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矽谷和「中國矽谷」的對話 他們說了些什麼?

2020-12-15 浙報融媒體

2017-12-27 11:5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見習記者 張超

在12月26日晚舉辦的2017中國(杭州)創新經濟人物頒獎盛典上,美國《矽谷百年史》作者皮埃羅和國內著名學者、商業評論家吳伯凡作為壓軸嘉賓登場。在現場,兩位學者點出了矽谷成功的關鍵,比較了矽谷與「中國矽谷」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皮埃羅更對「中國矽谷」杭州的發展提出建議。

在現場,他們到底說了什麼呢?記者整理出兩位大咖的現場對話。一起看看,他們是否解答了你心中一直存有的些許疑問。

《矽谷百年史》作者皮埃羅

吳伯凡:十幾年前我第一次到矽谷的時候,發現矽谷這個全世界科技創新的中心,原來牛羊滿山坡。去年,我去過矽谷三次,還是如此。我問一個長期在矽谷生活的朋友,為什麼還有牛羊?他解釋說,因為矽谷人工很貴,僱不起人割草,用機器割草不容易,所以僱了很多牛和羊吃草。所以,矽谷看上去真的像一個農村,和我們想像當中高科技正好相反,是一個田園牧歌的地方。

我特別問一下,如果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矽谷的話,您會想到哪三個詞?

皮埃羅:第一,顛覆性;第二,不可能;第三,國際化。這三個關鍵詞中我最想說的是「顛覆性」。比如說計算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矽谷並沒有發明它們,但大家都會把這些技術和矽谷聯想起來。矽谷沒有原創性發明很多東西,只是擅長把已有的技術拿來做一些顛覆性創新。

吳伯凡:矽谷這樣一個生態系統,到底有哪些關鍵的構成要素?

皮埃羅:創新的城市在世界各個地方都是相似的,都有非常出色的大學、非常出色的創業者、非常出色的投資人,都具有這幾個關鍵因素。矽谷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這幾個關鍵因素內在一些特質有所不同。

比如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喜歡將學生教育成有不一樣思維,特別是跨學科的人才。

比如創業者,矽谷特別喜歡做不可能項目的創業者,這在矽谷有非常悠遠的傳統。而且,矽谷創業者也喜歡將不同的技術融合在一起,就如iPhone手機來說,它是把那些已經流行的技術集合在小小的智慧型手機上,才發明了前所未有讓人驚嘆的產品。

還有一點,矽谷是一個移民城市,大家經常忘記這個因素。現在最流行的人工智慧,很多人認為它的創始者和發明人來自美國,但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事實上,他們大多數人在矽谷工作,但是他們的出生地幾乎都是在俄國、日本,或世界上的其它國家。就人工智慧來講,主要的發明大咖絕對是移民的學術明星,它是跨國際合作的成果。

在史丹福大學,很多頂尖的學生都是中國人,也非常感謝中國把這些優秀的人才送到加州。

吳伯凡:您到過杭州多少次?

皮埃羅:我其實到杭州很多次,剛開始是作為一個旅行者。我非常喜歡杭州的歷史和文化,尤其是唐宋文化。近兩年到杭州來,知道杭州有阿里巴巴,也知道杭州在網際網路、區塊鏈、生物科技領域都湧現了很多很出色的創業者。

吳伯凡:杭州和矽谷之間的相似和差異在哪裡?或者說,杭州如果也要像矽谷一樣成為一個創新中心,哪怕只是一個區域性的創新中心,引領中國的創新潮流應該做哪些事情?

皮埃羅:因為我不住在杭州,所以相似點我了解的不會特別多,但目前世界很多地方都是相似的。尤其是年輕人,我看不到中國的年輕人和矽谷有什麼區別,唯一可能有一個不一樣是中國年輕人用筷子。

對於杭州成為下一個世界性的創新中心,我有兩點建議。

第一,新技術層出不窮,我們杭州的創業者應該在所有的新技術領域都有所涉獵,因為你不知道哪個是真正大的機遇和風口。

目前,大家一會兒說人工智慧、一會兒說區塊鏈、一會兒說生物科技,但最有趣的是所有這些新技術融合到一起會發生什麼?當你能夠熟練地將兩種或者兩種以上新技術融合在一起,發明一種今天不存在、沒有名字的新事物時,可能就是了不起的大創新。

