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必去景點加拿大落基山脈 冰原自然奇景探索美到沒天理!

2020-12-14 旅行點亮生活

上次到落基山脈是三年前,當時還是個大學生,我和好姐妹到溫哥華遊學三個月,這段期間去過許多景點,落基山脈就是最令人難忘的回憶之一。這趟落基山脈走的路線不太一樣,上次是從溫哥華市區乘大巴坐車好幾天,沿途停留遊玩的景點多,不過行車時間很長,這次改從卡加利進入班夫,再從班夫到落基山脈,路程將近3小時,以班夫為中繼點,在那裡停留了兩晚,節省了大半的行車時間,玩的更精實,也趁機去了陽光城市卡加利Calgary。

一路上景致迷人,上車就睡未免太可惜,和國內完全不一樣的自然風光,短短幾小時,卻可以看到許多的變化,很佩服導遊可以認出每座山脈、河谷,風景很美當時也很認真聽,但回來整理照片時還是辨認困難啊…我儘量寫,若有錯誤也請留言跟我說哦!

城堡山Castle Mountain

行駛的路上,風景都是通過車窗拍攝,一不注意美景就閃過了。海拔2766米的城堡山,每次經過都讓人眼前一亮,極具有辨識度,遠看就像歐洲的古堡般佇立,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欣賞到不同的美。1946年美國艾森豪將軍曾造訪加拿大,行經此地時大讚城堡山的風光,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歐陸戰場歸來的英雄,要將這座山改名為「艾森豪山」,但艾森豪將軍為了參選下一屆美國總統,缺席命名剪彩儀式臨時去打政治高爾夫,讓當地居民抗議不滿,索性也不改名啦!卻將城堡山南面陡峭的綠地戲稱為「艾森豪果嶺」,趁機諷刺艾森豪。

動物天橋

加拿大地廣人稀,自然資源豐富,動物也非常多,在公路邊、街道上很容易就能發現它們的蹤跡,像是大角羊、鴕鹿、馬鹿、花慄鼠、松鼠…等,甚至是大型的黑熊、棕熊,遇到動物時還是要保持距離,以免遭受攻擊,當地人在熊出沒的地區,都會很有經驗的佩戴熊鈴,野生動物聽到大多會自動閃避。在前往落基山脈的途中,經常可以看到像這樣的「動物天橋」,沒錯天橋不是給人走的,是給季節性遷移的動物們使用,讓人類和動物在大自然中和平共處。

在公路的某一段,還有像這樣的動物天橋展示區,讓遊客了解建橋的目的,並認識有哪些遷移的動物。

在山脈群中蜿蜒的公路,畫面超美,就像電影般。

西拉斯山 Cirrus Mountain

路上經過西拉斯山,海拔約3270米,面河一側的山壁隨著季節變化,呈現出不同的情緒,六月融雪時,石壁中流出涔涔雪水,遠看宛如流淚般,因此被稱為「哭牆Weeping Wall」,秋末冬初氣溫降低時,流水又在石壁上形成一條條的冰柱,落基山脈長達六個月的結冰期,讓這裡也成為攀爬冰柱愛好者的熱門地點。

匆匆一瞥的不知名湖泊,我們沒有特別停留,是我在車上看到時拍下的,原本以為是夢蓮湖Moraine Lake,但有朋友跟我說夢蓮湖是從露薏絲湖繞路進去,不在冰原公路上…這座湖是在Waterfowl Lakes旁邊。

這一段我忘了是哪裡了,當時距離冰原中心已經不遠了,湖面也差不多融化了!

哥倫比亞冰原探索中心Columbia Icefield Discovery Center

在波瀾壯闊的風景中,加拿大國旗迎風飄揚,眼前看到的藍天白雲、無盡頭的蜿蜒公路、融雪中的溪流和覆蓋皚皚白雪的山峰,一切都美的夢幻。

冰原中心也是不錯的景觀拍攝處。

上冰原的雪車門票就在這裡買哦!(記得先買票,不是想乘車就有車,乘車時間需預訂。)

剛剛從下方看到的平臺就是這裡,遊客可以在此用餐、休息,視野超棒!

這裡可以用餐,這間餐廳是自助的,食物雖然不是應有盡有,卻也誠意十足,大多都很好吃,生菜沙拉又多又新鮮,臺面整理和出菜速度也都很快。

座位非常多,那天我們去看到的客人亞洲人居多,我想有應該有不少是團客吧!

