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年人更方便,我們可以做得更多

2020-12-10 騰訊網

核心提示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

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哪些場景會遭遇運用智能技術困難?我們能提供的輔助解決措施和服務如何?重慶日報記者尋找了多個老年人生活場景進行模擬體驗。其間,我們發現了很多單位正在努力提升適老化服務,幫助老年人克服智能技術困難,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完善。我們期待讀者朋友與我們一起去尋找需要改進的細節,貢獻你們的智慧和建議。

場景一 網約車出行

基本功能可以學 註冊綁定困難大

記者隨機點開打車軟體,在設置頁面發現了針對老年人的「關懷模式」。點擊「關懷模式」按鈕,軟體的頁面發生改變,字體變大了,也更清晰了。

記者發現,「關懷模式」下打車的流程也簡化很多。老年人可以提前保存幾個常用的地址,叫車時可以快速選擇。子女可替父母預設好目的地,老人出門時點擊地址即可叫車。

完成行程後如何支付也困擾著老年人。目前打車軟體上也開通了「親友代付」功能,但需要老人的親友提前為其設置綁定代付帳號。

12月2日上午11點07分,記者模擬老年人叫車去重慶圖書館,然後選擇打車軟體的「親友代付」功能。大約21分鐘的行程結束後,共23.58元的帳單直接通過記者綁定的親友帳號完成了支付。

家住南岸區融僑半島的王玉英今年75歲,近段時間一直努力學習使用打車軟體。「今年春節我女兒給我買了一個智慧型手機,也下了『滴滴出行』軟體,我用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王玉英稱,「普通的操作還行,但是註冊帳號、綁定銀行卡這些比較複雜的操作,我還是有點懵。」

李航是607公交線路的駕駛員,該線路往返於兩江新區鴛鴦站至南岸區盤龍花園站。「我們每天都會遇到這樣的老年乘客,他們中有的人既沒有公交卡,隨身也不帶零錢,有手機但不會用行動支付。」

「我們目前在乘客比較集中的鴛鴦公交車站調度室,設立了行動支付教導站。」公交集團兩江公交二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教導站每天都會有專人接待前來求助的老年人,手把手地教老年人使用手機二維碼支付。下一步,公交集團將推廣行動支付教導站,更多地方便老年市民。

場景二 就醫

看病好辛苦 何時不排隊

11月30日上午8點40分,76歲且患有老年冠心病的王守和婆婆正在沙坪垻某三甲醫愛心掛號窗口排隊掛號。

離王婆婆排隊三五米遠的醒目處,醫院樹立著一個宣傳展板,告知市民可通過手機預約掛號或自助機取號。

老人輕輕地搖搖頭說:「我曉得,現在年輕人都在手機上掛號,但流程太複雜了,字體小、操作難。」

其實就在就醫前一天,為了避免硬生生地排隊掛號,王婆婆很有「先見之明」地通過114查到了醫院電話,試著提前掛號,無奈打了一晚上都沒人接聽。

記者見到,此時門診大廳10餘個窗口均排起長龍,其中老年患者佔相當比例。醫院特別為老年人、兒童、無智慧型手機及手機無法完成支付等患者開設了兩個愛心掛號窗口,排隊人群絲毫不遜於普通窗口。

半個小時後,王婆婆掛上了心血管內科的普通號。走進3樓的候診室,她一屁股坐下,「站得我腰都酸了」。

11點半,醫生給王婆婆開出了檢查單。走出候診區,王婆婆對著一排自助繳費機望而卻步。她依然走向3樓的愛心掛號窗口,加入十餘人的排隊隊伍。20多分鐘後,老人成功繳費,但檢查只好下午再做了。

繳完費,王婆婆看見一旁的柱子上張貼著「門診預約掛號方式」,她走近仔細看後,卻很失望。

「你看,醫院能提供現場預約、網絡預約、手機上網預約、郵箱預約、智能服務機預約,但中間的電話預約號碼卻被白紙覆蓋了。這是我們老年人唯一方便的方式,怎麼就沒有了呢?」

