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7 11:5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見習記者 張超
在12月26日晚舉辦的2017中國(杭州)創新經濟人物頒獎盛典上,美國《矽谷百年史》作者皮埃羅和國內著名學者、商業評論家吳伯凡作為壓軸嘉賓登場。在現場,兩位學者點出了矽谷成功的關鍵,比較了矽谷與「中國矽谷」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皮埃羅更對「中國矽谷」杭州的發展提出建議。
在現場,他們到底說了什麼呢?記者整理出兩位大咖的現場對話。一起看看,他們是否解答了你心中一直存有的些許疑問。
《矽谷百年史》作者皮埃羅
吳伯凡:十幾年前我第一次到矽谷的時候,發現矽谷這個全世界科技創新的中心,原來牛羊滿山坡。去年,我去過矽谷三次,還是如此。我問一個長期在矽谷生活的朋友,為什麼還有牛羊?他解釋說,因為矽谷人工很貴,僱不起人割草,用機器割草不容易,所以僱了很多牛和羊吃草。所以,矽谷看上去真的像一個農村,和我們想像當中高科技正好相反,是一個田園牧歌的地方。
我特別問一下,如果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矽谷的話,您會想到哪三個詞?
皮埃羅:第一,顛覆性;第二,不可能;第三,國際化。這三個關鍵詞中我最想說的是「顛覆性」。比如說計算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矽谷並沒有發明它們,但大家都會把這些技術和矽谷聯想起來。矽谷沒有原創性發明很多東西,只是擅長把已有的技術拿來做一些顛覆性創新。
吳伯凡:矽谷這樣一個生態系統,到底有哪些關鍵的構成要素?
皮埃羅:創新的城市在世界各個地方都是相似的,都有非常出色的大學、非常出色的創業者、非常出色的投資人,都具有這幾個關鍵因素。矽谷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這幾個關鍵因素內在一些特質有所不同。
比如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喜歡將學生教育成有不一樣思維,特別是跨學科的人才。
比如創業者,矽谷特別喜歡做不可能項目的創業者,這在矽谷有非常悠遠的傳統。而且,矽谷創業者也喜歡將不同的技術融合在一起,就如iPhone手機來說,它是把那些已經流行的技術集合在小小的智慧型手機上,才發明了前所未有讓人驚嘆的產品。
還有一點,矽谷是一個移民城市,大家經常忘記這個因素。現在最流行的人工智慧,很多人認為它的創始者和發明人來自美國,但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事實上,他們大多數人在矽谷工作,但是他們的出生地幾乎都是在俄國、日本,或世界上的其它國家。就人工智慧來講,主要的發明大咖絕對是移民的學術明星,它是跨國際合作的成果。
在史丹福大學,很多頂尖的學生都是中國人,也非常感謝中國把這些優秀的人才送到加州。
吳伯凡:您到過杭州多少次?
皮埃羅:我其實到杭州很多次,剛開始是作為一個旅行者。我非常喜歡杭州的歷史和文化,尤其是唐宋文化。近兩年到杭州來,知道杭州有阿里巴巴,也知道杭州在網際網路、區塊鏈、生物科技領域都湧現了很多很出色的創業者。
吳伯凡:杭州和矽谷之間的相似和差異在哪裡?或者說,杭州如果也要像矽谷一樣成為一個創新中心,哪怕只是一個區域性的創新中心,引領中國的創新潮流應該做哪些事情?
皮埃羅:因為我不住在杭州,所以相似點我了解的不會特別多,但目前世界很多地方都是相似的。尤其是年輕人,我看不到中國的年輕人和矽谷有什麼區別,唯一可能有一個不一樣是中國年輕人用筷子。
對於杭州成為下一個世界性的創新中心,我有兩點建議。
第一,新技術層出不窮,我們杭州的創業者應該在所有的新技術領域都有所涉獵,因為你不知道哪個是真正大的機遇和風口。
目前,大家一會兒說人工智慧、一會兒說區塊鏈、一會兒說生物科技,但最有趣的是所有這些新技術融合到一起會發生什麼?當你能夠熟練地將兩種或者兩種以上新技術融合在一起,發明一種今天不存在、沒有名字的新事物時,可能就是了不起的大創新。
還是以iphone舉例,它把計算機、電話、通信技術融合在一起,才有了智慧型手機。所以,杭州的大學,杭州的創業者,應該留心和關注技術的流行趨勢在哪。
第二,希望杭州能夠像矽谷一樣吸引越來越多的外來優秀人才。如果沒有來自歐洲、中國、印度的大量工程師和移民人才,矽谷不可能成為今天的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