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由祥蘊閣紅木收集整理,京東淘寶搜索祥蘊閣,可了解更多東陽熱門的紅木家具款式)
自古以來,麒麟便是我國傳統文化裡赫赫有名的吉祥瑞獸,不僅玉器、擺件、珠寶喜歡用麒麟圖案,就連家具、瓷器上也經常出現麒麟。
關於麒麟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公元前481年的《春秋》和《詩經》中,大家都說麒麟是神話中的動物,但《春秋》以記載嚴謹著稱,絕不言怪力亂神,捕風捉影的事,因此,不少學者也認為,麒麟有可能真的存在於世間。
這種神秘的動物,究竟是因何被祖先們列為靈獸,又帶著什麼樣的吉祥寓意呢?
漢代的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十》中說:"麒,仁寵也,麋身龍尾一角;麐(麟),牝麒也。"段玉裁注:"狀如麕,一角,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也。" 意思是說麒麟鹿身,龍尾,有鱗片,它心靈仁慈寬厚,不傷生靈,不欺負弱小,機敏而行,不會落入陷阱。由於它與聖賢一樣有智慧、有美行,也被後世當做仁德的化身。
傳說麒麟是周天子的祖神,是黃帝的祖神應龍的孫輩,因此,麒麟屬於先神圖騰,是保護神,古詩「麒麟踏祥雲,人間百難消」便是說麒麟闢邪、吉祥的寓意。
還有一種說法是麒麟是歲星散開而生成,主祥瑞,我國三皇之一的伏羲,以及最為英明的皇帝舜、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與麒麟頗有淵源。
傳說孔子在出生之前,有麒麟躍入孔子家,口吐玉書,上寫有「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這個傳說就是最早的「麒麟送子」。
人們相信是麒麟把聖賢孔子由天上送到了人間,也相信它能夠帶來好運,把它送來的孩子,也被稱為「麟兒」,在南北朝的時候,人們便將聰穎可愛的男孩稱呼為「吾家麒麟」。在木版畫《麒麟送子圖》中,其上下對聯便是「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到了後世,麒麟更是被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