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垠高原,遼闊滇海,絢麗雲海,多彩文化,瑰麗的雲南蘊含獨特的藝術氣韻猶如璀璨星辰。
而雲南西部,大理,在這一片藝術的璀璨星辰中顯得格外耀眼。
「蒼山洱海旁,你在我身邊」。
腦海中每每響起《我會想起你》的旋律,關於大理所有美好的風景便一一浮現在眼前。
清透的洱海,巍峨的蒼山,時光斑駁的古城,神聖的雞足山,歷史韻味極強的崇聖寺三塔.....在外地遊客乃至本地人的心中,大理的地標很多。而大理的地標之美,三言兩語也道不清。
現在,大理又多了一個坐落在蒼山洱海間的超美藝術地標,一個自帶「地標光環」和「顏值擔當」氣息的建築——楊麗萍大劇院,即將面向公眾開放。
據悉,楊麗萍大劇院建築概念來源於「水印蒼山」,融於自然、渾然天成,洱海護著蒼山,蒼山映著洱海,由當代中國美術館及文化建築設計領域影響最大的建築大師朱鉳傾力設計,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擔任劇目藝術總監。
建築輕柔漂浮的屋頂宛若蒼山映於洱海的倒影,呼應著周圍連綿的地形,將人工建築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交織的網格狀造型構成巨大的樹冠狀建築,它的內部即是表演廣場。設計中有意地結合了當地的地形和氣候,使高原地區特有的充足的陽光,能透過劇場前廳巨大的斜屋頂造型照射下來。
此外,劇院的建築設計還繼承了中國傳統的陰陽學說。在水平緯度,戶外劇場為陽,室內劇院為陰,劇場巨大的滑門打開時,位於戶外劇場和室內劇場之間的「空」,成為整組建築的中心、活動的中心、表演的中心。在垂直緯度,簡單、剛柔相間的屋頂似陰陽的界面,塑造了陰陽互補、虛實相生的空間經驗,強烈反應了大理本地人的生活方式,體現了中國園林的「可遊」之妙。
夜晚大概是楊麗萍劇院最有魅力的時刻。星空下,流動的燈光,動人的旋律,劇院建築仿佛擁有了靈魂。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在夜晚,點亮屋頂燈光,能看到光從屋頂的縫隙中照下來,影子參差不齊,雜亂紛呈,宛如樹影斑駁,有身處大自然之美。
每當暮色降臨,整座劇院亮起璀璨燈光,像無數顆小星星,閃耀著大理的夜空,也帶來一場時光交錯的夢幻盛宴。
今天到達楊麗萍大劇院的時候,9月29日即將在大理進行首演的民族音樂劇《阿鵬找金花》正在排練中,該劇由楊麗萍領銜主導。而作為大理白族人,這也是她第一次涉足白族題材的音樂劇,
何為民族音樂劇?
按照楊麗萍的話說:「因為這真的是屬於我們民族的音樂、舞蹈、民族風情,你讓一個唱歌劇的演員來還真唱不出我們白族山歌的感覺來,你讓一個沒有在大理喝過酒的人還真演不出那種「家家扶得醉人歸」的感覺來。」
據了解,《阿鵬找金花》主要講述了阿鵬與金花暗生情愫心照不宣,阿黑卻苦戀金花從中作梗,美麗善良的銀花姑娘又對淳樸的阿黑愛而不得,最終以阿鵬和金花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
整個劇目充斥著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如白族三弦、白族調、白族婚俗儀式等。同時,大理另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澗彝族跳菜,也將在劇目中亮相,為觀眾帶來一場大理民族文化藝術的盛宴。
楊麗萍說,「我們的歷史和民族真的是兩座巨大的寶庫,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真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無論是「萬物有靈」、「師法自然」還是「天人合一」,都凝聚了這片土地上祖祖輩輩的先民們的智慧,這些智慧,這些審美,這些哲思,放在今天依然毫不過時,而且,還能給予全世界以不同的思考角度。我想這就是文化的自信,我在創作這個戲的過程中依然會驚嘆於這片土地上的一首民歌,一段舞步,甚至是一花一草,一款繡片,一個表情……大理、雲南、乃至中國,蘊藏了幾千年的文明、習俗、人文、情感,真的是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雲南這片土壤,所存蓄的藝術能量和靈感是無窮的。
往日提起大理,總是讓人想到「風花雪月」,現在,大理除了美好的風景,還有了屬於自己的大劇院,還有了屬於自己的音樂劇,有了把自己的藝術文化和格調走向世界的底氣和勇氣。
隨著楊麗萍大劇院的開放,隨著《阿鵬找金花》順利開演,藝術視野下的大理,必將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