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古樹有多大生態文化價值?難道古樹保護是過分美容?

2021-02-07 中國花卉報

什麼是古樹復壯的基本理念?不了解古樹保護的現狀與問題?如何提升古樹保護價值?如何實現古樹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11月25日,北京名木成森古樹名木保護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林學會古樹名木專委會副理事長曹恆星做客《中國花卉報》直播間,分享了「中國古樹名木保護現狀、問題與趨勢」的講座,很多問題有了答案。


>> 點擊觀看直播回放 <<


 


古樹是指樹齡在百年以上的樹木,名木是指樹種稀有、珍貴或有歷史紀念意義的樹木。紅牌為一級保護樹木,綠牌為二級保護樹木。


曹恆星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一棵樹有多大生態價值?


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的一位教授經測算得出,一棵50年樹齡的樹,總計創造價值約19.6萬美元。





每個國家在樹木保護上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和形式,各國共同形成了世界上豐富的遺產和多彩的樹木文化大觀。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參觀天壇後曾發出「名園易建,古樹難求」的感慨。


樹木之於中國人意義非凡。隨後,曹恆星從歷史、政策、文化、政治層面談及我國對古樹保護的認識進程。古樹作為樹木中的遺老,在「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理念中,見證著歷史,彰顯著情感。應該說,古樹需要保護的共識已達成。


在產業層面,廣泛認可的古樹復壯理念是什麼?


對此,我國病蟲害專家徐公天先生說得頗有詩意:不是返老還童,而是延年益壽;不是立竿見影,而是潛移默化;不是短期行為,而是常年不斷;不是齊頭並進,而是輕重緩急;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因樹而異;不是頭痛醫頭,而是標本兼治。




曹恆星給出了自己對於古樹名木保護方案編制的理念。


「古樹保護,規劃先行;保護方案,檢測先行;本體保護,人樹安全;建設施工,保護避讓;後代資源,爭取繁育;後續資源,也需提前;動態信息,數據管理;科普展示,古樹公園;古樹文創,打卡路線;保護利用,保護在先。」


在操作上,目前廣泛認可的古樹保護產生效果的標準是:1.樹勢得到恢復;2.安全隱患排除;3.景觀提升;4. 改善生長環境;5.文化內涵得到挖掘和彰顯。


隨著古樹名木保護規程國標的確立,北京、山東等地的地方標準也相繼出臺。「不可否認,以前我國古樹保護力量相對薄弱,只有一個師傅帶著幾個徒弟去做這件事情,專家團隊匱乏。十多年前我就在考慮怎麼建立專家團隊,並廣為宣傳。」曹恆星說,他們在北京林業大學率先成立了中國古樹名木搶救復壯工程技術委員會。


古樹名木的保護從無到有,資金投入從少到多,從分散到系統都有一個過程,既有政府投入,也有公益募集。總之就是,推動利用社會力量,號召群眾廣泛參與,彌補保護資金的不足。


曹恆星將名木成森的保護工程案例做了分享。



她指出,當前古樹名木保護問題的討論熱點之一是:樹洞補還是不補?


主要有三種觀點。一種主張不補,認為省錢省力還有效;一種主張補,認為樹體安全最重要,更不能影響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第三種是中立方,認為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具體的地點、環境確定。


樹洞如何補,主要體現在關於樹洞仿真修補的爭議:究竟是治病還是美容?是否存在過度美容,自然就不是美嗎?對豪華支撐說不!


曹恆星提到,她的觀點是審美可以有不同角度,但前提必須是健康的,健康是有標準的。她在北京金融街做的一個古樹支撐案例,備受社會好評,就是因為他們把創傷變為創意,在支撐方面動了腦筋。



此外,組織保障、資金保障、生態補償機制、從業人員技能訓練等問題仍需要從業者考慮。


曹恆星談到,從基本面看,古樹保護的趨勢一是政府主導,全民參與;二是提升到更高的層面且常態化;三是加大與國際生態領域的合作;四是從產業角度,大家各自探索,各顯其能。


古樹名木保護發展的過程既是政、產、學、研、用的融合發展,也是校、企融合兩方乃至校、企、政府三方融合發展的實踐之路。


從技術面看,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關注點,正在從關注工程技術轉為關注檢測技術,特別是無傷害檢測技術;檢測技術也一定會從單一向集成方向發展,同時加大同國際的交流與合作,最終走向智能化。

 


曹恆星提到了智慧古樹的說法,即利用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通過感知化、物聯化、智能化手段,形成古樹立體感知、管理協同高效、生態價值凸顯、服務內外一體的保護新形式。名木成森團隊有幸做了全產業鏈的技術探索。


此外,曹恆星還介紹了我國古樹名木保護與國外的差距與機遇。「差距就是空間,就是機遇。」她說。


古樹作為與人類共同見證歷史的朋友,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它?


