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三五 11:30按時推送
月亮和六便士
「為什麼叫『月亮先生』?」
「月亮和六便士」
我曾看過一篇外國人吐槽中國人起英文名的文章,大致是說,因為文化的差異,中國人起的英文名總是在老外面前鬧笑話。我也確實認識不少 Summer,Cherry、Seven,尤其當我看到「Mr. Moon」這名字……
為了證實這種猜想,在結束訪問之後,我提出了疑問。結果,觸不及防,有了文章開頭的「打臉」。
月亮先生是一位旅行作家,曾在旅遊雜誌工作了近10年,從編輯一路做到執行主編。
他寫了一本名叫《偏偏是旅人》的旅行隨筆集,集合了他「職業旅人」途中十幾年來的遇見和離別、數十萬公裡飛行串起的足跡和遭遇。
在聯繫他接受採訪的時候,就覺得這人會是個「無病呻吟」的文藝青年,我甚至預測到會和他無話可說。
我給他發去了採訪提綱,他爽快地答應了,我卻久久沒有收到回復。直到前些日子,他剛完成了「重走滇藏線」的旅行,「不好意思,高原剛下來,有點醉氧。」
這次旅行,他第一次嘗試了高原徒步,在4200米海拔的來古村走了7㎞,沒有高原反應。
他說,「每次旅行都是和自己的一次拉扯和較量,這次算是贏了自己」。
可能擁有職業旅人的思維模式,他善於挖掘旅途中細微的瑣事,對於大多數遊客來說,這些事情甚至不值一提,太微不足道,你若不留心,也就在眼前過去了。
可是在月亮先生眼裡,在他筆下,每一絲細節,都將當地獨特的風土人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試問,哪個遊客會在清邁文華東方酒店與一個打理花田的工作人員興致勃勃地聊上半天。
在澳門老字號「莫義記」買榴槤雪糕,問了一個「不合適」的問題被老闆的回答噎住。
在京都的「錦市場」角落,和一對賣傳統畫扇的日本夫婦聊天,觀察他們如何把挑好的物件一件件地分別包好,他形容那過程簡直是創作。
在南極旅行,感悟最深的不是風景如何壯美,天氣如何冰冷極寒,而是將整個南極大陸的溫度都停在了一隻落單的企鵝身上……
▲京都的「錦」市場角落裡,Michiko Kobayashi夫婦聯合了京都的9位畫師,堅持著手工繪製傳統畫扇。落單的企鵝
在南極的捕鯨人灣,月亮先生碰到了一隻「落單的企鵝」,企鵝也許受了傷,只能在淺水灘裡拍水,一隻賊鷗似乎已經預見了結局,在一旁靜靜等候……
「一般來說,企鵝落單,是很難再生存下去的。但是看到那隻企鵝身上應該有傷,它的羽毛特別凌亂,完全不是我們平常看到的企鵝那種乾淨整潔的狀態。它自己站在海岸上,不知道要往哪裡去。那種狀態,很可憐。」
他當時和科考隊的隊員們一直討論,是不是應該去救這隻企鵝,「比如說給它治傷,幫它找到族群之類的,但在南極,對於科考來說,這個行為是完全被禁止的。」
領隊提醒他,「訪客之道,在於讓主人自己面對命運」。
「人在很多時候,不能全憑自己的感情衝動來做事。我心裡很難受,但是,有一些規則,即使你很難受,你也要去遵循它。」
這是月亮先生的南極之行看到的最後一隻企鵝。與在動物園中看到的完全不同,在南極,人們看到的是《帝企鵝日記》鏡頭裡的小可愛們在殘酷的大自然中艱難求生。
「這是蠻震撼的,在南極科考,嗯,不僅在南極吧,在世界任何地方科考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不打破大自然物競天擇的規律。」月亮先生說,看到這樣的場景,在情感上,是很難接受的。
但他認為,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可以折射出的是「人不應該時刻扮演『救世主』,覺得自己是高級的物種,就可以去隨意的改變其他生物的命運。」
