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澱,澱上波光蕩漾,水鳥互唱,蘆葦婆娑,構成了一幅生態美景
[2020年5月21日(周四)河北雄安新區]
圖文/玉文、葉子陪你去旅行
終於來到了久負盛名的白洋澱。這裡面積較大,內部縱深有幾十公裡,澱內有一些小島,被開發成幾大景區。小島與陸地之間沒有通路,只能通過遊船前往,所以進入白洋澱景區必須乘船遊玩。
我們在一個舊碼頭租了一條漁船,由漁夫帶著我們在白洋澱中穿行。雖然現在不是最好的遊覽季節,蘆葦還沒有完全返青,荷花也沒有全部開放,但是看著浩瀚的河面,心情也頓時變得舒暢起來。
我們蕩舟在澱子裡,蘆葦層層疊疊,看不到邊。只有當地人才能自如地駕船穿梭往裡。偶然間從蘆葦中鑽了出來,眼前一大片荷花連綿不絕。白洋澱的蘆葦,更是一絕,一人多高的蘆葦,船隻進入蘆葦蕩,根本從外面看不出來,難怪以前能依靠蘆葦蕩打遊擊,打鬼子。
這裡曾經是英雄雁翎隊伏擊日寇的主戰場,鐫刻著鮮明的紅色印記。這裡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143個澱泊星羅棋布,3700條溝壕縱橫交錯,是天然的遊擊戰場。
白洋澱簡介:白洋澱,又名西澱,古稱掘鯉澱,位於河北保定境內,澱區主要在保定地區安新縣境內,一部分在滄州地區。涉及安新、雄縣、任丘、容城、高陽等縣市,是國家重點旅遊區和開放區。水域面積366平方公裡,為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
澱上波光蕩漾,水鳥互唱,蘆葦婆娑,荷香暗送,構成了一幅生態美景。素有華北明珠之稱、亦有「北國江南、北地西湖」之譽。2007年5月8日,保定市安新白洋澱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7年以前,白洋澱為河北省保定市及滄州市共轄,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雄縣、安新縣、容城縣設立河北雄安新區。至此,白洋澱大部為雄安新區所轄,成為雄安新區發展的重要生態水體。
白洋澱上遊接納海河水系中大清河上源唐河、瀦龍河來水,下遊由大清河排出。湖區水產豐富,蘆葦分布面積廣。
白洋澱水域遼闊,其中以白洋澱、燒車澱、羊角澱、池魚澱、後塘澱等較大,總稱白洋澱。總面積366平方公裡,澱區被39個村落、3700條溝壕、12萬畝蘆葦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143個澱泊。
白洋澱景區的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陸的反覆演變而形成的,白洋澱的水域構造獨特,它既有異於中國南方的內陸湖泊,又不同於北方的人工水庫,它不是連在一起的一片汪洋,而是由多條河流將各個澱泊連在一起,從而形成河澱相連,蘆蕩蓮塘星羅棋布,一個個澱泊既相互分割又相互聯結的布局。
白洋澱氣候宜人,風景絕美,四季競秀,妙趣天成。春光降臨,蘆芽競出,滿澱碧翠;每至盛夏,「蒲綠荷紅」,岸柳如煙;時逢金秋,蘆蕩飛雪,稻俗飄香;隆冬時節,堅冰似玉,坦蕩無垠。
白洋澱是典型的北方溼地,自古以來就以物產豐富著稱。它是鳥的王國、魚的樂園、多種水生植的博物館,有著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
白洋澱受湖體地形、氣候變化、人類生產影響等因素,歷史上時縮時擴,20世紀後葉——21世紀初縮減幅度較大,1980年代曾乾涸,1988年大雨使白洋澱湖區恢復。這幾年白洋澱水系治理得很好,生態環境大有改善。
白洋澱歷為戰國燕趙、宋遼邊界,爭戰不斷;民國以前白洋澱是溝通保定、天津之間的重要航道。湖區的傳統產業是漁業及蘆葦產業,20世紀後,隨著中國國內旅遊業的興起,逐漸成為旅遊勝地,並於2007年評定為中國5A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