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裡深蘊哲理的一首詩,短小樸實,機智靈巧,於細微處見精神

2020-12-16 品詩賞詞

生活中有很多細微的事情容易被忽略,有時無關緊要,有時卻事關大局。見微知著,這是一個人是否成熟老練的標誌。有人見一葉而知秋,有人卻因一葉而障目,從微小事物中可以看出把握大局的統御能力。文學創作也是如此,作家視角獨特、思考深入,就會有高妙的見解,也能很好地吸引和打動讀者。下面介紹楊萬裡深蘊哲理的一首詩,短小樸實,機智靈巧,於細微處見精神。

過百家渡

宋代:楊萬裡

柳子祠前春已殘,新晴特地著春寒。疏籬不與花為護,只為蜘蛛作網竿。

楊萬裡的詩號稱「誠齋體」,在南宋詩壇自成一家。後人稱他的詩「萬事悟活法」,詩人能隨著不同的感興,別出心裁,不落俗套,別具新意。作品鮮明地表現了作者的風格,不致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這首詩作於南宋孝宗隆興元年春,這是楊萬裡任零陵丞的最後一年,秋天就要離任回都城臨安。百家渡在湖南零陵城西湘江畔,詩人途經柳宗元祠堂,一番懷古之後,詩人的眼睛卻盯住了籬竿上的蜘蛛網,而且引發其強烈興趣。經過細緻觀察之後,詩人隨性創作,卻不經意被流傳久遠。

詩的大意是,時值暮春,祠堂前春歸花落。天色新晴,寒意未褪,籬笆疏散錯落,沒有很好地保護院中之花,反而成了蜘蛛結網的好地方。

首句「柳子祠前春已殘」,首先點明地點和時節,同時也傳達出作者並不太注意祠堂裡的陳設,而是說「春已殘」。這三個字看似不經意說出,其實有多層意思。首先是介紹時節,雖然暮春,但依然春寒,為下一句做個交代。

其次,詩人仕途的春天也已經過去,所以憑弔之後,有一種歸隱的意願。最後,因為春殘,花兒也逐漸衰敗,才有後面的疏籬不著意護花。

春天裡陰晴不定,有時久雨不停,有時又陰沉不見陽光。新晴,表達了詩人內心的一種喜悅,雖然春寒料峭,也阻擋不住遊客們的遊玩興趣。可是柳子祠前卻門庭冷落鞍馬稀,以至於花兒都無人打理,任憑其自開自落,表現出人情冷淡,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都快要被人遺忘。

後兩句寄寓深刻,既象徵著柳宗元才不為世用,遭受棄置的結局;也抒發了詩人在相似的境遇下惆悵和哀怨的心情。如果引申開來,更能啟迪後人。籬笆本來是用於護花的,而這些花兒既是裝點風景,也表達對柳宗元的哀思。

如今柳宗元不被後世懷念,花兒也枯萎凋謝,更無人看護,卻只象徵性地交給籬笆護欄。可是蜘蛛卻趁機而入,霸佔了籬笆,也挫傷了詩人的情感。 

這首絕句短小樸實,不避俗語。詩人選用人們常見的景象作為素材,給人以異常的熱悉和親切感,更體現了詩人觀察細緻,能從平凡中開掘詩情。讀者嘆息之餘,一定也陷入深思。花兒尚且如此,世人又豈能避免相同的境遇。當春歸花落,籬笆就毫不顧忌花兒及祠堂中先人,擅自改變其用途,體現了一種世態炎涼。而詩人由小見大,於細微處見精神,往日的溫情煙消雲散,轉而就是另謀新歡,哪有絲毫懷念和憐惜,豈不讓人心碎。

