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5年夏天,西楚霸王項目在彭城與「老好人」劉邦對峙,最後在彭城大敗漢軍。而劉邦兵敗,退守到黃河對岸的滎陽。楚軍則乘勝追擊,將滎陽團團包圍。兩軍在滎陽周圍作戰,達兩年之久。
而現在我們下象棋的那個「楚河漢界」,便是根據當時的情況設計來到。
最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楚漢爭霸最終項目失敗,劉邦獲得了勝利。然而項目的失敗也極其慘烈,霸王最後自刎於烏江,告別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項羽臨死前喊出的那首詩,也成為了千古絕唱,正所謂: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而當時劉邦為了戰勝項羽,不惜下了一個殘忍的命令:誰能砍下項羽的腦袋,就能賞千金,封萬戶侯。
如此重賞之下,大家都拼死向前,項羽的頭顱也成了漢軍眼中的「香餑餑」,大家都紛紛爭奪項羽的屍首。眾人爭奪激烈,最後一代霸王項羽也遭到了「分屍」,分別由五個人得到。
首先,得到項羽頭顱的是王翳,他作為軍中大將,自然拿到了項羽的頭顱。然而項羽的屍身也被四人瓜分,分別是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和楊武,他們四人分別各自得到了項羽的一段殘肢。
正如《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王翳取其頭,餘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其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五人共會其體,皆是。
那麼問題來到了劉邦這裡,劉邦當時說的是殺了項羽便有千金封萬戶。現在項羽是自盡,而且屍首被五人瓜分,這賞賜該怎麼給才合適呢?
劉邦果然是劉邦,也不食言,千金就把賞賜分為五份,五人各得一份,這樣五個人都沒覺得不公平,很合理。而爵位劉邦也沒有吝惜,這五個人都封侯了,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
這五人後來結局各不相同,其中王翳死後,其子孫襲爵至漢武帝時期,王定國獲罪被除爵。楊武死後,其子楊去疾襲爵,後因獲罪除爵。呂馬童死後,其子孫襲爵至漢武帝時期(又是漢武帝),呂宜城因酎金事發而除爵。至於呂勝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史書就更沒記載他的後人了。
五人中結局最好的,就是赤泉侯楊喜,此人雖然在歷史上很是默默無聞,但是他有幾個後代確實非常的有名。
比如說在曹操麾下效命,曾以揣摩曹操思想為傲最終被曹操斬殺的楊修,當然楊修還不是歷史上最為有名的後代,還有比楊修名氣更大的。
那就是隋朝的兩位皇位,楊喜的二十一世孫是隋文帝楊堅,二十二世孫是隋煬帝楊廣,也就是說隋朝其實是楊喜的後人創立的。對此,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