就此,記者前往醫院一樓大廳的志願者服務站詢問。志願者說,醫院已取消電話預約,她推薦記者掃櫃檯上的二維碼預約。

記者又撥打了12320衛生服務熱線,接線員表示,少數醫院的確關閉了電話預約渠道,建議市民可選擇其他醫院進行電話預約掛號,但只能在工作日的上午8點到下午6點撥打。

與王婆婆告別時,她憂心地說:「老年人看病很不容易,對於不擅長運用現代新技術的他們,希望有關部門和單位給予更多照顧和傾斜。」

場景三 使用文體場所

有適老化服務 但大多沒設老年窗口

12月1日上午10時,記者來到重慶圖書館,發現位於圖書館一樓的中文報刊閱覽區內,已有幾名老人正拿著報紙在瀏覽。「我們老年人嘛,起得比較早,一般都是早上9點開門就進來了。」一位正在看報的李奶奶告訴記者,她今年68歲,家就住在鳳天路,過來很方便,經常約著小區鄰居坐公交車來看書讀報。

李奶奶還說,只需憑身份證就能進出圖書館,如果帶了包包就存在門口的儲物櫃裡,要借書就辦張借書卡就行了。

重慶圖書館工作人員也向記者介紹到,市民持身份證即可進入圖書館,老年人若想借書,可讓家人通過重慶圖書館公眾號辦理借書卡或是直接帶著身份證到現場辦理,有相關的工作人員協助他們辦卡以及如何借書和還書。

記者走訪發現,不僅是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體育館等場所也同樣為老年人群體提供便利。

進入三峽博物館,如果老人有智慧型手機但不會預約門票,會有現場工作人員幫助買票;如果老人沒有手機或使用的是老年機,工作人員可以用自己的手機給老人買票,或者請老人的家人給老人預約。

在重慶美術館的進館排隊通道,有安保或志願者幫助老人現場預約門票,前提是必須攜帶身份證;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人,可以提前由家人在手機上幫忙預約,約好後,刷身份證進館。預約分上午和下午時段,按照預約時段進館,過時可由安保協助重新預約,只要不是春節期間,基本都不會超過可預約人數。

在奧體中心,也保留了電話專線和人工窗口,若老人想進入奧體中心內各場館進行健身活動,可提前打電話諮詢,或是直接到現場購票進入。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上述這些場所並未針對老年人張貼相關指示標識或是開闢老年窗口,這對到場館現場享受服務的老年人來說,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不便。

未來,如若在這些公共場所都貼上老年人相關指示標誌,或是為老年群體開闢專門的通道,將更好地方便老年人享受公共服務。

場景四 購買醫保

遭遇拒收現金 只能回家向年輕人求助

李婆婆和老伴住在沙坪垻區鳳鳴香山小區,兒子和女兒常年在外工作。11月20日,她來到沙坪垻區鳳天路社區,打算為自己和老伴購買明年的醫療保險。卻被工作人員告知「只能刷卡和網上支付。」

「這是上面規定的,可以刷卡也可以手機繳費,但不再收現金了!」當李婆婆從兜裡掏出現金,準備繳納醫保費用時,窗口工作人員給出了這樣的回覆。

「那我給你現金,你用你們的卡,或者手機幫我繳一下嘛!」不想再跑路的李婆婆這樣提議,但工作人員以「只能本人的手機和銀行卡購買」為由再次拒絕。

沒辦過銀行卡,還在使用老年人手機的李婆婆只能悻悻離去……

「工作人員態度還是很好,反覆給我解釋是規定要求不收現金,建議我回家找年輕人幫忙。」回到小區後,李婆婆向周圍鄰居諮詢相關問題,住在樓下的楊婆婆趕緊「支招」,「找社區要個繳費二維碼,帶回來找年輕人繳。」

「說你們有個二維碼,我來領一下。」第二天下午,李婆婆再次來到社區,排隊等待20多分鐘後,向工作人員詢問如何領取繳費二維碼。

「就放在這裡,婆婆您自己拿就是。」工作人員指了指放在窗口臺上的一疊「沙坪垻區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2021年度參保宣傳資料」說。