相關焦點

  • 宋代無名氏的一首詩,淺顯易懂,卻深蘊哲理,讀完受益匪淺
    比如有一位自稱太上隱者的詩人,就留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優秀作品,「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古代的《詩經》也是很多無名氏的智慧結晶,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下面這首詩也是如此,宋代無名氏的一首詩,淺顯易懂,卻深蘊哲理,讀完受益匪淺。
  • 楊萬裡一首詩淺近平易,細節處見道理,無聲時訴真情
    楊萬裡的一生就是奮鬥的一生,他八歲喪母,家境貧寒,父親是個讀書人,寧可飢無食,也不能讀無書。在父親的薰陶下,楊萬裡從小愛讀書,也喜歡與老百姓們說說笑笑。楊萬裡二十七歲進士及第,之後又在父親的指引下到處拜師學習,不僅詩詞水平大有長進,而且學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 元好問的一首詩,短短20字,描繪了8種景物,更深蘊哲理
    而詩人生性淡泊,更愛青山綠水,所以當他離開喧鬧的都市,再次聞到鄉村中荷風送香、聽到露滴清響之時,頓時就將煩惱和惆悵拋到了九霄雲外。元代一位才子也曾仕途失意,更經歷了家國的變遷,心中更有無盡的憂愁。下面介紹元好問的一首詩,短短20字,描繪了8種景物,更深蘊哲理。
  • 楊萬裡飽含哲理的一首詩,無一生僻字,卻令人讚不絕口
    南宋詩人楊萬裡就非常善於觀察自然,並積極地向勞動人民學習親身經驗,最後還凝固在詩行,令世人受益匪淺。下面介紹楊萬裡飽含哲理的一首詩,無一生僻字,卻令人讚不絕口。過沙頭宋代:楊萬裡過了沙頭漸有村,地平江闊氣清溫。
  • 楊萬裡很冷門的一首詩,卻是寫得很唯美,從而成就了一首經典名篇
    儘管後世的評論家對於宋詩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它失去了詩歌的韻味,完全無法與唐詩相媲美,處處融入哲理,讀起來顯得有些突兀;可是對於愛它的人來說,對於其中的哲理又是大加讚賞。但無論怎麼去評價宋詩,它都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同樣值得我們細細去品讀。而楊萬裡的詩又是比較有代表性,很多的作品也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
  • 楊萬裡最唯美的一首詩,短短的四句,卻是寫出了世間最美的荷花!
    雖然後世對於宋詩是多有爭議,認為宋詩失去了詩原有的特性,一味地去以說教為主,還融入進了思想,使得這些作品看似充滿了哲理,但很顯然沒有唐詩那種風韻。儘管宋詩無法與唐詩相媲美,但是很顯然這一時期的詩人,他們更多的時候還是以一種更為細膩的筆觸來描寫,為此也自然而然地會融入進思想,也就使得這些作品處處充滿了哲理。
  • 冬天月季花開了,楊萬裡見後即興賦詩一首,寫出了不一樣的月季花
    今天繼續讀楊萬裡的詩,前幾天給大家介紹了很多他比較冷門的作品,不過今天筆者依舊還是要推薦一首同樣知名度不高的作品,也就是這首《臘前月季》,這也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當時正是月季花開了,非常的豔麗,也很漂亮;詩人見之後很喜愛,於是即興賦詩一首,寫出了不一樣的月季花。
  • 元好問的一首詩,短短20字,描繪了8種景物,更深蘊哲理
    而詩人生性淡泊,更愛青山綠水,所以當他離開喧鬧的都市,再次聞到鄉村中荷風送香、聽到露滴清響之時,頓時就將煩惱和惆悵拋到了九霄雲外。元代一位才子也曾仕途失意,更經歷了家國的變遷,心中更有無盡的憂愁。下面介紹元好問的一首詩,短短20字,描繪了8種景物,更深蘊哲理。
  • 楊萬裡很有哲理的一首詩,通篇寫得非常巧妙,每一句都有大智慧
    楊萬裡一生寫詩共計二萬餘首,但是流傳下來的作品只有四千多首,畢竟古代的印刷業不太發達,再加上時間久遠,以至於很多的作品都散失了。不過楊萬裡的數量在古代的詩人中,還算是比較豐富,要知道唐朝有很多的詩人,只有一首,或者是幾首流傳下來。
  • 楊萬裡兩首哲理詩的比較賞析
    【作者簡介】 楊萬裡(1127~1206),字廷秀,自號誠齋野客,江西吉水人。南宋傑出的詩人,與陸遊、範成大、尤袤齊名,被後人推為「中興四大家」。【賞析】這是兩首各自獨立的哲理詩,但在內容上互為補充,第一首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不怕困難,衝破阻礙的精神;第二首告訴我們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為一時的成功陶醉。
  • 朱熹的一首絕句,樸實無華,情真意切,最後7字深蘊哲理
    每一個人來到世間都是一種緣分,從生到死,雖然只有短短幾十個寒暑,但每個人的精神品質,以及為世界創造的價值都不同。活在世上就要學會感恩,感謝天地賜予生活的必需品,感謝父母撫養我們長大,也要感謝那些無私幫助過自己的人們。
  • 夜裡地上有了一層厚厚的霜,出門散步的楊萬裡,寫下一首有趣的詩
