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地經濟」助推銅川經濟新飛躍

2020-12-24 銅川市人民政府

「六穩」「六保」探民生㉒

「飛地經濟」助推銅川經濟新飛躍

來源:銅川日報 發布時間:2020-10-22 09:35 閱讀:人 字體大小: 大 中 小 列印    保存 收藏

  「面對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團隊自主研發出了防疫機器人。目前在學校、賓館等已經開展過小規模的試運營工作。我相信在『飛地經濟』政策的支持下,公司的發展會大有前景。」近日,在銅川(西安)029Cu孵化器內,銅川市初創科技企業——陝西蟻創匯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澤宇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公司雖然成立才兩個多月,但團隊已擁有十餘項國家專利,並在今年各類中省雙創大賽中收穫了14個獎項。公司對「飛地經濟」這一合作機制高度認同,入園熱情很高,經過銅川(西安)029Cu孵化器牽線搭橋,雙方成功「聯姻」。
  與幹勁十足的陝西蟻創匯能科技有限公司一樣,入駐銅川(西安)029Cu孵化器的其他初創企業,每一天也都在承載並記錄著創業者與創業團隊愈發自如的「追夢工程」。
  「飛地經濟」是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通過跨空間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兩地資源互補、經濟協調發展的一種區域經濟合作模式。古有借雞生蛋,今有借地興業。巧借西安市的一塊地,2019年9月,銅川(西安)029Cu孵化器在西安市西北工業大學大學科技園開園。以「空間+服務+園區」的全新模式,扶持初創企業發展,助力地方產業轉型升級。藉助「飛地」孵化器形成銅川與西安雙城資源互動、產業對接的良性循環。該「飛地」將重點培育和孵化數字經濟、航空航天等科技領域的團隊和初創企業,為入駐團隊提供專業空間、優質服務、政府資源、對接資本市場等「一站式」生態體系。
  為何要狠抓「飛地經濟」?銅川地處中國地理版圖幾何中心,是能源建材基地、歷史文化名城、西北革命搖籃、生態宜居家園、投資興業高地。銅川區位條件優越,交通快捷便利,已融入西安半小時經濟圈。當前我市正處在加快轉型發展的關鍵期,高質量發展是抓經濟工作的大前提、大邏輯。從「各炒自家菜」到「共辦一桌席」。近年來,我市圍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主題,支持「飛地經濟」發展,將「飛地經濟」作為招商引資的「新高地」。依據產業布局和園區建設規劃,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建立初創型科技企業「飛地」園區,創新「飛地經濟」合作機制,提升市場化運作水平,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贏發展。
  一頭連著西安,一頭連著銅川;一邊是人才和資源的高度聚合,一邊是數字經濟發展的良好前景。通過在西安市「借地、借人、借科技」,建設「飛地園區」,助力銅川經濟發展,「飛地」效果逐步彰顯。經過一年的發展,該「飛地」先後吸引17家優質企業入駐發展,目前有3家企業業務發展良好,陸續產生流水和稅收;兩家企業分別獲得了200萬元的投資和國家級的創新創業大賽一、二等獎的榮譽。
  「選擇『飛地經濟』模式,終極目標是實現『共贏』。從開園到運營,『一站式』的『項目管家』服務,讓許多企業切實感受到銅川的優質營商環境。」銅川數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飛入地」與「飛出地」的攜手合作,不僅體現在雙方滿滿的誠意、對「飛地經濟」發展的充分信心,更體現在兩個地區優勢資源互補、產業錯位發展的巨大潛力。面對西安市幾個開發區一次性補貼30萬元開辦費的「誘惑」,這些企業毅然決定繼續留在「飛地」發展壯大。「『飛地』建設不僅是兩地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的『驅動器』,也是增進兩地友誼的『連心橋』。通過『飛地』建設,西安方面留住了稅源,銅川拓展了稅源,企業破解了用地、用工成本高等問題,在有限的『飛地』能夠有無限的發展。未來,我們努力推動自身建設,把『飛地』打造成為吸引人才的『橋頭堡』、產業發展的『朋友圈』、對外宣傳的『新窗口』、產業要素資源導入的『交通站』,助力西安市『騰籠換鳥』產業升級,承接城市群核心區『資源溢出』,支撐帶動關中城市群數字經濟更強有力的協同發展。」
  牆內開花牆外香。「飛地」園區帶來「飛地」經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區域之間優惠政策比拼和惡性競爭,實現資源互補、互惠共生。隨著「飛地經濟」不斷推進,全市各地的視野也越發開闊。據統計,目前,我市三個飛地園區推進順利。其中,銅川西工大029cu飛地園區入駐科創企業(項目)17個,有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軟體著作權兩項,按目前發展情況,在我市營商服務持續跟進的情況下,預期一年內現有企業銷售收入將實現5億元至10億元增加值;王益區(杭州)飛地園區共註冊各類企業928戶,實現銷售收入10.8億元,納稅2660萬元;耀州區(上海)飛地園區入駐市場主體5776戶,實現交易額(產值)5.63億元。
  如今銅川(西安)029Cu孵化器已經開園一年了,一年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而以發展眼光來看,現在還處於蹣跚學步期,健步如飛尚需時日,但這種「飛地經濟」模式值得期許、值得推廣。(記者:李由)
網絡編輯:李怡莎
信息審核:李怡莎

