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金秋十月,毅然背起行囊坐飛機從廈門飛來呼和浩特,在去額濟納看了胡楊林之後,來到這座北方青城——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通稱呼市,舊稱歸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北方沿邊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內蒙古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呼和浩特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
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法,就是進入這座城市的博物館。快來走進內蒙古博物院,觀賞草原遊牧民族的珍寶。
民族團結寶鼎,是中國中央人民政府為慶祝各少數民族自治區和平解放或成立50或60周年贈送各族人民的賀禮。共贈送有西藏、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五個自治區的五鼎「民族團結寶鼎」。
大召寺是中國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區南部的一座大藏傳佛教寺院,屬於格魯派(黃教)。大召寺其中「召」為藏語寺廟之意。漢名原為「弘慈寺」,後改為「無量寺」。因為寺內供奉一座銀佛,又稱「銀佛寺」。
呼和浩特大召寺廣場 有個巨大坐像是阿拉坦汗雕像。阿拉坦汗是蒙古國的一位重要首領,是成吉思汗的後代。
大召寺廣場旁邊還有一個塞上老街,是條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古街。這裡匯聚了全國各地的美食,在美食街中也算是箇中翹楚了。
席力圖召席力圖召是呼和浩特市規模最大寺院中七大召之一的寺廟,也是呼和浩特市規模最大的寺廟。席力圖是蒙古語,意為「首席」或「法座」,漢名「延壽寺」,寺廟因四世達賴的老師第一世席力圖活佛長期主持此廟得名。建於明朝隆慶和萬曆年間(公元1567年—1619年),為康熙所賜。該召坐落在呼和浩特舊城玉泉區石頭巷北端,坐北向南。大召無量寺斜對面一路之隔。
清真大寺清真大寺,位於呼和浩特市舊城通道南街東側。它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建築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故此得名清真大寺。清真大寺,是穆斯林(伊斯蘭)禮拜場所。
寶爾汗佛塔觀音寺寶爾汗佛塔坐落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公園內,在鄂爾多斯大街與大南街十字路口(即南茶坊)西300米馬路南側,馬路北側是觀音寺。寶爾汗佛塔於2006年5月26日開工建設,佛塔塔基佔地6561平方米,塔高81.6米,是呼和浩特市觀音廟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昭君博物院,稱昭君墓,又稱「青冢」,是史籍記載和民間傳說中漢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
青冢」出自杜詩的註解:「北地草皆白,唯獨昭君墓上草青如茵,故名青冢」。文獻記載中亦稱為「青冢」。杜甫詩《詠懷古蹟》中『』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這一句裡的『『青冢』』指的也是這裡。
昭君墓坐落於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裡大黑河南岸,始建於公元前的西漢時期,夯築而成。墓體狀如覆鬥,高達33米,底面積約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餘年的悠久歷史,是中國最大的漢墓之一。
將軍衙署,被稱為『』漠南第一府『』。綏遠城將軍衙署是清代綏遠將軍管轄歸化城、漠南蒙古及統領大同、宣化等地駐兵的辦公衙門,按清一按清一品封疆大吏衙署的格式營造。
最後讓我們相約內蒙古呼和浩特,在博物館、寺廟、府衙間,學習內蒙古的歷史人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