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季青(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9月16日訊 臺當局「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於9月14日早晨,被發現在寓所上吊自盡身亡。依據日本NHK報導,日本警方發現遺書,內容提到他因為處理臺灣旅客滯留關西機場事件備受嚴厲批評,感到很痛苦。
臺灣《聯合報》發文稱,對此,民進黨政治人物一再強調是「輿論殺人」「假新聞」肇禍。不過帶給蘇啟誠難以承受壓力的,除了機場水患引發民怨之外,長官意圖切割的行徑是否更嚴重?還原當時輿論形成經過,或許能更貼近事實。
以下為臺灣《聯合報》內容摘編:
強臺襲日與專車疑雲
「飛燕」颱風侵襲日本,關西機場跑道淹水導致關閉,約五千人受困,旅客在航廈外大排長龍等待乘車。(圖片來源:法新社)
9月4日,強臺「飛燕」襲日,位於大阪外海人工島上的關西機場大舉淹水癱瘓,更糟的是一艘油船撞壞聯通陸地的橋梁。滯留機場的8000旅客,到5日傍晚都還有2500人沒撤走。
消息傳出,中國駐日領事館派車接運滯留大陸及港澳臺旅客離開。有臺灣旅客搭大陸車輛脫困。有民眾宣稱,打電話到臺當局「代表處」(應為「大阪辦事處」),希望協助代訂住宿,但被以冷淡口氣表示,這不是「駐外人員」的業務。消息在島內網絡披露,喧擾立刻一發不可收拾。
謝長廷臉譜網政治文引怒與PTT的神秘貼文
9月5日,「駐日代表」謝長廷的臉譜網內容是反擊國民黨中央批評民進黨的「選舉六大奧步」。此舉提油救火,引發更多憤怒臺灣網友灌爆其臉譜網。
6日凌晨,北海道發生大地震,謝長廷當晚在臉譜網,首度對關西機場事件響應,重點仍然是批評,大陸派車進入(非實情)並不應該。
不過就在網絡上對謝長廷批評炸鍋時,島內網絡論壇PTT八卦板出現一篇爆料文,將事件歸咎於大阪,這是將究責風吹往「大阪辦事處」的第一篇公開發言。
網絡上對謝長廷批評炸鍋時,網絡論壇PTT八卦板出現一篇爆料文,將究責風吹往「大阪辦事處」,後來臺灣網友查詢IP,發現作者IP位於東京。(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署名「idcc」的網友宣稱:小夫(謝長廷)被迫背黑鍋,「大阪處沒有一個人是小夫管的,沒有一個人是小夫派的,沒有一個人的考績是小夫打的,沒有一份薪水是小夫那個單位發的,小夫名義上貴為『駐日代表』,但只能管東京那塊15區。」
idcc進一步抨擊:「大阪處這些人就是十幾、幾十年下來,跟當初那些國民黨派去不會說日文的『駐日代表』一樣,是一群垃圾的老油條,講難聽一點叫做『黨國餘孽』。」
事後島內網友透過查詢IP,指出idcc的IP位於東京。而在蘇啟誠事件過後,這篇爭議文也遭作者本人刪除。
謝長廷受訪 「『代表處』與『大阪辦事處』無關說」再次出現
漫畫/季青(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第二天(7日)謝長廷公開受訪,對於「代表處」與「辦事處」之間的責任,發言尺度與PTT上的貼文幾乎一樣。當天謝長廷飛到北海道,協助安頓遊客。他對媒體表示,「大阪方面處理如果有錯,大阪就應該道歉」,目前臺當局外事部門在查,「他(『辦事處長』)是『外交部』任命,他要處理」。謝長廷強調,自己飛來札幌,是基於外事系統相互支持。很多罵他的人搞不清楚,「大阪不是我,大阪是屬於大阪的」,他在東京而非在關西,距離有572公裡之遙。
謝長廷進一步表示,坦白講「辦事處」的人事不是他任命,也沒有打考績的權力,「不屬於我」。
民進黨「黨政人士」接力 加入批「大阪辦事處」行列
到了9月9日,媒體報導,有「不具名民進黨人士」對記者表示,「大家都在罵謝長廷,他也只能把苦往肚子吞」,「問題最大還是在『大阪辦事處長』身上,卻沒人知道『處長』是誰?」
他進一步指出,除非「辦事處長」改成政務任用,「駐外代表」有全權考核權力,才能權責相符,否則「不管由誰來做都是背黑鍋,誰管你當『駐日代表』?」
東京管不到關西,真的嗎?
綠營人士上下口徑一致,定調「謝長廷管不到『大阪辦事處』」。不過依據現行法令,「代表」是特任官或13、14職等文官,「辦事處長」則一律為12職等或9、10職等文官。臺當局「駐日代表處」之下,有大阪、福岡、橫濱、衝繩、札幌等五個「辦事處」。臺灣外事界人士說,「辦事處長」的確由臺當局外事部門任免,也非由「代表」打考績。然而事實上,只要「代表」份量夠,臺當局外事部門在選任「辦事處長」時,不可能不尊重「代表」。不過,這都是後話。
臺灣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黃奎博引述「駐外機構」組織通則,指出各「辦事處」仍須受「代表處」指揮。
蘇啟誠輕生,謝長廷掉淚
14日,蘇啟誠輕生消息傳出,謝長廷透過發言系統宣稱,自己非常震驚,不禁掉下悲痛眼淚,「先前就擔心同仁會出事」。
民進黨民代管碧玲立刻在臉譜網發文,「非戰之罪,輿論殺人!悲痛!悲痛啊!『一通電話』的留言,犧牲一個『外交官』的生命,這不是民主政治的真諦!十分傷痛!」身為謝系大將的管碧玲強調,謝長廷經過大風大浪,不忍外館人員遭責難,所以說「憤怒的出口都到我這裡」,但常任文官還是承擔不起。
民代蔡適應認為,這次很多人對「大阪辦事處」的調度、救援感到不滿意,網絡上也有很多批評聲浪,對「辦事處」士氣打擊很大。而且大陸的「假新聞」再加上媒體推波助瀾報導,讓臺當局外事人員的壓力跟責難超出承受,追根究底還是在於「假新聞泛濫」。
屏東縣政府 意外成稱職的配角
在蘇啟誠過世後,又出現一段插曲。9月5日,網絡上已經對機場事件一片罵聲,事件主角的蘇啟誠,當天還陪同來訪的屏東縣長潘孟安,舉行「觀光推進商談會」。消息原本公布在「大阪辦事處」的臉譜網,但卻在引發注意後被刪除。
臺當局「駐大阪辦事處長」蘇啟誠(右)接待屏東縣長潘孟安(左二)一行人。(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對此,臺當局外事部門宣稱:「昨(14)日下午『駐處』接獲屏東縣政府通知要求移除該則訊息,『外交部』為表示對屏東縣政府的尊重,爰同意所請予以移除。」但屏東縣政府卻表示,自己只是建議,沒有要求。時至今日,建議或要求似乎已經無關緊要。
政治人物發言,不惜今日打臉昨日
亡者已矣,除非蘇啟誠的遺書有進一步內容被披露,否則促成他輕生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恐怕不會有人知曉。
但是以14日蘇啟誠之死為分界,執政團隊人士在此前後的發言,的確有很大的落差。尺度變化之快,也令人嘆為觀止。(完)