相關焦點

  • 通川區: 「飛地經濟」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通過近4個月的努力,中關村(達州·通川)飛地孵化中心完成了總面積1000平方米的孵化基地建設,成立了北京飛地孵化工作小組,促成了「北京飛地孵化器」與「通川本地加速器」的有效銜接。同時,通川區還成立了「融入東西部大循環—通川(上海)協同新示範中心」(簡稱示範中心)。「飛地經濟」的完美互補和錯位發展,解決了瓶頸制約,有助於提升兩地優勢產業的發展空間。
  • 安康:飛地經濟讓經濟「飛」起來
    如何處理好經濟開發和生態保護二者之間的關係,是安康實現高質量發展之路上的必答題。飛地經濟,應運而生。打破區劃,限制開發下的破題之道想要深入理解安康的飛地經濟,僅僅去飛地經濟園區蹲點採訪是遠遠不夠的。恆紫飛地經濟循環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詹金泉說:「如果沒有『生態飛地』的創新思路,紫陽的循環產業發展首先面臨的就是難解的尷尬局面。如果為了經濟發展去開山、填河取地,對於生態的破壞根本無法衡量,還要拿出每畝高達20萬元的平整土地成本。」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寧陝、鎮坪、嵐皋3個縣。現實困境倒逼出破解之道。從2013年起,安康市開始探索飛地經濟發展模式。
  • 長三角論壇 | 「飛地經濟」助力長三角深度融合
    目前,作為跨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形態和平臺載體,「飛地經濟」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長三角地區眾多城市加快「飛地」布局,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創新和產業合作走向深度融合。其次,異地系統整合打造產業集群新優勢。比如,安徽宣城·蕭山新塘羽絨產業園就是長三角「產業飛地」的成功案例,2019年羽絨園一期19個工業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實現銷售60億元,安徽宣城正在成為新「羽都」。再次,通過高水平產城運營平臺輸出建設標準和體系,打造高能級「飛地」。
  • 湖州數字經濟「飛地」示範基地建設領跑全省
    記者從湖州市經信局獲悉,省經信廳日前公布第一批省級數字經濟「飛地」示範基地名單,該市共有7個「飛地」入選,數量約佔全省1/4,位列全省第一位。近年來湖州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通過科技、人才、創新「陣地」前移,加大與上海、杭州等地的產業合作,在數字經濟「飛地」基地建設上成效顯著。 圖片來源於網絡為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聚焦數字經濟等重點產業的補鏈、強鏈、延鏈,湖州市重點在上海等地設立一批「飛地」,強化「飛地」對精準招商系統賦能作用。
  •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烏魯木齊「飛地經濟」蓄勢起飛(圖)
    、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招商服務局副局長安翔:今後,招商引資將在「飛地經濟」模式和「飛地園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出臺相應的配套政策,藉助企業以商招商、以產招商、以會招商,把「飛地經濟」模式與高新區(新市區)的優勢產業更好地結合起來,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經濟新動能。
  • 這個會,把「飛地經濟」說透了
    (來源:百度百科)遼寧飛地經濟發展怎麼樣?2018年開始,省委、省政府把「飛地經濟」作為推進縣域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重點推進。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籤約落地飛地項目1200餘個,籤約總投資1900多億元。全省飛地經濟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
