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香雲·傳承與創新」論壇在青舉辦,專家學者群星匯聚

2020-12-15 全球紡織網

「非遺香雲·傳承與創新」論壇在青舉辦,專家學者群星匯聚

2018-09-26 11:00:48 來源:中國紡織報

27日上午,「非遺香雲·傳承與創新」研討會在青舉辦。中國著名時裝評論專家、武漢紡織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江西服裝學院客座教授毛立輝主持了研討會。作為國家藝術基金傳播推廣資助項目,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金憓教授主導香雲紗非物質文化科研成果,先後在廣州、北京等地舉辦全國推廣活動,引起了業界的好評。金憓教授和她的團隊深入研究獨具嶺南地方特色的香雲紗服飾,及其與環境、自然界的關係以及在歷史條件下不斷變化的技術創新,是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再生,從而積累了文化多樣性,激發了人類的創造力。中國設計力量很強大,專家、學者、教育工作者為設計事業做了很多貢獻,從不同的角度對產品設計師做出啟示,怎樣把傳統文化時尚化,結合現代生活節奏和消費的需求,更好地推廣。結合巡展中展出的香雲紗歷史文化及面料服飾,專家們發表了意見及建議。

會上,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中國服裝設計金頂獎設計師陳聞表示,國家賦予設計師,發掘傳統民族文化精神的時代重任。香雲紗面料在中國紡織材料中非常獨特,手感柔滑、紋理特殊、正反面顏色不同。自己也以前也使用過香雲紗面料,但只局限於男裝。中國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未被發掘。例如貴州黔東南地區的苗繡,陳聞老師將苗繡元素應用到自己的牛仔系列服飾設計中,收藏了有400多年歷史的苗族服裝、繡片,其工藝複雜令人驚嘆。然而苗繡技藝未能發揚光大,傳承人不斷減少。華南農業大學香雲紗項目的研究將中國豐富的文化遺產發掘出來,沒有放在博物館裡,而是注重傳承推廣。設計上打破桎梏,結合其他現代材料,與時代發展、國際時尚結合起來,適應當今時代的需求。論壇將行業內人士聚集到一起,深入地研究、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傳承,對行業進步、文化保護十分有意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尚化進程,還有待專家、學者、設計師努力探索。

中國服裝設計金頂獎設計師劉薇表示,設計師要堅持設計創新,讓中國時尚推陳出新。中國傳統文化是設計界常設常新、探討不盡的話題。金憓老師以非物質文化遺產香雲紗為主題的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在全國範圍進行巡展推廣,在設計師中堪稱典範;非遺傳統文化作為系列活動走遍全國走出國門,對中國文化、中國設計師而言是一個積極信號。中華五千年的精華源源不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用作為中國的服裝設計師,自小侵染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氛圍中,血脈中流淌著傳統文化,設計時會不自覺地展現出來,自然而然地流露。劉薇老師就在秀場上運用了鏤空雕花、水墨、祥雲紋樣等中國元素。然而怎樣將傳統賦予新的、時尚的意義,用科技、現代、功能性創意等現代手法表現出來,是設計師需要專門研究探索的事。

青島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張崇偉表示,嶺南時尚給齊魯文化創新的啟示。本次展出的香雲紗服飾是嶺南絲織文化的代表,不需熨燙,色牢度好、使用天然植物和礦物染料染色。以前在書本上讀到過,青島本土設計師在旗袍設計上使用過。文化是瑰寶,齊魯文化本身具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容,但沒有形成鮮明的服飾文化符號。山東地區的魯繡魯錦,以前存在於魯南、魯西地區,現在已經從日常生活中消失了,只能在博物館中見到。看到本次香雲紗時尚化巡展深受觸動的同時,也要反思齊魯文化中很多優秀的元素沒有被挖掘出來、沒有發揚光大。作為紡織行業業內人士,將本地文化發揚光大是歷史責任,是美德,要向來自嶺南的設計師、文化工作者學習。