冰原雪車全球唯一,卡加利發明製造

重頭戲來了!終於要準備登上哥倫比亞冰原,眼前看到的是獨一無二的「冰原雪車」,全世界只有24輛,是由卡加利當地發明生產,其中的22輛就用於落基山脈冰原探險使用,另外兩輛分別租給美國和澳洲在南極探勘。雪車最高時速18公裡,時速不能過快,厲害的是它的輪胎設計,可以在冰原上行走而不打滑或過度破壞地形,輪胎高度將近有120公分吧!

每輛冰原雪車都有一位司機兼導遊,沿途中為大家親切解說,我們的司機是一位帥氣的法國小鮮肉,風趣幽默逗得前座的阿姨們心花怒放。

雪車以緩慢的速度前進,冰原地形起起伏伏,時有顛簸都很正常,真正踏上目的地前,會先經過一段冰磧丘陵地,到了高海拔地區,幾乎看不到植物生長的痕跡。前後左右和車頂都是透明車窗,讓遊客幾乎無死角感受冰原,隨著氣候變遷,上回走過的路下次來可能就不能走,讓人深深感到大自然的奧妙之處。

哥倫比亞冰原 Columbia Ice field

哥倫比亞冰原面積達365平方公裡,是加拿大落基山脈同類型的冰原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人們最容易抵達的冰原,海拔3000米,終年降雪,每年4月~10月期間限時開放,2018年冰原開放期間是4/16~10/21,每年都略有變動。這座冰原是北美城市及農田主要的淡水來源,我們前往的地點正是逐漸消融的阿薩巴斯卡冰川Athabasca Glacier,遊客來到這邊,可以選擇像我一樣,乘雪車來阿薩巴斯卡冰川拍照、取冰原水留念;或者參加一~兩小時的冰原徒步,在自然學者的帶領下,親身領會冰原的形成故事。

在冰原上行走要非常小心,雖然不至於要穿釘鞋,不過每一步都要小心踩,以免打滑,或者不小心踩到冰隙裂口,那可是會危及生命安全的!!你想想,冰的下面全部的是冰河水,不小心踩空跌入,想救也來不及…冰原上插著加拿大國旗,提醒遊客,越過這條線就是危險區域,看到有人冒險都會有工作人員制止提醒。

來到哥倫比亞冰原,一定要跟楓葉國旗來張合影啊!我又來囉~~~

我們去的時候是五月份,當時的天氣還算不錯!記得當年我來的時候是九月份,冰原上冷到我狂流眼淚,整個臉都腫的,相機都凍得不好使了,難道是氣候變遷嗎?感覺和我印象中差好多。

