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龍娃是長賀文化知名動漫系列IP《五福龍娃之保衛海島》的五個角色,他們是根據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進行創作的。他們看起來跟我們普通小朋友長得很像,但每個人頭上都長著一對可愛的小角。他們是小龍神,是龍族的孩子。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龍的美好品質,以及其光輝的神龍精神。下面,就讓我們從五福龍娃出發,探索我們身邊的龍文化。
龍的原型是什麼?
關於龍的原型是什麼,是很多人感興趣的問題,學術界對此也有許多爭議。由於龍的形象包含著多種動物元素,而不少人僅依據某一特徵論述其起源,所以就產生了多種關於龍的原型的說法。 其中最有影響的是龍的原型為蛇說。著名學者聞一多在上世紀40年代便探討了龍的原型,他認為,龍的主幹部分和基本形態是蛇。此外,還有人認為龍的主幹的基本形態是蛇、蜥蜴和馬,有的則認為龍是從閃電或彩虹演化而來的等。
龍崇拜是怎麼產生的?
從考古學和民族學資料來看,崇拜神秘動物是宗教觀念產生的基礎。龍崇拜是在蛇崇拜基礎上形成的,龍是蛇的神化。蛇是原始時期人們普遍崇拜的動物之一。人們覺得蛇既神秘又恐懼,繼而對其產生了崇拜。蛇被奉為神物之後,人們又對蛇的形體不斷進行加工創造,給蛇添上足、翼和角等,逐漸成為龍。 在中國,龍文化經歷了四個較大的發展階段:圖騰崇拜階段、神靈崇拜階段、龍神崇拜與帝王崇拜相結合的階段、印度龍崇拜與中國龍崇拜相結合的階段。隋唐時代,佛教在中國迅速傳播,佛教中的龍王崇拜也傳入中國。隨著佛教的傳播,龍王、龍宮、龍女等也得到迅速流傳。
中國的龍文化獨特內容和個性
中國龍文化內涵豐富,從性質和內涵來看,龍文化可分為三大類型:宗教龍、政治龍和藝術龍。宗教龍即把龍當作聖物或神靈來崇拜,把龍視為主宰雨水之神或保護神等。政治龍是統治階級利用人們普遍崇拜龍的心理,把帝王說成是龍神的化身,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用以維護統治。藝術龍就是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對龍的敬仰和崇拜,即以雕刻、塑造、繪畫、舞蹈、神話傳說、競技活動等方式表現龍。
怎樣繼承弘揚龍文化中的精華?
龍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對於龍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歷史上宗教性和政治性的龍崇拜,如祭龍求雨、祭龍求子、祭龍求平安和「真龍天子」等觀念,應予以拋棄。但藝術性和民間性的龍文化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如舞龍燈、賽龍舟等與龍有關的民俗活動,應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予以保護。龍文化形成發展的過程,與中華民族的形成融合過程幾乎是同步的。在歷史上,無論朝代怎樣更迭,龍文化的傳承始終如一。目前海內外華人均以「龍」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因此,在宣傳和弘揚龍文化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其具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用。
看完了以上這些,是不是對龍文化有了新的了解!目前《五福龍娃之保衛海島》音頻故事已在喜馬拉雅FM及蜻蜓FM上線,收穫了大批忠實的小粉絲。「五福龍娃」同名繪本及二十四節氣主題繪本即將出版,以此為主題的兒童親子樂園亦在建設中。讓我們一起期待,新時代「五福龍娃」的傳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