還是以iphone舉例,它把計算機、電話、通信技術融合在一起,才有了智慧型手機。所以,杭州的大學,杭州的創業者,應該留心和關注技術的流行趨勢在哪。

第二,希望杭州能夠像矽谷一樣吸引越來越多的外來優秀人才。如果沒有來自歐洲、中國、印度的大量工程師和移民人才,矽谷不可能成為今天的矽谷。

相關焦點

  • 【考察團】矽谷有多遠?3月21-29日,和我們一起上矽谷
    2015年3月21日到3月29日,Makerlink將組織一次赴矽谷的硬體考察團,與當地硬體圈的精英對話,參觀近期矽谷硬體圈最熱門的公司與機構。為什麼一定要參加Makerlink智能硬體之旅?Berkeley Sourcing Group創始人、East Bay Hardware Startup Meetup發起人,矽谷硬體圈裡的產業鏈專家和中國通,在過去十餘年裡致力於幫助矽谷智能硬體創業找到低成本
  • 他們與矽谷差距在哪裡
    新華社記者 彭勇 葉前 田建川 李崢巍 何欣榮 陽娜 周琳 中國創新的版圖上正崛起越來越多的區域,他們實力超群,與美國矽谷的差距逐步縮小,有些地方正迎頭趕上。 北京海澱、上海張江、深圳南山是中國當前最出名的三大科技創新區域,誰能成為「中國矽谷」?三地的短板在哪裡?與美國矽谷相比,差距何在?
  • 王建碩:中國的矽谷在哪裡
    我不同意脫離歷史去比較中國和美國在這個時間點的差距。任何事情,都要看歷史。中國一定會有自己的矽谷,但需要時間  中國的矽谷在哪裡?下一個問題將是:他們什麼時候離開Google!  我們沿著歷史的脈絡往前推,Google初創時候的員工從哪裡來的?是Yahoo!,Netscape,SGI這些大公司。這些公司的初始員工則來源於Intel,HP和AMD等等。  矽谷上演的是一出雞生蛋,蛋生雞的故事。一個大公司,就是一個人才的高地。它吸引大量的人加入,或者自己培養了大量的相關技能的人。
  • 矽谷:科技朝聖地面臨「跨界點」
    矽谷(Silicon Valley)帶給很多人神秘的印象,其獨特的魅力在於紮根此處的傳奇企業,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蘋果、特斯拉、谷歌、甲骨文等等,以及與之相關的企業靈魂人物,可以說矽谷成就了這些商業奇才,而他們的商業故事又反過來增加了矽谷的神秘色彩。
  • 與大師對話,矽谷學子參觀「李自健美術館」!
    教育,是塑造靈魂的事業,湖南矽谷高科軟體學院教書育人,不僅僅停留在傳授知識的層面上,更多的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同學們,我們相信有溫度的教育,有靈魂的教育,在於傳授知識的同時,幫助同學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
  • 什麼是矽谷的成功密碼?中國的矽谷在哪裡?所有的答案盡在「走進C16」
    作為親歷者,拉奧在書中向世人分享了他們所知道的矽谷的歷史與現實,他們希望做的,是通過這些科技事件的串聯,在呈現人類改變世界進程中的光輝道路之外,為世人梳理出一條矽谷之所以成為矽谷的邏輯脈絡。IT工程師、科學家、教授、律師、投資家,他們共同為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和財富貢獻智慧,這個多層級多方位的全面人才聚合體,對於科技創新中的一切問題,幾乎都可以就地解決。包括斯坦福在內的四所位於舊金山的世界知名大學,為矽谷所需要的智力支持提供了完備的資源保障。
  • 小說《矽谷是個什麼谷》:講述矽谷華人的十年沉浮
    《矽谷是個什麼谷》,虎皮媽著灕江出版社2019年8月  近日,由灕江出版社出版、描寫中國第一代技術移民生活的小說《矽谷是個什麼谷》在北京發布,作者虎皮媽為讀者講述了新書的創作過程和矽谷生活,並分享了有關海外生活的經驗。
  • 上海書展|「海派文化」與「矽谷精神」碰撞出了《矽谷是個什麼谷》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8月16日報導:「這幾年中國螢屏上出現了很多海歸形象,也有不少涉及留學生活和海外工作的,但在我們這些真的留過學、在國外待過的人眼裡都有些浮誇。」受百萬粉絲熱捧的虎皮媽說,這幾天她攜新書《矽谷是個什麼谷》來到上海書展,講述中國第一代技術移民的生活。
  • 小說《矽谷是個什麼谷》:講述矽谷華人的十年沉浮
    《矽谷是個什麼谷》,虎皮媽著灕江出版社2019年8月  近日,由灕江出版社出版、描寫中國第一代技術移民生活的小說《矽谷是個什麼谷》在北京發布,作者虎皮媽為讀者講述了新書的創作過程和矽谷生活,並分享了有關海外生活的經驗。
  • 阿倫·拉奧對話李稻葵:複製矽谷,不是不可以!怎樣才可以?
    《矽谷百年史》作者阿倫·拉奧、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Freeman經濟學講席教授李稻葵深度對話。他們的共識竟然是:矽谷雖然特殊,但不是不可以複製!本次年會以「產業源動力:全球協同與中國創新」為主題,來自海內外知名企業代表、知名投資機構負責人、行業專家學者共500餘人出席了會議,既在主論壇中圍繞產業源動力開展討論,也在分論壇中圍繞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碰撞思想。