來到冰原一定要體驗的事就是取冰原水飲用。出發前導遊還跟大家冰原水的源頭就在這裡,叫大家記得帶空瓶來裝,當時大家都興致勃勃的,冰原水沒什麼味道,非常純淨。

水超級涼,凍得手發麻。水很乾淨喝是沒問題入鄉隨俗,試一點就好了。

相關焦點

  • 落基山脈最強探索 | 真是美到沒天理啦!
    作為加拿大最令人神往,最聞名於世的自然奇觀之一,加拿大落基山脈縱貫北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自加拿大BC省直穿至美國南部新墨西哥州,是北美大陸的分水嶺。沿落基山脈一路望去,冰肌玉骨的碧湖、淡藍色的冰川、雄偉巍峨的高山、飛湍直下的瀑流、神秘絢爛的極光.沿途景色的壯美讓你完全無法想像,除了對大自然所折服,其他一切讚頌之辭只能融為一句歡喜讚嘆,只為此生見到落基山脈而慶幸。
  • 此生必去的地方之一,加拿大落基山脈,美得讓人窒息
    曾經有旅行家們說過加拿大落基山脈集中了50個 瑞士之美。英國 BBC評出洛基山脈為此生必去的50個地方之一。那麼在這一年的夏天我與落基山脈有個約會>從班夫國家公園繼續沿著加拿大93號公路也就是著名的冰原大道前進,就會越來越感受到落基山的壯觀,不久便會遠遠的望見白色巨大雪山。
  • 落基山脈的狂野與溫柔
    加拿大落基山脈(Canadian Rockies)曾被《美國國家地理》評選出「一生必去的50個地方」之一,大山的地質地貌呈現了無以倫比的多樣性。落基山脈是美洲迪勒拉在北美的主幹,由許多的小山脈組成,被稱為北美洲的「脊骨」,主要的山脈從加拿大卑詩省到美國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南北縱橫4800多公裡。
  • 如詩如畫—加拿大落基山脈
    如詩如畫——加拿大落基山脈世界上美麗的山脈很多,但是沒有一個可以和落基山脈相比。這裡的峰巒絕頂、冰川瀑布、山間溫泉,還有常青的森林都是無可比擬的。有人說,加拿大落基山脈是一座可以膜拜的神廟。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原始森林、冰川、瀑布、河流、大湖、溫泉,一切你能夠想像到的自然景觀都匯聚在這裡。這裡完全是大自然的世界,少有人煙,你可以享受完全一個人獨處的感覺,也可以享受與大自然親近的樂趣。加拿大落基山脈四季陽光普照,氣候怡人。
  • 深度解析加拿大落基山脈,這些不得不去的絕美景觀!
    開車行走於落基山脈,兩旁的景色美到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它擁有世界上最美的湖泊。這些高山湖泊的獨特之處在於,沉積在湖底的細膩粉土呈現出神秘的藍綠色,遠處的巍峨雪山,構成了一幅無與倫比的奇觀。明尼旺卡湖(Lake Minnewanka)距離班夫鎮(Town of Banff)僅數分鐘之遙,是加拿大落基山脈中最長的湖泊,長約13英裡。這裡不僅有騎行的活動項目,也可以乘船遊玩。
  • 落基山脈,加拿大人的精神脊梁
    地球上最後的處女地看山是山,大美不言落基山脈,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在北美的主幹,由眾多小山脈組成,其中有名稱的就有39個,被稱為北美洲的"脊骨"。北起阿拉斯加,主要的山脈從加拿大BC省到美國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南北縱貫4800多公裡。巍峨的落基山脈綿延起伏,除聖勞倫斯河外,北美幾乎所有大河都源於落基山脈,是大陸的重要分水嶺,BC省太平洋海岸山脈和落基山脈平行延伸。
  • 落基山脈最強探索,真是美到沒天理啦!
    落基山脈(Canadian Rockies)形成於8,000萬至5,500萬年前,地殼運動和冰川侵蝕造就了溝壑顯著的山峰和峽谷,從這裡流出的河流奔向三個大洋,逶迤相連著班夫、賈斯珀、庫特尼(Kootenay)、優鶴(Yoho)國家公園,以及羅布森山、阿西尼博因山和漢伯省立公園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高山風景線
  • 加拿大落基山脈,權威指南!
    我選擇抵達溫哥華,所以我可以將這個目的地與我的旅行結合起來,然後我乘火車去了賈斯珀。火車每周只從溫哥華出發兩次,所以在您購買飛往溫哥華的機票之前,請檢查前往賈斯珀的火車的出發日期。火車有全景貨車,順便說一下,你已經預覽了未來幾天你將會看到的景點,因為這次旅行遍布落基山脈,景色很美。
  • 如詩如畫——加拿大落基山脈