《紡織服裝周刊》雜誌總編輯徐峰表示,項目組在非遺的發展和創新中做出了積極探索,也收穫了豐碩成果。原來對香雲紗原來認識不多,通過現場的活動、展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反應了現在紡織非遺的一個現狀,即社會大眾逐漸體會到紡織非遺的魅力,然而很多項目在感受力上不強。國家級紡織類非遺近百個,近年來國家、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行業也做了很多貢獻,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紡織技藝的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創新設計、成果交流、跨界合作等方面做出探索,取得成績。以金憓老師為代表的優秀設計師,懷著極大熱情、行業情懷、使命感、責任感,不計回報的投入,獨具創新的設計,為發展紡織非遺做出巨大的貢獻。作為行業主流媒體,《紡織服裝周刊》近年來一直關注紡織非遺,推出的「中國紡織服裝」系列報導收到很大反響,說明行業內一直在關注非遺,非遺的地位在不斷提升。《紡織服裝周刊》將持續關注紡織非遺發展,關注在紡織非遺上有情懷、有投入、有成果的專家、學者、行業人士,發揮媒體應有的作用,做出應有的貢獻。

央視宣傳顧問高慧斌提出,目前國內時尚機制不健全,老匠人掌握優秀的技術、技法,但由於時代局限性,沒法走出去,不能了解更廣大的世界的時尚潮流,始終在機械性地重複;年輕設計師大量接受西方文化,沒機會、不願意花時間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其次推廣形式過於單一,大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只是展示,沒有利用好當今社會的新型傳播手段如網際網路、新媒體等,單純的時裝秀已經不足以吸引注意力。第三,文化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非遺推廣可以加強與在校學生的互動,年輕人是未來中國的中流砥柱。金老師的作品特別驚豔,香雲紗從前只在貴族、大戶人家看到,而今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帶領年輕人增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性,這是大家可以一起做的事。

北京電影學院人物造型設計專業江鳳鳴老師表示,通過參加「破繭成蝶」香雲紗時尚化巡展,了解了中國傳統服飾製作中最精誠的製作工藝,發現電影電視作品中的細節表達還差很遠。中國文化遺產傳承人太少,應該將非遺引進學校、地方,應該講香雲紗、刺繡。中國民族文化是世界一流的,藝術來自於民族,民族各有不同文化,例如每種色彩的寓意不同、地、織造技術不一樣。可合力將非遺引入電影電視,展現歷史文化,讓更多人感知、了解、傳承。

影視服裝設計師張珂嘉表示,看到中國的民族文化代表香雲紗重新走進時尚圈,令他深受感動。年輕設計師對時尚有誤解,不了解製作工藝、不了解當地人的生活、不了解文化內涵,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大多流於表面,卻盲目追求國外流行。痛心於文化遺產丟失、工藝失傳。本次展覽將香雲紗的製作工藝、面料展示了出來,同時展出了用表達現在的審美、設計理念的成品服飾,對其他民族文化的推廣是個啟示。侗族、苗族的桐油布色牢度低,不能洗,香雲紗有光澤度有舒適度,今後的設計中可以結合來自幾種不同民族文化的面料,重新設計發揚多民族服裝文化產品。

中國紡織傳播中心主任魏林提出,非遺在紡織服裝行業有很多素材,很大一部分面臨失傳,不收攏就沒了,得先保護起來,掛個呼吸機讓她存活。本次巡展中得到了啟發,香雲紗具有蓬勃生機,是中國獨有、廣東獨有的面料,不僅工藝獨特、原料環保、有市場潛質,本身還隱藏著很多需要逐漸發現、接受、沉下心來欣賞的、別的材料不能呈現的美。香雲紗產業在民國全盛,後因工業化及複雜的政治歷史原因衝擊而面臨失傳。一種材料的拯救發揚、進行傳承、市場推廣前,首先要尊重她,研究她的特性。香雲紗給人的感覺就是復古、淡然、有底蘊;視覺上顏色變化不多,有些年齡層次不適合;體感涼化舒適,其他紡織材料代替不了。要正確定位香雲紗的產品角色,不建議平民化、年輕化,應高檔化;因其體感問題,不適應做秋冬裝,應集中做夏裝。一直以來,影視傳媒對審美、潮流的影響十分巨大,《洪湖赤衛隊》中反面人物南霸天穿著的就是香雲紗,當時的社會氛圍是導致香雲紗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那麼現代影視中正面形象服飾也可以使用香雲紗,為非遺帶來活力。金憓老師帶領的項目組及華南農業大學選擇的切入點非常準,目前非遺紡織服裝類中沒有能夠超過的。希望項目組今後能一如既往地尊重面料,好好研究。