「娃兒都很忙,我原本不想麻煩他們,但實在搞不懂!後來兒子特意回來了一趟,給我們老兩口把醫保買上了。」李婆婆告訴記者,買醫保不收現金的情況是從去年開始的,智能化的操作很方便,但對老年人來說卻不便。

重慶日報記者看到,李婆婆手中的參保宣傳資料上,正反兩面印共印有6個二維碼,並以大面積的圖示,詳細介紹了重慶醫保電子憑證的激活流程。同時,在繳費方式一欄,明確寫到:用「重慶稅務」微信公眾號、電子稅務局在線客戶端、專用移動pos機等繳費方式繳納2021年居民醫保費。

近日,重慶日報記者陪同李婆婆再次來到鳳天路社區。窗口工作人員介紹,針對老年人沒有銀行卡和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等問題,現在已經可以使用現金繳納醫保費用了。

「這樣才對嘛!用了大半輩子現金,近年來竟然不能用了,叫我們老年人咋辦嘛!」了解到購買醫保可以使用現金後,李婆婆很高興,她還建議在出行、就醫、購物、旅遊等更多地方,都能使用現金。

場景五 處理違章和辦證

使用智能終端困難 民警可提供人工服務

11月30日,九龍坡區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隊交通違法處理大廳裡,不少市民正在使用自助處理終端處理交通違法。

大廳正中央,有2名民警通過服務窗口,在為群眾處理交通罰單。61歲的市民陳大爺前不久因亂停車被處以200元的罰款,雖然現在網上可以繳納罰款,但是陳大爺並不會操作,只得通過線下處理。

在查看了陳大爺遞交的身份證、駕駛證和行駛證後,民警隨即開具了一張交通違法處罰決定書,告訴陳大爺,他只需要拿著這張決定書,15日之內到指定銀行的任意一家網點繳納罰款即可。

九龍坡區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隊綜合大隊民警餘顯芳告訴記者,網上處理交通違法需要先進行實名認證和車輛登記等操作,年紀大點的駕駛員操作起來或許有難度,因此仍有約7成的交通違法是通過線下處理,為此九龍坡交巡警在支隊和各大隊都設置了專門的交通違法處理窗口,有部分大隊還特地在人流密集的商場等地設置了交通違法處理點,方便群眾處理交通違法。

記者在渝北區公安分局黃泥磅派出所看到,來派出所辦理身份證補辦等業務的市民並不多。需要補辦身份證時,只要帶上戶口本、醫保卡等任何能夠證明身份的有效證件即可。

據了解,補辦身份證除了需要提供能證明身份的相關證件外,還需要拍攝照片和錄入指紋。在辦理身份證時,民警會手把手教辦理人如何錄入指紋。而在派出所裡則有自助拍照的機器,辦理人可以通過機器自助拍照。如果是不會使用自助拍照機的老年人,民警則會通過相機手動給辦理人拍照。

渝北區公安分局人口支隊支隊長陳一萍告訴記者,對於部分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公安機關提供了上門辦理身份證的業務。老年人告知轄區派出所後,民警會帶上能夠連接公安內部網絡的專用設備和指紋儀、照相機等,上門為老年人辦理身份證補辦等業務。

前不久,家住黃泥磅的78歲老人鄒大爺不慎將身份證遺失,但因他常年臥病在床不能到派出所補辦身份證,又急需身份證辦理醫保手續,人口支隊就派出民警到鄒大爺家中為其現場採集指紋、重新拍照,補辦了老人的身份證。