    世界上美麗的山脈很多,但是沒有一個可以和落基山脈(Canadian Rockies)相比,一切你能夠想像到的自然景觀都匯聚在這裡。被譽為「落基山脈的藍寶石」的加拿大第一名湖-露易斯湖。由冰川溶水形成的夢蓮湖(Moraine Lake)被世界公認為是最有拍照身價的湖泊,加拿大20元紙幣的圖案曾採用於此,湖面呈寶石藍色,晶瑩剔透,在鋸齒狀的山谷的擁環下,像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 加拿大落基山脈9日自駕遊,12999元/人,9月29日出發
    加拿大落基山脈被喻為「北美洲的脊骨」,這裡孕育了多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評為世界遺產的國家公園,向世人展示著奇峰錯落的壯麗群山、景色秀麗的國家公園、如珍珠般散落的湖泊、風情迷人的小鎮和廣袤無垠的荒原;
  • 一個精英冒險組合,每個訪問加拿大落基山脈的人都可能想體驗
    在阿薩巴斯卡冰川散步的令人振奮的體驗並不是你認為適合每個人的東西,也不適合那裡的冒險人士,然而,多虧了Brewster Travel Canada,他們為所有技術水平和年齡創造了一個機會,讓他們能夠享受這個令人嘆為觀止的景點,無論您是狂熱的尋求者還是僅僅喜歡自然景點之美的人,都有機會出發踏上阿薩巴斯卡冰川
  • 加拿大洛基山脈:北美五大國家公園所在地,人生很有必要去的景點
    在《美國國家地理》的評選中,落基山脈被認為是人們一生中必去的50個地方之一,其中的五大國家公園,幾乎是將落基山脈的所有景觀都包含在內。所以來到落基山脈旅遊,直接去這五大國家公園即可,既方便省力,又有安全保障。
  • 最大的國家公園:加拿大落基山脈公園群!
    提起加拿大的美景,你會想到什麼呢,我想你可能首先會想到的是白雪皚皚的群山、連綿不斷的樹林、翠玉一般的湖泊,或者是海天一色的壯麗景觀、今天我就帶您走進美麗的山谷河流山脈,雪峰牧場,將和共同造就的加拿大落基山脈公園。
  • 別總說去瑞士旅行,加拿大一個落基山脈頂20個瑞士
    在北美也同樣有類似的說法,「看過加拿大落基山的國家公園,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公園就不用再去」。話說的是有那麼一點絕對,可也體現了加拿大落基山脈國家公園的絕美之處。其中,位於落基山脈的班夫和賈斯珀國家公園,是加拿大最受歡迎的兩大國家公園。
  • 美爆了!世界級旅行聖地之落基山脈
    落基山脈和卡爾加裡從來都是沒法單獨提起的。卡爾加裡作為靠近落基山脈最大的城市及遊覽落基山的必經之路,令無數的遊客趨之若鶩。最近,一組加拿大阿爾伯塔旅遊局官方的中文宣傳稿曝光!讓我們從卡爾加裡出發,去看看震撼人心的落基山脈吧。
  • 加拿大落基山脈自駕遊第一天,哥倫比亞冰原遊記
    加拿大落基山脈自駕遊第一天,哥倫比亞冰原遊記說來慚愧,我在加拿大卑詩省住了十多年,竟然還沒有去過風光如畫班芙國家公園。一家人開車展開十天九夜,從加拿大卑詩省一直玩到阿省,超過二千五百公裡的長徵旅行。
  • 加拿大落基山脈:賈斯珀國家公園,堪比所謂的人間天堂
    Dan和我在加拿大落基山脈度過的四天是我夢寐以求的一切,他們讓我從忙碌的夏季飛行時間表中休息一下,讓我可以用我的摺疊板換一個背包,我的酒店房間用於帳篷,Google圖像用於現實生活,令人嘆為觀止的風景,我們旋風之旅的前兩天主要在班夫國家公園度過,我們參觀了公園的標誌性湖泊,拍攝了鋸齒狀的山峰
  • 加拿大落基山脈之間的良辰美景
    從疫情爆發到現在,已經快有一年的時間了。這一年裡國人想度假無法出國,而我在多倫多想回家也困難重重。不如帶著大家去加拿大最負盛名的落基山脈之間雲旅遊,也希望能提供大家一個在疫情結束後,出國度假的好選擇。露易絲湖的湖水來源於維多利亞冰川,有「落基山脈上的藍寶石」的美稱。被重重山脈森林包圍,湖水碧綠澄澈,似乎不是凡間。面對著湖往左邊一直走,就能看見租獨木舟的地方。租上一小時,划去湖中心,離這塊藍寶石越近,越能看清水質有多澄淨。從露易絲湖出來,我們開車往西邊大約半小時,就到達了幽鶴國家公園天然橋。
  • 加拿大落基山脈,天賦異稟的「北美屋脊」,有顏值有內涵!
    對於加拿大人來說,落基山脈的意義遠非「一座山脈」所能概括。就是它將綿延的北美大陸分為沿海地帶和中部平原兩部分,同時講述著文明與蠻荒、盛夏與寒冰、俊秀與傲岸、曲折與磅礴。時至今日,無論從地理、能源、人文歷史、旅遊、精神符號等各個層面,落基山都堪稱「北美洲的脊梁」。
  • 加拿大落基山脈自駕遊 從卡爾加裡到埃德蒙頓
    加拿大落基山脈位於艾伯塔省西部邊陲,這裡有奇峰錯落的壯麗群山、景色秀麗的國家公園、碧波澄澈的湖泊、風情迷人的小鎮和廣袤無垠的荒原。因為擁有這些美輪美奐的景色,以及世界上最漂亮的冰原觀景大道Hwy 93號公路,加拿大艾伯塔省境內的落基山脈地區,成為了世界上最頂尖的自駕旅行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