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宜都市六種模式破解農村小型水利設施管護難題
近年來,湖北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按照水利部、財政部《關於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農村小型水利設施管護機制改革的意見》,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大膽創新,對管護模式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實踐,成效顯著。
-
湖北宜昌:2019年「百佳農民」名單出爐,觀看民俗表演、趣味比賽
【攝影記者:陳波報導】今天:9月21日上午,宜昌市「共譜農民豐收曲,同築鄉村振興夢」農民豐收節活動,在枝江市東方年華花谷廣場舉行。欣賞豐收創意、觀看民俗表演,體驗農事、勞動競賽、趣味比賽、品鑑農特產品。
-
400尾長江鱘從宜昌到宜賓放流 相關部門將全程跟蹤
長江鱘放流活動吸引大量市民以及環保志願者參與 楚天都市報3月3日訊(記者陳俊 通訊員朱燦義 秦青)400尾寄養在宜都市紅花套大溪生態鱘魚谷的長江鱘,3月1日上午裝車啟程向著宜都位於長江清江交匯之處,是清江鱘魚的主產區,水質環境優越,非常適合鱘魚生長,大溪生態鱘魚谷背靠大溪水庫,是宜都市清江鱘魚上岸的重要養殖基地。為保護長江特有物種,2017年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在宜都大溪生態鱘魚谷寄養了800餘尾來自宜賓的達氏鱘幼鱘,選擇適當時機再運回宜賓進行增值放流。
-
湖北宜都市航拍圖片1 2020.06.19
宜都市位於湖北省西南部,江漢平原西部,長江與清江環抱,巴楚文化交融,素有"楚蜀咽喉"、"三峽門城"、"鄂西門戶"美譽。宜都市位於湖北省西南部,江漢平原西部,長江與清江環抱,巴楚文化交融,素有"楚蜀咽喉"、"三峽門城"、"鄂西門戶"美譽。
-
宜都市8萬農民喜領水權證 8000多口堰塘有了「主人」
宜都農民喜領水權證。記者曹霓 攝記者曹霓 攝 荊楚網消息(記者曹霓 通訊員陳登良 吳瀚)4月20號,宜都市8萬農民領取水權證,這意味著該市8000多口堰塘有了真正意義上的主人。 在當天的水權證頒發儀式上,五眼泉鎮雞頭山村的村民胡耀清從宜都市委書記羅聯峰的手中接過了《宜都市農村集體水權水資源使用權證》,激動不已。
-
三峽基地發展聯合預中標湖北宜都市「兩江一河」區域綜合...
12月22日,中國水網從E20環境平臺標訊採集系統E標通獲悉,三峽基地發展有限公司(聯合體成員: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湖北三峽生態建設有限公司、長江三峽水電工程有限公司)聯合預中標湖北省宜都市「兩江一河」區域綜合治理PPP項目
-
變大養蝦為養大蝦
「小龍蝦養殖行業群雄紛爭,核心競爭力是養大蝦。」在全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專題培訓班上,省農業發展中心主任黃國雄表示,明年湖北省水產業要重點抓「七錢蝦工程」和「稻-蝦-土憨巴」綜合種養模式推廣,推進大養蝦向養大蝦轉變,力爭每畝增收1000元。
-
湖北省 十堰市 房縣 神農峽巖屋溝風景區
神農峽巖屋溝風景區位於湖北省十堰市房縣野人谷自然保護區,毗鄰神農架與大巴山,屬巖屋溝峽谷。景區以唐宋貴族雅士山水遊憩為主導模式,以神農時代為山水文化背景,以詩經、野人為文化特色點綴,將當地獨有文化與現代旅遊創意相融合,景區以山水休閒、唐風楚韻為特色,致力於打造自然山水林園、山水休閒型創意景區。
-
湖北宜都市五個值得一去的旅遊景區,喜歡的不要錯過了
宜都:湖北省直轄、宜昌市代管縣級市,位於鄂西南長江中遊南岸,區域總面積1357平方千米。宜都素有「楚蜀咽喉」、「三峽門城」、「鄂西門戶」之稱,是國家園林城市,著名的景點有天龍灣風景區、奧陶紀石林景區、宋山森林公園、三峽九鳳谷、古潮音洞度假山寨等。喜歡的不要錯過了,一定去看看。
-
三峽門城宜都市,長江遇見清江,湖北省由劉備命名的城市
她是湖北省38個山區縣市之一,這裡上鎖巴楚、下引江漢,素有楚蜀咽喉、三峽門城、鄂西門戶之稱。她是一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東漢建安十五年(210)劉備設在此設郡,取宜於建都之意命名;章武元年(221)七月至二年(222)八月蜀漢對東吳發動戰役,陸遜率軍應戰,相持七八個月後,在夷陵一帶大敗蜀漢軍,因名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是古地名,在今宜都市北),宜都市是其主戰場之一;她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也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
-
【周磯管理區】湖北省第一屆農民釣蝦比賽暨潛江市慶祝2020中國...
