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深圳,記者 覃澤俊)訊,北京即將迎來第四家外資控股券商,這也是北京首家日資控股券商年內開業。
12月24日,北京市金融監管局信息顯示,大和證券(中國)於12月15日召開創立大會,12月18日取得營業執照,擬於年前開業。
值得一提的是,大和證券(中國)的控股股東大和證券集團已是第三次進入中國,此前分別以代表處、合資券商小股東的形式在國內開展業務。
大和未來主打跨境併購
大和證券表示,未來大和證券(中國)將牢牢把握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和金融開放的新機遇,充分發揮各股東的相關優勢,將大和集團在海外市場的業務優勢及先進經驗與國內資源相結合,依託中日兩個市場的協同與互補,以「跨境」業務為內核,打造成以投融資服務與交易併購等為主要特色的精品證券公司,成為中日兩國乃至全球資本和資產交易的重要橋梁,通過協同效應在互信基礎上實現共贏。
天眼查信息顯示,大和證券(中國)目前有12位董監高成員。公司董事長為冼楚平,曾任海際大和證券總經理。公司總經理為耿欣,曾就讀於對外經貿大學,歷任中信證券投行執行總經理,華菁證券董事總經理兼投行負責人。加入大和證券(中國)前曾短暫加入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
擔任公司副董事長的為股東方代表範元寧,目前擔任國管中心副總經理。擔任董事的還有呂睿智、程瑞琦、澀谷慎志。監事會主席為範道遠,陳超、初向輝為監事,獨立董事為歐陽謙、德地立人、薛鍵。
大和證券(中國)的大股東實力雄厚。公開信息顯示,大和證券(中國)的大股東大和證券集團是全球領先、日本排名第二的綜合性證券公司,在全球大型金融機構中具有影響力,擁有包括眾多合作夥伴的廣泛全球網絡,主要業務範圍包括綜合性和國際性的證券及相關業務,提供歐洲、美洲、亞洲等區域內的跨境併購業務。大和證券最早進入中國的時間是1983年,公司在北京設立代表處開展業務。
2004年,上海證券與日本大和證券集團合資設立了海際大和證券,合作期限10年。2014年,大和證券將海際大和證券33.3%的股權轉給上海證券,正式退出國內市場,海際大和證券更名為海際證券,成為上海證券的全資子公司。隨後中天城投集團將海際證券大部分股權收入旗下,改名為中天國富證券。
北京首家日資控股券商來了
大和證券(中國)從申請至即將開業歷時15個月。2019年9月24日,大和證券(中國)的設立申請被證監會接收,今年8月28日晚間,證監會核准設立大和證券(中國),12月18日,公司正式獲得營業執照。大和證券註冊地為北京市,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0億元,業務範圍為證券經紀、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
大和證券是繼瑞銀證券、瑞信方正證券、高盛高華證券後北京第四家外資控股合資券商,也是北京首家日資控股券商。
股東持股方面,大和證券集團出資額為5.1億元,持股比例為51%;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出資3.3億元,持股比例33%;北京熙誠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出資1.6億元,持股比例16%。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外資券商入華是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關鍵一步,對國內的券商非常有挑戰性。
董登新認為,國內券商最大的問題是走不出國門,而外資券商最大的優勢正是熟悉國際資本市場的規則和運作。目前國內券商在業務上同質化嚴重,而專業化程度高也是外資券商的優勢之一。此外,專業人才流動一定會發生,外資高薪搶人的情況將會持續發生。券商作為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業,需要有相應的人才儲備,券商未來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