別人眼中的南極,是壯美的「世界盡頭」,是探險者激動人心的發現,是鏡頭下人跡罕至的雪白,而他卻用細膩的文字把物競天擇的故事娓娓道來。
還有引人深思的觀點:當人類出現在南極,我們如何拋棄主人的身份,以平等的姿態,成為謙遜的訪客,追求地球原初的純真和野性,這些統統都記錄在他寫的《偏偏是旅人》旅行隨筆集中。
偏偏是旅人
「豆瓣上有網友評價說你的書太文藝了,作者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沒有太多目的地的東西,你怎麼看?」
「說太文藝的人,就不太適合看太文藝的書。」
月亮先生不怎麼care別人對他的書評,「說好也好,說壞也罷,都是讀者自己的事,不是作者的事。字寫出來,其實就已經死了。直到靠別人的閱讀重新活過來。」
讀一個人的文字,可以看出他讀過多少書,走過多少路。坦白說,看過太多粗暴的遊記美文,一張張糖水大片再配上些讓人「醍醐灌頂」的雞湯,還有作者精心整理的excel行程表和滿滿的籤證辦理乾貨。
當我翻開《偏偏是旅人》,覺得真像一股清流。再回想和他的短暫對話,我似乎對書名,和「月亮先生」這個筆名,有了新的解讀。
「當初和編輯敲定這本書時,背面選了三個故事,就是我在做這本書時心裏面覺得特別又值得記憶的。如果說,有哪一個是可以被反覆拿出來討論,應該是馬德裡的故事,它特別小,就是生活的一件瑣事,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是,它可以激發你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
他口中「馬德裡故事」確實很小,小到在這本319頁的書裡,只佔據了3/4頁紙的分量。
故事說的是他到訪馬德裡著名的威斯汀皇宮酒店的見聞。於1912年竣工,它擁有800間客房,是歐洲最大的酒店,當時西班牙國王阿豐索十三世為酒店進行揭幕剪彩,無數知名藝術家、作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政客以及其他各界名流慕名前來入住。
▲Westin皇宮酒店把冬日花園的玻璃頂棚保養得很好
耳鬢斑白的門童還保持著舊時代的舉止禮儀,雖然酒店經過翻修,努力的融入現代化的都市,但厚重的歷史感無處不在。
狹小的正門後面,是十級臺階,有客人輕聲抱怨 「為什麼在翻修的時候不設個行李通道呢?或是將電梯移到這裡?」
▲馬德裡Westin酒店裡展示的是優雅的一面
門童聳聳肩 「我不知道,女士。但我肯定,那不夠美!」
因為「不夠美」,讓月亮先生在馬德裡的探索有了新的發現:這幾乎就是整個馬德裡對待建築的重要準則。一切的格局都被尊重和保留。
馬德裡讓他明白,傳統與革新不必自始對立,而是生長的必然兩面。
旅行是一個很容易讓人「糖化」這個世界的行業,每一個城市或者目的地,都希望呈現出最完美的樣子被遊客看到。讓人覺得,這個地方就是這樣,但其實不是。
月亮先生向我解釋,「生活本就是苦樂參半,旅行的狀態,自然也差不多是苦樂參半。不接受任何不順心,不理想的遭遇和壞經歷,對旅行而言本就是苛刻而且不合情理的奢望。就算你再愛一個目的地,它也不會討好你。它從來不是為了遊客而存在的,而是首先要滿足和承載當地人的俯仰生息。」
▲一點一點吃飽,是馬德裡的美食哲學
這應該就是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職業旅人」眼中的不平凡,他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他看到的風景。
