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分享我的寧波之行,寧波是我長途旅行的一站。吃貨們請注意,本文說的是「南塘老街」。
被寧波連日的陰雨搞得毫無脾氣,酒店前臺說,這雨啊一直在下,過年到現在只有幾天沒下。連著兩個晚上,都冒雨去了南塘老街。
在寧波火車站坐161路公交車3站地就到了南塘老街,步行過去應該不到20分鐘的樣子。
寧波南塘老街位於寧波古城南門外,曾經是舊寧波商貿文化聚集地的「南門三市」,位列寧波八大歷史街區之一。
南塘呈南北走向,以祖關山路為界,分為南、北兩街,街區保留了300多米的傳統街巷。宋代著名學者袁燮的後裔世居於此,區域內現存的袁氏家族居宅建築群規模最大,類型包括居住院落、祠堂、學校等,其他還包括甬水橋、永善亭和關聖殿等文保建築。
著名電影藝術家袁牧之故居。是不是不太熟悉?袁牧之(1909年3月3日-1978年6月30日),原名袁家萊,生於浙江寧波。受新戲劇運動的影響,童年時代的他最喜歡的遊戲是學演文明戲,中國人民電影事業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
著名電影藝術家袁牧之故居。1946年袁牧之任東北電影製片廠第一任廠長,文化部電影局第一任局長。1937年,袁牧之編導的《馬路天使》 ,更是膾炙人口。
北街以傳統文化為基調,以商業為內容,以城市旅遊為發展方向。南街主打「城市休閒」概念,突顯休閒生活。北街的特色燈飾,辨識性很高。
第一晚冒雨前來,悲催的是沒帶雨傘,一直沿著北街的屋簷龜行。凍餓交加的我,趕緊進了一家粥鋪。點了一款最便宜的雞絲香菇粥和一籠素包。
素包意外地好吃,突出了青菜的清香。粥是真好喝,順滑香濃。論起吃,我們北方要粗糙一些,沒有江南來的精緻。
這裡的食物有著寧波的特色,雖說一碗的量不算多,大肚皮的吃不飽,搭配個小籠或者鍋貼剛剛好,價格稍貴,還能接受。
店外的特色小吃介紹,讓人垂涎,店內人很多,可以點外賣帶走,邊逛邊吃。
炸黃魚,看著很誘人,隨便買了幾條。黃魚味道十足,不知道黃魚的魚刺是怎麼處理的,完全感覺不到。但個人感覺有點油。
銀器店的小師傅正在叮叮噹噹地加工著銀器,不知道多年前在古街主打的銀器紀念品,現在生意如何?
第二晚又走進了一家寧波風味店吃晚餐,琳琅滿目的寧波菜單看花了眼,胡亂點餐,點了醬肉娃娃菜、蒜蓉蒸扇貝和雪菜燒黃魚,不知道點的對不對?味道是不錯。
略查了一下資料,雪菜燒黃魚是兩道傳統江浙菜雪菜大湯黃魚、紅燒黃魚的結合。一取前者的鮮鹹適口,二取後者的香濃味美:魚皮焦香、魚肉嫩滑、鹹甜相濟、湯汁濃鬱,口味兼顧南北東西。看來,選的不錯。
在寧波的幾天裡,在不同的地方都看到過寧波人排隊買這個小吃,像極了天津麻花。原來,它叫油贊子。老寧波油贊子源自清光緒年間,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屬純手工製作傳統休閒食品,它配方獨特選料上乘,乃寧波一絕。
看到這家店,有點迷糊,「缸鴨狗」?不明所以。
原來,缸鴨狗是寧波有名的百年老店,以小吃聞名。那裡的湯糰顆顆飽滿,芝麻餡甜而不膩,入口爽滑,口感甚好。尤其是灑在面上的那層桂花,清香撲鼻,混合著糯米的香味,絕對會令你胃口大開。行色匆匆,不得一嘗。
在老街裡還有著這樣的特色客棧,有時間在這裡住上幾天,逛逛老街,大快朵頤,不啻一件樂事。
南塘老街不僅適合當地人懷舊,也適合外地遊客。餐館多開設外賣窗口,小吃特色點心也不少,多為寧波特色。
南街北街結合部建有戲臺、八角亭、風雨長廊等傳統建築小品。
漫步在5南塘老街00多米長的江南傳統街巷裡,重溫百年來寧波人經商交易、日常生活的濃場景,品嘗著寧波傳統的美食小吃,好不愜意。
短暫的寧波之行結束了,期待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