香氣久留不散,其中最拿手的當屬歷經15道工序的鵝蛋粉,深受歡迎;這就是老字號孔鳳春香粉號的簡略創辦史。
十多年前,吳桂標收購「孔鳳春」時,深入老職工中間,也了解到很多老職工對這家百年老店帶有深厚感情,「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當時,他做出了二條決定:一是孔鳳春廠的老職工全部留用!二是老職工不單全部留下來,而且還立即加10%工資。
今天,很多「中華老字號」、「百年品牌」、「經典國貨」,除了給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外,卻被被貼上「老化」、「疲態」等負面標籤,其中,也有一些老字號、老品牌已在低吟「暮色悲歌」。
如何讓「孔鳳春」這樣的老字號「年輕化」,重現昔日榮光,尤其是思考怎麼樣能讓品牌「錦上添花」,這無疑是家族二代吳名德的一個傳承使命,也是需要去圓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