  • 瀋陽市出臺政策支持發展「飛地經濟」
    原標題:瀋陽市出臺政策支持發展「飛地經濟」  遼中、新民、康平、法庫建「飛地經濟」園區  連續3年設2億元市「飛地經濟」以獎代補資金  日前,瀋陽市政府對外公布了全市關於支持「飛地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持各區、縣(市)共建「飛地經濟」園區,強化區域間合理分工、優勢互補,構建相互支撐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 安溪「飛地經濟」結碩果
    金秋時節,走進位於安溪官橋鎮的思明園、湖裡園飛地經濟園區,只見施工人員搶抓時機,忙碌裝箱,貨櫃貨車來回穿梭,一派生機勃勃的繁忙景象……  近年來,安溪縣通過騰籠換鳥,吸引廈門產業項目轉移,建立安溪思明園、湖裡園等飛地經濟園區,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也加速自身產業升級,促進了產城融合。
  • 把銅川新區打造成實力強環境美市民幸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三秦都市報記者在會上獲悉,2019年,銅川新區將以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為抓手,圍繞「一區兩園」建設,著力打造大健康、裝備製造、新材料、高科技和城市經濟「五大產業集群」,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汙染防治、風險防範、鄉村振興和優化營商環境「五大重點戰役」,做好民生工程,打造實力強、環境美、市民幸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港口區:「飛地經濟」發展新模式 助力群眾走...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港口區:「飛地經濟」發展新模式 助力群眾走上脫貧致富路 2020-08-13 17:5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太白縣·眉縣共建飛地經濟產業園合作籤約儀式成功舉行
    7月28日,太白縣·眉縣「飛地經濟」產業園合作籤約儀式在寶雞海棠酒店舉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馬秉寅、市委副書記吳鐵為園區揭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榮賢講話,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景耀平、市政協副主席王虎賢出席。
  • 「飛地經濟」難起飛 曹妃甸填海造出8個澳門
    每經記者  李澤民  發自河北唐山 編者按     「飛地經濟」這種區域間合作的新型經濟模式,如今在各地日漸勃興。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趕赴曹妃甸,現場調查當地「飛地經濟」的進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 好租曉樓深度專題《產業遷移橋頭堡——飛地經濟研究》
    ,作為平衡地區間經濟發展、緩解城市建設用地短缺、推進城市功能轉型的重要抓手,經濟飛地、產業飛地模式在我國全面鋪開。本期曉樓推出《產業遷移橋頭堡——飛地經濟研究》專題,與大家共同分享。,飛入地和飛出地經濟發展水平近似,但各自的資源稟賦能夠形成很好的優勢互補,通過「飛地經濟」的發展能夠達到雙贏,如蘇通(蘇州—南通)科技產業園;三是產業遷移,飛入地主要承接飛出地的產業轉移,由於飛出地城市功能變更,產業結構調整,必然有一部分產業需要外遷,此時由飛地接納部分產業功能,如雄安新區。