「對與一個普通遊客來說,一個瞬間足夠驚豔,這趟旅行就完美了。但是對於一個專業的旅人來說,他是要通過他經歷的那個瞬間,以及他沒有經歷的其他瞬間,去尋找背後這些瞬間的聯繫和原因。我需要尋找的不是那個瞬間,而是瞬間背後的故事。」
愛倫敦
「不要基於自己生活的經驗去判斷,或強加給另一個城市。不要因為自己經歷過『不美好』或『不習慣』就去否定那個地方。一個經常去旅行的人,應該越來越包容。」
月亮先生覺得,旅行就像一個空瓶子,你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喜好,對它有怎樣的期許,你看到的旅行也就是什麼樣子。這是一門需要感受的藝術。
「沒有不喜歡的旅行目的地,但在記憶中,還是有自己的心頭好清單,倫敦、柏林、維也納、斯德哥爾摩、馬德裡、清邁、皆榜上有名……」
「無論是整體風貌,包括建築、城市發展的動力,自身的更迭能力,以及社區之間細膩,保持個性又能互相理解的包容性,這種氛圍我非常喜歡。」
確實,在他的微博裡搜「倫敦」兩字,關聯出來的內容是最多的,這確實是他深愛的城市。
他描述倫敦是一個擁有眾多側面,被反覆摺疊起來的城市,依靠當地人的喜好來打破遊人身外的玻璃缸。
他會從巴斯、南漢普郡、溫徹斯特和倫敦這條線去尋找200年前的簡奧斯汀;在Soho最老的義大利咖啡店之一Bar Italia,喝最純正的黑咖啡並觀察城市裡為夢想奔忙的人;他會為了一部喜歡的舞臺劇《Everybody『s Talkin' about Jamie》連看四遍依然想再刷……
過去三年,他在倫敦走街串巷,和PUB裡隨機碰到的人聊天,在65個不同的人嘴裡,看到了65個截然不同的倫敦。
他依舊樂此不疲,在微博中記錄著,「若是純為旅行而設置的目的地也就罷了,偏偏倫敦不是。儘管它是全球吸引遊客最多的城市之一,卻也不過是撩起自己的衣角,透漏一點側面而已。至於那些巨大的,層次豐富的,細密的,多樣的大部分生活,依然是只有長居者共享的『秘密』。」
希思羅機場,也是月亮先生最喜歡的機場之一。2017年的聖誕前夕,在T5航站樓,大屏幕正在播放剛剛製作完成的希思羅機場帕丁頓熊版宣傳片。
那時他正好結束了一段漫長的工作周期,準備一個人飛回上海,「在大屏幕看到這個預告片,又是關於家庭的故事,突然之間,我一下子就哽住了。」
「很多人認為,旅人沒有家的概念,但其實不是,越是常年在外旅行的人,對『家』的概念才會越清晰。只有家的存在,所有的旅行才能稱之為『旅行』,如果沒有『回家』這個過程,那只能叫『流浪』。」
我以為他說的是Homesick(思鄉病),但他糾正我說,「不是homesick的問題,我從沒有把旅行從我的生活中割裂。你平時在生活中的樣子,旅行可能就是你的縮略版。」
「你能推薦一下2020年最酷的旅行目的地嗎?」
「先把自己待的城市發掘成最酷的地方之一吧。」
月亮先生沒有喜歡的旅行博主,只有喜歡的旅行作家,最近他正在看《美第奇家族傳記》,希望重回佛羅倫斯探訪一番。他不喜歡看攻略,對太旅行化的東西不感冒,認為意義不大。
他說自己的旅行靈感來自生活的各個領域,音樂、電影、美食,然後去發掘這些靈感背後的故事。2017年,他離開了雜誌社的工作,成立自己的公司,專心做喜歡的事。離不開旅行,更垂直更專注。
聊天結束後,我反覆想起了和他名字有關的那本小說,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如果月亮和六便士都在眼前,你是會為了一便士而去奔忙,還是會為了心中的那輪明月而有所放棄?
日常和理想,世俗和藝術,在世界上的每個角落,都有人正在苦惱。到底什麼樣的人生算得上不枉來世間一趟?我在月亮先生的旅行故事裡似乎找到了一絲答案。
無道不孤彩蛋時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