相關焦點

  • 「非遺香雲·傳承與創新」論壇在青舉辦,專家學者群星匯聚
    「非遺香雲·傳承與創新」論壇在青舉辦,專家學者群星匯聚 2018-09-26 11:00:48 來源:中國紡織報
  • 兩岸專家學者共推「非遺」產業化發展
    作為此次論壇的主辦方,福州市社科聯(社科院)黨組書記李輝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福州更是蘊含著豐富的非遺文化。論壇不僅可以引導兩岸青年將非遺文化與文創相結合,還將成為兩岸青年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新抓手,加深兩岸的文化共鳴,共同打造兩岸國學交流和文化創意融合的新平臺。論壇同期還舉辦了兩岸非遺文創精品陳列展。
  • 兩岸專家學者共推「非遺」產業化發展
    中新網福州12月12日電 (林玲)第二屆中華文化與兩岸文創產業融合發展論壇12日在福州舉行,加強兩岸文創產業的溝通和交流,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發展。  作為此次論壇的主辦方,福州市社科聯(社科院)黨組書記李輝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福州更是蘊含著豐富的非遺文化。
  • 探討非遺發展新思路,2020廣東非遺創新發展峰會舉辦
    12 月 1 日,"2020 廣東非遺創新發展峰會 " 在廣州舉辦。大會聚焦探討產業視角下的非遺文化品牌與傳播、非遺創意開發運營、非遺產融對接等熱點話題,吸引社會資本關注非遺創新應用與非遺活化的產業運作,助力非遺文化的傳承保護和產業發展。
  • 第二屆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舉辦
    非遺的創新必須以傳承為基礎,沒有傳承的創新,是沒有根基的;我們也必須堅持守正創新,沒有創新,非遺就沒有生命力。」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徐艦說。非遺如何守正創新?非遺保護工作如何更好地進行?專業人士和普通人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2020年12月11日,第二屆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與會人士圍繞相關問題展開了研討和交流。
  • 第二屆雲南省中醫醫院傳承創新發展論壇在昆舉辦
    9月26日至27日,第二屆全省中醫醫院傳承創新發展論壇暨醫院管理骨幹研習班在昆明舉辦。 本次論壇以「傳承精華 守正創新 特色興院 智慧共享」為主題,旨在貫徹落實《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精神,為全省中醫醫院傳承創新發展,共同推動雲南省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又快又好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
  • 推動漢文化傳承與創新 徐州舉辦首屆漢文化論壇
    論壇圍繞「兩漢文化傳承與發展」為主題,匯集了海內外文化名家、學術領袖、文旅精英等150餘人,深入探討了兩漢文化所蘊含的哲學智慧、人文底蘊和文學藝術成就,為推動世界級漢文化傳承與旅遊目的地建設,強化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 中日非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主題論壇在蚌埠舉辦
    11月18日下午,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世界文化技藝(龍子湖)交流中心成立儀式後,一場以「中日非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為主題的論壇在安徽省蚌埠市「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覽園舉行。本次論壇由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王魯湘主持,中國民俗學會會長葉濤、日本JCI副會長加藤宗兵衛、第三屆中國工匠精神傳承人物獎獲得者張香蘭、中國國家級「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非遺傳承人何滿、日本傳統手工藝匠人清水潤、北京知凡文化有限公司藝術總監於山等嘉賓發表了精彩演講並進行了充分的交流。
  • 業界專家學者齊聚海口 共話錦繡傳承與創新
    「文化周」以「傳承 創新 共創錦繡世界」為主題,開展 「論、秀、展、選」四大板塊活動。作為「文化周」四大板塊活動之一的專題論壇20日在海口舉行,政府領導、專家學者、傳承人、時尚設計師共話「非遺傳承和創新」。當天,「文化周」論壇以專家主題演講和圓桌對話兩個環節進行。
  • 專家學者聚焦非遺教育,共探非遺學科建設之路
    論壇採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國際學者和國內外地學者均通過騰訊會議線上參會。北京師範大學依託北京市「文化遺產與文化傳播」高精尖學科建設項目,聯合珠海校區成立了「北京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研究與發展中心」,積極推動非遺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和人才培育、科研合作,在非遺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等方面都做出了諸多探索。作為教育學專家,陳麗還敏銳提出了當今非遺教育的策略以及非遺學科的交叉性等問題,十分具有啟發性和指導性。
  • 匯聚專家學者 共話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
    12月11日,以「智能互聯 助力大灣區發展」為主題的2020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在廣東深圳召開。論壇通過線上+線下同步直播的形式,聚集國內機器人領域頂尖學者、企業代表,共同探討機器人技術,助力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
  • 第二屆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舉行
