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好轉,昆明的堂食已經恢復有一段時間了,不過細心的市民會發現昆明網紅美食街園西路,不僅沒有迎來熙熙攘攘的人流,一些店鋪反而關了門並貼出了轉讓的告示,這是怎麼回事呢?
店面冷清 入不敷出
與往日的熱鬧繁華相比,如今的園西路冷清了不少,即便是在飯點時間,不少店鋪裡也是空無一人,劉師傅在這條街上經營小吃已經六七年了,原本這裡是個旺鋪,每年的租金要二十萬,但如今鮮有人光顧,劉師傅貼出了轉讓的告示,希望能把鋪面轉出去,彌補一些虧空。
店主 劉師傅:「房租沒有漲,跟前幾年一樣,但是今年生意都不好做,現在我們一個月都在虧,一天虧七百元錢。」
劉師傅說以前生意好的時候,他要請七八名工人,有時還要聘請周邊學校的學生來兼職,每個月人工工資加上房租要三萬多塊錢,如今為了節約成本,劉師傅辭掉了所有的工人,自己一個人負責店面的經營。
店主 劉師傅:「現在不能苦錢了,現在是倒貼,人都不敢請,還虧房租。」
由於入不敷出,一些和劉師傅同期經營的商戶也都紛紛開始關店轉讓。
店主 劉師傅:「那家是和我一起的,他這段時間生意不好,他就沒打算開了,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做,前幾天來了一下,說是沒有生意想回去養羊了。」
邊經營邊轉讓 找人接受並不容易
雖然貼了轉讓告示,但劉師傅說前來詢問的人並不多,想找人接手也並不容易。
店主 劉師傅:「有是有,但是轉讓以前都是二十多萬的店,現在只能轉幾萬元錢,我們這個才給五六萬元,將近虧了十三四萬元。」
邱師傅去年從別人手裡轉下了園西路的這家門店,每月租金九千塊錢,原本經營還算順利,但一場疫情讓餐飲業遭遇重創,邱師傅也貼出了轉讓告示,希望可以一邊經營一邊尋找願意接手鋪面的人。
店主 邱師傅:「貼了差不多半個月左右。」 記者:「問的人多嗎?」店主 邱師傅:「問是有人問,不過只是問一下,問一下就走了,沒有說你的房租高還是低,只是問一下。」
業內人士分析,雖然國內疫情得到控制,餐飲廳面服務也已經恢復,但此前歇業造成的資金緊張使部分小餐館難以維持經營,加之當下居民消費水平有所降低,使得餐飲業面臨被動局面,故而出現了這一輪關閉潮。針對這個情況,商戶們希望政府可以通過直接或者間接補貼的措施,幫助經營者渡過難關。
【來源:都市條形碼】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