曹恆星在直播間將最後一個話題拋出後,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她認為,古樹是我們文化的根,也是我們文化的脊梁。「在這個世界上,你總能幫到一棵樹,也總會有一棵樹能幫到你。」



對古樹名木保護相關話題感興趣的讀者,可添加微信(shelly103390),小編會將您拉入中國花卉報古樹名木微信群,與業內同行共同研討、交流、學習。


 

相關焦點

  • 40萬元保護一棵古樹 彭澤投巨資保護古樹贏得一片點讚
    空地中間,一棵高大挺拔的古銀杏傲然屹立,成為這片老舊居民區中靚麗的風景。而一個多月前,這棵古銀杏還被圈在一戶人家的院子裡,因為被圍牆「夾擊」,影響了生長。彭澤縣為此投入40餘萬元,將這戶人家搬遷,為古樹騰出了生長空間,此舉引發了網友「值不值得」的熱議。
  • 千棵古樹見證潭山農民生態文明觀
    本報宜豐訊(記者胡光華)每天清晨打開家門,宜豐縣潭山鎮坪上村農民肖賢斌就會看一看門前那棵生長了近千年的羅漢松。12月24日,老肖告訴記者,這棵虯枝翠葉的古樹是村裡的「寶貝」,大夥10多次拒絕出賣。鎮長伍曉鴻說:「就是許多老肖這樣的農民,自覺守護著青山綠水,使潭山成為當地有名的『古樹之鄉』。」
  • 古樹名木有了「身份證」,坪山區為150棵「體檢」復壯
    ,對未來古樹名木資源保護提供了重要依據。 ▲坪山區150棵古樹名木有了「身份證」,並完成了「體檢」 每一棵古樹都是自然的「活化石」,每一株名木都是歷史的「活文物」,承載著坪山的歷史記憶
  • 中國最美古樹,四川有5棵!
    這兩株楨楠,樹幹需七、八個人才能合抱(有地形原因)。2010年4月,央視4套《國寶檔案》欄目組來到滎經,進行了為期2天的拍攝,編制了兩節「尋找楨楠王」,將古樹、古寺和滎經其它歷史文化景點一一納入鏡頭,播出後引起很大反響。2013年8月,央視10套《中國古樹》欄目組又專門對這兩株古楨楠樹進行了尋訪拍攝,編制了一節「中國楨楠王」,在當年國慶黃金時段播出,再次引起很大反響。
  • 關於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力度, 推進儋州市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的...
    據調查,我市的古樹名木有許多在全國是罕見和獨特的(古樹群資源特別豐富),有很大經濟價值和科研價值,是重要的旅遊資源之一,是我市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的根基之一,如光村鎮坡坎村的野生古荔枝林、中和鎮七裡村古玉蕊林、西聯農場百年膠園林、大成鎮百年黃皮林、調南村典型低海拔熱帶雨林古樹林,王五鎮興文村古山柚茶林
  • 無錫古樹名木9棵超500歲 將實施一樹一策保護復壯
    無錫市區範圍內的「樹王」是靈山杏壇廣場上865歲的古銀杏,無錫現存掛牌古樹名木有497棵。近日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從去年4月起,無錫市組織專家對市區範圍內的掛牌古樹名木進行了全面的普查會診,目前所有古樹的「健康體檢」全部完成,接下來將按照輕重緩急原則,「一樹一策」地對古樹進行保護復壯,以更好地守護這些「綠色化石」。
  • 坪山區圓滿完成150棵古樹名木安全與健康狀況評估工作
    為科學保護現有生態「活化石」資源,2020年4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坪山管理局啟動了古樹名木健康監測項目招標工作,並於近期圓滿完成轄區內150棵古樹名木的安全與健康狀況評估工作。(圖為樹齡370年的榕樹,位於坑梓街道沙田社區李屋中村)古樹名木是自然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態、科學、文化和經濟等價值。據統計,坪山區目前共有各類古樹名木150棵。
  • 湖南有近24萬棵古樹名木,這些「老祖宗」現狀如何?為古樹名木撐起...
    古樹是指樹齡在百年以上的樹木;名木是指珍貴、稀有、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或歷史、文化、科學價值的樹木。有著優越自然條件、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湖南,是中國南方地區的古樹名木大省。截至2019年底,湖南共認定公布古樹名木23.9143萬棵,其中一級古樹7956棵、二級古樹2.7628萬棵、三級古樹20.3054萬棵、名木505棵。
  • 天水:全力搶救保護古樹資源 大力傳承弘揚歷史文化
    古樹名木是自然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綠色文物活化石,是自然和歷史留給我們的無價珍寶,具有極高的生物學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天水市分布在城鄉街道、歷史街區、宗教寺廟、風景名勝區的古樹有1300多株,古樹名木數量之多在全國名列前茅。
