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偉的阿布達比大清真寺。
【環球時報赴阿聯特派記者 郭芳】阿布達比大清真寺全稱「謝赫扎耶德本蘇爾坦阿勒納哈揚清真寺」,這個長長的名字源自阿聯第一位總統。這座清真寺正是為紀念他所建。這裡對阿聯人的意義不言而喻,而在很多參觀了清真寺的外國普通人看來,這裡的景觀令人驚嘆。
入寺前穿上簡易版黑袍
行駛在阿聯首都阿布達比的穆薩法大橋上,遠遠就能看到大清真寺。這不僅是因為在湛藍天空的背景下,通體由大理石築成的清真寺外牆潔白得耀眼,還因為這是一座佔地2.2萬平方米的龐大建築。阿布達比大清真寺是阿聯最大的清真寺,在世界清真寺中也是數得著的。大清真寺看上去就像是一座方形城堡,矗立四角的4座宣禮塔插向藍天。繞寺一圈的是大小不一的白色圓頂,高低起伏。
進入清真寺之前,一塊告示牌用圖標警示了參觀這裡的「YES」和「NO」,主要是關於著裝。男士不允許穿短褲和無袖上裝,女性除了不許穿短袖和短裙,緊身長衣褲也被禁止。事實上在進門處,每位成年女性都能領到一身黑袍。但與普通黑袍不同,這裡的黑袍是帶帽子的。原來,以前這裡也分別提供黑袍和包頭的黑紗,但隨著遊客增多以及參觀途中頭巾時有滑落,寺方就設計了這款簡易黑袍。穿上黑袍不等於「萬事大吉」,記者看到,一名西方女性因拍照時露出了腿部肌膚而受到警告。
到處都是「世界第一」
如果說初見大清真寺的感覺是震撼,那麼當踏入殿前庭院時會覺得心瞬間被撞了一下。庭院地面全是光潔的白色大理石,中間鑲嵌著巨型彩色花草圖案。這些色彩不是顏料彩繪,而是用天青石、紅瑪瑙、紫水晶、鮑魚貝等天然材料拼構而成。寺內的白色石柱上、禮拜大廳的白色牆面上也是這種裝飾。難怪很多來過的人說,即便身邊遊人如織,內心依然平靜。
在這座耗資50多億美元,歷時多年建成的清真寺內,這還遠不是最華麗的部分。清真寺禮拜大廳鋪設的波斯地毯面積達5700平方米,由1200名伊朗工人耗時近兩年時間織成,是世界上最大的手工地毯,沒有任何接縫。
清真寺內有7盞鍍金枝形吊燈,有的是素雅的藍色,有的是炫目的金色。7盞吊燈都鑲滿來自施華洛世奇水晶,數目達數千顆,流光溢彩。最大的一盞吊在禮拜大廳的主圓頂上,是世界最大的枝形水晶吊燈。此外,整座清真寺僅黃金就用去了46噸。牆上的經文、石柱的椰棗型頂帽、玻璃上的馬賽克以及圓頂尖全都24K鍍金。有一個傳說稱清真寺快完工時,有人發現一面牆的大理石顏色與其他牆有細微不同,於是整面牆全部重修。雖然這個故事難證真偽,但阿聯人對此的用心可見一斑。
中國工匠參與建造
阿聯當地人將大清真寺視做一個「全球協作」的地標,因為從設計到完工,這裡幾乎融合了世界各個角落的「貢獻」。清真寺最初的設計是摩洛哥式的,但最後採納了包括傳統阿拉伯、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多種風格。建造原材料則來自義大利、德國、摩洛哥、印度、土耳其、伊朗、中國、希臘以及阿聯當地。據說,將貝殼和寶石鑲嵌進大理石的工藝出自中國工人之手。
阿布達比大清真寺是阿聯唯一一座對外開放的清真寺。同行的一名參觀者兩次對記者感慨地說,「別人把自己最為珍視的如此美好的東西和大家分享,我們應該對此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