    楊萬裡的詩就有很趣,詩作頗豐的他,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經典之作,有一些作品儘管很冷門,可是細膩的筆觸描寫得很唯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以他這首《霜》來說,相信有很多的朋友甚至都沒有聽過,這首詩儘管並不是很出名,但同樣也是難得的佳作,整首詩只是那麼淡淡著筆,卻是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讀來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 楊萬裡很叛逆的一首詩,仕途不順拿菊花撒氣,8句白話清新流暢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陶淵明即刻寫下的詩句,被後人探討了一千多年,詩裡的菊花,也在文學的世界中,開放了一千多年,綻放成世世代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臨其詩境】今天我們不講陶淵明筆下的菊花,來說一說曠野中,幽澗下的野菊花。
  • 楊萬裡最經典的一首絕句,詩情畫意,飽含哲理
    下面介紹楊萬裡最經典的一首絕句,詩情畫意,飽含哲理。 小池宋代:楊萬裡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夏天的荷池,生機勃勃,給人以萬物茁壯成長的美好感受,楊萬裡的這首詩正是一篇夏天賞荷的名作。「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詩的前兩句描寫池邊的情景。楊萬裡是誠齋體的創始人,平時就很善於體察,能夠將自然界的美,真實地化為文學形象。詩人筆下,描繪了一個幽靜、秀美的荷池。
  • 楊萬裡的一首詠物詩,其中兩句惟妙惟肖,尾聯更充滿風趣
    下面介紹楊萬裡的一首詠物詩,其中兩句惟妙惟肖,尾聯更充滿風趣。詠蘆南宋:楊萬裡避世水雲國,卜鄰鷗鷺家。風前揮玉塵,霜後幻楊花。骨相因詩瘦,秋聲訴月華。楊萬裡的作品通俗易懂,很少有生僻字。作者喜歡在大自然中細心觀察,也善於發現身邊事物的特點,並積極發掘其中蘊含的深意,卻每每有驚人之語。這首詩就創作於作者晚年閒居期間,細膩地描寫了蘆花外形,更展現出其高潔的內在品質,也表達了詩人隱逸生活的恬淡情懷。蘆葦春天栽種,夏天長大,秋天開花。
  • 楊萬裡寫荷花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美到了骨子裡!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便是古典詩詞中較為膾炙人口的一首荷花詩。它出自於宋代詩人楊萬裡之手,是楊萬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顧名思義,楊萬裡這首詩除了著重描寫荷花的美麗風姿外,還突出了詩人對友人林子方的眷戀之情。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林子方赴福州任職,楊萬裡在杭州西湖附近的淨慈寺送別送林子方,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
  • 楊萬裡很冷門的一首詩,卻把月季花寫得很傳神,堪稱典範!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南宋著名詩人楊萬裡筆下的一首《臘前月季》,來共同感受一下我國古典詩詞中詠花詩的藝術魅力。說到楊萬裡,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它的諸多名句,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等,可謂家喻戶曉。其實,正如詩句中提到的各種花,楊萬裡本身就是一個對花情有獨鐘的詩人。
  • 楊萬裡一首傳世名篇,只有短短的28個字,但是寫得很美還充滿哲理
    宋詩的數量比唐詩要多,《全唐詩》只收錄了四萬多首詩,而《全宋詩》裡收錄了近二十萬首,這是唐詩的四倍。很多的宋詩不僅充滿哲理,同時也非常的抒情。南宋詩人楊萬裡的《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就是一首經典名篇,整首詩意境唯美,不僅寫出了新意,同時那種深刻的哲理,也是為後人津津樂道。
  • 楊萬裡一首唯美的詩,描寫了細雨後的初春,萬紫千紅處處繁花似錦
    楊萬裡的詩很抒情,也很唯美,最重要的是比較容易解讀,不像別的詩人,往往喜歡在創作中引經據典,還使用一些生僻的字,讓後世的讀者理解起來會有很大的障礙;相反讀楊萬裡的詩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只要一讀便是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
  • 楊萬裡飽含哲理的一首七絕,28字無一個生僻,讀完卻愛不釋手
    楊萬裡是南宋著名詩人,他曾先後學習江西詩派的陳師道和王安石的寫作風格,後來通過細心觀察和研究,創立了獨特的誠齋體,也為後世的詩詞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楊萬裡赤膽忠心,矢志報國,可是卻被奸臣排擠,不得不退出仕途。他晚年隱居鄉野,創作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