【周磯管理區】湖北省第一屆農民釣蝦比賽暨潛江市慶祝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在周磯管理區舉辦 2020-09-24 15: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宜都市新圖書館徽標等你來設計
發揮你的才能,趕緊來投稿吧~ 宜都市圖書館簡介 宜都市圖書館創辦於1976年,是宜都市人民政府開辦的公共圖書館,自2011年12月起實行免費開放服務,現有館藏圖書約16萬冊,持證讀者1萬5千餘人。
-
鱘鰉魚10多萬元一條,藥用價值大,能防癌抗癌,難怪農民專門養殖
鱘鰉魚主要分布於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下遊,嫩江等水域,學名達氏鰉。在當地,許多農民專門養殖鱘鰉魚。據悉,整個鴨綠江養殖的鱘鰉魚產值預估上億,但因為每條鱘鰉魚的生長年份不同,體重不一樣,賣價自然不一樣,但鴨綠江的養魚人說,一般的話,一條100斤的雌性鱘鰉魚能產卵13到15斤,這些卵就用來做成價格昂貴的魚子醬,再加上賣魚肉,最終,這條魚的價值在12萬元以上。
-
長江邊現罕見長江鱘?其實是天朝淡水第一魚,原本住在黑龍江!
不少媒體報導直接將這條大魚稱是極其罕見的長江鱘,標題為「重慶江邊現罕見長江鱘」。但根據江津區漁政站和西南大學魚類專家種類識別,這條大魚其實是達氏鰉(你說尷尬不尷尬?)。而且這是達氏鰉今年第二次出現在長江流域,今年年初也有垂釣愛好者釣起了一條達氏鰉並放生。
-
湖北省:特殊之年書寫水產大省的特殊答卷
「疫情後,想養一些抗病耐運輸的品種,未來哪些魚行情好?」5月12日,武漢解封1個月零4天,省農業發展中心舉辦「湖北省漁業科技超市走進荊州沙市區」活動,由「魚院士」桂建芳領銜數十位水產專家,來到魚塘邊,現場一對一解答漁民養殖難題,送上水產養殖技術資料。由省農業發展中心推出的「湖北省漁業科技超市(雲上漁)」,打造了覆蓋漁業全產業鏈的科技雲服務新體系。
-
淡水珍珠養殖亟待向綠色發展轉型
淡水珍珠養殖亟待向綠色發展轉型2020-04-01 11:3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農民日報 產量連續35年居世界首位,面臨競爭力差、環保禁養等問題 淡水珍珠養殖亟待向綠色發展轉型 業界建議:加強政策引導&
-
2019年湖北省農村實用人才資助暨創業創新項目大賽總決賽投票活動...
2018年回歸田園生活,成立養種結合的十堰捉馬山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親朋好友參與農業創業。 8、龔燕 從事糧油產業,帶領社員發展土地託管,推廣油稻種植模式。以磚橋村為中心,帶動周邊四村二千多農戶,託管面積一萬多畝,發展油菜種植3000餘畝,帶動52戶貧困戶脫貧。2016年獲得「優秀村幹部」;松滋「樂鄉楷模」候選人;全國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湖北省首屆農業經理人優秀學員;長江大學農民職業培訓優秀學員。 11、揭正三
-
鱔鰍產業成為湖北省漁業第三個「百億元」產業
戰略,著力調整養殖結構,努力提升漁業特色養殖比重,通過加強人工繁育技術研發、標準化示範基地創建、高效養殖技術模式推廣、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精品名牌打造等措施,推動黃鱔、泥鰍產業健康發展。    養殖:生產技術和養殖規模領先全國行業    近年來,湖北省通過農業全產業鏈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漁業科技下鄉等活動,大力總結推廣黃鱔、泥鰍高效養殖技術模式,研發的「二年段網箱養鱔」技術每畝可產黃鱔1800公斤左右,而利用冷浸田、拋荒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