    12月11日,第二屆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暨2020年度非遺傳承創新模範人物頒獎典禮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活動現場頒獎嘉賓和獲獎人合影本屆論壇以「人類非遺傳承、創享美好生活」為主題,圍繞崑曲、京劇、中國書法、古琴藝術、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等4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開討論,論壇旨在共建一個協力前行的平臺,讓文化強國戰略落到實處,使得非遺項目成為了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國際名片,對中國文化的傳承傳播和對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 非遺專家:非遺傳承應順勢而變
    非遺如何創新,如何文旅融合?當天,非遺方面的專家學者及非遺工作者匯聚潮州古城,共商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新格局下,非遺傳承也應順勢而變。」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俊華教授認為新發展格局下的非遺保護要服務、融入並促進雙循環,要走活態傳承與創新道路。宋俊華提出,非遺生命力以創新力、傳承力、傳播力為核心。其中,創新力是指傳承者適應環境變化對非遺主動發展的能力。非遺傳承是要原汁原味地傳承嗎?
  • 豐富年節文化,推動年畫創新——2021中國年畫傳承發展大會成功舉辦
    來自全國18個年畫項目保護單位代表、專家學者、年畫傳承人、設計師、相關院校及企業等領導與嘉賓共100餘人參加,共同為2021年畫系列活動拉開序幕。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指出,年畫凝聚了中華民族獨有的歷史智慧、價值和精神,承載著中國人民對平安幸福的祈願和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希望廣大年畫傳承人、專家學者、設計師、企業和新聞媒體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促進年畫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年畫融入現代生活、弘揚當代價值,滿足人民群眾對更高品質、更高品味、更美好生活的追求,為年畫的發展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 2020廣東非遺創新發展峰會成功舉辦!
    12月1日,廣東省旅遊協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聯合第四屆文創產業大會·天河峰會組委會、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共同主辦,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承辦,中國光大銀行廣州分行協辦的「2020廣東非遺創新發展峰會」在廣州圖書館圓滿舉辦。
  • 越青堂走進中國(上虞)越窯青瓷文化傳承與創新主題論壇
    12月15日,第四屆「CHINA·中國」(上虞)陶瓷藝術設計大展暨青瓷之源—中國(上虞)·越窯青瓷文化傳承與創新主題論壇在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喜來登酒店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師、專家、學者和各大窯系所在地的政府代表,濟濟一堂,匯聚曹娥江畔,共商越窯的歷史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之路。
  • 第七屆國際青年學者「雲」論壇分論壇舉辦
    【動醫學院】第七屆國際青年學者「雲」論壇動醫學院分論壇舉辦 為搭建優秀青年學者與學院深入交流平臺,進一步增進友誼、促進交流、加強合作,吸引優秀青年學者來院發展,第七屆國際青年學者「雲」論壇動醫學院分論壇於11月27日舉辦,華盛頓州立大學成德博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程祥博士、美國馬裡蘭大學劉功關博士、美國德克薩斯生物醫學研究所葉承金博士
  • 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活動舉辦
    今日下午,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活動將在朱紫坊、上下杭、永泰同安鎮愛荊莊、連江丹陽鎮三落厝和馬尾等5個場地舉辦專題論壇,主題分別是「歷史·文脈」古厝保護與利用、「保護·傳承」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復興、「記憶·鄉愁」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延續·新生」傳統聚落保護與活化、「留存·弘揚
  • 2020廣東非遺創新發展峰會舉辦 省級非遺傳播與發展工作站授牌
    去年我們在此舉辦了「資本助力非遺產業發展」論壇活動,對非遺的產業化發展進行初步探討和嘗試。今年3月,在廣東省文旅廳的指導、支持下,廣東省旅遊協會和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牽頭成立了廣東省旅遊協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並在非遺領域開展了創新性調研,做了很多嘗試。南方文交所榮幸獲評廣東省非遺傳播與發展工作站。未來專委會和南方文交所會持續關注、努力推動廣東非遺創新發展。」
  • 「一帶一路」非遺文化傳承與創新論壇在穗舉行
    活動期間舉行了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教學實習基地籤約儀式(央廣網發 通訊員葛青青 供圖)  央廣網廣州10月20日消息(記者何偉奇 通訊員葛青青 吳奕渠)10月19日,「一帶一路」非遺文化傳承與創新論壇在廣州市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