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之美在於真情流露,情詩之美在於感人至深。那些優美的情詩往往來自人生最本真的生活。有些情詩是詩人對故人的思念:「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有些情詩是對遙遠傳說的感念:「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有些情詩則是來自於真正的傳奇人生、現實生活。比如「大曆十才子」之一韓翃的這首《章臺柳》:
《章臺柳》
章臺柳,章臺柳,顏色青青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這首詩很經典,不僅在於詩句,還在於它的故事。韓翃的這首詩其實還有個小題叫「寄柳氏」,「柳」有兩重意義,一方面說的是諧音「留」,有留戀的意思,還有一層含義就是這是一首韓翃寫給柳氏姑娘的信。所以這首詩記錄的是詩人和一位柳氏姑娘的愛情故事。
據《本事詩》和《太平廣記》記載,韓翃「少負オ名」「所與遊者皆當時名士」。韓翃年輕的時候才華橫溢,俊逸瀟酒,性格沉毅,雖出身寒門,但所交遊者大多是名門豪士。據說天寶年間,年輕的韓翃在長安結識了一位李公子,這位李公子家境殷實,十分傾慕韓翃,經常邀請他到家中赴宴。在李公子的宴席上,他的愛姬柳氏出現了。沒想到柳氏與韓翃一見鍾情。而李公子十分豁達磊落,不僅撮合兩人,將柳氏嫁與韓翃,還慷慨解囊資助韓翃。
後來韓翃果然不負眾望,憑藉一首《寒食》而名揚天下。「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首詩被皇帝喜歡,親自下詔,讓韓翃平步青雲。而他與柳氏也成就了一段愛情佳話,不過這是後來發生的事情。
初遇柳氏的時候韓翃還年輕,並未受官,又逢家中有難,只能匆匆與柳氏告別。此時「安史之亂」爆發,韓翃於漂泊中與柳氏斷了聯繫,韓翃念念不忘,後來終於有了柳氏的消息,便託人帶去這首《章臺柳》,寄與天涯遙望的柳氏。詩中雖情意繾綣卻也別含隱憂:在這離亂的塵世間,我那相愛的人啊,你會不會還在等我?
蕙質蘭心的柳氏拿到了這封信,百感交集,自己選的人最終沒有辜負自己,面對韓翃「顏色青青今在否」的牽掛,面對「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的猶疑,柳氏揮筆作答,寫下了一首同樣非常有名的《楊柳枝》。韓翃問「顏色青青今在否」,柳氏便答「一葉隨風忽報秋」。韓翃嘆「縱使長條似舊垂」,柳氏便答「縱使君來豈堪折」。柳氏的回詩大意是時光流逝,歲月不再,從前的青青之柳,大概早已不堪攀折了!這兩句說出了深深的哀愁,亂世之中哪有倖免的人啊,自己的命運又會怎樣也未可知。
柳氏不是一般的女子,她沒有因為韓翃的來信而得意忘形,她時刻深感命運的岌岌可危。這樣的語句裡充滿了深深的哀嘆,以及對亂世流離中悲傷命運的深切感知。也許是冥冥之中的心理感應,沒過多久,在韓翃回到長安之前,柳氏竟被平亂有功的藩將掠到府中強納為妾。等到韓翃回到長安,卻再也見不自己日思夜想的柳氏了。
不過一些事情上天總是自有安排,一天,韓翃正在落寞獨行,一輛車從他身邊過,竟然停下了,原來車中就是柳氏。她讓女僕悄悄地告訴韓翃,訴說了自己的遭遇,並且在第二天將自己的妝盒遞給韓翃,含淚訣別,既知有情人難成眷屬,只能做最後的訣別。
這個霸佔柳氏的藩將名叫沙吒利,勢力很大,韓翃也是無奈。正好趕上大家在酒樓聚會,雖然韓翃很傷心,但還是出席了,這件事被年輕的虞候許俊知道了,他最是喜歡行俠仗義,打抱不平的,十分願意為韓翃出力。於是當時許俊就趁著沙吒利離家之時,拿著韓翃的信交給柳氏。然後,帶著柳氏騎上快馬,把柳氏送到韓翃面前,終於讓兩個有情人相見了。
許俊奪人雖然快意恩仇,但沙吒利畢竟位高權重,很難小覷。但是最後在代宗皇帝的出面幹預下,將這件事擺平了。最後的結果是賜給沙吒利兩百萬錢以作安撫,並專門下了詔書,明確將柳氏判還給了韓翃。這首詩引發的愛情故事很悽美動人,雖然中間充滿了曲折,但是最後的結果是歡喜的。韓翃和他的《章臺柳》,柳氏和她的《楊柳枝》,兩首詩,一段故事。
韓翃重情重義,沒有始亂終棄,即使是柳氏被人霸佔之後,仍舊不離不棄,這樣的男人在古代十分少見和難得。而柳氏也是一位奇女子,她敢於為了自己的愛情而付出,她既然看準了韓翃就矢志不渝,忠貞不二,雖然遭遇不幸,仍然堅守,即使收到了韓翃的來信,也能平靜而理智的看待現實,這一點真是令人嘆服。最終兩個有情人衝破層層阻礙,相伴終生,這種對愛情的執著和忠貞,都令這首詩具有更多意義。
當然在這個故事中的義士許俊最值得尊重,他有膽有識,敢於伸張正義,韓翃和柳氏的重逢他的功勞最大。如果沒有他,恐怕韓翃也只能將悲傷留在心裡,最終鬱鬱而終了。人性的善良與美好,總是有極大的能量,他能將醜惡變為美麗,他能令世界從陰暗變為光明,只有相信人性的力量,才能在陰暗的環境裡不失希望,才能勇往直前,走向光明的未來。你喜歡這首詩和這個故事嗎?歡迎留言、收藏、分享,喜歡就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