  • 千棵古樹見證潭山農民生態文明觀
    本報宜豐訊(記者胡光華)每天清晨打開家門,宜豐縣潭山鎮坪上村農民肖賢斌就會看一看門前那棵生長了近千年的羅漢松。12月24日,老肖告訴記者,這棵虯枝翠葉的古樹是村裡的「寶貝」,大夥10多次拒絕出賣。鎮長伍曉鴻說:「就是許多老肖這樣的農民,自覺守護著青山綠水,使潭山成為當地有名的『古樹之鄉』。」
  • 中國最貴的兩棵樹木,一棵樹枝賣了40萬元,另一棵價值上億
    樹木在地球上已經存在很久了,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已經有樹木了。樹木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出我們需要的氧氣,還可以調節局部氣候,淨化空氣,防止水土流失,無論對人類還是地球都很有好處。很多樹木都有自己的價值,名貴樹木更是價值不菲。
  • 九龍坡區35棵古樹名木戴上「護身符」 「一樹一策」復壯保護古樹名...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6日17時25分訊(通訊員 李星 袁僑偲) 1月15日,筆者在重慶九龍坡華巖寺發現,兩組工人正對寺內古樹安裝避雷針。近期,九龍坡區城市管理局啟動「一樹一策」復壯保護古樹名木工作。
  • 定遠24棵古樹成為旅遊新景點
    本報訊 通訊員陳自華報導 安徽省定遠縣把古樹名木保護作為推進林長制改革示範區、先行區建設的載體,對全縣24株重點保護古樹進行精心修復和管護,為該縣鄉村旅遊增添新景點,為定遠傳承具有科學、文化和經濟價值的「綠色文物」。
  • 保護生態江西 永新為512棵名木古樹上"戶口"辦"醫保"(圖)
    資料圖  中國江西網訊 劉家強、鍾南清、記者周再奔報導:11月8日,中國江西網記者從江西省林業部門了解到,永新縣採取有力措施,保護有觀賞和研究價值的名木古樹,逐一建檔、掛牌、登記上「戶口」;最近,該縣為512棵代表當地象徵性景觀的名木古樹辦理了「醫療保險」,以建設綠色生態江西。
  • 中國最貴的兩棵樹木,一棵樹枝賣了40萬元,另一棵價值上億
    樹木在地球上已經存在很久了,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已經有樹木了。樹木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出我們需要的氧氣,還可以調節局部氣候,淨化空氣,防止水土流失,無論對人類還是地球都很有好處。很多樹木都有自己的價值,名貴樹木更是價值不菲。
  • 江西宜豐:千棵古樹見證潭山農民生態文明觀
    中國園林網12月27日消息:每天清晨打開家門,宜豐縣潭山鎮坪上村農民肖賢斌就會看一看門前那棵生長了近千年的羅漢松。12月24日,老肖告訴記者,這棵虯枝翠葉的古樹是村裡的「寶貝」,大夥10多次拒絕出賣。
  • 古樹名木保護又有新動作!
    升級換代的「身份證」除了樹名、編號、科屬、等級、樹齡等信息一應俱全外,還增添了二維碼,手機一掃就能獲取古樹的身份信息,了解保護現狀、歷史故事。   「為古樹掛牌,一方面是方便市民欣賞古樹名木,同時也可以提醒廣大市民愛護身邊的古樹名木,更有利於園林工作人員對古樹進行巡視、體檢等各項保護。」
  • 保護古樹名木 | 松溪檢察監督讓「隱於市野」的珍貴古樹「老有所依」
    在我國,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大樹即為古樹。據統計,福建南平松谿縣境內目前分布有1385株古樹,其中一級古樹39株,二級古樹和三級古樹分別為467株和879株,在這些古樹中不乏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珍稀植物紅豆杉。
  • 為百年古樹「讓路」!廣東在建高速移栽保護萬棵樹木
    在前往紫惠高速橫瀝停車區的路上,能看到兩棵巨大的百年古樹並肩而立,一棵是榕樹,一棵是龍眼樹,枝繁葉茂、巍然聳立。在雲浮羅定市羅平鎮,雲茂高速10標項目部內,一棵超過百年的黑橄欖樹鬱鬱蔥蔥。在揭博高速沿線綠草叢生,尤其是瓦溪服務區內三角梅迎風怒放,已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
  • 新換二維碼「身份證」 安慶古樹名木保護在行動
    「掃一掃牌子上的二維碼,就能一目了然地獲取該古樹的信息,包括樹齡、位置、樹高、生活習性、歷史人文等,實在是太方便了!」12月8日,安慶遊客劉珏在天柱山風景區內對新更換的古樹名木保護牌讚不絕口。新的保護牌以貓頭鷹形狀為背景,表達了動植物和諧共生的主題。牌子上除了基本信息外,還增設了二維碼即新版「身份證」,這一創新舉措能讓更多遊客在遊覽過程中了解到古樹的基本情況和背後的人文歷史故事,提高市民主動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