  • 濟南創新谷:飛地飛毯飛躍的非凡生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朱貴銀 通訊員 顧奇峰濟南創新谷是高新區的一塊飛地,深入長清,從地圖上看這片土地的形狀很像一塊地毯,讓人想起了童話故事中的「阿里巴巴」、「芝麻開門」「阿拉丁神燈」,還有人見人愛的魔法飛毯,「很多城市建設專家都稱這塊地方為『高新飛毯』,高新區的飛地飛毯!」專家給出了最形象的比喻。
  • 磐儀科招|園區招商新的動向,「飛地經濟」迎來2.0
    「飛地經濟」的表現形式即是共建開發區(園區),牽涉到遷出和遷入地政府、企業等多方利益主體,形成的動力在於實現了各方利益的共贏。國內最早實踐「飛地經濟」的是江蘇蘇州,當時作為中國政府與新加坡合作共建的成功經驗,所以蘇州工業園區也成為了新加坡的「飛地」,也開創了「飛地經濟」這一模式。兩家獨立的園區打破行政區劃的限制,實行跨空間的經驗開發與行政管理,共同促進發展。利用資源優勢,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園區,與其他地區的園區合作,成為「飛地型」園區。
  • 安康高新區飛地經濟產業園厲害了
    8月4日下午,由陝西省委網信辦主辦,群眾新聞網、群眾客戶端承辦,人民網、新華網、西部網、陝西網等22家媒體參加的「牢記諄諄囑託 奮力追趕超越」網絡主題活動(陝南線)第二站來到了陝西建工第十二建設集團承建的安康高新區飛地經濟產業園。
  • 新時代新祁連新發展系列報導:強化「四種經濟形態」建設特色經濟...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從「高度」、「深度」、「維度」、「廣度」四維度展現祁連各族黨員幹部群眾團結一心,攜手繪就的新畫卷,祁連縣人代會政府工作報告在曬出一系列成績和榮譽的同時,以「四個維度」厚植高質量發展優勢,確定了新一年的奮鬥目標和任務。
  • 鹽城大豐迎來高鐵時代 加速打造長三角「飛地經濟」發展樣本
    鹽通高鐵建成通車,大豐全面邁入「高鐵時代」 單培泉 攝深化合作,打造「飛地經濟」發展樣本相信去黃山旅遊的朋友都有過這樣的體驗,途經北黃山時,打開手機定位顯示當前處在上海市,這就是所謂的飛地。在鹽城大豐,也有一塊上海的飛地,而且是上海最大的飛地。這塊飛地要從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開始說起,當年共計10萬上海知青陸續進駐位於大豐的上海農場,在灘涂溼地上參與圍墾和沿海開發,大豐也因此以「上海飛地」的身份被人們熟知。目前,大豐憑藉境內307平方公裡的上海市屬農場轄區,成為上海優質主副食品的供應基地。長年為上海市民供應著糧油、蔬菜、米麵等優質農副產品。
  • 經濟總量不斷飛躍 中國書寫世界奇蹟
    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記者孫韶華 班娟娟)《經濟參考報》9月2日刊發題為《 經濟總量不斷飛躍 中國書寫世界奇蹟》的報導。文章稱,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窮二白,經濟總量不到500億元,到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90萬億,中國經濟不斷飛躍跨上新臺階,近40年平均增速達到9.5%,實現了由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成長為世界第一工業製造大國的歷史性轉變,用幾十年的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書寫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蹟。
  • 【悅讀王益】 我愛你,銅川
    經過銅川人的不斷努力與砥礪奮進,銅川新的經濟開發區已蔚然成為銅川的前沿陣地,這裡樓房林立、寬闊的馬路四通八達,航天城正在建設當中,銅川數字經濟產業園(信息軟體產業園)等眾多單位立於創業園地,紅色照金、香山、藥王山、秦人村落、耀瓷小鎮、玉華宮、福地湖等地已開闢了紅色旅遊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