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因被曲解而改變初衷,不因冷落而懷疑信念,亦不因年邁而放慢腳步。」
這是董竹君在她的自傳《我的一個世紀》中的名言。什麼樣的人生經歷能總結出這樣的道理?她是怎麼從一個青樓女子,到都督夫人,再到「上海灘女王」的?與世紀同齡的董竹君如何做到坎坷一生、歷經磨難卻一直健朗如初?
對人生坎坷沒有怨言
1900年,她出生於上海的貧民窟,父親是黃包車夫,母親是保姆,一家人拼盡全力才能勉強維持生計。1912年,年僅12歲的小竹君就被母親賣入青樓,開始長達三年、一日四五十場的賣唱生涯。由於長相出眾、才藝過人,她很快成了「頭牌」,愛慕者數不勝數,但她卻獨愛辛亥革命後曾任四川副都督、當時正遭袁世凱通緝的革命黨人夏之時。
1914年,14歲的董竹君靠著自己的勇敢與機敏逃出了妓院,與夏之時舉行了文明婚禮,並隨他一起逃到日本。剛到日本,她便到東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學習理科,很快便修完全部課程回國。1917年秋,董竹君從東京御茶之水女子高師畢業後,原想補習法文,前往巴黎留學,但夏之時的封閉與落後切斷了她的學業。她不得不隨著丈夫回到成都,成了顯赫一時的四川省都督夫人。
1923年,董竹君在四川成都創辦富祥女子織襪廠,招收貧苦人家的女子當工人。1926年,她還創辦了飛鷹黃包車公司,以低於市場價出租黃包車的方式,幫助像父親一樣的黃包車夫。1930年,董竹君創辦了群益紗管廠,一方面是為了獲取經濟收入,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另一方面也是想通過創辦實業,爭取女性經濟獨立,提高女性社會地位。
我不向無理取鬧低頭
董竹君的人生是坎坷的,也是堅強的。在因丈夫仕途坎坷而萎靡不振、意志消沉甚至吸食鴉片的時候,董竹君帶著五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毅然決然與丈夫離婚,放棄了榮華富貴,只身前往上海灘,選擇赤手空拳闖「江湖」。
一個單親媽媽,帶著四個女兒,剛到上海的日子很不好過。最初幾年,她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典當行。歷經千辛萬苦,闖過無數難關,董竹君依靠自己的聰穎、勤奮和執著,在上海開辦錦江小餐川菜館。傳奇女商人董竹君不到兩年時間就將菜館規模擴大六倍。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個故事是,當時杜月笙去菜館吃飯,每次都要等很久,後來他提出主動幫董老闆擴建餐館。
董竹君能創造這樣的奇蹟,不僅僅有大資本家的功勞,還有她自己多年文化積澱的功勞。她在1936年接受《大公報》上海版《上海職業婦女訪問記》專欄採訪時曾表示,「錦江的地處,並不寬敞也不富麗,更不堂皇;但全部十幾間餐室,安排得曲折高低有致。」
記者也在報紙上留下這樣一段描述:每個餐室裡的陳設布置,都各具一種特別的顏色,沒有重複的。在牆面是紅色的屋子裡,桌椅、茶几、窗紗、紗燈罩,也一律配著紅色,再裝上銀白色的火爐,掛上些色彩鮮明的圖畫。牆面刷成藍色的房間,配著藍色的紗窗簾,黑色的桌椅,金黃色的火爐,再掛上幾幅鑲著黑色窄邊鏡框的藍底金繡的尺頁,或舊式衣服上裁下的一條窄長的花邊。
風格別致、新奇有趣、中西結合、目悅神宜、兼具民族風格,這便是她的設計理念。而錦江的成功不僅在於注重文化事業,還在於董老闆的誠信經營。當時業內流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商家遇到短暫停留上海的顧客就儘量敲竹槓,不講信用,欺負外地人。董竹君則拒絕與他們同流合汙,一視同仁,時刻秉著誠信做人,誠信經商的理念。
解放子女思想,不受荼毒
由於和丈夫教育理念不和,丈夫的封建枷鎖禁錮了他,她果斷與丈夫離婚,不爭財產爭兒女。為了讓女兒們接受高等教育,她獨自一人帶著女兒們來到上海,甚至靠變賣衣物為生。。一個單親媽媽帶著四個女兒,難以想像她承載著多大的壓力,又需要多少勇氣。但無論生活多麼困難,她都堅持讓女兒讀書,董竹君為了掙錢養活四個女兒,她不得不拼命工作,但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身乏術的她不得已把女兒送到教會學校寄讀。但為防孩子們受帝國主義思想毒害,她會在百忙之中抽空教育女兒們愛國的道理。
與當時盛行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完全不同,她則倡導女孩子要多讀進步文藝作品,也要熱愛勞動。她會培養她們善良熱誠、堅強勇敢、樂於助人、大公無私、胸懷廣闊的高尚品德。她的教育理念在當時絕對超前,時間也證明了她是對的。
即使到了裸背之年,董竹君還在想做個幼兒園。在她97歲接受《讀書時間》欄目專訪時,還表示希望能再過10年建個幼兒園。對沒有成功建成幼兒園,她說「心裡很遺憾的,這裡一直欠著。」
為自由事業貢獻一生
當她從社會上索取財富時,她也在不斷尋找自己服務社會的新途徑。正如文章開篇「我們生於這個時代的女性,責任上不僅僅是爭取自身的自由,還要為下一代做個鋪路人。」1937年底,為了表達婦女呼聲,董竹君和知名記者共商創辦《上海婦女》半月刊,董竹君負責經費和對外事務。次年一經發行,就在上海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刺激了上海出版市場。
更令人稱奇的是,董竹君利用錦江飯店,掩護中共地下工作,還秘密為共產黨做文化宣傳工作。她在「雙十協定」籤訂後,自掏腰包盤下一整個印刷廠,用於黨的文化宣傳,而後,又進一步增加投資,提升印刷能力,開辦美文印刷廠。還在上海解放前夕,組織人員在下班後秘密印刷《告上海全市人民書》等重要文件。
上海解放後,她遵照上海市委和市公安局的指令,用錦江的老班底,創立了現在大家所熟知的錦江飯店。更令人敬佩的是,董竹君「淨身出戶」,不僅將自己十五萬美元存款捐獻給了國家,還交出了自己的花園洋房,她只保留了郭沫若先生書寫的《沁園春》詞和一套文房四寶。也成就了「上海灘女王」名號。
結語
不只是男兒當自強,現在的女性更應該學習以前的榜樣,獨立自主,不要做感情的附屬品,喪失人生的方向,真正的男女平等是靠自己奮鬥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