來源 | 重慶日報

相關焦點

  • 讓老年人更方便,我們可以做得更多
    「我們每天都會遇到這樣的老年乘客,他們中有的人既沒有公交卡,隨身也不帶零錢,有手機但不會用行動支付。」 「我們目前在乘客比較集中的鴛鴦公交車站調度室,設立了行動支付教導站。」公交集團兩江公交二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教導站每天都會有專人接待前來求助的老年人,手把手地教老年人使用手機二維碼支付。下一步,公交集團將推廣行動支付教導站,更多地方便老年市民。
  • 讓行動支付惠及更多老年人(財經觀)
    以行動支付為代表的金融科技進步,為消費者帶來更方便快捷的使用體驗。然而,在先進金融科技的應用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不同群體的差異性,讓金融科技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體如老年群體,提升其使用金融服務的獲得感。幫助老年人跨過行動支付這道「門檻」,首先需要金融機構從產品設計層面入手,切實提升行動支付產品的便捷化程度。
  • 人民日報:讓更多老年人樂享數位化便利
    一邊是日益凸顯的老齡化現象,一邊是飛速發展的數位化社會,如何讓廣大老年人也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盡享科技進步的紅利?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
  • [人民日報]讓更多老年人樂享數位化便利
    一邊是日益凸顯的老齡化現象,一邊是飛速發展的數位化社會,如何讓廣大老年人也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盡享科技進步的紅利?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
  • 老年人需要更多的「數字綠色通道」
    「我們對待老年人的態度應該像高速公路收費站一樣,有個綠色通道。」12月3日,在首屆京津冀老齡事業協同發展主題研討會上,南開大學經濟學院老齡社會治理戰略研究基地主任原新接受《工人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整個社會發展很快,但是老年人跟不上這個節奏,我們要進行政策、技術方面的設計,來適應老年人的這種慢節奏。」  隨著整個社會的數位化進程加快,不少老年人因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而在購物、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諸多不便。
  • 人民日報:讓更多老年人樂享數位化便利
    一邊是日益凸顯的老齡化現象,一邊是飛速發展的數位化社會,如何讓廣大老年人也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盡享科技進步的紅利?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
  • 老年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怎麼辦?南京這些做法讓他們生活更方便
    為了方便老年人購票退票,南京站和南京南站仍舊保留了現金購票的窗口,另外還有相應的服務窗口提供諮詢、指引等便利化服務。據悉,今年3月3日起,南京玄武湖公園開始實行線上預約入園,該公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我們在玄武門、解放門等景區主入口都安排了志願者,幫助不會預約的遊客操作。一些老年人可能沒有智慧型手機,但憑個人有效證件,也可以通過線下實名登記的方式入園。」「對老人孩子的關愛不能缺失。」
  • 人民日報:更多地關愛老年人
    原標題:更多地關愛老年人(多稜鏡)   為有效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讓廣大老年人更好地適應並融入智慧社會,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7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
  • 銀齡關懷① | 讓老年人不再迷失網絡,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
    老年人對於生活控制感的追求比年輕人更多,不願意承擔嘗試新事物的風險,而複雜的手機操作會讓不熟練的老年人心裡更沒譜,時不時出現的電信詐騙更是讓他們在手機操作時如履薄冰。控制感需求得不到滿足,所以他們自然會對這個過程產生排斥。那麼,全社會及家人、子女,應該如何幫助老年人儘快適應智能時代的快節奏變化呢?