  • 上海書展|「海派文化」與「矽谷精神」碰撞出了《矽谷是個什麼谷》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8月16日報導:「這幾年中國螢屏上出現了很多海歸形象,也有不少涉及留學生活和海外工作的,但在我們這些真的留過學、在國外待過的人眼裡都有些浮誇。」受百萬粉絲熱捧的虎皮媽說,這幾天她攜新書《矽谷是個什麼谷》來到上海書展,講述中國第一代技術移民的生活。
  • 矽谷不再:創業者和投資人都在離開
    Revelution的CEO Steve Case在一次與Vance的對話中表示,他注意到一種趨勢開始出現:來自匹茲堡、底特律和波特蘭的創始人們,開始傾向於選擇留在家鄉創業,而不是搬到舊金山矽谷這個「美國創業中心」。他們將其形容為:那種「要麼來矽谷,要麼就玩不下去」的感覺正不斷被削弱。這種感覺在資金和人才的流向上有了更明顯的表現,人們不再「非矽谷不可」。
  • 2020矽谷高創會頒獎典禮成功舉辦,矽谷黑科技雲端展
    「師董會薈聚頂尖智慧,致力於打造中國最大的線上線下企業服務生態鏈。相比於同類的商業諮詢,師董會培訓平臺的優勢在於——會員與實戰導師的強粘性,超級線上用戶引流體系和線下深度會員服務生態。這些服務會為用戶,會員和企業客戶提供豐富的知識資源和經驗。」第十屆高創之星閉門路演緊接著進入「高創之星」決賽的十個項目進行了閉門路演。
  • 矽谷,我們來了!
    6月11日— 6月14日,2019 中國南京創新周矽谷站之「融合之光」展覽 走進美國舊金市聯合廣場,還帶去了南京非遺文化精品和……為什麼要舉辦這樣一個展覽?這個展覽有什麼獨特之處?且聽小布一一道來6月10日至16日,2019中國南京創新周矽谷站將在以矽谷為中心的舊金山灣區舉行,它也是 2019南京創新周海外主會場。(了解南京創新周戳這裡)矽谷是南京集聚國際創新資源的重要一站,包括矽谷在內的舊金山灣區是世界高新技術創新中心、全球高科技人才中心。
  • 中國高科技人才定居矽谷後,當地居民:房價也漲得和中國一樣高了
    曾聽長輩說,90年代末的他們住著單位分配的房子根本無法想像香港人為什麼沒房子住。也曾有一個領導和我說:「你們年輕人至少要在北京奮鬥10年才趕得上10年前的我,因為那時我剛來北京就買了兩套房。」自從貿易全球化後就一直陸陸續續有科技工作者移民矽谷,一部分是逃離中國房價,一部分是嚮往更高的收入。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總之有大批高科技人才在矽谷定居就是了。可能會有人喊這些人不愛國,不帶動自己祖國的經濟發展卻跑外國享福了。
  • 矽谷數模矽谷歸來,中國數模混合IC添一大員
    「如果仔細去研究發登陸科創板的條件,會發現它就是一個專門為硬核科技企業打造的板塊,和矽谷數模的定位非常契合。」在10月19日矽谷數模半導體全球總部啟動儀式上,矽谷數模總裁李旭東(Patrick Li)在接受《電子工程專輯》採訪時,表達了他們本次回歸中國,計劃登陸科創板的決心。
  • 一場金錢、權力和自由意志的較量,這些矽谷大佬們撐起了美國中期...
    按照矽谷的標準,在政治籌款中成為高層所需的資金數額令人咋舌。一百萬美元的政治捐贈,只是一些科技億萬富翁淨資產的一小部分,可能會讓他們受到尊敬,而其他的競選捐贈者則會開始擔憂。不過,我們很難看到捐贈者名單出現什麼變動。現在,矽谷有一些新興的民主黨金融家,例如風險投資家Rob Stavis等人在經歷了多年的被動局面之後,已經有所動作。
  • 在矽谷附近讀書是什麼體驗?
    說到矽谷(Silicon Valley),不可避免地想起谷歌、蘋果、Facebook……等數百家世界著名科技公司,也會想起加州非常出眾的教育和就業體系,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在矽谷附近讀書是什麼體驗?基本佔領了舊金山灣區的西部、南部和東部。備註:舊金山灣區的三大中心城市:舊金山、奧克蘭、聖何塞都在矽谷的範圍內。矽谷——世界的科技中心矽谷擁有大大小小電子工業公司達10000家以上,他們所生產的半導體集成電路和電子計算機約佔全美1/3和1/6。
  • 矽谷究竟在哪裡?
    每年1月中國的創業者、企業家和媒體記者都會扎堆來美國。先到拉斯維加斯參加國際消費電子展,然後到矽谷溜達一圈來朝聖。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大部分人的矽谷第一站是聖克拉拉,先參觀英特爾。這是追根溯源來了。
  • 矽谷早知道丨#07《紐約時報》說矽谷要完?聽知情矽谷投資人怎麼說
    採訪 製作丨徐濤 校對丨秘叢叢 (具體內容請聽音頻,以下文字只是音頻內容的少許補充) 上個月,《紐約時報》有一篇標題聳人聽聞的文章,標題是 Silicon Valeey is over, says silicon valley,翻譯過來就是,矽谷自己說,矽谷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