  • 想樂時光副總經理張京亮:便民服務——「方便老人,就是方便我們...
    「方便老人,也是方便我們自己」「由於我們工作屬性的原因,我們在工作中能夠經常接觸到老人,能夠針對性的了解他們的需求,所以我們的感觸會更深一些,所以我們推出了便民服務。我們公司的理念就是不僅和客戶做生意,更是要和客戶做朋友,朋友有需要,我們提供幫助在情理之中。」
  • 智能產品,給老年人帶來更多尊嚴!
    還有「一鍵點餐」,只要在觸屏上選擇喜歡的飯菜和口味,就可以完成點餐。系統給出的菜單,是根據醫生之前存入的用戶身體狀況和飲食禁忌自動生成的,科學健康。 金養通智慧助餐系統 對於一些頭腦清醒、半失能,但是又不願去養老機構的老人,專門的起床輔助設施、如廁輔助設備以及上下樓輔助設備,可以方便老人獨立生活。
  • 智能時代,如何讓老年人生活得更從容
    智能時代,如何讓老年人生活得更從容?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7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20條具體舉措要求,幫助老年人更好地適應並融入智慧社會。
  • 願智能產品帶給老年人更多尊嚴
    比如,「一鍵報警」,在老人遇到險情或者突發事件時,觸碰按鈕,其家屬和最近的醫院急救站就會接到報警;還有「一鍵點餐」,只要在觸屏上選擇喜歡的飯菜和口味,就可以完成點餐。系統給出的菜單,是根據醫生之前存入的用戶身體狀況和飲食禁忌自動生成的,科學健康。對於一些頭腦清醒、半失能,但是又不願去養老機構的老人,專門的起床輔助設施、如廁輔助設備以及上下樓輔助設備,可以方便老人獨立生活。
  • 追趕智能時代的老年人:帶我們網上衝浪,拜託請安排
    四川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侯藺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社會上對老年群體的重視程度還不夠,老年人更多是屬於被動群體。可根據老年人年齡層次、身體狀況等進行明確劃分,以便更好地幫助他們。」在她看來,對於願意主動學習的老人,社區、老年大學等機構可以開設手機課程,教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基本功能。
  • 追趕智能時代的老年人:帶我們網上衝浪 拜託請安排!
    侯藺的建議是:開發更多適用於老人的智能產品,如簡便易行的軟體,優化界面交互,方便老年人使用。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
  • 線上+線下 讓老年人「吃得好」
    周清傑表示,「包括線上老年餐在內的適老服務,無疑是優化並豐富當前養老市場的供給能力,方便老年人居家養老。」  豐富老年助餐模式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要在政策引導和全社會共同努力下,讓廣大老年人更好地適應並融入智慧社會。
  • 線上+線下,讓老年人「吃得好」
    「自己做太辛苦,感覺不值當的。」蔣爺爺說,「我外孫女給我點的外賣又要花好多錢,有些不捨得。」像蔣爺爺這樣不方便買菜做飯的老人還有很多。家住北京北太平莊的江奶奶腿腳不便,現在居住的小區比較老舊,沒有電梯,平時吃飯就靠子女網絡訂餐解決。「蓋飯、快餐、面,孩子們每天變著花樣給我訂飯,我覺得都挺好吃的,送得也快,就是我老學不會網上訂餐,總要麻煩兒子閨女。」江奶奶說。
  • 深度|老年人智能出行可以無障礙嗎?
    我們是天津來的,剛才路過的車裡都有人,我們手機沒下載那個打車功能(應用)。」老兩口打不上車急得詢問過路司機/記者拍攝計程車司機彭師傅每天最多能拉20單,但80%都是手機訂單,乘客裡有90%都是中青年人。曾經拉過老年乘客的張師傅坦言,由於老年乘客多是子女代叫車,司乘之間無法直接溝通,因此常會出現溝通不暢、長時間等待、支付障礙等問題。
  • 乘車碼、行動支付…數字智能時代,南通如何讓老年人出行更方便
    司機葛師傅說,搭乘計程車的老年人還是以現金支付為主,「現金我們也照收的,每天出車都會備一些零錢,沒什麼不方便。」   南通出租汽車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老年人出行如果需要手機打車,多半是子女幫忙叫車,網約車有「代叫服務」。
  • 線上 線下,讓老年人「吃得好」
    「自己做太辛苦,感覺不值當的。」蔣爺爺說,「我外孫女給我點的外賣又要花好多錢,有些不捨得。」像蔣爺爺這樣不方便買菜做飯的老人還有很多。家住北京北太平莊的江奶奶腿腳不便,現在居住的小區比較老舊,沒有電梯,平時吃飯就靠子女網絡訂餐解決。「蓋飯、快餐、面,孩子們每天變著花樣給我訂飯,我覺得都挺好吃的,送得也快,就是我老學不會網上訂餐,總要麻煩兒子閨女。」江奶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